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457
1
作者 葛坚 郭彦 +4 位作者 刘奕志 林明楷 卓业鸿 程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5-358,T003,共5页
目的 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 ,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 42例 (4 7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其中... 目的 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 ,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 42例 (4 7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其中 2 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 6个月至 3年 ,平均 (18 40± 9 5 1)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眼压为(11 99± 4 48)mmHg(1mmHg =0 133kPa) ,比术前用药后眼压 (2 5 47± 18 43)mmHg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t =4 918,P <0 0 0 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 (1 6 9± 0 46 )mm ,增加到术后的 (2 2 8± 0 36 )mm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 738,P <0 0 0 1)。术后 41只眼 (87 2 % )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64
2
作者 叶天才 +4 位作者 余敏斌 葛坚 纪晓霞 冀建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3-277,T005,共6页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例 (2 7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术后...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例 (2 7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植入物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组织反应情况、滤过泡形态 ,并对手术区域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和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 3 0~ 10 4个月 ,平均 (6 6 1± 2 47)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平均 (2 6 36± 9 0 2 )mmHg(1mmHg=0 133kPa) ,术后 3个月眼压平均 (14 18± 3 5 1)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 =6 875 ,P <0 0 5 )。术后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 2 1mmHg者占 5 6 0 % ,需局部应用药物治疗或术区行残存小梁网激光穿刺治疗眼压≤ 2 1mmHg者占 44 0 %。术前局部应用降眼压药平均 (2 96± 1 43)种 ,术后减至 (0 77± 1 0 7)种 ,差异有显著性 (t=4 716 ,P <0 0 5 )。所有患者术前、后视力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33,P =0 5 6 4)。 2 7只眼中 ,6只眼术后眼压≥ 2 1mmHg ,4只眼有轻微前房出血 ;无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UBM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在巩膜瓣下均形成一内含植入物的透明液性间腔 ,透明质酸植入物在术后 3个月开始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术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3
作者 王宁利 吴河坪 +3 位作者 叶天才 曾明兵 范志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2只眼 ) ,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 (116只眼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 (31 85± 4 83)mmHg(1mmHg =0 133kPa)和 (32 5 9± 4 6 2 )mmHg。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及术中、术后 3个月内的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眼压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患者术后 7、14d ,1、3、6个月时 ,平均眼压分别为 (6 6 7± 2 4 3)mmHg、(11 4 2± 2 89)mmHg、(12 5 9± 2 2 4 )mmHg、(15 4 5± 1 82 )mmHg、(17 99± 1 80 )mmHg ;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4 87± 1 6 5 )mmHg、(10 4 8± 2 38)mmHg、(12 0 1± 2 83)mmHg、(15 0 1± 2 6 6 )mmHg、(17 4 8± 2 97)mmHg。术前、后 1~ 6个月 ,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t=1 2 8、1 78、1 5 5、1 6 0 ,P =0 2 0 2、0 0 77、0 12 4、0 112 )。术后 7d及 14d ,小梁切除术组平均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7 0 3、2 89,P <0 0 0 0 1、P =0 0 0 4 )。 (2 )视力 :两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显微镜检查
原文传递
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宁利 周文炳 +2 位作者 欧阳洁 吴京红 《眼科学报》 1999年第4期238-241,252,共5页
目的: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它的临床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A,B型超声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性手术对12例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定性及定量观察,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对侧眼... 目的:研究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它的临床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A,B型超声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性手术对12例恶性青光眼病例进行了活体眼部解剖结构的定性及定量观察,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和对侧眼进行了比较研究,按照观察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对恶性青光眼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建议。结果:在12例病例中有4例(33.3%)经超声生物显微镜证实存在有睫状环阻滞的特征,且对侧眼存在眼前段狭小的解剖学特征;其余8例(76.6%)患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睫状体被动牵拉变形,对侧眼解剖特征和正常人相同。12病例中有7例接受了诊断性手术,术中有6例证实玻璃体腔内有水囊存在。结论:按照本研究结果可将恶性青光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睫状环阻滞型,它由于睫状环阻滞引起的,与患者本身具有的狭小的眼前段解剖结构有关;另一类是虹膜-晶体阻滞型,它由于晶体-虹膜隔极度前移引起的。这两类恶性青光眼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前房变浅,后房消失,房水逆流入玻璃体腔,但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眼科学报1999;15:238-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分类 发病机制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房角改变 被引量:30
5
作者 伟蓉 王宁利 +1 位作者 利华明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0-331,I023,共2页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暗室激发试验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宁利 赖铭莹 +1 位作者 叶天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3-186,I01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暗室激发试验与传统暗室激发试验在闭角型青光眼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22只眼)先兆期闭角型青光眼作为患者组,15例(30只眼)... 目的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暗室激发试验与传统暗室激发试验在闭角型青光眼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22只眼)先兆期闭角型青光眼作为患者组,15例(30只眼)深前房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暗室试验和UBM暗室试验。比较两种暗室试验前后房角的变化与眼压差,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比较两者的阳性率。结果两种暗室试验结果显示,闭角型青光眼组22只眼中,10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Pa(1kPa=7.5mmHg),12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Pa或无变化。UBM暗室试验发现,15只眼出现房角功能关闭,其中3只眼1个象限关闭,5只眼2个象限关闭,7只眼超过2个象限关闭。传统暗室试验结合Goldmann房角镜检查发现8只眼房角关闭;其中3只眼2个象限关闭,5只眼2个以上象限关闭。对照组3只眼试验前后眼压差>1.07kPa,UBM及Goldmann房角镜检查均未发现房角功能关闭。以两种暗室试验下诱发的房角关闭为判断标准,UBM暗室试验诊断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100.0%;传统暗室试验的阳性率为31.8%,两者间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室激发试验 超声生物显微镜 诊断 青光眼.闭角型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钝挫伤中初步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赖铭莹 王宁利 +2 位作者 叶天才 周文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7期408-410,共3页
为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钝挫伤中的应用价值。对7只眼前段钝挫伤眼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传统眼科B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房角后退、虹膜根部离断、睫状体分离、晶体悬韧带断裂不全脱位和玻璃体疝,... 为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钝挫伤中的应用价值。对7只眼前段钝挫伤眼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传统眼科B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房角后退、虹膜根部离断、睫状体分离、晶体悬韧带断裂不全脱位和玻璃体疝,并能显示出传统B超所不能显示的睫状体和脉络膜浅脱离。表明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外伤中有极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屈光介质混浊(角膜混浊、前房积血)、睫状体分离低眼压和隐藏在虹膜后的病变时,它可显示出采用常规眼科检查和眼用B超常不能揭示的病变,它的应用可为眼前段钝挫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眼前段 钝挫伤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被引量:17
8
作者 叶天才 +3 位作者 葛坚 余敏斌 冀建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8期477-479,共3页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技术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手术区域解剖特点和房水引流机制。方法 :对 14例 16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患者 ,在术后 1~ 3个月内进行手术区域 UBM检...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技术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手术区域解剖特点和房水引流机制。方法 :对 14例 16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患者 ,在术后 1~ 3个月内进行手术区域 UBM检查。检查的指标 (项目 )包括 :巩膜瓣下形成液间腔的大小 (宽和高 )、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吸收的情况、剩余角膜小梁膜的厚度以及滤过泡的形态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只眼术前平均眼压 2 3.43± 7.6 1mm Hg,术后 3个月时平均 14.6 5± 3.6 2 mm Hg,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术后 1~ 3个月 U BM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尚未降解 ,所有病例在巩膜瓣下形成一透明液间腔 ,宽平均 3.2 0± 0 .91mm,高平均 0 .6 5± 0 .17mm。剩余角膜小梁膜厚度平均为 0 .0 8± 0 .0 7mm,如此层太厚 ,往往引起术后眼压升高。 5眼在结膜下伴有滤过泡形成。 1眼可见有脉络膜分离回声暗区。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降低眼压的机制是房水籍剩余的角膜小梁膜向包括了巩膜瓣下间腔、巩膜瓣周围、结膜下和脉络膜上腔引流的方式。手术的关键是充分切除深层巩膜瓣 ,残留菲薄角膜小梁膜 ,使房水自发性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晶晶 刘杏 +1 位作者 蔡小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并发症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UBM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年龄对睫状突位置及高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晖 林振德 +1 位作者 王宁利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1期694-697,共4页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睫状突位置及突起高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 UBM定量测量两组健康被试者的睫状突的位置及突起高度相关指标 ,其中高年龄段组 (5 1~ 79岁 ) 31人 ,低年龄段组 (12~ 35岁 ) 2 1人。对两组间各指标测量值之间差异的显...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睫状突位置及突起高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 UBM定量测量两组健康被试者的睫状突的位置及突起高度相关指标 ,其中高年龄段组 (5 1~ 79岁 ) 31人 ,低年龄段组 (12~ 35岁 ) 2 1人。对两组间各指标测量值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睫状突位置相关指标 :TCPD和 A角的测量值上差异具显著性 (P<0 .0 5 ) ,显示高年龄段组睫状突位置较低年龄段组前移。在睫状突突起高度方面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突 超声生物显微镜 年龄 闭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活体人眼虹膜形态实时定量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宁利 赖铭莹 +1 位作者 周文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眼前段成像技术基础上设计活体人眼虹膜形态定量测量方法,并对其精确性进行评价。方法在AutoCADVersion12软件的基础上设计UBM图... 目的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眼前段成像技术基础上设计活体人眼虹膜形态定量测量方法,并对其精确性进行评价。方法在AutoCADVersion12软件的基础上设计UBM图像辅助测量方法。对UBM实时获取的活体人眼前段不同子午线的PCX格式图像采用该软件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定量测量,包括虹膜轮廓及特征线的提取,虹膜厚度、虹膜膨隆曲率、虹膜静息长度的测量。对同一操作者对同一眼的同一子午线UBM图像获取及同一幅图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对不同操作者间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采用该方法对正常人的虹膜形态进行初步定量研究。结果UBM获取图像的变异系数小于5%。同一操作者对同一幅图各测量指标测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不同操作者间部分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但测量结果绝对值相差不大,各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相当。21岁以上的96例(192只眼)正常人虹膜形态定量测量结果:虹膜静息长度3.699±0.397mm,虹膜曲率半径9.101±1.408mm,虹膜平均厚度0.406±0.042mm。结论活体人眼虹膜形态实时定量测量方法的精确度和重复性可满足活体人眼生理、病理生理及相关疾病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形态 图像处理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技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初步临床报告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天才 +4 位作者 葛坚 余敏斌 纪晓霞 冀建平 《眼科学报》 1999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24只眼需手术治疗的POAG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手术方...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24只眼需手术治疗的POAG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手术方法是在不打开前房的情况下,切除与Schlemm管内壁平齐的深层巩膜角膜组织,然后植入3mm×4.5mm×0.5mm或3.5mm×3.5mm×3.5mm的透明质酸钠生物胶膜。术后对其眼压、眼内反应情况、滤过泡形态及手术区局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随访时间平均3.9±2.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4.4±9.1mmHg,术后平均15.1±3.7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平均用局部降眼压药2.8±1.4种,术后减为0.7±1.0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变化不大。6只眼术后眼压升高;2只眼有轻度前房出血;无一例出现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UBM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尚未降解,所有病例在巩膜瓣下形成一透明液间腔,部分病例在结膜下伴有滤过泡形成。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能有效降低高眼压或减少应用青光眼药的种数,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护理简单,可在门诊开展此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非穿透性 小梁手术 透明质酸钠 生物胶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前段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伟蓉 刘奕志 +2 位作者 程冰 刘玉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49,T003,共3页
目的 评价弹性开放襻一体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ante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 IOL)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2 0例 (2 0只眼 )弹性开放襻一体型AC IOL植入术后患者IOL襻的位置 ,以及其与虹膜及房角结... 目的 评价弹性开放襻一体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ante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 IOL)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2 0例 (2 0只眼 )弹性开放襻一体型AC IOL植入术后患者IOL襻的位置 ,以及其与虹膜及房角结构的关系 ,从而评价IOL对眼前段结构的影响。随访时间 6~ 2 0个月。结果  40个IOL襻中 ,2 6个襻固定于房角隐窝 ;14个襻 (8只眼 )穿过虹膜侵入至睫状体实质内 ,并伴有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术后 8只眼虹膜前粘连与IOL襻有关。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是动态了解IOL对眼前段结构影响的有效方法。AC IOL襻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生物显微镜 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半脱位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奕志 刘玉华 +4 位作者 吴明星 罗莉霞 张新愉 蔡小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在晶状体半脱位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 9例 (32只眼 )因不同原因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分别于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前、后行UBM检查。术中根据术前UBM检查的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和程度 ,选...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在晶状体半脱位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 9例 (32只眼 )因不同原因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分别于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前、后行UBM检查。术中根据术前UBM检查的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和程度 ,选用不同类型囊袋张力环 (CTR) ,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完成手术。术后观察CTR和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UBM检查晶状体半脱位范围≤ 1/ 2象限的 19只眼 ,术中植入无钩CTR顺利完成手术 ;术前UBM检查晶状体半脱位范围 >1/ 2象限的 13只眼 ,术中植入固定型CTR顺利完成手术。术后UBM检查显示除 1只眼CTR贴附周边虹膜 ,其余术眼CTR均位于晶状体悬韧带水平 ;术后 2 9只眼人工晶状体正位 ,3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结论 术前对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UBM检查 ,判断晶状体脱位的程度和范围 ,有助于指导设计手术方案 ,提高手术疗效。术后行UBM检查 ,观察眼内植入物与眼内组织的位置关系 ,有助于准确判断手术疗效 ,正确、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晶状体半脱位 诊断 治疗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
原文传递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杏 黄晶晶 +1 位作者 蔡小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7,共3页
本文对 10例 13眼开角青光眼患者行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情况 ,并对 4例 5眼分别于术后 2 2、 44、 86及 96天行手术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随访时间最短 35天 ,最长 180天。结... 本文对 10例 13眼开角青光眼患者行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情况 ,并对 4例 5眼分别于术后 2 2、 44、 86及 96天行手术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随访时间最短 35天 ,最长 180天。结果 :眼压 :术前 13眼平均眼压 36 .2± 13.3mm Hg,13眼术后 1周平均眼压为 8.5± 3.7mm Hg,1个月眼压 15 .7± 5 .7mm Hg,9眼术后 2个月眼压 16 .3± 5 .6 mm Hg,7眼术后 3个月眼压 15 .0± 4.0 mm Hg,3眼术后 4个月眼压 13.0± 4.4mm Hg,4眼术后 5个月眼压 18.5± 3.3mm H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UBM检查可见结膜组织疏松 ,减压腔存在 ,巩膜至脉络膜通道疏松。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青光眼 非穿透小梁手术 术式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节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汪振芳 江惠燕 +1 位作者 康瑛 《眼科学报》 1999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评估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外伤性眼前节异物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有明确异物入眼史的外伤眼行常规X线、B超及UBM检查,确诊后手术取出异物。结果:UBM检查9例显示异物存留,而X线以及B超仅5例提示异物存留。UBM提示已经手术... 目的:评估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外伤性眼前节异物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有明确异物入眼史的外伤眼行常规X线、B超及UBM检查,确诊后手术取出异物。结果:UBM检查9例显示异物存留,而X线以及B超仅5例提示异物存留。UBM提示已经手术证实异物位置为:前房1例,后房2例,睫状体扁平部5例,虹膜根部1例。异物大小从0.1mm×0.25mm到1mm×3mm不等。异物通过联合其它眼内手术直接取出或于相应位置磁吸取出。结论:眼内异物大部分可经X线或B超得以诊断,但后房、睫状体等位置异物较难发现,特别是当异物为极其细小的非金属异物时,X线、B超常不易发现。应用UBM检查,因其极高分辨率,能获得后房及睫状体清晰影像,不但可以清晰显示异物位置,而且能显示异物与周围组织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术式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眼科学报1999;15:236-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诊断 眼前节异物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感眼的简易筛选方法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叶天才 毛文书 +6 位作者 陆道平 彭寿雄 许京京 于强 程冰 朱斯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1-344,共4页
为了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广州部分高校、工厂40岁以上的人群(6584人),采用三种方法测量前房深度,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中两种简易测量方法(周边前房深度和手电筒斜照法)的不同界限值进行分析。... 为了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广州部分高校、工厂40岁以上的人群(6584人),采用三种方法测量前房深度,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中两种简易测量方法(周边前房深度和手电筒斜照法)的不同界限值进行分析。推荐周边前房深度≤1/4角膜厚度(cornealthickness,CT)和斜照法≤1/4虹膜光带比(irislightbandratio,ILBR)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筛选临界值。发现在上述临界值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6.9%,前房轴深≤1.4mm者全部发生闭角型青光眼,≤1.6mm者77.8%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而前房轴深≤2.0mm者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前房深度 易感眼 诊断
原文传递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超声生物显微镜图像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毅敏 刘杏 +1 位作者 蔡小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8,115,共4页
【目的】研究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从而对其发病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方法】收集22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在炎症活动期作双眼UBM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前房、房角、后房、睫状体、玻璃体基底部,并将... 【目的】研究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从而对其发病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方法】收集22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在炎症活动期作双眼UBM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前房、房角、后房、睫状体、玻璃体基底部,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结果】22例患者发病时眼压[平均(40.6±13.3)mmHg],24~62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可见角膜背羊脂状沉着物,4眼(18.2%)有房水混浊。除1例对侧眼UBM表现正常外,21例双眼UBM图像均显示为轻重不等的前部及中间葡萄膜炎的表现,而眼压升高眼炎症渗出往往较对侧眼多,房水混浊和睫状体水肿多见于眼压升高眼。【结论】UBM可以显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中睫状体炎症的情况,大部分单眼眼压升高者对侧眼也有睫状体炎改变,表明青光眼鄄睫状体炎综合征可能是双眼前部和中间葡萄膜炎性疾病,炎症较重眼可以引起小梁网炎症或房水分泌增多从而导致眼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眼压升高 炎症 UBM 房水 超声生物显微镜 对侧眼 表现 情况 联系
下载PDF
虹膜睫状体肿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中耀 杨华胜 +3 位作者 颜建华 王宁利 郑湖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虹膜睫状体肿物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34例怀疑虹膜睫状体肿物的患者的 35只患眼以 UBM(Humphrey84 0型 ,扫描频率 5 0 MHz,扫描深度范围 5 mm× 5 mm )检查...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虹膜睫状体肿物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34例怀疑虹膜睫状体肿物的患者的 35只患眼以 UBM(Humphrey84 0型 ,扫描频率 5 0 MHz,扫描深度范围 5 mm× 5 mm )检查 ,17例行眼科专用 B型超声或彩色超声检查 ,5例行 CT检查 ,并对 2 1只患眼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35只患眼虹膜睫状体肿物可被UBM发现并确定其起始部位。其中 UBM诊断前房虹膜囊肿 6只眼 ,病理诊断虹膜植入性囊肿 3只眼 ;UBM诊断虹膜后囊肿 13例 14只眼 ,病理诊断虹膜后囊肿 3只眼 ;UBM诊断虹膜睫状体肿物 15只眼 ,病理诊断睫状体黑瘤 7只眼 ,虹膜睫状体转移癌 4只眼 ,睫状体神经鞘瘤 1只眼 ,平滑肌瘤 1只眼 ,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 1只眼 ,色素上皮腺癌 1只眼。 结论  UBM检查能发现虹膜睫状体部位的肿瘤并提供其大小、范围和结构信息 ,有助于了解病变的位置、性质 ,有助于手术设计和肿物的完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睫状体种物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B型超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联合诊断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文 吴启崇 +1 位作者 黄素英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用B型超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联合检查对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2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5只眼同时做B型超声和UBM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玻璃体手术观察... 目的探讨用B型超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联合检查对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2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5只眼同时做B型超声和UBM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玻璃体手术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8只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7只眼。B型超声图形可分为4种:“C”型、“V”型、“υ”型和“γ”型,它们在本组病例中分别有6、2、4和11只眼。由C型到γ型代表视网膜脱离由单纯后段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发展到合并前段PVR。UBM图形可分为3种:视网膜浅脱离、环形收缩和前移位,代表了前段PVR由轻到重。结论B型超声和UBM联合检查可准确地诊断视网膜脱离的严重程度,对于前后段PVR的术前诊断、指导手术方案、估计手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显微镜 超声波诊断 B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