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黎岭 +4 位作者 同延安 杨宪龙 王少杰 马海洋 梁连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3,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施肥 群体数量 干物质累积 养分累积
下载PDF
猕猴桃黄化病营养诊断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Tran Le Linh 马海洋 +5 位作者 同延安 路永莉 来源 刘芬 林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共4页
西北地区以石灰性土壤为主,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较低,种植猕猴桃易出现黄化现象。采集正常和黄化猕猴桃叶片及其树冠下土壤样品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除Ca外,黄化叶片中N、P、K、Cu、Fe含量均较低,与正常叶片含量相比差异达极显著... 西北地区以石灰性土壤为主,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较低,种植猕猴桃易出现黄化现象。采集正常和黄化猕猴桃叶片及其树冠下土壤样品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除Ca外,黄化叶片中N、P、K、Cu、Fe含量均较低,与正常叶片含量相比差异达极显著,其中Cu和Fe分别为正常叶片的66.85%与65.61%。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表明黄化原因与缺铁有关。正常和黄化树体下土层各养分测定值差异不显著;说明植株叶片养分缺乏是植株根系吸收养分受阻,与土壤养分丰缺无关。需要通过改善土壤的其他条件(如pH,水分,通气状况等)或叶面喷肥来促进树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黄化病 营养诊断
下载PDF
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中生产者范围的扩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芋蓁 田义文 《特区经济》 2012年第1期290-292,共3页
前很多国家都已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制度是循环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国内外对"谁是生产者"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产品原材料生产者、产品零部件生产者等间接生产者是否也属于该制度生产者的范畴。本文分析了... 前很多国家都已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制度是循环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国内外对"谁是生产者"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产品原材料生产者、产品零部件生产者等间接生产者是否也属于该制度生产者的范畴。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产者的界定,阐述了将间接生产者纳入生产者范围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建议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生产者扩张为直接生产者和间接生产者,并合理分担延伸责任。所以,明确谁是生产者,将更加有利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责任延伸 生产者范围扩张 间接生产者 延伸责任分担
下载PDF
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宪龙 路永莉 +3 位作者 同延安 马海洋 丁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15-6123,共9页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作物产量和3季作物累计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累计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趋势。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低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显著增加,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而高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变化不明显,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却显著增加。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矿质氮在土壤较深层次(100—200cm土层)大量累积是氮肥表观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施N 150 kg/hm2、玉米施N 180 kg/hm2时,作物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能保持作物收获前后土壤无机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肥表观损失降至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适宜施氮量 产量 残留 表观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