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综合征呼吸阻塞 被引量:28
1
作者 沈卫民 崔杰 +4 位作者 建兵 邹继军 季易 王顺荣 海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呼吸阻塞的可行性。方法2007至2009年,用骨牵引技术治疗8例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行双侧下颌骨斜行截骨,安置下颌骨牵张器,术后第1天开始牵引,每天3次,每次0.4mm,每天牵引...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呼吸阻塞的可行性。方法2007至2009年,用骨牵引技术治疗8例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行双侧下颌骨斜行截骨,安置下颌骨牵张器,术后第1天开始牵引,每天3次,每次0.4mm,每天牵引1.2mm,直至延长到所需长度。结果8例患儿均按设计要求顺利完成牵引,无感染发生,无口角歪斜等面神经损伤症状。骨牵引达到预期的长度,约12~20mm,平均15mm。PierreRobin综合征患儿的阵发性青紫、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哺乳困难等症状均消失。结论牵引成骨术是治疗新生儿PierreRobin综合征严重呼吸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综合征 婴儿 新生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小儿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芸 马蕾 +2 位作者 海妮 汪玉霄 王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小儿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烧伤瘢痕患儿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小儿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烧伤瘢痕患儿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观察组(n=56)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rhEGF治疗,比较两组皮肤扩张情况、修复效果及创口愈合时间,二期术前取适量软组织,测定羟脯氨酸(OHP)含量和Ⅰ/Ⅲ型胶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美观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扩张完成时间分别为[(36.47±6.14)d和(29.52±5.39)d,P<0.01];皮肤扩张率分别为[(85.19±11.66)%和(129.37±12.54)%,P<0.01];即时回缩率分别为[(35.76±4.28)%和(23.18±3.11)%,P<0.01];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28±2.71)d和(14.52±2.07)d,P<0.01]。二期手术时,观察组患儿软组织OHP、Ⅰ/Ⅲ型胶原比值分别为[(3.62±0.51)μg/mg和(2.12±0.23)%],对照组为[(2.71±0.46)μg/m g和(2.89±0.36)%](P<0.01)。观察组修复的总有效率为94.64%,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rhEGF治疗小儿烧伤瘢痕畸形可促进皮肤扩张,减少回缩、修复效果好、美观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儿童 烧伤瘢痕 整形修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单一中心婴幼儿淋巴管畸形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涛 邹继军 +4 位作者 海妮 季易 建兵 沈卫民 崔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婴幼儿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中心治疗的996例L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3组,治疗组1:427例,内镜下LM部分切除+(贯通)烧灼+负压...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婴幼儿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中心治疗的996例L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3组,治疗组1:427例,内镜下LM部分切除+(贯通)烧灼+负压吸引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治疗组2:239例,单纯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治疗组3:330例,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并选取性别、年龄、瘤体最大径、位置、范围、组织分型及淋巴液性质等参数,分析其与颈面部LM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3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痊愈333例(78.0%),治疗组2痊愈165例(69.0%),治疗组3痊愈238例(72.1%),治疗组1和治疗组3痊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2(P<0.05).治疗组3的患儿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其他2组(P<0.05).比较身体不同部位(颈面部、躯干部及四肢)的LM疗效差异,颈面部LM的痊愈率显著低于身体其他部位(P<0.05).颈面部LM的疗效在瘤体最大径、范围、分型及淋巴液性质等参数中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瘤体范围、组织分型可作为颈面部LM疗效差异的独立相关因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LM部分切除+(贯通)烧灼+负压吸引术+无水乙醇注射,以及手术切除均是治疗LM的有效方法,前者相较于其他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且相对比较安全等优势.影响婴幼儿颈面部LM疗效的独立重要因素是组织分型及侵袭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婴幼儿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颅骨牵张成骨术治疗单纯性颅缝早闭症 被引量:6
4
作者 沈卫民 崔杰 +4 位作者 建兵 邹继军 季易 海妮 高庆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单纯性颅缝早闭症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部畸形,目前治疗趋于微创化[1-2].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收治4例颅缝早闭症患儿,经颅缝和颅骨瓣三方向截骨加颅骨牵张成骨术治疗,畸形基本得到矫正.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4例,男3例,女1例,年龄为... 单纯性颅缝早闭症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部畸形,目前治疗趋于微创化[1-2].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收治4例颅缝早闭症患儿,经颅缝和颅骨瓣三方向截骨加颅骨牵张成骨术治疗,畸形基本得到矫正.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4例,男3例,女1例,年龄为3个月至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症 牵张成骨术 颅骨瓣 单纯性 治疗 颅面部畸形 微创化
原文传递
内毒素预处理对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NO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海妮 姜会庆 +4 位作者 胡心宝 刘坤 解伟光 汪涌 汪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NO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单个核细胞,内毒素预处理采用脂多糖(LPS)0.1μg/m l孵育24 h,然后用2μg/m l的LPS刺激24 h,设空白对照组(DMEM...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NO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单个核细胞,内毒素预处理采用脂多糖(LPS)0.1μg/m l孵育24 h,然后用2μg/m l的LPS刺激24 h,设空白对照组(DMEM)和内毒素对照组(LPS 2μg/m l)。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上清TNF-α浓度,分光光度法测定i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内毒素预处理组单个核细胞培养液上清iNOS活性、TNF-α和NO含量显著低于内毒素刺激组(P<0.01)。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单个核细胞分泌炎性递质水平,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预处理 单个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涛 海妮 +4 位作者 邹继军 季易 建兵 沈卫民 崔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17例腮腺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1共30例、对照组2共28例及对照组3共27例,实验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对照组1为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对照...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17例腮腺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1共30例、对照组2共28例及对照组3共27例,实验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对照组1为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2为单纯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对照组3采用射频消融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术后随访6 ~ 24个月,评估实验组与3组对照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患儿痊愈16例(53.3%),其中9例治疗次数≥2次,术后创面破溃、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各1例,高热5例.对照组2患儿痊愈17例(60.7%),12例治疗次数≥2次,术后创面破溃3例、消化道反应9例、肝功能损害6例、高热5例.对照组3患儿痊愈21例(77.8%),2例治疗次数≥2次,术后创面破溃2例、消化道反应6例、肝功能损害4例、高热4例.实验组患儿痊愈25例(78.1%),4例治疗次数≥2次,与对照组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创面破溃2例、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各1例,高热6例,与对照组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聚桂醇 腮腺 血管瘤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依从性影响
7
作者 海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51-0154,共4页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80例痛风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后贝克抑郁、焦虑(BDI、B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80例痛风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后贝克抑郁、焦虑(BDI、B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对照组低,且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风患者经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依从性,控制尿酸,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个性化护理 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效果
下载PDF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序贯综合治疗和文献回顾 被引量:4
8
作者 季易 崔杰 +4 位作者 建兵 邹继军 海妮 韩涛 沈卫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患儿,男26例,女22例,年龄2个月~6岁。所有病变均位于下肢,均为单侧下肢,左侧19例,右侧29例。其...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48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患儿,男26例,女22例,年龄2个月~6岁。所有病变均位于下肢,均为单侧下肢,左侧19例,右侧29例。其中12例患儿进行了手术切除部分畸形静脉和增大的软组织;16例患儿进行了静脉血管内射频消融加注射聚桂醇治疗(每个月治疗1次,重复治疗3~6次);20例患儿选择综合序贯治疗,早期穿着弹力裤,随诊6个月后,予以静脉血管内注射聚桂醇加射频消融,每个月1次,重复治疗3~6次,随诊6个月,如疾病仍有发展,就采用手术切除部分畸形静脉和增大的软组织1次或血管栓塞1次,在整个治疗周期内,持续穿着弹力裤。结果48例患儿术后随访6年,12例选择手术治疗的患儿,对整个下肢的改善不明显。16例只选择单纯的静脉血管内注射聚桂醇治疗的患儿,患肢周径未及明显变化,无继续增大者。20例患儿选择序贯治疗。20例患儿患肢周径较治疗前缩小平均3.8cm,无继续增大,肌力正常,活动较正常肢体未及明显异常。结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治疗不能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早期保守的物理治疗是防止疾病发展的关键,控制好了以后的治疗效果会加倍。而综合序贯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效果较为理想,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治疗急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消融 聚桂醇
原文传递
血管瘤演变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规律及与脂肪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斯明 荣亮 +2 位作者 海妮 沈卫民 周晓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演变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表达规律及其和脂肪形成的关系。方法以Perilipin A为标志蛋白进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中... 目的探讨血管瘤演变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表达规律及其和脂肪形成的关系。方法以Perilipin A为标志蛋白进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中的脂肪形成。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控制脂肪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PPAR-γ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以a-SMA和CD31作共染色。应用RT·PCR检测PPAR-γ基因在各阶段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血管瘤演变过程中,瘤体内脂肪组织逐渐增多,最终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PPAR-γ主要表达于微血管周围的细胞核。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的PPAR-γ基因相对表达强度逐渐增高,但低于正常皮下脂肪组织。结论PPAR-γ主要表达于微血管周围细胞,提示可能与血管瘤消退期脂肪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脂肪形成 微血管周围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儿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海妮 沈卫民 +3 位作者 崔杰 建兵 季易 邹继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02-503,共2页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被认为是20世纪整形外科里程碑式的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体表瘢痕、组织缺损及巨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等手术中。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笔者对82例6岁以内患儿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现对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被认为是20世纪整形外科里程碑式的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体表瘢痕、组织缺损及巨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等手术中。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笔者对82例6岁以内患儿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现对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探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儿童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婴幼儿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斯明 王修坤 +3 位作者 荣亮 海妮 沈卫民 周晓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观察婴幼儿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应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将人骨髓中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切除的儿童包皮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采用特异的诱导培养基,在体外诱导这... 目的 观察婴幼儿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应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将人骨髓中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切除的儿童包皮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采用特异的诱导培养基,在体外诱导这3种细胞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结果 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发生成脂肪、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而成纤维细胞没有表现出任何分化现象.结论 应用贴壁筛选法从血管瘤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研析
12
作者 海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分析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20.01-2021.01本院收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11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组别,参比组(血液透析,n=55),分析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n=55)。比... 分析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抽取2020.01-2021.01本院收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110例,计算机1:1随机数列均分组别,参比组(血液透析,n=55),分析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n=55)。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分析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及炎性指标改善均优于参比组,且钙磷水平更高(稳定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可避免钙磷水平紊乱,利于炎性症状改善及肾功能指标转归,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肾功能衰竭 效果 炎性指标
下载PDF
飞机形皮瓣成形趾蹼修复第4、5趾多并趾畸形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有晶 沈卫民 +7 位作者 崔杰 建兵 季易 海妮 严俊 高庆文 韩涛 邹继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飞机形(Plane)皮瓣治疗第4、5趾多并趾畸形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1岁)81侧足,其中完全性多并趾53例... 目的探讨飞机形(Plane)皮瓣治疗第4、5趾多并趾畸形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小趾多趾伴第4、5趾并趾畸形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1岁)81侧足,其中完全性多并趾53例,不全性多并趾9例。53例有小趾主干不同程度的腓偏畸形及短趾畸形。术中切除多趾,用关节面成型及关节囊修补矫正小趾腓偏畸形,用Plane皮瓣重建趾蹼,趾侧创面用多趾残余皮肤做成皮瓣包裹关闭,同时延长小趾远端软组织长度,形成与正常小趾类似外观。结果81侧足均未植皮,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重建趾蹼宽度、深度及坡度正常,小趾腓偏得以完全矫正,短趾畸形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趾侧瘢痕挛缩,甲襞外观与正常小趾基本一致。结论Plane皮瓣治疗4、5趾多并趾畸形,能够重建形态良好的趾蹼,避免了植皮,改善小趾的畸形,是一种矫正4、5趾多并趾畸形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并趾 多趾 趾蹼重建 飞机形皮瓣
原文传递
PPAR-gamma信号通路对Hem-MSCs体外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媛 郭遥 +3 位作者 袁斯明 王慜 海妮 沈卫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4,9,共5页
目的研究PPAR-gamma信号通路对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emangiom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em-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Hem-MSCs,实验分5组:普通培养基组(A组)、普通培养基+罗格列酮组(B组)... 目的研究PPAR-gamma信号通路对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emangiom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em-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Hem-MSCs,实验分5组:普通培养基组(A组)、普通培养基+罗格列酮组(B组)、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组(C组)、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罗格列酮组(D组)及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罗格列酮+GW9662拮抗剂组(E组)。光镜下观察各组Hem-MSCs的成脂分化过程,以油红O染色观察被诱导细胞中脂滴的面积和数量;采用Western-blot分析各组Hem-MSCs培养2周后的perilipin A表达量,以量化各组细胞脂肪分化程度;以实时定量PCR分析各组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如CEBPA、LPL、PLIN1、PPARG等)在HemMSCs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基+罗格列酮组可促进Hem-MSCs的成脂分化过程;Western-blot证实罗格列酮能明显促进成脂诱导分化时perilipin A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进一步证实,在诱导分化的第1周及第2周时,罗格列酮对Hem-MSCs的成脂分化相关基因(CEBPA、LPL、PLIN1、PPARG等)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而PPAR-gamma信号通路的拮抗剂GW9662能够阻断上述作用。结论激活PPARgamma信号通路可促进Hem-MSCs在体外的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PPAR-gamma信号通路 罗格列酮
下载PDF
超声定位引导下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肌内静脉畸形 被引量:2
15
作者 海妮 沈卫民 +4 位作者 高庆文 韩涛 崔杰 建兵 赵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25-226,I00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手术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肌内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对37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VM的患儿,行手术联合硬化剂注...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手术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肌内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对37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VM的患儿,行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术中超声引导下插入定位针,沿定位针切除VM,其中1例患儿有少量残留病灶再行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对37例上肢、下肢和躯干VM患儿行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治疗,其中10例(27%)术中行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所有患儿获随访1年,36例(97.3%)经一期完整切除后无复发,仅1例(2.7%)MRI显示局部复发,再次治疗后好转。结论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的手术切除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VM,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静脉畸形 手术治疗 超声定位 硬化剂 注射治疗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在儿童囊性淋巴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涛 季易 +4 位作者 邹继军 海妮 建兵 崔杰 沈卫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2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在儿童囊性淋巴管畸形(cL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cLM患儿,术前均行皮内及皮下吲哚菁绿注射后,采用近红外荧光显像系统观察淋巴管显影情...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在儿童囊性淋巴管畸形(cL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cLM患儿,术前均行皮内及皮下吲哚菁绿注射后,采用近红外荧光显像系统观察淋巴管显影情况,同时记录输入淋巴管的数量、结构形态、收缩频率,以及有无发生真皮反流。结果该研究共纳入cLM患儿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至8岁;巨囊型16例、微囊型6例、混合囊型10例。患儿病灶部位均可见输入淋巴管,其中巨囊型(14/16)与混合囊型(8/10)患儿多为1条输入淋巴管,而微囊型(6/6)则均为2条以上。巨囊型与混合囊型病灶的输入淋巴管形态结构未见异常,而微囊型病灶的输入淋巴管表现为迂曲细小,且有1例出现真皮反流。输入淋巴管收缩频率为0.40~1.50次/min,平均0.80次/min,所有病例均未探查到流出道。另有2例患儿通过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及术后病理证实该病灶并非淋巴管来源。结论吲哚菁绿淋巴造影诊断儿童cLM可靠安全、操作简捷,对cLM发病基础的探究、鉴别诊断的评估以及后续的手术干预可提供更加明确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淋巴管畸形 吲哚菁绿 淋巴造影 诊断 儿童
原文传递
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海妮 季易 +3 位作者 崔杰 建兵 孔亮亮 沈卫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763-769,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的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的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病例资料,设为三维数字化辅助组。术前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设计,制作并3D打印截骨导板,完成下颌骨截骨术。以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未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的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病例资料为对照。术后3个月复查颅面CT,了解下颌骨生长情况,对复发率、延长器钛钉脱落率、感染率、二次手术率、神经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组共纳入345例患儿,男215例,女130例,年龄3~28 d,体质量1.8~3.2 kg,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效果满意,与术前设计非常接近。术后3个月复查颅面CT示下颌骨正常生长。对照组共纳入377例患儿,男230例,女147例,年龄6~28 d,体质量1.6~3.6 kg。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组复发率、延长器钛钉脱落率、二次手术率、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29%(1/345)、0.29%(1/345)、0.58%(2/345)、0.29%(1/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377)、2.92%(11/377)、2.65%(10/377)、2.92%(11/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83%(27/345)和7.69%(29/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三维数字化技术干预可作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在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中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术前设计和制作截骨导板,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综合征 婴儿 新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 三维 三维 下颌骨截骨术 骨生成 牵张 截骨导板
原文传递
牵张成骨术治疗婴幼儿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海妮 沈卫民 +2 位作者 季易 建兵 崔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治疗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1个月21d至6岁1个月,平均30个月,其中Crouzon综合...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治疗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1个月21d至6岁1个月,平均30个月,其中Crouzon综合征3例,Pfeiffer综合征1例,Vogt综合征(ACSⅡ型)1例,Cloveleafskull综合征1例。应用牵张成骨术进行治疗,每天延长2次,每次0.4mm,当头形明显改善时停止延长。6个月复查头颅三维CT,提示颅骨牵张成骨良好后取出延长器。记录并发症,测量延长距离,并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头颅指数来评估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6例患儿手术和牵引过程顺利,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延长距离(19.1±3.3)mm,范围15.2~25.6mm,术前头颅指数89.6±7.3,术后头颅指数74.2±3.6。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后颅平坦的外观均得到较好地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牵张成骨术治疗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效果肯定,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牵张 颅骨瓣 颅缝早闭 综合征
原文传递
Monobloc分段截骨双向牵引治疗婴儿Crouzon综合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卫民 崔杰 +3 位作者 建兵 海妮 邹继军 季易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 总结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上颌骨延长在婴儿Crouzon综合征伴颅缝早闭后缩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9个月的女婴经颅内外联合径路进行手术。设计Monobloc截骨线,将整个面骨分成额部、眶部、上颌3段截骨,固定后前移重塑颅面... 目的 总结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上颌骨延长在婴儿Crouzon综合征伴颅缝早闭后缩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9个月的女婴经颅内外联合径路进行手术。设计Monobloc截骨线,将整个面骨分成额部、眶部、上颌3段截骨,固定后前移重塑颅面骨,并外置牵引器,将额、双侧眼眶和面中部颧骨上颌骨整体逐步前移,同时内置延长器向下延长上颌骨,牵引结束后固定3个月。结果患儿顺利完成Monobloc截骨牵引,牵引器调节螺丝杆前移达18mm,三维影像测量颅面骨实际前移12mm。牵引结束时、拆除牵引器后1个月及6个月均显示患者面部轮廓有6mm的回缩,头部畸形和面中部严重凹陷得到良好纠正,患儿突眼、反咬合得到完全纠正,术前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改善,但上颌向下延长长度有限。结论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上颌骨延长可以应用于婴儿Crouzon综合征,并且为呼吸困难型的Crouzon综合征患儿提供了一种早期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外科 CROUZON综合征 Monobloc截骨术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分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斯明 荣亮 +2 位作者 海妮 沈卫民 周晓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分化结果。方法应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将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atrigel混合物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定期取出移植块,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移植... 目的观察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分化结果。方法应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将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atrigel混合物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定期取出移植块,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移植块的病理结构。结果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atrigel移植块的中心区域在1周后可见血管形成,移植块的边缘区域可见少数脂肪细胞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心区域的微血管逐渐减少消失,演变为纤维样组织;移植块边缘区域的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结论血管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分化过程与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类似,提示血管瘤可能是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殊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