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谢锋 叶敏 +3 位作者 赖湘 刘晓平 黄佐才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间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健...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间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受检者S100B蛋白及NSE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S100B蛋白及NSE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S100B蛋白于发病1~7 d呈升高趋势,第14天明显降低,随着Hunt-Hess级别升高,患者S-100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NSE于发病1~7 d呈升高趋势,第14天明显降低,随着Hunt-Hess级别升高,患者NSE水平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2~3分与GOS 4~5分患者入院时的S100B蛋白分别为(1.02±0.42)μg/L、(0.62±0.21)μg/L,NSE分别为(27.4±9.5)U/m L、(19.6±6.6)U/m L,治疗后1个月,S100B蛋白分别为(0.58±0.19)μg/L、(0.37±0.13)μg/L,NSE分别为(18.9±6.6)U/mL、(12.8±4.9)U/mL,均显著降低,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GOS评分与入院时的S-100B蛋白、NSE呈显著负相关(r=-0.765,-0.714,P<0.05)。结论Hunt-Hess分级越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100B蛋白和NSE水平越高,且其水平均与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动脉瘤 脑血管
下载PDF
高分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文波 赖湘 +3 位作者 叶敏 黄进兴 刘晓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动脉瘤35个)Hunt-HessⅣ~Ⅴ级病例临床资料,全部早期(≤72 h)行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本组33例病人共成功夹闭35个动脉瘤,其中...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动脉瘤35个)Hunt-HessⅣ~Ⅴ级病例临床资料,全部早期(≤72 h)行扩大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本组33例病人共成功夹闭35个动脉瘤,其中2例多发动脉瘤均一期夹闭。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预后良好(5~4分)18例(54.5%),预后不良(3~2分)11例(33.4%),死亡(1分)4例(12.1%)。结论高分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积极早期手术能有效挽救病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分级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 目的:分析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颅内血肿量、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相近(P>0.05);干预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可有效消除颅内血肿量,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文波 赖湘 +3 位作者 刘晓平 叶敏 黄进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10-311,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动脉瘤22例,共发现49个动脉瘤。予手术治疗17例,其中一期手术9例,二期手术8例;显微外科手术夹闭9例共18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共10个动脉瘤,栓塞结合开颅夹闭3例共6...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动脉瘤22例,共发现49个动脉瘤。予手术治疗17例,其中一期手术9例,二期手术8例;显微外科手术夹闭9例共18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共10个动脉瘤,栓塞结合开颅夹闭3例共6个动脉瘤。病情危重自动出院2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16例随访1个月~1年,恢复情况良好14例,其中7例在术后行DSA检查,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满意;死亡2例。失访6例。结论准确判断破裂动脉瘤,并根据动脉瘤位置、Hunt-Hess分级等因素,用血管内栓塞或开颅夹闭方法行一期或二期手术处理多发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发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夹闭 治疗性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1在大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晋发 朱文标 +2 位作者 谢寿城 郭维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大脑胶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大脑胶质瘤组织(Ⅰ~Ⅱ级胶质瘤11例、Ⅲ~Ⅳ级胶质瘤19例)和30例正常脑组织中IDH1的表达。结果Ⅰ~Ⅱ级胶质瘤组织、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IDH...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大脑胶质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大脑胶质瘤组织(Ⅰ~Ⅱ级胶质瘤11例、Ⅲ~Ⅳ级胶质瘤19例)和30例正常脑组织中IDH1的表达。结果Ⅰ~Ⅱ级胶质瘤组织、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IDH1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IDH1表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IDH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异柠檬酸脱氢酶1
下载PDF
CTA及仿真内镜技术联合DSA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林 谢锋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及仿真内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且术前行CT仿真内镜检查的3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仅行CTA或DSA检查但未...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及仿真内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且术前行CT仿真内镜检查的3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仅行CTA或DSA检查但未行CT仿真内镜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评估动脉瘤情况,以及术后1周并发症和术后2周GOS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迟发性脑出血、脑麵、神经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GOS≥4分人数及GOS评分均值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前,采用CT仿真内镜联合三维DSA更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病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A 仿真内镜 三维DSA 介入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颅内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敏 +1 位作者 谢锋 颜华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3D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就诊的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三维影像重建,随后将原始图像数据导入3D精准分析系统,建立3D颅内动脉瘤模型,并进行3D打印,获取颅... 目的 探讨基于3D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就诊的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三维影像重建,随后将原始图像数据导入3D精准分析系统,建立3D颅内动脉瘤模型,并进行3D打印,获取颅内动脉瘤与周围血管走向、角度之间解剖关系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红、蓝、绿等染色标记,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并使用分割工具进行任意角度的分割和旋转,以测量颅内动脉瘤的高度、宽度以及观察瘤体与周围颅骨及血管解剖关系。结果 在45例动脉瘤中,瘤体长度为(5.33±1.15)mm、瘤颈宽度(3.21±1.05)mm、动脉瘤倾斜角(105.23±5.98)°、垂直高度与瘤颈宽比(AR)为1.26±0.47、动脉瘤高度与血管径比(SR)为3.21±1.14、面积比3.22±1.06,其中,35例处于分叉处的颅内动脉瘤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动脉瘤高度、动脉瘤高度与血SR、AR、血管角度、血管管径、冠状面朝向和横断面朝向等方面与其他部位动脉瘤(n=1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能更直观清晰地观察颅内动脉瘤与周围血管、颅骨等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3D打印 脑血管 颅骨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湘 叶敏 +3 位作者 谢锋 张文波 刘晓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7-889,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占同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1... 近年来越来越多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占同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11.3%(37/326),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疗效观察 破裂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大直径
原文传递
三维DSA及CT仿真内镜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DSA及CT仿真内镜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证实有颅内动脉瘤且术前行CT仿真内镜检查的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CTA或DSA证实有颅内动脉瘤未行仿真内镜检查的患... 目的研究三维DSA及CT仿真内镜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证实有颅内动脉瘤且术前行CT仿真内镜检查的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CTA或DSA证实有颅内动脉瘤未行仿真内镜检查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常规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实验组术前CT仿真内镜检查,对颅内动脉瘤得出虚拟血管内窥镜图像,术前评估动脉瘤相关情况后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的动脉瘤栓塞后情况。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实验组GOS评分(4.22±0.53)分,高于对照组(3.15±0.32)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治中,采用三维DSA及CT仿真内镜的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预后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DSA CT仿真内镜 颅内动脉瘤 介入诊治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湘 谢锋 +1 位作者 叶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实验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实验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时GOS(预后)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术后专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而该种治疗方法住院费用高,脑积水的发生率高,需行V-P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开颅夹闭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在颅脑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丘琪政 刘文浩 +2 位作者 张光宇 叶敏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12-513,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肠内营养乳剂(TPF-D)与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颅脑重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于8分的患者,且这部分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于伤后2天内给予全肠外... 目的探讨新型肠内营养乳剂(TPF-D)与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颅脑重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于8分的患者,且这部分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于伤后2天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TPN)。伤后2天后,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配方肠内营养支持(EN)乳剂TPF,试验组患者使用低糖类EN制剂TPF-D。观察不同EN制剂对患者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区别。结果使用4周后,TPF-D具有显著降低重症颅脑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P<0.05)的作用,且胃肠道反应不明显。结论 TPF-D在改善颅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状态方面优于标准配方乳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颅脑重症 血糖 胰岛素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脑血管动脉瘤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13
作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索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的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探索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术后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10... 目的探索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的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探索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术后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瘤腔完全栓塞66例(66%),次全栓塞31例(31%),不完全栓塞3例(3%)。宽颈动脉瘤低于窄颈动脉瘤次全栓塞和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疗效令人满意,手术中所形成的创伤小,并且安全,预后都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治疗 宽颈动脉瘤 窄颈动脉瘤 效果显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