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文化供给如何改善农民生活——基于267村3445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永君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1,共8页
通过因子分析将公共文化供给分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下乡和参与性文化活动三个维度,利用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生活压力两个指标衡量农民主观生活质量,使用全国267村3445户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公共文化供给对农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因子分析将公共文化供给分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下乡和参与性文化活动三个维度,利用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生活压力两个指标衡量农民主观生活质量,使用全国267村3445户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公共文化供给对农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文化供给应分别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下乡和参与性文化活动三方面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降低农民生活压力,进而改善农民主观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供给 农民主观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度 主观生活压力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形式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79-183,共5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关键抓手,有特定的内在价值。然而,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实践教学供给与学生实践需求存在结构性脱嵌,单一的考核方式遮蔽和冲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关键抓手,有特定的内在价值。然而,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实践教学供给与学生实践需求存在结构性脱嵌,单一的考核方式遮蔽和冲淡实践教学价值,教师的有限参与和学生的策略性回应等。化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探寻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具体而言,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性,提升实践教学供给的适应性;规范实践过程主体互动和评价,提升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效率;有效整合资源,打造“两个课堂”联动平台,形成高校思政课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之关系辨析——基于“三块地”改革的视角 被引量:7
3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63-68,75,共7页
城镇化已成为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必经之路,当前中国已进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必然要求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而农民土地权益主要与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即"三块地&qu... 城镇化已成为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必经之路,当前中国已进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必然要求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而农民土地权益主要与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即"三块地"改革密切相关。基于此,以"三块地"改革为切入视角,明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序发展及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护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土地权益 “三块地”改革
下载PDF
征地补偿款分配权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5
4
作者 冯义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7-102,共6页
征地补偿款分配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承租方参与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权利基础。现行法律虽未对该权利做出明确规定,但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可分性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承租方受偿途径的单一性是其实践支撑。承租方征地补偿款分配权的实... 征地补偿款分配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承租方参与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权利基础。现行法律虽未对该权利做出明确规定,但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可分性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承租方受偿途径的单一性是其实践支撑。承租方征地补偿款分配权的实现存在征地补偿范围不合理、征地补偿款分配难落实等问题。在三权分置的农地权利配置尚未完成之时,应从调整对承租方的损失补偿范围入手,通过妥善保障承租方征收参与权、严格落实征地补偿款"二次分配"的方式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承租方 征地补偿款分配权 三权分置
下载PDF
“民有村管”: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冯义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是有效保障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之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土地发展权制度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梳理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存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性质、归属及... 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是有效保障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之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土地发展权制度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梳理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存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性质、归属及实现形式的观点进行驳析与补充,提出"民有村管"为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并建议从法定土地发展权、规范征地权的行使、减少行政干预、重视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及建立监督机制等环节构建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有效实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发展权 “民有村管” 土地利用 征地权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6
作者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8-32,共5页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厘清分配正义、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统一性,系统阐析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所指的分配正义是一种相对的,...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厘清分配正义、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统一性,系统阐析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所指的分配正义是一种相对的,基于特定生产关系的,体现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原则,并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的正义,对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们党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夯实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基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完善三次分配制度,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分配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浅谈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9期78-79,共2页
目的通过探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难度大等特征。结论快速、准确判断病... 目的通过探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难度大等特征。结论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进行严密观察和全面护理,可以降低病情变化带来的风险,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手术 护理方法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性质与归属新思考——以城镇化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义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4,共6页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引发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大量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无法共享地利。本文以城镇化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为视角,结合本土实际,对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性质与归属进行再思考,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宪法秩序与法律框架下...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引发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大量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无法共享地利。本文以城镇化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为视角,结合本土实际,对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的性质与归属进行再思考,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宪法秩序与法律框架下,我国农地发展权是派生于所有权的农地使用权中的一个独立权能,是公权力对农民私权利的一种权利让渡。同时它也是有限度的,即必须服从于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规划。在厘清其性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村土地用途的多元特性,将农村土地发展权分为耕地发展权、宅基地发展权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权,并分别对其归属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发展权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性质 归属
下载PDF
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目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于福建三明、湖南怀化的调研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春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6,共5页
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要义为经济增长、权利获得、机会平等、成果共享。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不断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调整收益分配格局,正在逐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包容性增长”目... 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要义为经济增长、权利获得、机会平等、成果共享。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不断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调整收益分配格局,正在逐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包容性增长”目标。要在集体林业生产中更好地实现包容性增长目标,关键在于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包容性宏观政策体系,形成劳动者、集体和国家利益共享,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政府职能完善、社会服务组织健全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集体林权改革 农民增收
下载PDF
关系规则:乡村治理的秩序基础及运行机制——基于赣东北塔湾村的历史考察
10
作者 《中国农村研究》 2021年第2期3-16,共14页
现存关于中国乡村“依何而治”的认识背后均暗藏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潜在逻辑,存在着一定的解释限度。为进一步回答上述命题,立足于对赣东北塔湾村乡村治理历史实践的深度调查,引入关系变量,分别从家庭、亲族及村落治理三个层面展示关... 现存关于中国乡村“依何而治”的认识背后均暗藏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潜在逻辑,存在着一定的解释限度。为进一步回答上述命题,立足于对赣东北塔湾村乡村治理历史实践的深度调查,引入关系变量,分别从家庭、亲族及村落治理三个层面展示关系、规则及治理三者之间的联动过程。人的治理行为受各种关系左右,关系即规则,规则在关系中运行及发挥效用,关系转化与形塑规则,动态的、包容的关系规则构成了乡村治理的秩序基础,且有着特定的运行机理。关系规则为乡村社会“依何而治”提供了再认识的新维度,对推进新时代农村法治建设和构建乡村治理体系,进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规则 乡村治理 秩序基础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新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与思考
11
作者 王勇 《今日民航》 2021年第2期44-47,共4页
改天换地新中国通用航空事业起步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具有准军事性质又能够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的民航,怎样去独立自主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中国民航在1950年8月1日实现了正式开航,首先开辟天津经汉口到广州和天津经汉口到重庆的两... 改天换地新中国通用航空事业起步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具有准军事性质又能够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的民航,怎样去独立自主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中国民航在1950年8月1日实现了正式开航,首先开辟天津经汉口到广州和天津经汉口到重庆的两条航线。1951年5月,军委民航局又首次使用C46型飞机执行广州市防治蚊蝇危害的飞行任务。1952年,新中国第一支通用航空的飞行队伍建立,中国通用航空的历史从此进入了崭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航空 发展与思考 飞行队伍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国民航 汉口
原文传递
创新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横向拓展”——基于鄂西南B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义强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08,112,共12页
将村民自治单元下沉到自然村的'自救'改革,虽然有利于重拾自然村作为治理单元的特有价值,但并不适宜在人口外流型农村地区推广。作为人口外流型村庄的鄂西南B村,以'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为契机,建立了乡贤道德评... 将村民自治单元下沉到自然村的'自救'改革,虽然有利于重拾自然村作为治理单元的特有价值,但并不适宜在人口外流型农村地区推广。作为人口外流型村庄的鄂西南B村,以'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为契机,建立了乡贤道德评判团、村民自治议事团、'雷锋'志愿服务队、'五老'协会、全域有机协会以及红白理事会等新型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进行了'横向拓展'。这是一种在保留和发展村委会的基础上,以多元主体共治为特征的村庄治理模式,丰富了村民自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民主治理能力,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仍存在治理权源缺失、生成逻辑不足、组织设置冗杂、发展支撑阙如等问题,应通过寻求法律赋权、夯实底层基础、优化体系设置以及创新支撑制度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三治融合” “横向拓展” 新型村民自治组织
下载PDF
中国农村政策的不均衡实施
13
作者 顾克礼 (校译) 胡军校(校译) 《中国农村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83-305,共23页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形成与落实。为解释中国农村政策实施中的不均衡现象及合作和抵制是如何促成政策变革和影响政策结果的,本文在综合'二元'与'非二元'理论的基础上,以安徽、山东、湖北等地的农村税费改...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形成与落实。为解释中国农村政策实施中的不均衡现象及合作和抵制是如何促成政策变革和影响政策结果的,本文在综合'二元'与'非二元'理论的基础上,以安徽、山东、湖北等地的农村税费改革实施过程为分析对象,考察了不同的地方政策执行经验对一项政策整体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可替代性概念模型,即层级性竞争。一项政策的演变过程反映了相应的政策导向型工具(层级控制、市场竞争和平等主义网络)所固有的优缺点。农村政策在地方的不均衡性是'层级性竞争'——激励性竞争和层级性惩罚之混合作用——的产物。中国农村政策能否在地方得以顺利实施,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央政府能否控制或争取执行政策的地方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实施 不均衡 层级性竞争 农村税费改革
原文传递
乡村社会依何而治的再思考——评《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被引量:1
14
作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46,共1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与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乡村社会是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与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乡村社会是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最深厚、最广泛的基础,厘清乡村社会的关系结构、秩序逻辑、治理规则,亦即明确“乡村依何而治”,是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和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体系 乡土中国 治理共同体 治理规则 乡村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 人人有责 21世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