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噪声作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改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肖吕武 周浩 +6 位作者 丘丛玺 潘明伟 伟忠 谭夏优 吴琳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机械制造厂2 411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阈损失情况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 2 411名噪声作业工人中,88... 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机械制造厂2 411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阈损失情况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 2 411名噪声作业工人中,883人有不同程度的听阈下降,检出率为36.6%;其中,仅单耳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9.6%(472/2 411),双耳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0%(411/2 411)。研究对象左耳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右耳(P<0.05),且左耳0.5、3.0和6.0 kHz频率听阈下降的检出率均高于右耳相同频率(P<0.05);左耳和右耳听阈下降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1),均以6.0 kHz频率听阈下降的检出率最高。左耳0.5、1.0、2.0、3.0和6.0 kHz频率的听阈均高于右耳相同频率(P<0.05)。研究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除0.5 kHz频率外,1.0~6.0 kHz频率听阈下降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下降以6.0 kHz频率较为显著;左耳听力较右耳易受损;噪声接触时间与各频率的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听力损失 听阈 工龄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美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2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单纯通过药物进行降压处理,观...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单纯通过药物进行降压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各个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运用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高血压 心脏病
下载PDF
风险护理预防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美荣 +1 位作者 胡赵红 韦拔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521-1522,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风...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风险护理管理。观察两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预防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 脑卒中 导尿管 尿路感染
下载PDF
职业性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状况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坚生 韦拔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职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6854人生产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查,并根据听力损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140人(31.22%)出现高频听力损伤,其中新发病例819例,旧病例1321例,按接触工龄分析,发病率随着工龄增加而... 目的探讨职业噪声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6854人生产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查,并根据听力损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140人(31.22%)出现高频听力损伤,其中新发病例819例,旧病例1321例,按接触工龄分析,发病率随着工龄增加而逐年减少(P<0.001),累积患病率随工龄增加而逐年增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P1,5<0.05,P2,5<0.05)。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有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性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听力损伤 职业危害
下载PDF
择时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晨峰血压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美荣 胡少红 《全科护理》 2015年第33期3347-3349,共3页
[目的]探讨择时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晨峰血压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药物治疗方式基本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时间理论为依据,对病... [目的]探讨择时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晨峰血压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药物治疗方式基本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时间理论为依据,对病人实施择时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血压控制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的血压水平、勺型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晨峰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勺型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时护理遵循人体生物节律的特点,能够改善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提高血压控制水平,减少血压晨峰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晨峰血压 择时护理
下载PDF
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拔雄 彭婧 +3 位作者 廖红兴 钟晓华 碧君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其中24例普通型导管增生、32例平坦型上皮...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其中24例普通型导管增生、32例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44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8例导管原位癌,均先后对4组标本的CK5/6、P63、CK8/18、SMA、E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分析4组患者的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水平状况及意义。结果普通型导管增生组CK5/6阳性率高于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原位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K8/18、SMA、P6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型导管增生组ER阳性率低于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原位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状况检测评估能够准确反馈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情况,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 CK5/6 P63 CK8/18 SMA ER
下载PDF
苯系物职业暴露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晓丽 黄丽丽 +1 位作者 王霄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期101-102,110,共3页
目的了解皮革皮具企业接触苯系物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职业人群卫生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苯系物职业暴露人群1765名,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不同企业规模工人在躯体化、人际... 目的了解皮革皮具企业接触苯系物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职业人群卫生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苯系物职业暴露人群1765名,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不同企业规模工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8个因子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女性工人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4个因子评分上高于男性工人(P<0.05),不同工龄工人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精神病性4个因子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工人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3个因子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人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苯系物类有机溶剂对暴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卫生部门应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保护职业暴露人群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职业人群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行为及认知干预对尘肺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荣 +1 位作者 胡赵红 韦拔雄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9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对尘肺患者的护理情况,探讨行为干预和认知干预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 目的:分析对尘肺患者的护理情况,探讨行为干预和认知干预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F-36评量表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与行为干预对尘肺患者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认知干预 尘肺
下载PDF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韦拔雄 +2 位作者 李美荣 彭婧 廖红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对比两组单位面积内的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分析观察组细胞发育形态、...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对比两组单位面积内的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分析观察组细胞发育形态、骨髓增生程度。结果观察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21.84±0.52)、(17.52±0.69)个/mm^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胞发育形态异常率为100.00%。24例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相符;21例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7例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结论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联合检查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组织病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10
作者 韦拔雄 彭婧 +2 位作者 碧君 钟晓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乳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乳腺导管内增生类型不同分为普通增生组(乳腺导管普通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增生组(乳腺导管原位癌增生性病变),各29例。...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乳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乳腺导管内增生类型不同分为普通增生组(乳腺导管普通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增生组(乳腺导管原位癌增生性病变),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K5/6、WT1以及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等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因子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以上基底型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普通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例数为26例,占比为90%;WT1阳性表达例数为8例,占比为28%;原位癌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例数为1例,占比为3%;WT1阳性表达例数为23例,占比为79%;原位癌增生组CK5/6阳性表达占比显著低于普通增生组,WT1阳性表达占比显著高于普通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09、15.591,P=0.000、0.000<0.05)。原位癌增生组患者Cyclin D1表达水平(59.1±40.5)%显著高于普通增生组的(22.5±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K5/6、WT1以及Cyclin D1等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因子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进行相关诊断,可有效判断患者内增生性病变类型,这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辅助意义,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具有被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病理分析
11
作者 韦拔雄 彭婧 +3 位作者 廖红兴 钟晓华 碧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7期177-178,181,共3页
目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病理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至我院诊治的8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了解患病类型,病理组织观察结果,以及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结果83例乳腺导... 目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病理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至我院诊治的8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了解患病类型,病理组织观察结果,以及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结果8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9例,导管内乳头状癌9例,实性乳头状癌5例;病理组织观察结果,肉眼下可见切面结节、颜色呈粉灰色、边缘推挤的案例明显较多,光镜下显示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腺上皮为多层且具有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结构的案例较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CK5/6多表达为阳性,CK8阳性表达逐步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正常导管上皮及肿瘤上皮可见阳性(P=0.001),而P63阴性表达数量略多于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多数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良性病变,在组织观察结果上,患者组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异常,在免疫组化表达上,其蛋白表型表达情况也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可以参考相关数据对疾病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乳头状病变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