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沈家本资料的误读应予更正
1
作者 陈洪 《古籍研究》 2002年第3期80-84,共5页
清末的沈家本,是著名的法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考订中华法系的相关重要历史文献,又系统地研究了欧美的法律思想与法律体系,力主“变法自强”。他长期主持晚清刑法的修订,是我国法制史上由传统法学向近代法学转进的一位重... 清末的沈家本,是著名的法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考订中华法系的相关重要历史文献,又系统地研究了欧美的法律思想与法律体系,力主“变法自强”。他长期主持晚清刑法的修订,是我国法制史上由传统法学向近代法学转进的一位重要的枢纽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清朝末期 文献学 校勘学 中国
原文传递
对礼治与德政的历史反思
2
作者 陈洪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30-35,共6页
不少文章将传统的“礼治”、“德治”归结为“人治”论,在批判“人治”的声浪中,否定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积极因素。其实,德治要求的是“以德政治国”;而“礼治”更涵盖着“礼制”、“礼法”、“礼仪”、“礼貌”、“礼器”、“礼教”等... 不少文章将传统的“礼治”、“德治”归结为“人治”论,在批判“人治”的声浪中,否定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积极因素。其实,德治要求的是“以德政治国”;而“礼治”更涵盖着“礼制”、“礼法”、“礼仪”、“礼貌”、“礼器”、“礼教”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其“礼法”一层又包括刑名、法律、条例、禁令等。在这里,礼、法、刑、制等,原是统一的东西,都服务于“治”。论者离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实际,片面解释德治、礼治问题,实在是一种人为的误解,应予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德政 历史反思 德治 法制 法律文化
下载PDF
山川胜景
3
作者 李国珩 詹柏松 +23 位作者 刘璐昌 徐玉向 姚远 廖志新 徐长华 申世海 张建华 白启才 李友桥 于志超 凌华光 徐祖伟 葛绪荣 张欣 吴家华 谢远基 李震 陈洪 巫凌霄 冯国权 王勇江 熊立权 岳学年 张玉璞 《诗词月刊》 2009年第8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胜景 山东 光照 游人 色空 安徽 华夏 浙江 索桥 四川
原文传递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4
作者 陈洪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3-66,共4页
我国南宋时期法医学专家宋慈所作的《洗冤集录》一书,是世界已发现的现存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涉及刑侦学、病理学、解剖学、药物学及外科、骨科、妇科等领域的专门知识,包括了对各种非理非法的致伤致残致死狱案的情状描述,和对于人体... 我国南宋时期法医学专家宋慈所作的《洗冤集录》一书,是世界已发现的现存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涉及刑侦学、病理学、解剖学、药物学及外科、骨科、妇科等领域的专门知识,包括了对各种非理非法的致伤致残致死狱案的情状描述,和对于人体尤其是死体的伤损表征、生理机制、致伤外力、致伤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冤集录 医学专著 南宋时期 伤损 宋慈 尸体检验 提点刑狱 生理机制 宋元检验三录 《宋刑统》
原文传递
庾信出使西魏始末考
5
作者 陈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9-70,共2页
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五五四年,四十二岁的庚信,奉命出使西魏。当年年底,西魏兵攻陷江陵,梁元帝出降身死。从此,庚信旅居长安,直到老死。庚信由南入北一事,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如何看待这件事,是评价他的关键所在。过去,有人说他失身宇文,... 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五五四年,四十二岁的庚信,奉命出使西魏。当年年底,西魏兵攻陷江陵,梁元帝出降身死。从此,庚信旅居长安,直到老死。庚信由南入北一事,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如何看待这件事,是评价他的关键所在。过去,有人说他失身宇文,大节有亏;也有人认为情有可原,不必苛责。但很少有人对庚信使魏的始末作认真的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泰 梁元 始末 转折点 江陵 长安 信使 所知 公元 西魏
下载PDF
胆识过人的谋略家崔浩
6
作者 陈洪 《文史知识》 1985年第12期89-93,共5页
东晋时期,长期活跃在长城以外的鲜卑拓跋部,在其首领拓跋珪的带领下,南下占据了今华北的大部地区,于公元398年定都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北),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立马关山,遥指中原,说:'现在天下分裂,四海无主。我明白春秋之义。
关键词 拓跋珪 拓跋部 东晋时期 柔然 拓跋嗣 到彦之 刘裕 山西大同 无主 拓跋晃
原文传递
庾信和他的创作道路
7
作者 陈洪 《文史知识》 1983年第1期76-80,共5页
庾信生活于南北朝后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创作道路。当时,我们的国家饱受三百年分裂动荡之苦,正处于新的统一的前夜。他历史地、艺术地记录了亲身经历的那个多事之秋,描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自身的辛酸。在长期的... 庾信生活于南北朝后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创作道路。当时,我们的国家饱受三百年分裂动荡之苦,正处于新的统一的前夜。他历史地、艺术地记录了亲身经历的那个多事之秋,描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自身的辛酸。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综合前代与当代南北作家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道路 艺术成就 哀江南赋 萧绎 南北朝文学 诗赋 拟咏怀 萧纲 轻艳 皮信
原文传递
“乡校”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左传·子产不毁乡校》文中有“郑人游于乡校”一语,晋代学者杜预注“乡校”为“乡之学校”.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则释为“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近年来的若干选本就承用了这个解释.根据该书《... 《左传·子产不毁乡校》文中有“郑人游于乡校”一语,晋代学者杜预注“乡校”为“乡之学校”.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则释为“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近年来的若干选本就承用了这个解释.根据该书《凡例》的声明,“我们是用现代汉语解释古代汉语”,那么,这里的“乡间”“乡人”当然就该理解成“乡村里”“乡下人”了.于是,人们要问:子产时代,有没有“乡村学校”?有没有供“乡下人”聚会,议事、读书的“场所”?查《周礼·大司徒》和《汉书·食货志》载:周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可见,古代,“乡”是一级行政单位.先秦文章中,乡党联用,城邑对举,往往而是,并没有相当于后世“乡村”之义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公共场所 左传 子产 乡村学校 杜预注 行政单位 士大夫 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