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双期增强图像的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孟名柱 潘昌杰 +3 位作者 张铭 何光远 沈栋 罕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CT双期增强图像的不同深度迁移学习(DTL)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分类效能。方法:采用相同程序架构和相同数据集对3种DTL模型(VGG19、ResNet50和DenseNet201)的分类诊断效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不同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 目的:评价基于CT双期增强图像的不同深度迁移学习(DTL)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分类效能。方法:采用相同程序架构和相同数据集对3种DTL模型(VGG19、ResNet50和DenseNet201)的分类诊断效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不同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最高预测符合率和在验证集中的符合率、召回率、F1评分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作为评估模型效能的指标。结果:DenseNet201模型获得了最好的训练和测试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最高预测符合率分别为1.00和0.98;VGG19模型用时最长,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0.99和0.98,较DenseNet201略差;ResNet50模型用时最短,但测试结果最差,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最高符合率分别为0.93和0.92。VGG19、ResNet50和DenseNet201模型在验证集中的平均符合率为0.96、0.92和0.98,召回率分别为0.96、0.91和0.98,F1评分分别为0.96、0.91和0.98。DenseNet201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高于VGG19模型(0.95)和ResNet50模型(0.91)。结论:基于DenseNet201的DTL模型对甲状腺CT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分类效能,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脑部视觉中心损伤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中领 葛晓敏 +4 位作者 钱农 李晶 陆紫微 罕奇 戴伊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及非增殖期)患者脑部相关功能区域损伤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及非增殖期)患者脑部相关功能区域损伤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3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例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5例)。另选15名为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3.0TMR成像系统行脑部T2WI及DWI成像,分别测量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背中线额叶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视皮层、丘脑及放射冠区7个相关功能区域的平均ADC值,并将ADC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4组间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fPDRl及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眶额叶、扣带回及视皮层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4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268,P=0.000),PDR组的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视皮层的ADC值高于NPDR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胗0.05)。背中线额叶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丘脑及放射冠区的ADC值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眶额叶皮层(r=0.336,P=0.014)、扣带回(r=0.296,P=0.049)及视皮层(F0.370,P=0.012)的平均ADC值与糖化血红蛋白fHbAlc)值呈正相关;眶额叶皮层(F0.567,P=0.001)、扣带回(r=0.491,P=0.01)及视皮层(r=0.428,P=0.003)的平均ADC值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视觉中枢(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视皮层)的ADC值升高证实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脑部功能损伤具有一定关联性:通过DWI成像能够评估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R弥散加权成像 ADC 视皮层
原文传递
机械取栓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预测卒中的预后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毅 罕奇 +2 位作者 王同兴 国中 张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预测预后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9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卒中患者,其中训练集157例,测试集68例。采用A.K.软件分别提取治疗前... 目的探讨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预测预后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9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卒中患者,其中训练集157例,测试集68例。采用A.K.软件分别提取治疗前后DWI梗死区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患者(验证集75例)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每例患者治疗前后DWI图像共提取792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20个与预后高度相关的特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支持向量机分离器建立的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准确度达0.974;预测测试集患者预后的AUC为0.960,准确度达0.928;预测验证集患者预后的AUC为0.901,准确度达0.898;并具有较高的外部验证一致性(P>0.05)。结论基于治疗前后DWI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对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具有较高的效能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预后
下载PDF
机器学习结合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 被引量:1
4
作者 罕奇 张浩 +5 位作者 葛晓敏 彭明洋 谢光辉 国中 殷信道 许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nschemic strohe,AIS)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n=105)和测试集(n=50),另收集... 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nschemic strohe,AIS)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n=105)和测试集(n=50),另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n=45)作为外部验证。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病变区的影像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建立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应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每例患者DWI和PWI图像各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40个与卒中预后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DWI+PWI的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训练集:0.981;测试集:0.891)均高于单序列模型(DWI或PWI),其准确度分别达0.943、0.900。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基于DWI+PWI的模型同样优于单序列(DWI或PWI)的预测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4、0.783,其准确度可达0.822。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预测AIS机械取栓治疗预后,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学习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DWl成像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部功能损伤的价值
5
作者 罕奇 葛晓敏 《常州实用医学》 2015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磁共振DWI成像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部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运用3.0TMR成像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及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成像,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 目的磁共振DWI成像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部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运用3.0TMR成像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及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成像,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每组15例),然后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运用3.0TMR成像系统行脑部T2WI及DWI成像,分别测量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背中线额叶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视皮层、丘脑及放射冠区脑相关功能区域的平均ADC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结果PDR组和NPDR组眶额叶、扣带回及视皮层平均ADC值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PDR组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视皮层ADC值高于NPDR组(P〈0.01);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背中线额叶皮层、背外侧额叶皮层、丘脑及放射冠区ADC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部相关功能区ADC值升高证实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脑部功能损伤具有一定关联性。DWI成像对评估亚临床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脑部功能损伤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DWI成像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脑部功能损伤
下载PDF
DWI技术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葛晓敏 刘炜 +3 位作者 罕奇 张浩 潘昌杰 王中领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5期1102-110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脑部功能区域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T2DM患者54例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C)组,每组均为18例;另选择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脑部功能区域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T2DM患者54例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C)组,每组均为18例;另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D)组。运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脑部DWI,分别测量7个脑相关功能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A、B组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及视皮层区域ADC值均高于C、D组(P<0.01),A组上述区域ADC值亦高于B组(P<0.01)。A组病程长于C组,A组HbA1c高于C组(P<0.01)。T2DM患者中,HbA1c、病程与眶额叶皮层(r_s=0.408、0.592,P<0.01)、扣带回(r_s=0.384、0.514,P<0.01)及视皮层(r_s=0.292、0.506,P<0.05)的ADC值呈正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与视皮层的ADC值呈正相关(r_s=0.632,P<0.01)。结论脑部视觉中枢ADC值升高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脑部功能损伤具有一定关联性。DWI技术对评估亚临床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脑部相关功能损伤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脑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关注对话行为 实施有效教学
7
作者 罕奇 《中华少年》 2016年第7期254-255,共2页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话行为"的实质目的在于通过多向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进行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紧扣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对话形式、对话内容进行适时调整,以提高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话行为"的实质目的在于通过多向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进行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紧扣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对话形式、对话内容进行适时调整,以提高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应当定期总结对话教学中获得的信息反馈,并以此作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借鉴依据。为对对话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落实方法进行探究,本文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做如下总结。1对话教学的几种开展形式1.1生本对话:所谓生本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教学 小学课堂 阶段教学 对话形式 教学工作 教学需求 教学质量 文特 书本内容 学习成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