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朱宗俊 肖洪波 +3 位作者 瑞全 饶美林 刘华胜 《安徽医学》 2019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观察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AS、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单纯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下肢运动功能 头针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下载PDF
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饶美林 肖洪波 +5 位作者 朱宗俊 瑞全 邵俊 蔡润 罗金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952-954,共3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行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行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偏瘫手功能分级、Fugl-Meyer(手运动功能积分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手功能分级分布情况、Fugl-Meyer手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数据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功能分级、Fugl-Meyer手运动功能积分,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头皮针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肖洪波 +3 位作者 瑞全 朱宗俊 王雅 李沙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922-924,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20例。每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夹脊穴和...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20例。每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夹脊穴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后加用悬吊训练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Holdden步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可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SET训练方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悬吊运动疗法 针刺
下载PDF
针灸治疗跟痛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晓华 朱庆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779-782,共4页
跟痛症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文章就跟痛症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进行简要阐述,并讲述了针灸治疗本病的思路及方法。针对近10年来针灸对本病的研究进行具体综述,说明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 跟痛症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文章就跟痛症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进行简要阐述,并讲述了针灸治疗本病的思路及方法。针对近10年来针灸对本病的研究进行具体综述,说明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临床表现 针灸治疗
下载PDF
推拿结合神经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肖洪波 朱宗俊 +4 位作者 瑞全 邵俊 饶美林 夏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神经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28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治疗。治疗前...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神经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28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X射线片肩峰至肱骨头间距离(AHI)、Fugl-Mayer上肢功能量表(U-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HI、U-FMA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AHI、U-FM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神经促进技术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神经促进技术 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肢机器人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瑞全 肖洪波 +1 位作者 朱宗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一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头针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一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肢机器人训练,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主动角度重现测试值(AA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肩关节前屈30°、60°AAR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联合头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头针 脑卒中 上肢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对SiO_(2)/PI复合材料热力学与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莎 宋鹏 +3 位作者 谢昊 孟凡强 周文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了研究硅烷偶联剂改性对SiO_(2)/PI复合材料热力学与介电性能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纯聚酰亚胺、SiO_(2)/PI以及SiO_(2)表面硅烷偶联剂接枝密度为6%和12%的SiO_(2)/PI复合模型,计算4组模型的溶解度参数、... 为了研究硅烷偶联剂改性对SiO_(2)/PI复合材料热力学与介电性能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纯聚酰亚胺、SiO_(2)/PI以及SiO_(2)表面硅烷偶联剂接枝密度为6%和12%的SiO_(2)/PI复合模型,计算4组模型的溶解度参数、相互作用能、玻璃化转变温度、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均方位移、自由体积分数、相对介电常数和电气强度。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改性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热力学与介电性能,接枝密度对改性效果有明显影响,其中硅烷偶联剂接枝密度为6%的SiO_(2)/PI复合体系热力学性能最好,同时保持较低的相对介电常数和较高的电气强度。此外,接枝硅烷偶联剂的两个体系具有较小的自由体积分数和均方位移,以及较大的溶解度参数和相互作用能,表明限制分子链的运动以及提升SiO_(2)与PI基体间相容性是改善复合材料热力学与介电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硅烷偶联剂 热力学 介电性能 相容性
下载PDF
温度和直流电场对SiO_(2)改性植物绝缘油中水分子扩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莎 王玮 +3 位作者 宋鹏 谢昊 瞿聪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01,共6页
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探究温度和直流电场对水分子在纳米SiO_(2)改性植物绝缘油中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电场影响下,模型中的水分子被极化,从最初的无序排列迅速转变为沿着电场方向的有序排列。水分子被电场束缚导致自身的布朗... 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探究温度和直流电场对水分子在纳米SiO_(2)改性植物绝缘油中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电场影响下,模型中的水分子被极化,从最初的无序排列迅速转变为沿着电场方向的有序排列。水分子被电场束缚导致自身的布朗运动强度变弱,使得水分子在植物绝缘油介质中的扩散能力减弱。同时电场增大了水分子与植物绝缘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两者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并使温度对相互作用能的影响减弱。此外,施加电场后模型的自由体积更小,径向分布图上波峰峰值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绝缘油 纳米SiO_(2) 相互作用能 分子模拟
下载PDF
电热作用下聚酰亚胺绝缘的电荷陷阱及微观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亚莎 瞿聪 +3 位作者 夏宇 王玮 王佳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90-4899,共10页
聚酰亚胺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气绝缘性能常被用作变频电机的绝缘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其构象缺陷产生的电荷陷阱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容易引发空间电荷效应,从而加速聚酰亚胺的老化。为此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电热作用下... 聚酰亚胺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气绝缘性能常被用作变频电机的绝缘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其构象缺陷产生的电荷陷阱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容易引发空间电荷效应,从而加速聚酰亚胺的老化。为此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电热作用下聚酰亚胺分子的微观行为,深入分析了聚酰亚胺分子的电荷陷阱参数,并运用过渡态理论和自由能增量讨论了分子微观特性与电老化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电场在0.1×10^(10)~0.4×10^(10)V/m时,聚酰亚胺分子沿电场定向运动,其结构有序排列,当电场为0.5×10^(10)V/m时,分子形态不再保持,造成自由体积重排,这是由于电场力超过了聚酰亚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聚酰亚胺分子的能带在外加电场下发生倾斜,其电荷陷阱深度随场强的增大而逐渐加深。温度作用下聚酰亚胺体系热运动加剧,分子链段运动空间舒张,相较于电场,温度的升高使陷阱能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电荷在高温下更容易脱陷。电老化反应遵循过渡态理论,电场改变聚酰亚胺分子微观结构会增加分子振动频率从而引起自由能增量的变化,使得分子体系内部老化反应速率加快,研究发现聚酰亚胺体系的自由能增量与电场近似线性化,并随温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微观结构 陷阱 自由体积 自由能增量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改性聚乙烯热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0
作者 李亚莎 +4 位作者 章小彬 瞿聪 宋鹏 王玮 谢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4,共10页
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我国高压电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耐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烯对聚乙烯进行掺杂改性,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石墨烯和3种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掺杂聚乙烯的复合模型.... 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我国高压电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耐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烯对聚乙烯进行掺杂改性,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石墨烯和3种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掺杂聚乙烯的复合模型.研究表明,相比石墨烯直接掺杂聚乙烯,羧基(-COOH)、氨基(-NH)和羟基(-OH)接枝石墨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6 K、7 K、5 K),减弱聚乙烯分子链的移动和降低聚乙烯的热膨胀系数、均方位移(MSD),从而使得聚乙烯复合体系的热学性能得到了有效增强.此外发现石墨烯的掺杂能够提高复合模型的力学模量,其中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改进效果更明显,室温下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提升幅度由不接枝的33.98%、36.18%,提升到了44%和42.89%(羧基功能化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热老化抑制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 功能化石墨烯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