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甲本、乙本异文考
1
作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清华简第六册中的《郑文公问太伯》一篇有甲本和乙本之分,整理者指出是同一书手书写的两个版本,属楚简中的首例。本文将甲本和乙本的异文分为三种类型进行逐字分析,认为甲本和乙本用字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也没有使用频率上的差别;甲本用... 清华简第六册中的《郑文公问太伯》一篇有甲本和乙本之分,整理者指出是同一书手书写的两个版本,属楚简中的首例。本文将甲本和乙本的异文分为三种类型进行逐字分析,认为甲本和乙本用字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也没有使用频率上的差别;甲本用字有来源较早、不易讹混的特点,而乙本用字不仅有省形现象,还有后起字以及大量的讹字;总体来说,甲本优于乙本。对比同一书手书写的《郑武夫人规孺子》《子仪》《天下之道》等篇的用字情况,甲本更符合书写者的书写习惯。这些现象反映了甲本可能为书写者校勘后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郑文公问太伯》 异文
下载PDF
读仰天湖简札记
2
作者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结合近年刊布的古文字材料和研究成果,对仰天湖楚简中一些字词的考释提出补充意见六则。
关键词 仰天湖 楚简 考释
原文传递
以出土文献重论“苛政”之“苛” 被引量:2
3
作者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1期92-99,共8页
许慎《说文》释"苛"为"小艸也"。东汉高诱释"苛,烦也",为后代训诂学者沿用。本文通过战国竹简材料证明"苛政"之"苛"本字为"■",本义为虫螫之疾的痒症,引申义为暴政,反映... 许慎《说文》释"苛"为"小艸也"。东汉高诱释"苛,烦也",为后代训诂学者沿用。本文通过战国竹简材料证明"苛政"之"苛"本字为"■",本义为虫螫之疾的痒症,引申义为暴政,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于疾病和暴政的认识,而"苛政"具体是指过多使用刑罚。而《礼记·檀弓》"苛政猛于虎"的"苛政"也并非王引之所说的"苛征","政"无需破读,"苛政"就是指暴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苛政猛于虎
下载PDF
萨满视角下满族服饰个案文化探源 被引量:2
4
作者 满懿 《满族研究》 2018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服饰是文化的表征,很多文化思想会借助服饰形象进行外化表现。面对一些已经消失的服饰习俗,本文从田野调查中探寻历史遗存,还原历史语境。从萨满的原始民族宗教信仰视角出发,探寻满族服饰文化个案的原始语意,推出学术假说,期望能更准确... 服饰是文化的表征,很多文化思想会借助服饰形象进行外化表现。面对一些已经消失的服饰习俗,本文从田野调查中探寻历史遗存,还原历史语境。从萨满的原始民族宗教信仰视角出发,探寻满族服饰文化个案的原始语意,推出学术假说,期望能更准确地理解满族服饰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 满族服饰 形象语意
下载PDF
谈遣伯盨铭文中的“匄祈” 被引量:1
5
作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1,共2页
遣伯盨有"用■眉寿"一句,不易解释。"■"字本文认为应释为"■",在铭文中读为"祈"。此字写法亦为楚简"忻"字两种异体提供证据。对于"■"字,学者对此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在诸... 遣伯盨有"用■眉寿"一句,不易解释。"■"字本文认为应释为"■",在铭文中读为"祈"。此字写法亦为楚简"忻"字两种异体提供证据。对于"■"字,学者对此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在诸说基础上,重新考察其读法,将其读为"匄"。"■■"为同义连用,相当于金文习见的"祈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伯盨 (礻萬) 匄祈
下载PDF
国萃京剧中的旗装奕服 被引量:1
6
作者 满懿 张瑶 《满族研究》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京剧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艺术品种,也是一个巨大的戏剧服饰艺术宝库。京剧服装吸取了宋、元、明、清历代服饰的典型特点,成型于清代。通过对京剧传统剧目服饰的考察、比较、分析,从京剧服饰中的款式、图案、绣工、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 京剧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艺术品种,也是一个巨大的戏剧服饰艺术宝库。京剧服装吸取了宋、元、明、清历代服饰的典型特点,成型于清代。通过对京剧传统剧目服饰的考察、比较、分析,从京剧服饰中的款式、图案、绣工、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能窥见满族服饰艺术风貌,可以清楚地看到满族服饰的原生态形式借助京剧艺术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传统剧目 满族服饰
下载PDF
再议安大简《诗经》的语气词“氏”
7
作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毛诗中的语气词"只",安大简《诗经》作"氏"。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三个明确的原则可以确定"只"和"氏"与其他语气词的关系。"氏"确实即传世文献中的"只"。传世文献中的&... 毛诗中的语气词"只",安大简《诗经》作"氏"。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三个明确的原则可以确定"只"和"氏"与其他语气词的关系。"氏"确实即传世文献中的"只"。传世文献中的"只""也""兮"是三个独立的语气词,分布和功能有相近之处。但"只"与"也"更加接近,这是"只""也"历时异文产生的前提。二者可以表陈述、判断的语气,表判断语气时"只"不如"也"强烈。"氏"与"是"战国楚简同篇中也大量混用,有了代词"氏"向语气词"只"语法化的条件。近指代词、名词"姓氏"之"氏"战国使用"是"字形频度高,故语气词由字形"氏"承担。在战国楚简文献中用为代词的"氏"语法化为语气词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位于陈述句末,二是谓语动词可以带空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语气词
下载PDF
湖北沙洋塌冢楚墓■杯补释
8
作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112,共2页
沙洋塌冢楚墓中部分漆耳杯底部的■,不应释为“夗”,而是“外”“厶(私)”二字。“外杯”习见于漆杯底部,其意当是根据位置或功能对耳杯加以命名。而塌冢楚墓漆耳杯底的“公”和“厶(私)”或指耳杯之功用。
关键词 沙洋塌冢楚墓 漆耳杯 外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