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颌骨变化及垂直向控制
1
作者 赵梦丽 精诚 +1 位作者 程志恒 刘昕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18项牙颌硬组织、6项面部软组织指标,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角度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夹角(SNA)增加,差异无统学意义;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SNB)增加,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ANB)、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MP-FH)、颌平面角(OP-SN)、Y轴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牙体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减小,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距测量中后面高(S-Go)、下颌体长度(Go-Pog)均增加,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FH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与上下第一磨牙均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指标中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UL-EP)、下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L-EP)、软组织面角(Ns-Pog’-FH)、面凸角(Ns-Sn-pog’)、Z角均减小,鼻唇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前牙转矩及垂直向高度控制良好,颌平面减小,下颌骨可实现逆时针旋转,有利于改善Ⅱ类磨牙关系,侧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青少年 骨性Ⅱ类高角 垂直向控制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牙龈卟啉单胞菌及TSP-1 TIMP-1 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昕 赵梦丽 精诚 《安徽医学》 2022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龈沟液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及MMP-9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序列编码放置在不透光密封信封中)将2020年1~8月于合肥市口腔...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龈沟液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及MMP-9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序列编码放置在不透光密封信封中)将2020年1~8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42例正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牙周健康指数,龈下菌斑中P.g检出率和百分含量,龈沟液TSP-1、TIMP-1和MMP-9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6个月,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CAL)和牙龈指数(GI)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LI、PD、SBI、CAL、GI治疗前后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8、2.871、6.624、5.724、5.499;P均<0.05);治疗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P.g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9,P<0.05);治疗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龈沟液TSP-1、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94、4.922、7.901;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有利于口腔卫生维护,减少牙龈卟啉单胞菌,调节龈沟液TSP-1、TIMP-1、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不同附件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精诚 赵梦丽 +1 位作者 程志恒 刘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用Ansys计算相同载荷设计下侧切牙、牙列和隐形矫治器的三维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von Mises)分布。结果:侧切牙位移冠状向变化量A1>A4>A3>A2,矢状向变化量A3>A4>A1>A2,垂直向伸长量A4>A3>A1>A2;各组牙列整体位移呈现弓形趋势;隐形矫治器不同部位形变存在差异。A1与A2组牙周膜von Mises分布大致相似,A3组仅在根1/3舌侧区域出现应力集中,A4组牙颈部应力远大于A1组与A2组。结论:矩形附件与弯弧形附件在冠状向控制上具有优势,矩形附件在垂直向的控制效果最佳,附件受力面积与实际位移效率并不存在绝对关联,其受力面的形状会大幅度干扰具体力学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隐形矫治器形变趋势 侧切牙附件 隐形矫治器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中尖牙移动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精诚 赵梦丽 +3 位作者 程志恒 张吉利 潘研 刘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过程中尖牙的最佳力学设计。方法:本研究选取1名成年患者的CBCT影像学数据构建出上颌牙列以及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根据内收角度的差异从0°~90°分别设计出19组载荷,依照隐形矫治器的最...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过程中尖牙的最佳力学设计。方法:本研究选取1名成年患者的CBCT影像学数据构建出上颌牙列以及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根据内收角度的差异从0°~90°分别设计出19组载荷,依照隐形矫治器的最大移动步幅将相应的力学分配设计加载到模型上,比较分析其力学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尖牙牙体各部分在不同力学设计下冠根呈现不同的移动现象,并随着矢状向分力减小与垂直向分力的增加呈现不同平面上移动量的衰减或递增。结论: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角度区间设计在40°~50°对于尖牙来说是最佳的力学分配设计,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添加额外设计来控制轴倾和转矩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隐形矫治器 尖牙力学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