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45
1
作者 冯科冉 李伟霞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刘现磊 李琨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 丹参因含丹参酮类、丹酚酸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保护脏器的作用,并在中药复方配伍和相关制剂中成为常用中药。在丹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基础上,从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可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预测5个不同角度对丹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建议将6种酚酸类(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Q-Marker的选择参考,以期为解决丹参质量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制定高水平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 二氢丹参酮I 隐丹参酮 丹参酮 抗凝血 抗炎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试验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毒理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站霞 +5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牛璐 贾文汇 王炎 唐进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52-2062,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CT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肝损伤相关靶蛋白,然后与成分作用靶标匹配得到...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CT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肝损伤相关靶蛋白,然后与成分作用靶标匹配得到共有靶基因,构建补骨脂肝损伤蛋白互作网络、潜在毒性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体外细胞试验方法对补骨脂致肝损伤关键靶标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25个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损伤共同作用靶标136个,其中PIK3CA、HSP90AA1、SRC及AKT1等可能是补骨脂致肝损伤的关键靶点。补骨脂致肝损伤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凋亡、黏着斑、胆汁分泌等的调控引起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骨脂中潜在毒性成分与关键靶标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试验结果验证补骨脂主要成分可抑制MAPK1、PIK3CA、AKT1和JAK2的mRNA的表达,引起肝脏的损伤。结论补骨脂致肝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阐明其肝损伤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毒理机制 细胞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的甘草缓解补骨脂所致肝损伤的药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娅丽 王晓艳 +6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小菲 牛璐 李伟霞 唐进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分析甘草对补骨脂所致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中医百科全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及文献补充获取补骨脂和甘草活性成分,根据SwissADME平台进一步筛选得到补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分析甘草对补骨脂所致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中医百科全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及文献补充获取补骨脂和甘草活性成分,根据SwissADME平台进一步筛选得到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25个、甘草黄酮类活性成分29个,并经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MalaCards数据库筛选肝损伤相关靶点818个,Venny数据库获取补骨脂、甘草成分及肝损伤的共有靶点91个;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共有靶点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Cytoscape软件构建甘草缓解补骨脂肝损伤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终预测核心靶点包括原癌基因酪氨酸受体激酶(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SRC)、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亚基(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 3-kinase subunit alpha,PIK3CA)、RAC-alph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等,主要涉及PI3K-AKT、MAPK、凋亡、Toll样受体、NF-κB等信号通路。筛选主要毒性和药效成分,细胞实验考察药效作用,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A主要缓解补骨脂甲素所致肝损伤,甘草查尔酮B可缓解补骨脂甲素、补骨脂定肝损伤,刺甘草查尔酮主要降低补骨脂乙素、补骨脂酚肝损伤现象。该研究初步揭示甘草对补骨脂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并预测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甘草 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药效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翟优 +11 位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小菲 张书琦 牛璐 冯科冉 李琨 唐进法 张明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4,共13页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的策略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的策略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的潜在致敏原及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软件在热毒宁与青霉素混合注射液中共鉴定得到21种化合物。进一步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其10种与类过敏原受体MrgprX2激动剂位点具有强烈结合活性的潜在致敏原。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前列腺素类以及白三烯类等34个内源性代谢物为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联用引发PARs的差异代谢物。通过对“潜在致敏原-靶标-差异代谢物”交互网络分析获得二者联用时药液中的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等)以及β-内酰胺类致敏原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LD1、PLA2G12A和CYP1A1这三种上游信号靶标,主要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促使肥大细胞的脱颗粒,释放下游的内源性炎性介质,继而诱发P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用 类过敏反应 热毒宁注射液 注射用青霉素钠 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补骨脂醇提物对免疫应激模型大鼠的特异质肝损伤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小菲 王晓艳 +9 位作者 李伟霞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张书琦 泥文娟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1,共7页
目的:基于免疫应激大鼠模型,研究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属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骨脂3.6 g/kg组、脂多糖模型对照组、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造模大鼠在灌胃2 h后尾静脉注射2 mg/kg... 目的:基于免疫应激大鼠模型,研究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属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骨脂3.6 g/kg组、脂多糖模型对照组、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造模大鼠在灌胃2 h后尾静脉注射2 mg/kg的脂多糖,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h时麻醉取血,取大鼠肝脏。通过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α(IL-1α)、IL-1β、IL-4、IL-5、IL-6、IL-10、IL-18、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等多项指标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及补体C3、C4等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免疫细胞数量及能量代谢相关指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LKB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CREB分子调节转录共激活剂1(TOR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可明显升高血清IL-1α、IL-1β、IL-6、IL-18含量(P<0.05或P<0.01),升高全血CD4^(+)/CD3^(+)比例、CD4^(+)CD25+/CD3^(+)比例、CD4^(+)/CD8^(+)比值(P<0.05或P<0.01),升高肝脏CD3^(+)、CD8^(+)、AMPK、TORC1蛋白阳性表达(P<0.05或P<0.01);降低血清C4含量、全血淋巴细胞总数、全血CD8^(+)/CD3^(+)比例,肝脏CD4^(+)/CD8^(+)比值(P<0.01),肝脏LKB1的蛋白阳性表达(P<0.01);与脂多糖致免疫应激大鼠模型比较,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IL-1α、IL-1β、IL-1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补体C4含量明显降低(P<0.05);全血CD8^(+)/CD3^(+)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CD3^(+)、CD8^(+)、TORC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应激与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特异质肝损伤 免疫应激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静海 牛璐 +5 位作者 李伟霞 小菲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医研究》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文献补充收集麻黄-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相关靶标;采用MalaCards、TTD、OMIM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 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文献补充收集麻黄-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相关靶标;采用MalaCards、TTD、OMIM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肺纤维化相关靶蛋白,并与成分靶标比对,筛选潜在治疗疾病的交集靶标,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代谢通路富集和基因本体论生物功能分析,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采用分子对接法验证该药对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从麻黄-五味子中共筛选得到62个活性成分对应1022个靶标;与肺纤维化疾病匹配后得到37个共有靶标,涉及趋化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靶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麻黄-五味子药对中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标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麻黄-五味子药对治疗肺纤维化具有多靶标、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麻黄 五味子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生化指标与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注射液序贯用药的风险“时间窗”
7
作者 张明亮 +9 位作者 王晓艳 小菲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张书琦 牛璐 冯科冉 李伟霞 唐进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8-2107,共10页
采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RDN)与青霉素注射液(penicillin G,PG)序贯用药风险“时间窗”,以期降低二者联用引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 采用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与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关联探索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RDN)与青霉素注射液(penicillin G,PG)序贯用药风险“时间窗”,以期降低二者联用引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要求(批号:YFYDW2020002)。利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变化检测相关过敏指标,判定出RDN联用PG能引起由补体途径激活后的类过敏反应(pseudo-allergic reactions,PARs)。进一步对二者设置不同时间给药间隔(1.5、2、3.5、4、6和8 h PG+RDN)进行考察,发现在3.5 h以内序贯给药,均能引起明显的PARs;而给药间隔超过4 h后PARs则明显减轻。同时采用LC-MS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平行比较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血浆代谢轮廓特征,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在3.5 h前后呈现出与生化指标相似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并富集到花生四烯酸代谢、甾体激素生物合成代谢、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等10条类过敏相关通路。综上所述,RDN和PG序贯使用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确实存在风险“时间窗”现象,在“时间窗”之后的间隔用药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用 药物不良反应 时间窗 热毒宁注射液 青霉素注射液 类过敏反应 代谢组学 花生四烯酸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活血类制剂用药规律分析
8
作者 纪秋如 张辉 +6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李琨 唐进法 李伟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活血功效制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数据库,从中筛选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对活血类制剂进行经胃肠道给药和...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活血功效制剂的组方规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构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数据库,从中筛选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对活血类制剂进行经胃肠道给药和非经胃肠道给药两大类剂型分析;根据功效将活血类制剂分为活血化瘀、活血止痛、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活血调经和活血解毒6大类,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中函数对制剂组成药物的频数进行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构建药物网络视图,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制作网络图。结果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共筛选出367个具有活血功效的制剂,264个不同组方,涉及417味中药。其中经胃肠道给药制剂329个,剂型较多的是胶囊剂(29%)和片剂(23%),非经胃肠道给药制剂38个。活血化瘀类、活血止痛类、行气活血类、益气活血类、活血调经类和活血解毒类制剂分别有115、99、56、44、35和18个。从264个组方频数统计发现,川芎(87次)、当归(85次)、丹参(80次)、红花(73次)、赤芍(57次)、三七(55次)、黄芪(49次)的频数最高,药物多苦、辛、甘、温,归肝经。从主治病证发现,组方主要用于13类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病(36%)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骨伤病(20%)、妇科病(14%)和风湿免疫病(10%)。结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活血类制剂主要以胶囊剂为主,主要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以当归、川芎、丹参为主,组方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药物多性温,归肝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活血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骨脂致特异质肝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8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吴娅丽 曹站霞 泥文娟 李琨 冯科冉 唐进法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补骨脂肝损伤机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特异质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MC组)、补骨脂组(BGZ组)、LPS组、BGZ+LPS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探索补骨脂肝损伤机制,筛选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特异质肝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MC组)、补骨脂组(BGZ组)、LPS组、BGZ+LPS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通过UPLC-QTOF/MS分析不同组别大鼠血清样品的代谢轮廓谱,借助Progenesis QI(v2.4)、SIMCA v13.0等软件及MetaboAnalyst v5.0在线数据库,分析各组血清代谢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补骨脂单独给药对ALT和AST无明显影响,而联合LPS后ALT和AST显著升高,发生明显肝损伤。OPLS-DA结果显示,CMC、BGZ、LPS和BGZ+LPS组血清代谢物谱得到明显分离,筛选14个与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17条代谢通路。结论补骨脂肝损伤为特异质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鞘脂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特异质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补骨脂“大燥伤肝”的客观性及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亮 赵旭 +11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孔德鑫 吴承钊 小菲 柏兆方 牛明 王伽伯 赵艳玲 肖小河 唐进法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4-1023,共10页
依据补骨脂“性本大燥”的药性理论,寻找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易感证候及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肾阴虚证、肾阳虚大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规定(批号YFYDW2020017)。结果... 依据补骨脂“性本大燥”的药性理论,寻找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易感证候及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肾阴虚证、肾阳虚大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和福利均遵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实验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规定(批号YFYDW2020017)。结果发现补骨脂可显著降低肾阴虚证大鼠体质量、饮水量、尿量,并增加其肝、睾丸、肾上腺、脾脏脏器指数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表达;同时,补骨脂还显著增加了肾阳虚证大鼠尿量,并降低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表达;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显示补骨脂明显加剧肾阴虚证大鼠肝细胞炎症浸润,并减轻肾阳虚证大鼠肝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检测血浆后共鉴定出17个补骨脂共同调控肾阴/阳虚证大鼠的具有显著差异的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其中,谷氨酰胺、喹啉酸、胆绿素、乳糖基酰基鞘氨醇等8个代谢物呈相反变化趋势,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谷氨酰胺代谢等通路。因此,本研究推测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可能分别是补骨脂发挥肝损害与肝保护的易感证候,这可能与其调控体内相关氨基酸代谢和鞘脂代谢等有关,可为中医临床补骨脂的安全精准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损伤 肝保护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氧化苦参碱重定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多发性硬化症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德鑫 张明亮 +9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张辉 小菲 李寒冰 吴宿慧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2-2170,共9页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入CMap与Coexpedia数据库对OMAT药理作用及适应症重定位,选取代表性适应症对应靶点基因与DEGs取交集,构建靶点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619个OMAT调控的DEGs。重定位结果表明,OMAT或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关节炎等疾病。以MS为例进行后续分析,GO与KEGG结果提示,OMAT可能通过调控ERK的生物过程与Ras和钙离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MS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OMAT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炎症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也明显减轻。RT-PCR结果显示,OMAT明显降低模型组小鼠Fgfr2、Rras2、Raf1、Camk2a、Cal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gf2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OMAT对MS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Fgf2、IL4、ICAM1、Fgfr2等靶点,抑制Ras信号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有关。本研究扩大了OMAT的应用范围,也为其他药物的再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物重定位 生物信息学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探讨凉血退紫合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潜在成分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霞 许爽 +6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张明亮 泥文娟 任献青 唐进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27-3344,共18页
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分析软件快速定性分析凉血退紫合剂中的成分,借助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和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及过敏性紫癜(Henoch-Sch?... 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分析软件快速定性分析凉血退紫合剂中的成分,借助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和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及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的相关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运用Omishare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法验证该合剂中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同时,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凉血退紫合剂低剂量组、凉血退紫合剂中剂量组、凉血退紫合剂高剂量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血清差异代谢物,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差异代谢物”网络图。从凉血退紫合剂中鉴定或推断出45个成分,预测得到其潜在治疗过敏性紫癜靶点145个;KEGG富集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性、PI3K-AKT及T细胞受体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凉血退紫合剂中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标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从血清中共筛选出13个差异代谢物,与活性成分有27个共有靶标,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过敏性紫癜进展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等代谢异常相关。表明了凉血退紫合剂中的成分主要通过炎症和免疫等多方面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退紫合剂 过敏性紫癜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市售丹参配方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现磊 李琨 +6 位作者 张辉 李伟霞 王晓艳 冯科冉 泥文娟 唐进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00-2009,共10页
目的:建立市售丹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为其质量一致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Analytical色谱柱(150 mm×4.6 mm,5μm)进行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 目的:建立市售丹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为其质量一致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Analytical色谱柱(150 mm×4.6 mm,5μm)进行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μL。建立4个厂家市售的31批丹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查不同批次丹参配方颗粒的差异成分。结果:建立的市售丹参配方颗粒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共指认了10个成分,分别为丹参素(1号峰)、原儿茶醛(2号峰)、咖啡酸(3号峰)、丹酚酸D(4号峰)、丹酚酸E(5号峰)、迷迭香酸(6号峰)、紫草酸(8号峰)、丹酚酸B(9号峰)、丹酚酸A(11号峰)、丹参酮ⅡA(13号峰)。31批市售丹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77~0.999,HCA、PCA和OPLS-DA均将样品分为了4类,在OPLS-DA模型下,以VIP值大于1筛选出了导致各批次间产生差异的3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咖啡酸(3号峰)、12号峰和丹参酮ⅡA(13号峰)色谱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快速评定不同厂家市售不同批次丹参配方颗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为市售丹参配方颗粒整体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市售配方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丹酚酸类 丹参酮类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和凝血活性评价的丹红注射液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进法 冯科冉 +7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韩冰 汪彬 杨柳青 李伟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9-1215,1238,共8页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0批丹红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上述成分与凝血酶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进行...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0批丹红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上述成分与凝血酶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验证。结果:UPLC法共标定23个共有峰,对尿苷、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对香豆酸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等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表明紫草酸对凝血酶原相对时间的延长效果最好,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次之,这与分子对接结果及单体成分相关药理活性高度一致。结论:建议将丹酚酸A、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作为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含量测定 分子对接 凝血活性 活血化瘀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当归-川芎药对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代谢组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优 李琨 +7 位作者 泥文娟 纪秋如 王晓艳 张辉 孟伟亭 唐进法 李伟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3,共7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当归-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DG、CX和GX组按5倍临床剂量给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药对;NM组按照20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片混悬液;假...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当归-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DG、CX和GX组按5倍临床剂量给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药对;NM组按照20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片混悬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除假手术组,其他5组于第7天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集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利用非监督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注释。结果: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清和脑组织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0.05),共筛选出与MCAO/R相关的嘌呤类、磷脂类、脂肪酸类等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血清生物标志物5个,脑组织生物标志物14个。与当归-川芎药对治疗MCAO/R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11个,主要与抗坏血酸与醛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戊糖和葡糖醛酸的相互转化、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通路有关。结论:当归-川芎药对可逆转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大鼠的代谢紊乱,筛选出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或可成为该药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大鼠
下载PDF
丹参配方颗粒实行国家标准前后样品多成分UPLC含量测定及比较分析
16
作者 刘现磊 孟伟亭 +8 位作者 李琨 张辉 王晓艳 纪秋如 冯科冉 小菲 李伟霞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788-7796,共9页
目的 对中药配方颗粒施行国家标准前后多厂家、多批次丹参配方颗粒(Danshen Formula Granules,DFG)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DFG实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31批样品和实行国家标准后3个厂家19批样品,采用UPLC法对DFG实行国... 目的 对中药配方颗粒施行国家标准前后多厂家、多批次丹参配方颗粒(Danshen Formula Granules,DFG)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DFG实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31批样品和实行国家标准后3个厂家19批样品,采用UPLC法对DFG实行国家标准前、后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丹酚酸E、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和丹参酮Ⅱ_(A) 共10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 DFG中10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4%~103.28%,RSD为0.66%~2.60%。DFG施行国家标准前4个厂家样品中10种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实行国家标准后样品中仅丹参素、丹酚酸A和丹参酮Ⅱ_(A)在个别厂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厂家DFG中10种成分在实行国家标准后样品中含量普遍高于实行国家标准前样品中成分含量,且有的厂家中成分含量差异倍数在2倍甚至3倍及以上。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DFG的质量控制;实行国标后的DFG质量优于实行国标前样品;且不同厂家DFG中丹酚酸B的含量均符合最新国家药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配方颗粒 UPLC 国家标准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丹酚酸D 丹酚酸E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丹参酮Ⅱ_(A)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的五味子乙素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酶表型研究
17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7 位作者 张辉 冯科冉 张明亮 吴娅丽 李琨 王星 唐进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和肝微粒体体外实验分析参与五味子乙素(Sch B)代谢的CYP450酶,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方法:首先利用分子对接方法从人体内9种重要的CYP450酶筛选出与Sch B亲和力强的药物代谢酶,其次采用体外人肝微粒体温...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和肝微粒体体外实验分析参与五味子乙素(Sch B)代谢的CYP450酶,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方法:首先利用分子对接方法从人体内9种重要的CYP450酶筛选出与Sch B亲和力强的药物代谢酶,其次采用体外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结合CYP450亚酶特异性抑制剂实验验证参与Sch B代谢的CYP450亚型。结果: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发现CYP2A6、CYP2C8、CYP2C19、CYP2E1等代谢酶具有较高的得分,表明这些酶可能与Sch B具有较强的结合。体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甲氧沙林(CYP2A6特异性抑制剂)、盐酸噻氯吡啶(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和4-甲基吡唑(CYP2E1特异性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肝微粒体对Sch B的代谢,表明CYP2A6、CYP2C19、CYP2E1可能在参与Sch B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与Sch B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参与Sch B代谢的CYP450酶亚型,为进一步研究Sch B的体内代谢及五味子的临床合理配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肝药酶亚型 分子对接 人肝微粒体
原文传递
经方甘草干姜汤成分的快速分析及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璐 李伟霞 +4 位作者 张辉 王晓艳 张明亮 唐进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04-2218,共15页
目的对经方甘草干姜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探讨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UPLC Q⁃TOF/MS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经方甘草干姜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然后... 目的对经方甘草干姜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探讨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UPLC Q⁃TOF/MS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经方甘草干姜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利用TCMSP、GAD、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及Cytoscape分析软件构建甘草干姜汤疾病⁃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富集的相关通路及生物过程;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得到116种成分,主要是姜酚类、三萜皂苷和黄酮类等成分,其中炮姜21种,炙甘草97种,两者共有成分2种。在116种成分中根据OB和DL值筛选得到40种成分,查阅文献补充活性成分12种,共52种成分,对应的837个靶点与1207个呼吸系统疾病靶点匹配后得到211个共有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分析得到83条KEGG通路(P<0.05),主要集中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GO富集分析得到BP、CC、MF结果各405、52、108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ESR1、ESR2、PPARG、PTGS2分别与12、21、37、24个核心成分有较好的相互作用。结论初步揭示了甘草干姜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干姜汤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UNIFI软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致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娅丽 王晓艳 +6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张书琦 小菲 李伟霞 唐进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4期665-675,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依前期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痰热清为研究药物,通过中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依前期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痰热清为研究药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获取痰热清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挖掘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靶点,参考用药指南选取PA临床用药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共有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痰热清干预耐药PA感染的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主要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合作用。结果:筛选得到痰热清中所含5味中药潜在活性成分共107个,预测作用靶点共746个,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及临床用药靶点共959个,韦恩图分析获取成分和疾病共有靶点213个;最终预测核心靶点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酪氨酸受体激酶(SRC)、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亚基(PIK3CA)、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MAPK、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痰热清组方配伍合理,具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和EGFR-MAPK信号通路,抑制耐药PA在呼吸道过度黏附、产生黏液并分泌炎性因子和内毒素,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铜绿假单胞菌 呼吸系统感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阳 +4 位作者 李亚杰 刘林煜 朱云枫 李玉婷 钱慧琴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315,共5页
比较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含量,测定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榆资源提供科学支撑。以地榆的根、茎和叶为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总三萜含量,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 比较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含量,测定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榆资源提供科学支撑。以地榆的根、茎和叶为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总三萜含量,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地榆不同部位中总三萜抗氧化活性,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地榆根、茎、叶中总三萜的含量分别是3.06 mg/g、3.93 mg/g、3.81 mg/g。地榆茎中总三萜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地榆不同部位对DPPH·的清除能力大小为:茎>根>叶>Vc。地榆茎中总三萜对于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地榆总三萜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地榆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与三萜的含量有关。本研究表明地榆中不同部位中总三萜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别,为地榆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不同部位 总三萜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