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NGAL、尿NAG及尿RBP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静 韩书光 +3 位作者 李贝贝 邓晨霞 刘倩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57-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进一步分为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大量蛋白尿(HA)组,选取8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UACR、NGAL、NAG、RBP、血糖、肾功能水平。分析NGAL、NAG、RBP水平与DK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早期DKD的价值。结果根据UACR水平分组,NA组97例,MA组73例,HA组57例。NA组、MA组和HA组的NGAL、NAG、RBP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HA组>MA组>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NGAL、NAG、RBP水平与UA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抑素C(CysC)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AL、NAG、RBP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DKD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54、0.788、0.830、0.929;单项检测时NGAL的灵敏度(82.3%)较高,NGAL、NAG和RBP联合检测时诊断效能最大(AUC=0.929)。结论血浆NGAL、尿NAG、尿RBP水平与DKD患者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发挥其最大诊断效能,为早期DKD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肾脏疾病 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
下载PDF
尿干化学分析法、散射比浊法、酶法检测尿清蛋白与尿肌酐及比值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鲁作华 刘倩倩 +3 位作者 赵晓静 孙力 刘兴晖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1-113,117,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清蛋白(Alb)、使用尿干化学法和酶法检测尿肌酐(Cr)及尿清蛋白肌酐比(ACR)的结果一致性分析。方法收集157例清晨第一次尿液样本,尿清蛋白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尿肌酐使用尿干化学法和... 目的评价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清蛋白(Alb)、使用尿干化学法和酶法检测尿肌酐(Cr)及尿清蛋白肌酐比(ACR)的结果一致性分析。方法收集157例清晨第一次尿液样本,尿清蛋白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尿肌酐使用尿干化学法和酶法分别进行测定。采用kappa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尿清蛋白kappa值为0.837 9(95%可信区间:0.718 1~0.957 7);尿肌酐kappa值为0.769 7(95%可信区间:0.665 2~0.874 2);尿清蛋白肌酐比kappa值为0.756 6(95%可信区间:0.628 6~0.884 6)。结论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清蛋白,尿肌酐及ACR的结果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尿Alb,酶法检测尿Cr及ACR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早期肾脏疾病的筛查以及CKD的分级中,初筛患者或长期病情维持过程中复查的监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干化学分析 尿清蛋白 尿肌酐 尿清蛋白肌酐比
下载PDF
不同分级非小细胞肺癌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倩倩 赵晓静 +3 位作者 王海明 汤沛 鲁作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肺癌各分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NSCLC 103例,按照TNM分期原则对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Ⅰ、Ⅱ、Ⅲ期及Ⅳ期。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肺癌各分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NSCLC 103例,按照TNM分期原则对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Ⅰ、Ⅱ、Ⅲ期及Ⅳ期。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监测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FM(纤维蛋白单体)、PC(蛋白C)、PS(蛋白S)、v 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比较不同分期肺癌凝血指标的改变。结果各组PT、TT、aPTT没有差异,FM、D-D、Fbg在肺癌各个分期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联合检测FM、D-D和Fbg在肿瘤的分期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有助于分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