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胶质细胞蛋白表达以及TLRs和NF-κB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斌 孙松娴 +1 位作者 周春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4-711,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癌痛动物模型,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D11b]表达以及Toll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 目的通过建立癌痛动物模型,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D11b]表达以及Toll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骨癌痛模型组(10只),通过左胫骨内接种含有3×10~3个Walker256嫁接的腹水瘤细胞液造模,并对这两组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X光片检测及HE染色的检测证实造模成功。依照此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骨癌痛模型组(简称模型组,10只)、西药盐酸曲马多对照组(简称西药对照组,10只)、芷辛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中药五灵止痛胶囊对照组(简称中药对照组,10只)。造模14天后开始灌胃,芷辛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9、4.5、2.25 g/kg生药)。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第21天取脊髓L4~L5段背角,分别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GFAP的变化,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CD11b表达变化以及髓内TLRs(TLR2、TLR4)和NF-κB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迟缓甚至呈下降趋势(P〈0.01);自发性运动疼痛评分(SAPS)明显上升(P〈0.01);触诱发痛阈值(PWT)明显下降(P〈0.05,P〈0.01);手术侧胫骨X线影像以及HE染色示: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和破坏。免疫组化检测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GFAP明显升高;NF-κB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D11b、TLR2、TLR4及NF-κB水平芷辛方中、高剂量组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芷辛方可抑制脊髓水平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和TLRs(TLR2、TLR4)、NF-κB蛋白的激活,这可能是其镇痛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芷辛方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改善3T3-L1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6
2
作者 毛玉山 +3 位作者 赵亚荣 车晓航 陶金 叶小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33-2238,共6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改善3T3-L1脂肪前体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地塞米松等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改善3T3-L1脂肪前体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地塞米松等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以评价模型建立情况。将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25 g/L参麦组和50g/L参麦组。MTT检测各组药物作用8、16、24和36 h后的细胞活力。药物作用8、16和24 h后测定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在各组中的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浓度数据显示参麦注射液(25、50 g/L)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以明显增加3T3-L1细胞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3T3-L1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利用,并且与增加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参麦注射液 3T3-L1前脂肪细胞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孕妇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永妍 李佳杰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和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常规体检并确诊为GDM的孕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6例孕妇设为GDM组。另选择同期在宁波大...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和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常规体检并确诊为GDM的孕妇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6例孕妇设为GDM组。另选择同期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常规体检的76例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与GDM组的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周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空腹血糖(FPG)、OGTT 1h血清葡萄糖(1h-PG)、OGTT 2h血清葡萄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肠道乳杆菌属水平和FPG、1h-PG、2h-PG、T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5、-0.526、-0.634、-0.548,P=0.000),与H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03,P=0.000);双歧杆菌属水平和FPG、1h-PG、2h-PG、TG、LDL-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4、-0.540、-0.641、-0.621、-0.531,P=0.000)。结论GDM孕妇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降低可能与其糖脂代谢紊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具体机制需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肠道菌群 糖脂代谢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红景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5
4
作者 官喜龙 徐静 +1 位作者 杨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4-177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红景天苷预处理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特定且有意义的遗传靶标。方法本研究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得了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2001,通过R语言...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红景天苷预处理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特定且有意义的遗传靶标。方法本研究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得了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2001,通过R语言筛选出经红景天苷预处理和未处理的缺血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分析了其富集途径。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子复合物检测(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MCODE)分析筛选得分最高的模块,最后构建了TF-DEGs-microRNA调控网络,并在Cytoscape软件中将其可视化。结果研究总共筛选了250个DEGs,下调了82个基因,上调了168个基因。筛选出的DEGs主要富集在类固醇代谢、激素代谢和炎症反应的生物学过程。通过MCODE分析筛选PPI网络得分最高的模块。最后构建了TF-DEGs-microRNA调控网络,预测出红景天苷参与脑保护相关的非编码小分子RNA mir-19a-3p和转录因子TAL1。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红景天苷可能通过TAL1/Nr4a1/mir-19a-3p轴在缺血性/再灌注模型中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脑卒中 生物信息分析 差异基因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TAL1 Nr4a1 mir-19a-3p
下载PDF
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33水平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晶 +3 位作者 朱淼华 汪期明 严力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254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254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根据相关指南评估患者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无效组(无效),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血清CRP、IL-33表达,分析血清CRP、IL-3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经腹腔镜治疗后,完全缓解140例,部分缓解77例,无效37例;无效组患者术前血清CRP、IL-33表达较有效组高[CRP(22.15±4.15)mg/L vs.(11.56±2.52)mg/L,P<0.001;IL-33(105.23±3.56)ng/L vs.(65.26±4.58)ng/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CRP、IL-33高表达可能是导致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OR分别为1.525和1.153,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检验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RP与IL-33之间呈正相关(r=0.436,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入院时血清CRP、IL-33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腹腔镜治疗无效的AUC分别为0.919、0.927、0.935,均>0.8,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CRP、IL-33表达与腹腔镜保守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33 腹腔镜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骨癌痛大鼠髓内SIGIRR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斌 白亢亢 +3 位作者 卞尧尧 濮文渊 周春祥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目前日益增长的骨癌痛病患的疼痛问题进行试验探讨。建立癌痛动物模型寻找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进一步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髓内细胞蛋白SIGIRR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骨癌... 目的本研究针对目前日益增长的骨癌痛病患的疼痛问题进行试验探讨。建立癌痛动物模型寻找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进一步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髓内细胞蛋白SIGIRR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骨癌痛模型组(10只)。通过大鼠痛行为学测试、影像学、组织学方法对大鼠胫骨癌痛的模型进行验证。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髓内蛋白细胞LTR4和SIGIRR表达变化。结果 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的模型骨癌造模成功。模型组的体质量不增或者降低(P<0.01)、SAPS显著增加(P<0.01)、PWTL差异不大(P>0.05)。RT-PCR检测的TLR4结果显示,骨癌痛模型组比空白组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骨癌痛模型组比空白组髓内蛋白细胞SIGIRR明显下降。结论骨癌痛大鼠髓内蛋白细胞SIGIRR表达的降低可能与骨癌痛的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SIGIRR TLR4 固有免疫
下载PDF
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髓内TL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斌 +3 位作者 孙松娴 白亢亢 卞尧尧 周春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90-2993,共4页
目的:建立癌痛动物模型寻找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CD11b]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 目的:建立癌痛动物模型寻找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CD11b]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空白对照组,骨癌痛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盐酸曲马多0.01g/kg),芷辛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9、4.5、2.25g/kg生药),中药五灵止痛胶囊对照组(0.06g/kg),每组10只。造模14d后开始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7d。第21天取脊髓L4-L5部位,分别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CD11b、髓内TLR4和NF-κB的变化。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骨癌痛模型组的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GFAP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芷辛方中、高剂量治疗组。骨癌痛发生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芷辛方对其具有抑制镇痛作用。2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CD11b,骨癌痛模型组的CD11b m RNA显著高于芷辛方中、高剂量治疗组(P<0.01)。表明骨癌痛时,小胶质细胞表现为增殖活化,芷辛方对其有抑制镇痛的作用。3芷辛方干预治疗的骨癌痛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活性重要因子TLR4 m RNA与骨癌痛模型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P<0.05)。骨癌痛模型组的NF-κB/GAPDH的蛋白水平与正常组和芷辛方高剂量治疗组的表达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枢疼痛TLR-NF-κB信息通路被激活,芷辛方通过对TLR的抑制从而达到对其下游通路的抑制和治疗作用,进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芷辛方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Arf6调控线粒体分布及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EMT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期明 +2 位作者 朱淼华 张晶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2-448,共7页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rf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卵巢型内异症患者(n=44,内异症组)的异位子宫内...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rf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卵巢型内异症患者(n=44,内异症组)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同期收集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n=17,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Arf6蛋白的表达;分离两组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Arf6蛋白的表达,观察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细胞的线粒体分布情况,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Arf6基因抑制前后线粒体相关蛋白发育分化增强因子1(DDEF1,又称AMAP1)、活性氧簇1(ROS1)表达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变化,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0.174±0.019)相比,异位子宫内膜组织Arf6蛋白呈现高表达(0.423±0.033;t=29.630,P<0.01);线粒体在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靠近细胞膜边缘分布。当RNA干扰技术使Arf6基因抑制后,在异位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膜边缘明显减少,接近对照组的上皮细胞(贴近细胞核分布);当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转染后的异位上皮细胞中AMAP1和ROS1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异位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迁移细胞数量为(34.3±7.5)个。异位上皮细胞中低表达E-cad而高表达Vim,但Arf6蛋白表达下调后,转染后的异位上皮细胞中E-cad表达增加,Vim表达下降。结论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表达Arf6蛋白可导致线粒体分布趋向细胞膜边缘化,诱导EMT,参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上皮-间质转化 ADP核糖基化因子6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血竭素通过影响MAPK通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建军 车晓航 +3 位作者 陶金 叶小磊 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1期11-15,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Dp)对胶质瘤细胞U251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ar)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Dp(0~100...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Dp)对胶质瘤细胞U251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ar)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Dp(0~100μM)z作用后细胞生长的抑制率;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p作用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增殖相关通路,并用小分子抑制剂确认通路靶点活化情况。结果血竭素高氯酸盐可以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增殖(P〈0.05),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随Dp浓度增加而减少,与0μM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相关通路研究显示,血竭素高氯酸盐作用细胞24h后Bax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表达减少。p53蛋白的表达随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形式表达随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上调。下游信号通路显示,加入Dp后,MAPK通路中JNK和p38的磷酸化增强,加入对应的抑制剂SP600125(JNK抑制剂)和SB203580(p38MAPK抑制剂)后,可以减少由Dp所引起的凋亡。加人不同的凋亡抑制剂后,z-DEVD—fmk和z—LEHD—fmk对Dp诱导凋亡的拮抗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血竭素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增殖,阻滞细胞于G0/G1期。血竭素高氯酸盐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内源性凋亡,并且通过活化Caspase-3以及Caspase-9诱导细胞凋亡,加入凋亡抑制剂z—DEVD—fmk和z—LEHD-fmk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凋亡细胞比例。研究机制表明Dp可能通过活化MAPK通路中的JNK和p38发挥促进凋亡的作用,加入对应抑制剂后会显著降低Dp所诱导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素 胶质瘤 凋亡 MAPK通路 JNK通路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海 +1 位作者 魏鹏 杨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是由100 ku的重链和50 ku的轻链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的双链多肽式结构,其中轻链是一种蛋白酶可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融合蛋白结合,防止突触小泡锚定在细胞膜上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干扰神经冲动传递,因... 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是由100 ku的重链和50 ku的轻链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的双链多肽式结构,其中轻链是一种蛋白酶可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融合蛋白结合,防止突触小泡锚定在细胞膜上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干扰神经冲动传递,因此在临床中作用效果广泛。近年来针对BTX-A临床应用范围的讨论也一直是热点,研究显示,A型肉毒毒素(BTX-A)能有效治疗疼痛,具有可持续性发挥疗效和无成瘾性等特点,但对于BTX-A作用机制仍旧存有争议。本篇文章将分别对BTX-A在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疼痛 外周神经 中枢神经 神经冲动 机制
下载PDF
鸟氨酸脱羧酶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萍 林俊 +3 位作者 马俊彦 林开清 叶晓磊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及发展中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不同分期的临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Ⅰ~Ⅱ期内膜11例,Ⅲ~Ⅳ期内膜19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及发展中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不同分期的临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Ⅰ~Ⅱ期内膜11例,Ⅲ~Ⅳ期内膜19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ODC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鸟氨酸脱羧酶抗酶-1(OAZ-1)在样本中的mRNA表达情况及分析ODC与OAZ-1两者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相关性。结果Ⅰ~Ⅱ期及Ⅲ~Ⅳ期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ODC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内膜(均P<0.05);不同临床期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ODC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OAZ-1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EMs组织中,ODC mRNA表达与OAZ-1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ODC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但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鸟氨酸脱羧酶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
下载PDF
宁波江北地区汉族青壮年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和体力活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秋燕 查芹 +2 位作者 牛艳芳 叶小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研究宁波江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 C677T)多态性与体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对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危险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 目的研究宁波江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 C677T)多态性与体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对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危险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组)患者,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确认样本的群体代表性,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体力活动、MTHFR C677T基因型的关联,体力活动与MTHFR C677T基因型协同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AIS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IS组低体力活动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HFR C677T基因型TT、低体力活动均是危险因素。经过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MTHFR C677T基因型TT的患病风险是基因型CC的2.717倍(P <0.05)。MTHFR C677T基因型TT与低体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对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OR=4.53,95%CI:1.360~9.753,P <0.05)。结论 MTHFR C677T TT型基因及低体力活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型TT与低体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对宁波江北地区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低体力活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P450arom PON1 PRL联合RDW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佳杰 张永妍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对氧碎酶-1(PON1)、催乳素(PRL)结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8例,轻度患者(Ⅰ~Ⅱ)87例,重度患者(Ⅲ)81例...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对氧碎酶-1(PON1)、催乳素(PRL)结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8例,轻度患者(Ⅰ~Ⅱ)87例,重度患者(Ⅲ)81例,另选取健康体检患者1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RDW、P450arom、PON1、PRL水平,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RDW、P450arom、PON1、PRL水平的相关性,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RDW、P450arom、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ON1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者RDW、p450arom、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ON1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RDW、P450arom、PRL水平呈正相关,与PON1呈负相关,通过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且轻度患者RDW、P450arom、PON1、PRL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33.26μg/L,0.44U,72.01 KU/L,20.09%,重度患者RDW、P450arom、PON1、PRL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52.09 ng/ml,0.61 U,42.01 KU/L,26.66%。结论RDW.P450arom、PON1、PRL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催乳素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 对氧磷酶-1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