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和门静脉联合切除人造血管替代治疗胰头癌二例报告 被引量:32
1
作者 符伟国 +3 位作者 徐欣 杨珏 肖占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为了提高胰头癌切除率和患者的存活率,作者采用胰腺和门静脉联合切除术治疗2例胰头癌浸润门静脉的患者。门静脉采用直径8mmGore-Tex人造血管重建。随访结果:1例存活32个月且无肿瘤复发,B超和CT检查显示移植物通畅... 为了提高胰头癌切除率和患者的存活率,作者采用胰腺和门静脉联合切除术治疗2例胰头癌浸润门静脉的患者。门静脉采用直径8mmGore-Tex人造血管重建。随访结果:1例存活32个月且无肿瘤复发,B超和CT检查显示移植物通畅。另1例存活20个月移植物血流通畅。作者认为胰头癌累及门静脉而无转移时,胰腺和门静脉联合切除人造血管替代是值得的。自体颈内静脉和Gore-Tex是重建门静脉合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人工血管 外科手术 胰腺 门静脉
原文传递
内脏血管破裂引起腹内出血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4
2
作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94-396,共3页
内脏血管破裂引起腹内出血的若干问题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032)陈福真腹腔内脏血管破裂引起的腹内出血即指腹主动脉的分支,如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胃胰十二指肠动脉、胃左胃右动脉、胃网膜动脉、肠系膜动脉及... 内脏血管破裂引起腹内出血的若干问题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032)陈福真腹腔内脏血管破裂引起的腹内出血即指腹主动脉的分支,如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胃胰十二指肠动脉、胃左胃右动脉、胃网膜动脉、肠系膜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以及肾动脉等血管破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腹腔出血 血管破裂 分类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被引量:30
3
作者 祖望 周康荣 +2 位作者 王滨 江浩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3-285,330-337,共3页
本文报道了CT检查主动脉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的典型CT表现为内膜钙化内移、撕裂的内膜瓣片及真、假腔的显示等。本组运用动态扫描及薄层扫描显示夹层效果较好。文中并讨论了本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 主动脉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军利 耿小平 +5 位作者 李文岗 苏昭杰 刘斌 夏晓刚 肖林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6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术前利用可视化三维重建进行精确评估,采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技术祛除病灶.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6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术前利用可视化三维重建进行精确评估,采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技术祛除病灶.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对胆管、结石及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 =0.945,P<0.05).平均手术时间(221±65) min,平均出血量(267±78) ml.术后并发症8例(12%).随访时间为6~30个月,疗效优良,随访发现残留结石5例(8%),2例(3%)复发.结论 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的应用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内窥镜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几种磁共振影像的评价和比较 被引量:24
5
作者 祖望 周康荣 +5 位作者 王述静 杨培强 沈继章 财忠 施伟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MRISE常规序列、电影(cine)MRI及MR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主动脉夹层进行了31人次MR检查。其中包括胸腹主动脉SE序列31人次,胸主动脉cineMR... 目的:评价和比较MRISE常规序列、电影(cine)MRI及MR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主动脉夹层进行了31人次MR检查。其中包括胸腹主动脉SE序列31人次,胸主动脉cineMRI23人次及腹主动脉二维时间飞跃(2DTOF)MRA21人次。将cineMRI及MRA分别与其相应SE序列MR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胸主动脉cineMRI23例与相应SE序列比较,两者所有病例均显示内膜片及真假两腔,但显示破口分别为14和9例。显示头臂血管受累分别为7和2条。腹主动脉MRA21例与相应SE序列比较,两者均显示内膜片和真假两腔,但显示破口或再破口者分别为4和2例,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分别为39和14条。结论:MR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在常规SE序列基础上,辅以cineMRI和MRA技术将大大提高MR总体观察夹层范围、内膜破口以及分支受累的能力,给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壁间动脉瘤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苏昭杰 李文岗 +4 位作者 李凤鸣 肖林峰 黄军利 王博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人体器官三维建模软件将病人的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使...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人体器官三维建模软件将病人的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使用人体器官模型3D打印设备,用两色热塑性塑料打印实物模型,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器官、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术中比较重建结果与实际的区别。结果 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中10例病人完成3D打印,三维重建结果及3D打印模型能够立体、清晰和实物化的显示肿瘤解剖学位置及与周围器官、血管的毗邻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大致相符。50例病人均顺利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能够对腹膜后肿瘤术前进行精准评估,对指导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 术前评估 腹膜后肿瘤
原文传递
腹外伤合并大血管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22
7
作者 《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7期342-343,共2页
在腹部创伤中,合并腹内大血管损伤的发生率较低,约占1.2~2.6%。我院近10年来收治118例腹内脏器伤中,合并大血管伤8例(6.8%)。大血管损伤性破裂致急性大出血,许多伤员死于受伤现场,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送抵医院经抢救后病死率仍高达34~... 在腹部创伤中,合并腹内大血管损伤的发生率较低,约占1.2~2.6%。我院近10年来收治118例腹内脏器伤中,合并大血管伤8例(6.8%)。大血管损伤性破裂致急性大出血,许多伤员死于受伤现场,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送抵医院经抢救后病死率仍高达34~61%以上。对病人的成功处理包括早期运送,迅速诊断、积极复苏及控制大出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大血管损伤 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12例诊治报告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欣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26-527,共2页
本文总结112例(127次)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经验。作者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抗凝抗聚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本病预后取决于就诊时间、栓塞部位。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诊断 取栓术 治疗
原文传递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被引量:20
9
作者 符伟国 王玉琦 +5 位作者 叶建荣 徐欣 郭大乔 蒋俊豪 《临床外科杂志》 1994年第4期188-189,共2页
我们运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15例(579条肢体),术后疗效显著,随访4年10个月,复发率1.2%.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操作较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美观,复发率低.作者认为造成术后复... 我们运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15例(579条肢体),术后疗效显著,随访4年10个月,复发率1.2%.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操作较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美观,复发率低.作者认为造成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对小腿内侧深浅静脉穿通支抽剥遗漏所造成,而并非术式本身的缺陷。在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要点后,仍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 剥脱术
下载PDF
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血管造影诊断及标记定位(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曾维新 颜志平 +2 位作者 周康荣 程洁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肠血管发育不良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用血管造影诊断并同时放置标记物为外科手术定位以减少手术中的盲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前诊断38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8例放置了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定位标记... 目的:肠血管发育不良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用血管造影诊断并同时放置标记物为外科手术定位以减少手术中的盲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前诊断38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8例放置了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定位标记,并即刻或择期手术。结果:肠血管发育不良造影表现可归纳为:①动静脉疹和静脉早显;②局部异常增多的血管丛;③局部染色浓密;④肠壁内静脉扩张、迂曲。3O例病理证实中,2例为炎症;诊断正确率为93%。8例放置定位标记患者中,术中未见肠缺血改变。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好办法,同时放置定位标记能帮助外科医师顺利寻找并切除病灶,且无并发症。该法是一全新定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管造影术 血管发育不良 定位标记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1
作者 符伟国 +3 位作者 王玉琦 叶建荣 童一砂 徐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14,共5页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5例次。手术死亡率4.9%。偏瘫发生率6.1%,术后经6个月~21年随访,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发生率8.2%,作者强调运用 CT、B 超、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前常规行 Matas 试验。提倡常温麻醉。手术以肿瘤剥除术和血管重建术为首选,而不主张颈动脉结扎术,以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手术 动脉肿瘤
全文增补中
三维可视化重建在复杂肝血管瘤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斌 黄军利 +5 位作者 夏晓刚 肖林峰 王博亮 付裕泉 李文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复杂肝血管瘤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例因复杂肝血管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肝脏三维重建,全方位立体显示肝内瘤体与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测...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复杂肝血管瘤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例因复杂肝血管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肝脏三维重建,全方位立体显示肝内瘤体与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测算肿瘤体积、全肝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和剩余肝脏体积.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三维可视化系统可立体显示肝内瘤体及肝内脉管结构.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质量分别为(612±182) ml和(80±22) ml,模拟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P<0.05).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结论 三维可视化系统可立体显示肝脏脉管结构,可避免肝内重要脉管结构的损伤,在复杂肝血管瘤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系统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时主要血管的重建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明瑞 +3 位作者 杨珏 蒋俊豪 戈小虎 李建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7-469,共3页
目的 探讨累及主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时 ,主要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方法 总结 4 5例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 4 1例 ,随访时间3~ 87个月 ,平均 4 9个月 ,移... 目的 探讨累及主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时 ,主要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方法 总结 4 5例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 4 1例 ,随访时间3~ 87个月 ,平均 4 9个月 ,移植物血栓栓塞 2例 ,其中 1例左髂动脉移植物术后 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延误就诊左下肢坏疽行左髋关节解脱。术后 7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 1例 ,肢体稍肿胀。生存期 >1年者 36例 ,生存期 >3年 33例 ,>5年 6例 ,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随访过程中 5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 对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大血管重建手术安全 ,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切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血管外科手术 人工血管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34例颈动脉体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滨 +4 位作者 苏旭 李志民 许东辉 李秀东 景熙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化学感受器肿瘤 病理学 创伤
原文传递
^(99m)Tc-MIBI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吉燿 绍亮 +4 位作者 徐维刚 雪芬 金刚 刘厚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80例经直肠(90m)~Tc-MIBI 测定结果显示,心肝核素显影比值(H/L)在正常对照组(15例)为0.267±0.1,病毒性肝炎组(8例)轻度升高(0.455±0.13),肝硬化组(57例)显著升高。其中Child-Pugh A 级患者的 H/L 为0.57±0.12,B 级1.0... 80例经直肠(90m)~Tc-MIBI 测定结果显示,心肝核素显影比值(H/L)在正常对照组(15例)为0.267±0.1,病毒性肝炎组(8例)轻度升高(0.455±0.13),肝硬化组(57例)显著升高。其中Child-Pugh A 级患者的 H/L 为0.57±0.12,B 级1.0±0.19,C 级1.19±0.25,提示 H/L 与 Child-Pugh 分级呈趋势相关(P<0.0)。13例在手术时测定的门静脉压力与 H/L 呈显著相关(r=0.87,P<0.01)从公式 Y=6.77+32.5 H/L 可以推算出门静脉压力。以 H/L≥0.62为阳性,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敏感度96%,特异度89%,准确率94%。提示经直肠(99m)~Tc-MIBI 测定是无创伤诊断门脉高压的可靠安全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肝硬变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丝涤交织人造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友贤 +5 位作者 杨珏 符伟国 徐欣 薛瑛 黄士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研制新型真丝涤纶交织人造血管。方法采用38杂杂种犬,麻醉后将直径8~10mm,长度3O~50mm直型丝涤人造血管移植于胸主或腹主动脉并与聚四氟乙烯管作对照。术后按要求观察移植物通畅度、内膜生长情况、生物相容性,细胞毒反应等。... 目的研制新型真丝涤纶交织人造血管。方法采用38杂杂种犬,麻醉后将直径8~10mm,长度3O~50mm直型丝涤人造血管移植于胸主或腹主动脉并与聚四氟乙烯管作对照。术后按要求观察移植物通畅度、内膜生长情况、生物相容性,细胞毒反应等。结果移植血管通畅率为35/38(921%),移植后一月可完整形成新生的内膜和外膜,细胞毒性测试表明无毒性反应。结论新型丝涤交织人造血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代用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血管移植 真丝涤纶交织
原文传递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杨珏 叶建荣 吴肇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了自1960年1月到1996年12月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随着腹膜后途径的应用,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等方法的... 目的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了自1960年1月到1996年12月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随着腹膜后途径的应用,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等方法的改进,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缩短(2~3h)。随访227例,手术死亡率低(3.8%)。5年存活率达74.4%。结论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使腹主动脉瘤修补手术变得更迅速、安全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部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482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蔡铭智 郭平凡 戈小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 方法 总结了自 196 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 482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以及腹主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经验。本组 46 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 ,采用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 430例...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 方法 总结了自 196 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 482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以及腹主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经验。本组 46 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 ,采用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 430例 ,31例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2 1例胸、腹主动脉瘤采用Crawford方法切除。采用腹膜外途径 2 1例 ,小切口 15例 ,脐下弧形切口 11例。结果 随着腹膜后途径及脐下弧形切口和小切口等应用 ,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 ,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和腔内隔绝术等方法的更新 ,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总手术病死率 5 .2 % ,5年存活率达 74.4%。 结论 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 ,使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变得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心血管外科 手术方法 CT
原文传递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平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3,W001,共3页
目的 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单克隆抗体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4只 ,建立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用量为 2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流式... 目的 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单克隆抗体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4只 ,建立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用量为 2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计数及电镜观察分别测定血浆TNF α、组织过氧化物酶 (MPO)、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ICAM ) 1、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后血浆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组织MPO(骨骼肌 :2 .11± 0 .2 5vs 4.2 8± 0 .5 5 ,P <0 .0 1;肺 :0 .93± 0 .0 1vs 2 .62± 0 .10 ,P <0 .0 1)、血管内皮细胞ICAM 1及中性粒细胞CD18(4 8.75± 9.2 8vs 1.13± 0 .2 0 ,P <0 .0 1)均明显下降 ,组织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抗TNF α单克隆抗体能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再灌注损伤 TNF-α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6
20
作者 史振宇 +2 位作者 杨珏 颜志平 吴肇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40 多年来收治的62 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包括肝动脉瘤15 例,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3 例,脾动脉瘤16 例,肾动脉瘤6 例,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 例和1 例,腹...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40 多年来收治的62 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包括肝动脉瘤15 例,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13 例,脾动脉瘤16 例,肾动脉瘤6 例,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 例和1 例,腹腔干动脉瘤3 例,网膜动脉瘤3 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29 例,其中破裂入胆管14 例,上消化道10 例,腹腔及腹膜后5 例。本组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37 例,经磁共振( MRI)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确诊各2 例,另6 例由螺旋CT 动脉造影(SCTA) 诊断。手术治疗51 例,死亡9 例,动脉栓塞治疗6 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 包括DSA) 最具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诊断 破裂 肝动脉 脾动脉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