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PKP骨水泥注射过中线分布对压缩性骨折椎体两侧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144
1
作者 陈柏 谢登辉 +4 位作者 黎艺强 庄新明 杨晓曦 于滨生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评价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注射超越椎体中线与否对椎体轴向及两侧刚度的影响。方法:3具防腐成人胸腰椎椎体标本(T4~L1)用于实验。通过MTS平台给椎体施加轴向压力,制作压缩性椎体骨折模型,同时进行球囊辅助下经单侧椎... 目的:评价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注射超越椎体中线与否对椎体轴向及两侧刚度的影响。方法:3具防腐成人胸腰椎椎体标本(T4~L1)用于实验。通过MTS平台给椎体施加轴向压力,制作压缩性椎体骨折模型,同时进行球囊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骨水泥是否过椎体中线分为两组,骨水泥注射不过椎体中线(A组,n=9);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B组,n=8),骨水泥注射量为椎体体积的10%。24h后放置在MTS-858材料实验平台上,给标本分别施加0~300N轴向和侧方压力载荷,记录并比较骨水泥注射术后,两组椎体轴向及两侧的刚度差异。结果:轴向压缩载荷下,A组与B组间轴向压缩刚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椎体侧方压缩载荷下,尽管A组椎体骨水泥穿刺侧的刚度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非穿刺侧刚度上,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单侧PKP时,若骨水泥填充不过椎体中线时,则非穿刺侧刚度明显低于穿刺侧,而骨水泥填充过中线时,则两侧椎体刚度可同时得到显著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侧方压缩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刚度和力学平衡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7
2
作者 陈柏 黎艺强 +3 位作者 谢登辉 庄新明 杨晓曦 郑召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恢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刚度中的差异,以及骨水泥分布对椎体两侧力学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7个胸椎椎体制作成从缩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椎体):经单侧椎弓根PKP且骨水泥填充...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恢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刚度中的差异,以及骨水泥分布对椎体两侧力学平衡的影响。方法将27个胸椎椎体制作成从缩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椎体):经单侧椎弓根PKP且骨水泥填充局限于椎体半侧组(A组)、经单侧椎弓根PKP且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组(B组)及经双侧椎弓根PKP组(C组)、采用MTS材料测试系统对所有椎体在3个不同时相中(完整状态、骨水泥强化前、骨水泥强化后)进行压缩试验。记录力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比较椎体各时相、各部位的刚度值。结果B组有1个椎体、C组有2个椎体被损坏,予以剔除.骨水泥强化前3组椎体标本的整体刚度较完整状态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强化后,3组均可显著增加椎体的整体刚度,A组和B组刚度值[(251.37±23.34)、(250.41±21.27)N/m]与完整状念时的刚度水平[(260.48±34.15)、(257.60±31.44)N/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强化后的刚度值[(280.88±37.54)N/ml高于完整状态水平[(246.20±43.74)N/m](P〈0.05)。骨水泥强化后,A组强化侧的刚度值可以恢复至完整状念水平,且显著高于非强化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椎体均可以均衡恢复两侧的刚度(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PKP均可恢复压缩性骨折椎体的整体刚度。当骨水泥填允超过中线时,单侧PKP可以与双侧PKP一样使椎体两侧刚度得到均衡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生物力学 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81
3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3 位作者 赵卫东 于滨生 李浩淼 陈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椎弓根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被引量:74
4
作者 于滨生 郑召民 +5 位作者 庄新明 石通和 张旭华 梁春祥 韩国伟 陈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术区持续引流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实施脊柱手术2481例,术后44例出现脑脊液漏,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9.1岁。在切口愈合前应... 目的:评价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术区持续引流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实施脊柱手术2481例,术后44例出现脑脊液漏,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9.1岁。在切口愈合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分别进行单纯更换切口敷料(A组,19例)、延长术区引流时间(B组,19例)、腰部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C组,6例),对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A组中9例(47.4%)切口愈合,术后平均16.8d脑脊液漏消失,其中3例合并假性硬膜囊肿;10例(52.6%)治疗失败,其中4例1周内脑脊液漏出无减少趋势,3例行单纯硬膜修补,脑脊液漏于术后14d消失,1例行蛛网膜下腔引流后当日脑脊液漏消失,5例(26.3%)合并脊膜炎,经蛛网膜下腔引流和注入抗生素,脑脊液漏于置管当日消失,3d后治愈,1例(5.3%)合并切口感染。假性硬膜囊肿和切口感染者采用直接硬膜修补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均获得治愈,蛛网膜下腔引流后第1日脑脊液漏消失。B组脑脊液漏的消失及引流的平均时间为7.2d,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脊膜炎和切口感染。C组引流后平均1.8d脑脊液漏消失,平均引流时间为6.9d,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延长术区引流时间和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效果较差、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4 位作者 赵卫东 于滨生 李浩淼 陈柏 梁春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_(11)~L_3),MTS机压缩制作L_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 目的比较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8具新鲜小牛椎体标本(T_(11)~L_3),MTS机压缩制作L_1椎体爆裂性骨折模型。实验分完整状态组、骨折组、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应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个方位的运动范围(ROM)测试并计算刚度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脊柱骨折状态6个方向ROM均显著增加(P<0.05),椎间刚度值明显降低(P<0.05);固定状态的ROM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显著减小(P<0.01),而刚度值均较完整状态、骨折状态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组之间的ROM、刚度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椎弓根固定与三椎体六枚椎弓根钉固定术在重建脊柱骨折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伤椎固定
原文传递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OPG、OPGL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柏 谢登辉 +3 位作者 王宗伟 李佛保 徐栋梁 黎艺强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epimedium,TFE)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二次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4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20只,行假手术处理),去卵巢组(OVX组,20只...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epimedium,TFE)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二次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4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20只,行假手术处理),去卵巢组(OVX组,20只,切除卵巢后不给予淫羊藿处理),淫羊藿组(TFE组,20只,切除卵巢后给予淫羊藿灌胃)。所有大鼠术前及术后4周以DEXA骨密度仪检测L4骨密度变化(若BMD下降>20%,则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TFE组大鼠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浓度30mg/ml,10ml/kg,1次/d)灌胃4周。所有大鼠处死前再行DEXA骨密度检测,过量麻醉法处死后取其股骨下部,切片匀浆提取骨组织中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骨组织护骨素(osteoprotegrin,OPG)、护骨素配体(OPGL) mRNA的表达。结果:①TFE组大鼠切除卵巢4周后,腰椎BMD均值降至(0.084±0.020)g/cm2,降幅>20%证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TFE灌胃4周后其腰椎BMD提高至(0.112±0.009)g/cm2,与给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FE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较OVX组相比,明显增强,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OPGL mRNA表达促进作用不明显,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E是通过促进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骨质疏松 护骨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少喻 梁春祥 +5 位作者 陈柏 李佛保 龙厚清 陈立言 于滨生 韩国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目的初步比较经颈前路单枚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与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的效果。方法1997年4月~2003年4月,对20例齿突骨折行经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其中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12例,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8... 目的初步比较经颈前路单枚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与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的效果。方法1997年4月~2003年4月,对20例齿突骨折行经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其中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12例,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8例。Anderson分型:Ⅱ型16例,浅Ⅲ型4例。其中3例伴有单侧椎间关节内撕脱性骨折。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以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15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20~100ml,平均42ml。术中无一例发生副损伤。术后随访2~72个月,平均14.7个月;19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延迟愈合;17例骨折愈合后颈椎活动恢复正常,3例伴单侧椎间关节内骨折者颈部旋转功能较正常减少20%。两种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颈椎活动功能无明显差别,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单枚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与单枚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固定齿突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单枚中空加压螺钉 内固定 手术治疗 齿突骨折 上位颈椎损伤
原文传递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少喻 李浩淼 +5 位作者 梁春祥 龙厚清 陈柏 于滨生 韩国伟 张旭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单节段椎弓根钉骨折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7岁。骨折按A0分类法分型:A型54例,B... 目的探讨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单节段椎弓根钉骨折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7岁。骨折按A0分类法分型:A型54例,B型16例。术中将两对椎弓根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正常椎中,复位固定,原位取骨行椎间关节融合。结果手术用时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5ml,切121长度7~10cm。4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中及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6和12个月骨折椎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的纠正与术中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结论经骨折椎单椎间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脊椎运动功能单位的丢失更少且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折损,可用于多数胸腰椎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女性体力活动水平和骨矿物质含量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柏 李佛保 +2 位作者 刘兆敏 吴美琼 冯持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骨矿含量和反映骨代谢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江门市 2 2 0位健康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MOSPA体力活动问卷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骨矿含量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骨矿含量和反映骨代谢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江门市 2 2 0位健康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MOSPA体力活动问卷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骨矿含量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及尿钙和尿肌酐比值等反映骨代谢的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 :校正有关混杂因素后 ,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和骨皮质系数增加 ,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 ,酸性磷酸酶和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含量下降。结论 :与低体力活动组比较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增加 ,骨形成较活跃 ,而骨吸收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骨密度 骨代谢 女性 相关性
下载PDF
腰椎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退变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柏 魏富鑫 +3 位作者 植山和正 三户明夫 刘少喻 廖鹰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退变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分析退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L4/5退变性失稳患者,男22例,女27例... 目的:探讨腰椎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退变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分析退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L4/5退变性失稳患者,男22例,女27例,年龄28~72岁(平均53.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检测。在X线片上测量固定节段及其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变化、椎体滑移距离以及固定节段和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JOA评分及腰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效果。根据末次随访时上位相邻节段有无影像学退变,分为退变组与非退变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效果及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随访时间为13~52个月,平均为29.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22%)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两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骨密度、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L4/5前凸角和椎体间滑移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L3/4椎体间滑移距离、L3/4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隙动态成角变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DI和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与末次随访时固定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高度、椎间隙动态成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3、0.521、0.472,余测量指标与固定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指标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单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与临床效果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此退变与患者年龄相关,而与骨密度和术前腰椎影像学测量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与罗非昔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余涓 邱丽颖 +3 位作者 周宇 陈柏 郑祥 陈崇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变化、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蛋白表达以及罗非昔布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灌胃给予罗非昔布。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变化、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蛋白表达以及罗非昔布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灌胃给予罗非昔布。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损伤侧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罗非昔布1.12、2.24mg·kg-1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2.24mg·kg-1剂量还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与Bcl2/Bax比值。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可促进Bcl2蛋白表达并减少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非昔布 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前路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浩淼 刘少喻 +2 位作者 梁春祥 陈柏 于滨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其中四肢不全瘫2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其中四肢不全瘫2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融合方式:对C2椎体容易显露的7例Ⅱ型或Ⅱa型骨折患者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C2椎体显露困难且牵引后C2、C3椎体间成角纠正不理想且合并椎体骨囊肿的1例Ⅱa型骨折患者采用C2/3椎间融合器(solis)置入融合术;对C2椎体显露困难但术前复位理想的3例Ⅱ型骨折患者采用C2、C3椎体螺钉内固定椎体表面颗粒状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病例术前颈痛及颈部活动障碍明显缓解,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中1例脊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部分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椎间融合器置入术后C2、C3椎体间仍有轻微成角,但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定期随访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术后2个半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合理的内固定融合方式行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内固定术 前路融合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东煜 张志坚 +3 位作者 陈柏 吴秀丽 王柠 张彦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4-1179,共6页
为研究经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脑梗死的协同治疗作用,构建带有大鼠Bdnf基因之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为研究经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脑梗死的协同治疗作用,构建带有大鼠Bdnf基因之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对照组注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1mL,Bdnf-rMSCs和Mock-rMSCs组分别注射Bdnf-rMSCs细胞悬液以及未插入目的基因的空病毒载体感染后的rMSCs细胞悬液各1mL。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移植后2周及2月应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ck-rMSCs及Bdnf-r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Bdnf-r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Mock-rMSCs移植组(P<0.001)。移植后2周及2月,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梗死区脑组织结构恢复较好,均可见EGFP阳性细胞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并有部分细胞出现神经元样改变。Bdnf-rMSCs移植组中移植细胞大量表达BDNF,两移植组中均有部分植入细胞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研究表明Bdnf基因修饰的r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脑梗死灶周围,向神经细胞分化并长期存活。移植后的干细胞可与其分泌的BDNF协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这为将来基因工程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静脉移植 大鼠 脑梗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密度及骨代谢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柏 崔昊文 +2 位作者 林焘 肉孜卡热.依米提 吕中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7-180,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及思路。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vx组,n=25)和假手术组(Sham组,n=5),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以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揭示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及思路。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vx组,n=25)和假手术组(Sham组,n=5),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以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测量其BMD,根据测量结果选取模型组中BMD最低和最高的5只小鼠分别作为低骨密度组(L组)和高骨密度组(H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雌二醇(E^2)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提取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鉴定其表面抗原;通过使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对比不同组小鼠BMSCs的骨矿化能力。结果 L组、H组和Sham组的BMD分别为(297.82±10.22)、(365.26±3.25)、(442.76±21.96)mg/cm^2,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组、L组、H组的E^2水平分别为(142.75±25.26)、(142.49±17.01)、(133.54±24.58)pg/ml,均低于Sham组的(240.38±36.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H组、Sham组的ALP活性分别为(221.82±33.58)、(155.65±14.99)、(117.30±20.96)U/L,各组间小鼠血清ALP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小鼠BMSCs不表达的表面标记包括:内皮细胞表面标记CD31(阳性表达率:1.4%),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标记CD11b(阳性表达率:0.8%),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45(阳性表达率:0.3%),而表达黏附分子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Ly-6A/E(阳性表达率:85.0%)。茜素红染色实验反应强弱的顺序为Sham组>H组>L组>Blank组。结论受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小鼠可表现出具有明显差异的BMD和骨代谢水平,其机制可能与BMSCs成骨分化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质疏松小鼠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石通和 梁蓉 +5 位作者 潘铭辉 陈荣庄 周敏 于滨生 陈柏 黎庆初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1-734,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对保守治疗反应不佳的OVCF患者,其中70例接受PV治疗(PV组),50例拒绝接受PV治疗而继续保守治疗(CT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患者...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对保守治疗反应不佳的OVCF患者,其中70例接受PV治疗(PV组),50例拒绝接受PV治疗而继续保守治疗(CT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PV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及健康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CT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PV组患者痛感显著减轻(P<0.01),镇痛药物的用量显著减少(P<0.05),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升高(P<0.05)。然而,在治疗后6、12个月两组间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可有效缓解经6周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的OVCF的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下载PDF
单椎间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2 位作者 梁春祥 赵卫东 陈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通过单椎间与双椎间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比较,评价单椎间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6具新鲜小牛椎体(T11~L3)用于实验,随机分为2组,用MTS机压缩法制作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按AO分型,A3.1)。分别行单椎间与... 目的通过单椎间与双椎间椎弓根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比较,评价单椎间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6具新鲜小牛椎体(T11~L3)用于实验,随机分为2组,用MTS机压缩法制作L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按AO分型,A3.1)。分别行单椎间与双椎间椎弓根钉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和旋转活动,测固定节段运动范围(ROM),行疲劳实验并再观察固定节段ROM。结果单椎间固定组ROM稳定指数(SPI-ROM)小于双椎间组,但除前屈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7),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抗疲劳性比较,在旋转和侧屈方向,双椎间组优于单椎间组(旋转:P=0.008;侧屈:P=0.02)。结论两种术式在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单椎间椎弓根钉固定术生物力学效果满足临床应用,但是,其在抗旋转、侧屈疲劳性方面逊于双椎间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单椎间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轻度承重活动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组织计量和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柏 廖威明 +2 位作者 李佛保 付明 徐栋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轻度承重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4月龄 36只雌性大鼠分组 :①假去势组 ,②去势组 ,③去势加制动组。②、③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③组还用胶布带将其右后肢制动于腹部 (使右后肢不能进行承重活动 )。各... 【目的】探讨轻度承重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4月龄 36只雌性大鼠分组 :①假去势组 ,②去势组 ,③去势加制动组。②、③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③组还用胶布带将其右后肢制动于腹部 (使右后肢不能进行承重活动 )。各组大鼠分笼喂养 ,保持日常活动 ,术后 12周分别检测和分析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组织计量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与假去势组比较 ,去势组大鼠股骨骨密度下降 ,骨小梁体积比下降 ,骨小梁平均厚度和骨皮质平均厚度减少 ,骨吸收表面和类骨质表面明显增加 ,同时其生物力学性能变差 ,但骨密度、骨皮质平均厚度及骨强度指标在统计学上与假去势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去势加制动组大鼠其股骨骨密度下降、骨小梁体积比下降及骨小梁平均厚度和骨皮质平均厚度减少更加明显 ,生物力学性能更差 ,骨密度、骨皮质平均厚度及股骨强度指标在统计学上与假去势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去势雌性大鼠若保持轻度承重运动 ,则能保持相对较好的骨质量 ,缺乏承重运动则骨质量显著变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密度
下载PDF
运动与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柏 黎艺强 +1 位作者 李佛保 谢登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659,705,共4页
目的:对比运动和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Basal)、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雌激素干预组(OVX+E)、去卵巢加运动干预组(OVX+Run)。OVX+E组在... 目的:对比运动和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Basal)、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雌激素干预组(OVX+E)、去卵巢加运动干预组(OVX+Run)。OVX+E组在手术1周后开始每天给予肌肉注射己烯雌酚(0.025mg/kg,持续12周)。OVX+Run组术后1周开始采用大鼠专用跑笼进行运动训练(跑速6.4m/min,1次/天,持续12周)。术后13周,对全部大鼠进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1)OVX+E组BMD值与OVX组无明显差别;OVX+Run组BMD分别较OVX组和OVX+E组显著增加(P<0.05);(2)OVX+Run组、OVX+E组极限剪切载荷、剪切强度极限、剪切弹性模量和最大剪应变显著高于OVX组(P<0.05),而与Sham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VX+Run与OVX+E组比较,剪切弹性模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运动和雌激素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但运动能够更好地提高骨硬度和增强骨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雌激素 去卵巢大鼠 骨密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大鼠Bdnf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东煜 张志坚 +3 位作者 陈柏 吴秀丽 王柠 张彦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40,共6页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基因工程正在探讨应用的靶细胞,为构建带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anf)基因慢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表达,采用RT-PCR技术获得大鼠Bdnf基因编码区(CDS)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基因工程正在探讨应用的靶细胞,为构建带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anf)基因慢病毒载体并使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表达,采用RT-PCR技术获得大鼠Bdnf基因编码区(CDS)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NL-BDNF-IRES2-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与包装质粒HELPER,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所获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rMSCs)后,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在rMSCs中Bdnf基因的插入和表达。结果显示所获的Bdd基因经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序列完全一致。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NL-BDNF-IRES2-EGFP经鉴定正确。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收集、浓缩病毒后测定其滴度为6.7×10^7 TU/mL,PCR证实Bdnf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感染rMSCs后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检测各组细胞均有BDNF蛋白表达,其中试验组BDNF-rMSCs更大量表达BDNF,与其余2组(Mock-rMSCs、rMSC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带有Bdnf基因慢病毒载体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成功表达,为今后基因修饰干细胞的移植后长期观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BDNF 骨髓间质干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谷力加 陈柏 +3 位作者 麦惠成 江沛 张耀频 汤照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4-6,共3页
该院自1995年5月~1997年7月应用胸腔镜术治疗各种类型的自发性气胸24例。除2例因早期经验不足中转开胸外,22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疗效满意,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合手术经验,该文对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 该院自1995年5月~1997年7月应用胸腔镜术治疗各种类型的自发性气胸24例。除2例因早期经验不足中转开胸外,22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疗效满意,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合手术经验,该文对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内镜持针器持针线行肺大泡缝扎切除的手术方法和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固定术防止复发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气胸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