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甲烷的产生、氧化及排放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
作者 周舜 +3 位作者 吴宁 王艳芬 罗鹏 石福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6-733,共8页
甲烷研究已倍受科学界关注,不仅由于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贡献率达25%,还因为单分子甲烷的增值潜势是二氧化碳的15-30倍.湿地是甲烷的重要来源,估计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甲烷排放的贡献率约为20%,即为100-200Tg a^-... 甲烷研究已倍受科学界关注,不仅由于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贡献率达25%,还因为单分子甲烷的增值潜势是二氧化碳的15-30倍.湿地是甲烷的重要来源,估计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甲烷排放的贡献率约为20%,即为100-200Tg a^-1.湿地甲烷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土壤氧化层以及根际中部分氧化,然后通过土壤、水体和植物体排放到大气中去.就近10a来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产甲烷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环境因子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尤其集中在稻田产甲烷菌的研究上,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突破.产甲烷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要对甲烷排放量估计、甲烷排放动态研究以及在甲烷排放建模等方面取得进展,必需在甲烷产生机制上进行突破.甲烷氧化菌的研究集中于菌群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其自身氧化能力上,应用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甲烷氧化过程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氧化过程具体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需要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甲烷传输过程是研究甲烷排放动态的基础,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国内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研究上,对高寒湿地的研究则几乎是空白.湿地甲烷通量的研究是目前温室气体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气中甲烷气体浓度增加与湿地甲烷通量的关系.湿地甲烷通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对影响湿地甲烷通量的因素的研究相当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对生物因素的关注.由于学科的发展,近10a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之过去更为全面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甲烷排放通量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 甲烷传输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高永恒 +2 位作者 罗鹏 吴宁 王根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2,共7页
研究了四川省红原县境内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表现出由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以川嵩草(Kobresia se... 研究了四川省红原县境内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表现出由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以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和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莎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的趋势。生长季节6—9月,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以不放牧为最高,重度放牧显著小于不放牧;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重度和中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和轻度放牧。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6—9月4个月植物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543.3、1621.6、2294.7和2448.5g·m-2,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大小排序为重牧(87.8%)>中牧(81.8%)>轻牧(76.2%)>不放牧(69.2%)。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放牧作用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而引起的,其分配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草甸植物对放牧干扰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物种组成 生物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近30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DVI动态变化对自然及人为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江 袁旻舒 +7 位作者 张婧 李函微 王洁仪 张贤 鞠佩君 蒋海波 朱求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269-6281,共13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平均海拔超过4000 m,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对气候变化敏感且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气候变暖、水污染、草地退化和沙化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因能有效地反映植被覆盖程度和生长状况而被广泛应用于植被动态的研究中。气温与降水被认为是影响青藏高原植被动态的主要气候因子,放牧强度与人口数量则是主要人为因子。因此,研究高寒草地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预测未来草地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青藏高原生长季草地的NDVI、气温、降水、放牧强度及人口数量等数据,在县区尺度上,采用趋势分析法探究了1982-2013年青藏高原143个县区生长季草地NDVI动态变化、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变化,同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32年来青藏高原143个县区气候、人为因子变化对草地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长季NDVI总体呈增长趋势,草地植被生长状态呈现"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2)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气温与降水量整体增加,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3)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因子主导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DVI的变化,降雨和气温的增加促进草地NDVI的增加,放牧强度的持续增加则导致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放牧强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浅述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被引量:40
4
作者 《煤矿支护》 2007年第4期48-48,22,共2页
概述文章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机电设备 管理 问题 解决方案
下载PDF
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晓锋 袁兴中 +4 位作者 何奕忻 罗珍 刘恋 何宗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52-5366,共15页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构建河流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内源代谢、陆源输入),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综述了河流碳排放时空变异性特征以及存在的研究不足.在理解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和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CO_2与CH_4动力学控制因子分层框架(内部因子:有机质、温度、营养盐;外部因子:水文、地貌、人类活动),深入探讨了河流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河流碳排放应将纳入区域陆地碳平衡过程,今后研究重点应包括流域尺度上河流CO_2与CH_4内源产生与陆源输入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不同界面CO_2与CH_4产生与排放过程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的补充以及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碳排放的响应过程等,为理解河流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系统 碳排放 动力学概念框架 时空变异性 控制因子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35
6
作者 高永恒 +4 位作者 姚守平 吴宁 王艳芬 罗鹏 田建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25-3437,共13页
集中于北美落基山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零星报道远不能解析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因此,世界范围内其他区域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对于合理估计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意义重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基于3种典型湿地类型的甲烷排放数据... 集中于北美落基山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零星报道远不能解析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因此,世界范围内其他区域高山湿地甲烷排放的研究对于合理估计全球高山湿地甲烷源强,意义重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基于3种典型湿地类型的甲烷排放数据,认为若尔盖高原湿地生长季甲烷的平均排放量为4.69mgCH4m-2h-1。同时根据2a数据,初步分析了甲烷通量及其对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甲烷排放昼夜变化具有双峰模式(主峰出现在15:00,次峰出现在06:00),可由土壤温度以及植物气孔开启来解释。(2)若尔盖湿地甲烷排放季节动态较为典型,即在7月份或8月份出现排放高峰,冬季甲烷排放较少。生长季,对3类群落类型,表面温度与甲烷排放显著相关(r2=0.55,P<0.05,n=30),地表水位和植物群落高度与甲烷排放相关性更为显著(r2=0.32,0.61,P<0.01,n=30)。分析认为该季节节律是由温度以及植物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的,而水位则是使该节律发生波动的原因(高原气候)。(3)群落尺度下,物候学上相当重要的两个时期,甲烷排放通量均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植物生长高峰变异系数为38%,积雪融化高峰为61%)。通过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发现植物生长高峰期,地表水位和群落高度是影响甲烷排放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r2=0.43,0.59,P<0.01,n=30)。(4)景观尺度下,生长季,景观尺度下甲烷排放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湖滨湿地甲烷平排放量最高为11.95mgCH4m-2h-1,其次为宽谷湿地,其排放量为2.12mgCH4m-2h-1,河岸湿地表现为甲烷吸收,其吸收量为0.007mgCH4m-2h-1。地表水位、植物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高度能够很好地解释甲烷排放的景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室气体通量 景观 时间动态 空间动态 地表水位 植物高度
下载PDF
林下层植被对上层乔木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7
作者 杜忠 蔡小虎 +2 位作者 包维楷 潘红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3-972,共10页
植物间交互作用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上层乔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乔木层对下层植被的影响,较少研究林下层植被对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综述了... 植物间交互作用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上层乔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乔木层对下层植被的影响,较少研究林下层植被对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去除林下层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区系、凋落物分解及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讨论了外界干扰对林下植被-乔木层竞争关系的影响,提出林下植被对上层乔木影响的生理生态学机理概念模型.研究区域、乔木林龄、地力条件、林下植物种类是影响林下层植被-乔木层竞争关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间交互作用 林下层植被 林下层去除试验 森林经营管理
原文传递
围栏禁牧对川西北亚高山高寒草甸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石福孙 吴宁 +6 位作者 罗鹏 易绍良 吴彦 王乾 李亚澜 高永恒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7-770,共4页
围栏禁牧4a后,与放牧草地相比较:1)围栏草地物种数量有所下降,群落内出现物种27种,而长期放牧草地为33种.2)围栏草地物种平均高度较高,为20.23cm,群落分层现象明显;放牧草地物种平均高度仅为8.14cm,群落无分层现象.3)围栏草地内,杂草类... 围栏禁牧4a后,与放牧草地相比较:1)围栏草地物种数量有所下降,群落内出现物种27种,而长期放牧草地为33种.2)围栏草地物种平均高度较高,为20.23cm,群落分层现象明显;放牧草地物种平均高度仅为8.14cm,群落无分层现象.3)围栏草地内,杂草类的盖度(98%)大于禾草类的盖度(14%);放牧草地上,杂草类的盖度(53%)小于禾草类的盖度(56%)。4)围栏草地以禾草为主的优良牧草的生产能力(35.24g/m2)低于放牧草地的生产能力(75.47g/m2).5)围栏草地的地上生物量(272.64g/m2)和地下0~30cm生物量(801.61g/m3)都高于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184.84g/m2)和地下0~30cm生物量(683.82g/m3).研究结果表明,围栏草地具有比放牧草地更复杂的群落结构,但其物种组成和优良牧草的生产能力,都低于放牧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高寒草甸 放牧 围栏 群落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推移质平衡输沙率公式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孟震 +1 位作者 李丹勋 王兴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0-1088,共9页
将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性方法相结合,以单位时间内单颗粒泥沙的交换次数代替交换时间,基于颗粒受力平衡推导了推移质颗粒的平均运动速度。结合Bagnold水流功率和Einstein起动概率的基本概念,推导了一个推移质平衡输沙率公式。该公式的系数... 将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性方法相结合,以单位时间内单颗粒泥沙的交换次数代替交换时间,基于颗粒受力平衡推导了推移质颗粒的平均运动速度。结合Bagnold水流功率和Einstein起动概率的基本概念,推导了一个推移质平衡输沙率公式。该公式的系数在临界起动时较小,但随水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而避免了诸如Meyer-Peter、Einstein、Bagnold、Yalin及Engelund等经典推移质公式难以兼顾低强度和高强度输沙率计算的问题。利用经典的推移质输沙率实测数据检验了本文公式,表明该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输沙 起动条件 冲刷率 起动概率
原文传递
基于BaPS技术的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季节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永恒 罗鹏 +1 位作者 吴宁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387,共4页
应用气压分离(BaPS)技术测定了川西北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内,土壤总硝化、反硝化和N2O释放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6月份(硝化率:N8.40mgkg-1d-1;反硝化率:N0.48mgkg-1d-1;N2O释放率:N84.48μgkg-1... 应用气压分离(BaPS)技术测定了川西北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内,土壤总硝化、反硝化和N2O释放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6月份(硝化率:N8.40mgkg-1d-1;反硝化率:N0.48mgkg-1d-1;N2O释放率:N84.48μgkg-1d-1)开始增加,7月份(N19.36mgkg-1d-1;N0.60mgkg-1d-1;N100.13μgkg-1d-1)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9月份(N1.81mgkg-1d-1;N0.24mgkg-1d-1;N40.09μgkg-1d-1)降为最小值。氮素物质基础(NO3--N和NH4+-N)不是影响该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和湿度是该高山草甸土硝化、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NO3^--N NH4^+-N N2O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川西北高山草甸两个优势物种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永恒 +2 位作者 罗鹏 吴宁 王根绪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研究了川西北高山草甸两个优势物种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凋落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分解及其碳氮损失率。经过一年的分解,放牧不同程度地加速了两种凋落物的分解。垂穗鹅冠草凋落物在不放牧... 研究了川西北高山草甸两个优势物种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凋落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分解及其碳氮损失率。经过一年的分解,放牧不同程度地加速了两种凋落物的分解。垂穗鹅冠草凋落物在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草地的失重率分别为26.0、27.2、29.6和32.8%;川嵩草凋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44.0,46.2,50.4和56.2%。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草地垂穗鹅冠草凋落物碳的损失率分别为26.1%、27.5%、29.4%和32.9%,氮的损失率分别为13.6%、14.4%、17.3%和19.1%;川嵩草凋落物碳的损失率分别为41.9%、44.3%、48.5%和54.4%,氮的损失率分别为39.4%、41.4%、46.4%和52.8%。研究表明,增加的放牧强度加快了两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速了凋落物中碳氮的释放;同时也表明,川嵩草凋落物的分解速率要快与垂穗鹅冠草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凋落物 垂穗鹅冠草 川嵩草 碳和氮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率变化趋势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明旭 杨延征 +2 位作者 朱求安 彭长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6-945,共10页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IPCC第五次报告资料中心的CCSM4、GISS-E-R、GISS-E-H、IPSL-CM5R-LR-CM、Nor ESM1-1-ME等5个模型相关模拟结果,预测和分析秦岭地区2...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IPCC第五次报告资料中心的CCSM4、GISS-E-R、GISS-E-H、IPSL-CM5R-LR-CM、Nor ESM1-1-ME等5个模型相关模拟结果,预测和分析秦岭地区2006—2100年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未来典型气候变化情景下其水分利用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降雨、气温、CO_2浓度等关键气候变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未来情景下预测的秦岭地区生态系统WUE几乎全为正距平,各情景下WUE倾向率为0.0136—0.13 g C kg-1H_2O 10a-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辐射强迫增加,WUE距平值与倾向率也相应增加。各情景下GPP的增长趋势强于ET,使得两者的比值(即WUE)呈现增长趋势,并随辐射强迫的增加,两者的差异愈发显著,即WUE增长随辐射强迫的增强而更显著。同时,各模型预测的年均气温倾向率为0.21—0.498℃/10a,降雨量倾向率为7.78—17.66 mm/10a。由于气温、降雨量、CO2等关键气候变化因子调控GPP正增长速率大于ET,以及生态系统LAI值和自身的植被演替过程直接影响生态系统WUE,最终使得生态系统WUE呈正增长趋势。其中GPP的显著增加是未来秦岭地区生态系统WUE增长的直接因素,而气温的显著增加与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则是WUE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率 气候变化 秦岭地区
下载PDF
森林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邓湘雯 杨晶晶 +3 位作者 黄志宏 项文化 彭长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7-583,共7页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仅次于CO2,约为25%。大气甲烷可以被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吸收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的一类细...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仅次于CO2,约为25%。大气甲烷可以被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吸收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但森林土壤在全球甲烷核算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相对活性。甲烷氧化菌的研究集中在环境对氧化能力的影响和自身氧化能力上。大气甲烷氧化过程为高氧化能力低亲力氧化,受到一些因子,如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pH、氮肥等的影响,具体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土壤通气状况受土壤质地与土壤水分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可能改变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植物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境的作用或化感作用影响土壤甲烷氧化。土壤动物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目前排放清单中仅有白蚁是全球甲烷核算所包括的。从甲烷氧化菌的分类出发,对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的机理、菌的生态分布及甲烷氧化的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观测方法等作出了综述,为正确认识和准确预测森林土壤在一定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的甲烷氧化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 氧化(吸收) 甲烷氧化菌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若尔盖湿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元云 何奕忻 +3 位作者 鞠佩君 朱求安 刘建亮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2,共7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采用Arcgis版本,分别从1978、1990、2000和2008年的中国湿地分布图中提取出若尔盖高原的湿地分布图,分析4个时期湿地的面积变化.发...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采用Arcgis版本,分别从1978、1990、2000和2008年的中国湿地分布图中提取出若尔盖高原的湿地分布图,分析4个时期湿地的面积变化.发现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 170 km^2下降至2008年的5 379 km^2,整体变化幅度为-12.83%,变化率为-0.43%.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因子,发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子是超载过牧、挖沟排水、降雨变化、鼠虫害、人口增长,其权重值分别为0.380 1、0.157 3、0.138 6、0.075 2、0.073 3.上述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在过去30年呈退化趋势,而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湿地 面积变化 层次分析法(AHP)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小微湿地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奕忻 蒋海波 +5 位作者 张运春 王晓锋 杨刚 康晓明 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516-5530,共15页
随着湿地研究的发展,小微湿地开始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关注。我国小微湿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文献介绍了小微湿地的概念、管理和营造技术。为了深入了解小微湿地的研究现状,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0年... 随着湿地研究的发展,小微湿地开始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关注。我国小微湿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文献介绍了小微湿地的概念、管理和营造技术。为了深入了解小微湿地的研究现状,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0年至今关于小微湿地相关的研究论文,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3072篇小微湿地研究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学科分布、核心作者与国家地区、关键词和文献被引用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追溯探讨了小微湿地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及热点。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针对小微湿地的研究呈持续上升态势;小微湿地研究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生态、水产等137个学科,可以归为16个聚类,主体研究的各个聚类间有着继承和衍生关系,交叉重叠较多;小微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在“碳中和”中的贡献、小微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适应性管理、小微湿地对面源污染的净化功能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城市小微湿地的研究和工程运用也将成为本研究领域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下载PDF
若尔盖典型高寒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水深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军 王玥 +2 位作者 刘建亮 赵川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影响全球碳库的收支平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为了解水位变化对高原高寒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水位下降下的高寒泥炭沼泽碳循环,以青... 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影响全球碳库的收支平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为了解水位变化对高原高寒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水位下降下的高寒泥炭沼泽碳循环,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典型沼泽湿地两种优势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湿生植物,即喜欢潮湿环境而不能忍受长时间水位不足的陆生植物)和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tubiformis;中生植物,即介于湿生与旱生植物之间而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宇宙”水位模拟试验,分析两种植物在10 cm(D_(10))、0 cm(D_(0))、–20 cm(D_(-20))和–50 cm(D_(-50))水位梯度下叶形态性状的差异,以及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木里苔草通过减小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和增加叶厚以适应水位下降,斑唇马先蒿则通过减小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重来适应水位上升.(2)随着水位下降,木里苔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减小,而胞间CO_(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增加;斑唇马先蒿表现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而胞间CO_(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逐渐减小.(3)木里苔草叶干重与叶长、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叶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斑唇马先蒿的叶干重除与叶厚无显著相关关系外,与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总体而言,水位增加对斑唇马先蒿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水位下降对木里苔草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木里苔草(湿生植物)对水位下降的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植物功能性状 形态性状 光合性状
原文传递
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硕磊 何奕忻 +6 位作者 杨早 鞠佩君 阳小成 王凯伦 冯毅 吴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5-1645,共11页
“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化进程下出现的一类特殊“森林公园”,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以及改善居住环境.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国内外少有的、布局在城市中心... “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化进程下出现的一类特殊“森林公园”,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以及改善居住环境.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国内外少有的、布局在城市中心的山地型城市森林公园,不仅能提供生态产品、维系生态安全,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食物、环境质量以及精神文化的需要.为全面评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价值,采用文献类比法和问卷调查法,建立针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进一步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终确定具体的评估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共有3项一级指标[生态物质产品(权重为0.412 6)、生态调节(0.327 5)、人居文化(0.259 9)],8项二级指标[产品生产(0.206 3)、资源供给(0.206 3)、生物多样性(0.194 4)等],以及23项三级指标[空气负氧离子(0.154 7)、栖息地质量(0.095 9)、生态健康效益(0.075 5)等].从评估体系的一、二级指标权重可知生态物质产品供给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服务功能.然而,从三级指标权重发现民众对“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知与观念逐渐从产品与资源的供给服务转向为文化服务.本研究针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具备一定可行性和可推广性,可为国内外其他“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价值科学评估及实现机制提供参考.(图3表7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层次分析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指标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基于VOSviewer的公园城市计量特征、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早 毛萍 +5 位作者 何奕忻 鞠佩君 黄硕磊 冯毅 吴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4-1093,共10页
基于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SCI-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源,获取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近40年来公园城市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文章发布特征方面,1980-2021年国内外... 基于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SCI-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源,获取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近40年来公园城市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文章发布特征方面,1980-2021年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园城市领域的研究处于日益增长的活跃趋势,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和中国科学院是该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并且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密切;在研究热点方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公园城市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环境生态科学是国际上的热点.城市公园的住宅价格、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国内领域的热点主题,而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为国际领域的热点区.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逐步发展,该领域研究预计将继续维持增长的趋势,未来的研究可关注于生态系统服务尤其是与居民福祉的关联等方面.(图6表3参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城市森林公园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原文传递
施肥对川麦冬多糖、黄酮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嘉 +6 位作者 鲜骏仁 何奕忻 刘建亮 杨丽芝 戚欢 李明 杨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37-1542,共6页
【目的】以绵阳市三台县川麦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药用成分和产量的影响,以探索高效的涪城麦冬增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4种施肥梯度,研究整个生长季内川麦冬的生长发育特征、药用成分和产量。【结果】7-9月是麦冬叶... 【目的】以绵阳市三台县川麦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药用成分和产量的影响,以探索高效的涪城麦冬增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4种施肥梯度,研究整个生长季内川麦冬的生长发育特征、药用成分和产量。【结果】7-9月是麦冬叶片生长最快的时期,8-10月主要是须根数快速增长时期,9月至次年3月是麦冬块根主要生长期。每667 m^2施肥量为75、50、25 kg时,产量分别为3428、2068、1956 kg/hm^2。比对照增加116.3%、30.7%、23.6%。随着施肥量增加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50 kg施肥量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麦冬多糖含量表现为7-12月,无明显变化,12月至次年3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同采收期黄酮含量表现为7-12月,含量较为稳定,波动范围不大。2017年1-3月,呈现递增趋势,并在3月达到整个生长季内的最高值。本实验中,50 kg施肥量条件下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产量最高的施肥量为75 kg。【结论】适当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但施肥量过多反而会使药用成分含量降低。但如何在提高产量的情况下增加药用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施肥 产量 黄酮 多糖
下载PDF
4种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N_2O通量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杰 邓湘雯 +4 位作者 黄志宏 项文化 彭长辉 张丽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3期6-13,共8页
为了探讨森林地表N2O通量特征,在湖南省大山冲森林公园选取4种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类型:杉木人工纯林(CL)、马尾松-石栎-南酸枣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豹皮樟-四川山矾-台湾冬青阔叶混交林(CA)、青冈-石栎-马尾松-南酸枣常绿阔叶林(CG),... 为了探讨森林地表N2O通量特征,在湖南省大山冲森林公园选取4种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类型:杉木人工纯林(CL)、马尾松-石栎-南酸枣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豹皮樟-四川山矾-台湾冬青阔叶混交林(CA)、青冈-石栎-马尾松-南酸枣常绿阔叶林(CG),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森林类型的地表N2O通量,研究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N2O通量在生长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除南酸枣-石栎林表现为N2O的汇外[-27.21μg/(m2·h)],其余3种林分地表通量均表现为N2O的源,平均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马尾松-石栎林[34.61μg/(m2·h)]>杉木纯林[30.48μg/(m2·h)]>青冈林-石栎[5.82μg/(m2·h)];从整个生长季来看,不同坡位马尾松-石栎林、杉木纯林、青冈林-石栎和南酸枣-石栎地表N2O通量的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林分之间的N2O通量与土壤湿度、温度等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土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森林地表N2O通量的主要因子,温度通过影响土壤水分间接影响土壤N2O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N2O通量 生长季 大山冲森林公园 林分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