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被引量:82
1
作者 菊芳 徐宁 +3 位作者 江天久 王艳 王朝晖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直径从几十微米到3cm.自由单细胞近圆形,具双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毛(haptonema).结合本次发生赤潮的Phaeocystis的形态特征、环境条件(水温、生物地理等),认为本次赤潮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分析网箱养殖密集区(S1、S2)和近外海(S3、S4)水样的结果表明:S1、S2的叶绿素a和总磷浓度明显高于S3、S4,总氮浓度则低于后者;氮磷比浓度明显低于后者;S1站氮磷比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明显相关.氮磷比浓度与赤潮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形态学 生态动力学 中国
下载PDF
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2
作者 杨宇峰 王庆 +1 位作者 菊芳 庞世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585,共10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生物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河口地区潮流、径流共存,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环境因子复杂多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因此,研究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有...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生物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河口地区潮流、径流共存,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环境因子复杂多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因此,研究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近海生态系统的特征。河口水域重要的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糠虾、水母等。环境因素和人类的活动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到食物、温度、盐度、动物摄食以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盐度是决定浮游动物分布的关键性非生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微食物网和传统食物网连接的关键环节。浮游生物网是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的主要工具,对研究结果有重要影响,我国许多学者使用浅水Ⅰ型或Ⅱ型浮游生物网(网孔为507μm和169μm)采集样品,导致小型和微型浮游动物(如无节幼体)逃逸,研究结果被严重低估,而这些小型和微型浮游动物是幼鱼的重要开口饵料,因此合适的浮游生物网对于研究浮游动物极其重要。并对今后我国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浮游动物生态学 进展
下载PDF
AM50镁合金激光冲击强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张永康 菊芳 许仁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8-1072,共5页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钕玻璃脉冲激光(波长1054 nm,脉冲宽度23 ns)对AM50镁合金试样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并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应力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密度为3.1 GW/...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钕玻璃脉冲激光(波长1054 nm,脉冲宽度23 ns)对AM50镁合金试样表面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并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应力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密度为3.1 GW/cm2的强脉冲激光作用下,试样表面留下光亮致密的微凹坑,凹坑深约27μm;表层材料发生高应变速率的塑性变形,材料内产生大量位错与孪晶,强化层深度约0.8 mm;冲击区的显微硬度明显增加,表层材料的显微硬度比基体约提高58%;冲击区表面存在残余压应力,数值高达-146 MPa。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冲击镁合金的强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 镁合金 强化效果
原文传递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朝晖 齐雨藻 +2 位作者 李锦蓉 徐宁 菊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营养化评价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动态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江天久 尹伊伟 +2 位作者 骆育敏 菊芳 齐雨藻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于 1 997~ 1 999年在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四个采样点 ,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 ,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测定。结果显示 ,1 999年 1月~ 1 999年 6月大亚湾东山海... 于 1 997~ 1 999年在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四个采样点 ,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 ,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测定。结果显示 ,1 999年 1月~ 1 999年 6月大亚湾东山海域的扇贝消化腺毒素含量为 1 2 63~ 1 0 5Mu/g ,剔除消化腺后的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为 1 3 4至低于 1 7Mu/g ,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 7 7~ 1 1 7Mu/g ,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 4Mu/g ,尤其是 1月份 ,超过限定值近 30倍。同期该样点的贻贝消化腺毒素含量为 0~ 567Mu/g ,剔除消化腺后的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为 0~ 1 4 2Mu/g ,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 0~ 72 8Mu/g ,仅在 1月份贻贝毒素含量超标。总体上贝毒含量表现为由冬春季高峰期逐月波动下降的趋势。大亚湾澳头海域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都不高 ,扇贝长期含有较低的毒素 ,贻贝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含毒素 ,仅在 1 998年 5月间 ,出现一低于 3 5Mu/g的高峰期。大鹏湾南澳海域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不高 ,贻贝毒素含量均低于生物测定法极限值 ,而扇贝消化腺毒素含量仅 1 998~ 1 999年冬季略有超标。本文还就麻痹性贝毒的分布与贝类种类、时空间的关系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 贝类毒素 翡翠贻贝 孔扇贝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广东大亚湾藻类水华的动力学分析Ⅰ.藻类水华的生消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宁 菊芳 +3 位作者 王朝晖 王艳 黄伟健 齐雨藻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2,共7页
1998年广东大亚湾澳头海域先后发生日本星杆藻 (Asterionellajaponica)水华 (0 1 2 4~ 0 2 2 3)、细弱海链藻 (Thalathiosirasubtilis)水华 (0 4 0 8~ 0 4 2 0 )、裸甲藻 (Gymnodiniumspp .)水华 (0 4 2 9~ 0 5 0 8)、角毛藻(Chaet... 1998年广东大亚湾澳头海域先后发生日本星杆藻 (Asterionellajaponica)水华 (0 1 2 4~ 0 2 2 3)、细弱海链藻 (Thalathiosirasubtilis)水华 (0 4 0 8~ 0 4 2 0 )、裸甲藻 (Gymnodiniumspp .)水华 (0 4 2 9~ 0 5 0 8)、角毛藻(Chaetocerosspp .)水华 (0 5 11~ 0 5 2 0 )。本文研究了水华期间藻类的生消过程及其动态变化 ,并分析环境因子在水华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稳定、适宜的水温是水华形成的必要条件 ,水温的急剧改变是水华消散的重要原因。海水盐度的大幅度波动与水华的消散密切相关。连续的低光照对藻类有诱导作用 ,而不同的藻类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和反应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动力学 藻类水华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中国东海和南海有害赤潮高发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江天久 菊芳 +2 位作者 邹迎麟 刘洁生 杨维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56-1160,共5页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和广东深圳海域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舟山海域近岸的贝类毒素检出率为 14 % ,染毒的贝类毒素含量不高 ,低于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的测定范围 ;深圳近岸贝类毒...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和广东深圳海域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舟山海域近岸的贝类毒素检出率为 14 % ,染毒的贝类毒素含量不高 ,低于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的测定范围 ;深圳近岸贝类毒素检出率为 30 %以上 ,华贵栉孔扇贝是主要的染毒贝类 ,有1个样品毒素含量达 5 .1Mu·g-1,超出安全食用标准 .从深圳大亚湾华贵栉孔扇贝检测出 10种麻痹性贝毒素成分 ,消化腺的主要毒素成分为GTX1+ 2 和GTX5,C1+ 2 和GTX2 + 3 ,而剔除消化腺后其余贝组织的主要成分为neoSTX和GTX5.贝毒素主要积累在扇贝的消化腺内 ,消化腺含有的毒素是贝肉组织的 8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赤潮 高效液相色谱 小白鼠生物检测
下载PDF
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修晓燕 张荣莲 +4 位作者 黄欣欣 林元 起燕 水仙 菊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简称减痛法)对妊娠结局与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登记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从入组至分娩后定期随访的孕妇360例,均行孕期体重管理并按体重管理情况...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简称减痛法)对妊娠结局与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登记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从入组至分娩后定期随访的孕妇360例,均行孕期体重管理并按体重管理情况和是否行减痛法原则(自愿)分为A组(110例,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11.5~16.0kg)、B组(120例,孕期体重增加11.5—16.0kg)、C组(50例,减痛法+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kg)、D组(80例,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6.0kg),观察4组母婴结局。结果:A组的剖宫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低于其余3组。A组会阴I度裂伤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新生儿体重低于C组与D组,新生儿黄疸低于D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体重管理良好的基础上应用减痛法,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保护会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管理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徐宁 吕颂辉 +3 位作者 菊芳 何丽诗 谢隆初 齐雨藻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8,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盐度为25是锥状斯氏藻的最佳生长条件,此时最大比生长率和种群细胞数达到最高。而过低或过高的温度或盐度均会抑制其...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盐度为25是锥状斯氏藻的最佳生长条件,此时最大比生长率和种群细胞数达到最高。而过低或过高的温度或盐度均会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状斯氏藻 温度 盐度 最大比生长率
下载PDF
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周年数量动态 被引量:38
10
作者 菊芳 齐雨藻 +1 位作者 徐宁 王朝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对1997年至1998年广东省大亚湾澳头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浮游植物65属198种;硅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都比甲藻占有优势,存在春季和秋季高峰,主要优势类群依次是角毛藻、骨条藻、拟菱形藻等;甲藻只存在春季高峰,代... 对1997年至1998年广东省大亚湾澳头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浮游植物65属198种;硅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都比甲藻占有优势,存在春季和秋季高峰,主要优势类群依次是角毛藻、骨条藻、拟菱形藻等;甲藻只存在春季高峰,代表种类有裸甲藻、原甲藻等。主要优势种类的生长与调查水域的盐度没有明显关系,但全年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对优势种类的消长影响显著。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0.611、2.107、0.557,多样性指数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水平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浮游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徐宁 齐雨藻 +3 位作者 菊芳 黄伟建 吕颂辉 王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对 1997年冬季和 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柘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 ,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 .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 ,特别是Fe浓... 对 1997年冬季和 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柘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 ,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 .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 ,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 ,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 )的需求量较高 ,特别对NO-3 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 .与DIP(可溶性无机氮 )相比 ,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 ,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 .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成因分析 赤潮 环境因子 营养元素 海洋污染 海水温度 降雨量
下载PDF
脉冲驱动离散混沌系统同步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菊芳 张入元 彭建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589-1594,共6页
设计了一个具有混沌和超混沌特性的二维离散混沌系统 ,对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电路实验上实现了脉冲驱动离散混沌系统的同步 ,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给出系统实现脉冲同步的条件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 设计了一个具有混沌和超混沌特性的二维离散混沌系统 ,对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电路实验上实现了脉冲驱动离散混沌系统的同步 ,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给出系统实现脉冲同步的条件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另外 ,还考虑到弱噪声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脉冲同步方法仍能保持电路系统的混沌同步 ,说明系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同步 保密通讯 鲁棒性 电路实验 动力学特征 脉冲驱动离散混沌系统
原文传递
广东沿海几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朝晖 吕颂辉 +2 位作者 菊芳 徐宁 齐雨藻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10-314,共5页
对1997年秋~1998年春广东沿海多次赤潮发生期间的几种优势赤潮藻类进行了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1种为我国首次报道引发赤潮的定鞭金藻类(Prymnesiophytes)--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另有甲藻类7种,其中裸甲藻目(Gymno... 对1997年秋~1998年春广东沿海多次赤潮发生期间的几种优势赤潮藻类进行了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1种为我国首次报道引发赤潮的定鞭金藻类(Prymnesiophytes)--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另有甲藻类7种,其中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3种:米氏裸甲藻(Gymnodiniumcf.mikimotoi)、环节环沟藻(Gyrodimiuminstriatum)及PhaePolyk-rikoshartmanii;鳍藻目(Dinophysiales)1种:具尾鳍藻(Dinophysiscaudata);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2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多甲藻目(Peridiniales)1种: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umcatenella)。以上几种藻类引发的赤潮均为有害赤潮,其中球状棕囊藻、米氏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能产生毒素,形成有毒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藻 甲藻 赤潮 分类 广东沿海 有毒藻
下载PDF
大亚湾澳头海域硅藻、甲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朝晖 菊芳 +1 位作者 徐宁 齐雨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于 1 997年 7月— 1 998年 6月采集大亚湾澳头海域水样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分析调查方法 ,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1 98种 ,其中硅藻 98种 ,甲藻 83种。结果表明 ,大亚湾浮游植物细... 于 1 997年 7月— 1 998年 6月采集大亚湾澳头海域水样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分析调查方法 ,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1 98种 ,其中硅藻 98种 ,甲藻 83种。结果表明 ,大亚湾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较高 ,年平均细胞密度为42 4 7cells/ml,最高细胞密度为 6689 8cells/ml,硅藻为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调查期间共发生藻类水华 7次 ,硅藻可在全年各季节发生水华 ,而甲藻水华仅在春季发生。硅藻水华的消退与N的大量消耗有关 ,而甲藻水华对P消耗较大。结果表明 ,大亚湾合适的温度、盐度、气象条件、丰富的硅酸盐含量及N、P等营养盐的及时补充是大亚湾浮游植物数量高和水华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同时风、流等物理因素对藻类的聚积作用对水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大亚湾 水华 环境因子
下载PDF
65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娟赢 沈卫峰 +2 位作者 菊芳 刘霞 沈利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本文报告65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的结果,65例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29例,其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22例,阴性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6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7例,阴性29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 本文报告65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的结果,65例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29例,其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22例,阴性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6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7例,阴性29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76%,特异性80%,预测准确性76%。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有关,文中2、3支病变者敏感性(88%,83%)明显高于单支病变者(64%)。预测准确性与受检人群的患病率有关,文中典型心绞痛29例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22例,其中真阳性20例,预测准确性76%,而36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仅8例,其中真阳性仅2例,预测准确性仅25%。运动试验早期低运动量时出现心肌缺血提示3支病变,本文3支病变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1mm的时间为256.7±132.3秒,较单支病变(457.3±251;7秒)2支病变(341.4±170.8秒)为短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 运动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中国赤潮研究的新进展——球形棕囊藻赤潮及其产硫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齐雨藻 徐宁 +2 位作者 王艳 吕颂辉 菊芳 《中国基础科学》 2002年第4期23-28,共6页
中国沿海赤潮迭起,影响日益严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展了一系列赤潮的基础研究。对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进行了分类学、生活史、藻毒素、生态特征及产硫机制的研究。核糖体18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证明,1997年冬... 中国沿海赤潮迭起,影响日益严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展了一系列赤潮的基础研究。对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进行了分类学、生活史、藻毒素、生态特征及产硫机制的研究。核糖体18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证明,1997年冬我国粤东海域大规模赤潮的原因种是球形棕囊藻。这是中国赤潮的一个新记录种。该藻具有复杂的异形生活史,包含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群体和游离的单细胞。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为赤潮的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球形棕囊藻细胞具有较 强的溶血毒素特性。该藻汕头株和香港株是DMSP与DMS的高产株,其细胞内DMSP的积累与释放到外界中的DMS数量受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的综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球形棕囊藻赤潮 基础研究 产硫机制
原文传递
大亚湾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spp.)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17
作者 菊芳 徐宁 +4 位作者 王朝晖 黄伟建 谢隆初 江天久 齐雨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3-748,共6页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6月期间 ,对大亚湾海域拟菱形藻种群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高密度的拟菱形藻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在 2 5 0~ 30 0℃和 2 8 4 0‰~ 31 30‰ .该水域N、Si含量丰富 ,P含量偏低 ,通常...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6月期间 ,对大亚湾海域拟菱形藻种群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高密度的拟菱形藻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在 2 5 0~ 30 0℃和 2 8 4 0‰~ 31 30‰ .该水域N、Si含量丰富 ,P含量偏低 ,通常情况下 ,P成为拟菱形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而春季高峰期中 ,拟菱形藻的消退主要可能与N的迅速耗尽有关 .N、Si、P三种营养盐之间比值的变化亦是影响拟菱形藻生长的重要原因 ,拟菱形藻高密度出现的N∶P、Si∶P、Si∶N范围分别是 6 .2 1~ 32 98、5 9 6 7~ 119 71、3 36~ 17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拟菱形藻 大亚湾海域 种群动态 环境因子 海洋污染 赤潮 环境监测
下载PDF
广东肇庆星湖浮游生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24
18
作者 菊芳 王朝晖 +3 位作者 江天久 章群 杞桑 齐雨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1996年4月至1997年8月对广东肇庆星湖5个子湖泊的浮游生物进行6次调查.观察到浮游藻类82种,浮游动物中轮虫56种,枝角类19种,桡足类19种.不同子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及其季节变动均有不同.对星湖水生生物的分析可以得出... 1996年4月至1997年8月对广东肇庆星湖5个子湖泊的浮游生物进行6次调查.观察到浮游藻类82种,浮游动物中轮虫56种,枝角类19种,桡足类19种.不同子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及其季节变动均有不同.对星湖水生生物的分析可以得出,各子湖水质优劣程度为中心湖>青莲湖>里湖>波海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湖 浮游生物 水质 生物类群 生态系统 采样
下载PDF
大亚湾裸甲藻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朝晖 菊芳 +1 位作者 徐宁 齐雨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25-1832,共8页
研究了大亚湾 1 997年 7月至 1 998年 6月裸甲藻种群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裸甲藻在大亚湾主要出现在 4~ 5月份 ,并在 4月至 5月份出现了 4个密度高峰 ,最高密度可达每毫升 996个细胞 ,6月至 9月份偶有出现 ,1 0月至2月份则... 研究了大亚湾 1 997年 7月至 1 998年 6月裸甲藻种群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裸甲藻在大亚湾主要出现在 4~ 5月份 ,并在 4月至 5月份出现了 4个密度高峰 ,最高密度可达每毫升 996个细胞 ,6月至 9月份偶有出现 ,1 0月至2月份则未出现。裸甲藻高密度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为 2 5~ 3 0℃和 2 4‰~ 3 2‰。裸甲藻在大亚湾的出现及 4、5月份的密度高峰与水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3月份水温存在一个急升期 ,水温由 3月初的 1 5 .5℃以下上升至 3月底的2 3 .5℃左右 ,为裸甲藻种群密度的急剧增长提供了合适的温度条件。大亚湾盐度的季节波动较小 ,与裸甲藻种群的季节变化无关。大亚湾氮、磷、硅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不存在营养元素缺乏 ,但高密度的裸甲藻种群仅在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分别为 5 0~ 1 0 0μg/L、5~ 2 0μg/L和 5~ 3 0范围内出现 ,氮、磷、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甲藻 大亚湾 南海 种群动态 季节 环境条件 赤潮
下载PDF
肉毒碱与鱼虾增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万涵 菊芳 +1 位作者 施文娟 王群初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0-21,共2页
本文研究了肉毒碱对不同种类的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鱼虾饲料中添加100×10^(-6)肉毒碱,鱼增重效率提高11%~63%,平均增重提高27.38%,节约饲料9.00%~52.84%,平均节约饲料19.00%;虾类增重提高10.70%~100.00%,平均增重率提高3... 本文研究了肉毒碱对不同种类的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鱼虾饲料中添加100×10^(-6)肉毒碱,鱼增重效率提高11%~63%,平均增重提高27.38%,节约饲料9.00%~52.84%,平均节约饲料19.00%;虾类增重提高10.70%~100.00%,平均增重率提高39.48%,节约饲料6.87%~50.00%,平均节约饲料20.87%.对补充肉毒碱的鲤鱼肉质进行了评价,鲤鱼粗蛋白质提高3.02%,含脂率下降5.42%,必需氨基酸比例、必需氨基酸指数、蛋白价3项指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可食部分比例也提高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碱 淡水鱼 虾类 增重率 饵料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