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湿地植被生物量的雷达遥感估算 被引量:65
1
作者 黎夏 叶嘉安 +6 位作者 王树功 刘凯 刘小平 钱峻屏 陈晓 何执兼 覃朝锋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根据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建立了红树林湿地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确定其中非线性模型的最优参数。对比分析表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模型比NDVI模型在植被生物量估算中有更高的精度。使用NDVI指数有可能导致某些植被类型的生物... 根据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建立了红树林湿地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确定其中非线性模型的最优参数。对比分析表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模型比NDVI模型在植被生物量估算中有更高的精度。使用NDVI指数有可能导致某些植被类型的生物量估算出现较大的误差。这是因为一些具有密集冠层的草本植被(例如互花米草等)有比红树林高得多的NDVI值。而雷达遥感所具有的侧视特点及一定的穿透能力能有效地获取植被的垂直信息,大大减低植被生物量估算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遗传算法 生物量 红树林湿地 NDVI
下载PDF
广州城市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的格局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康林 龚建周 +1 位作者 陈晓 李天翔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2-849,共8页
城市景观和生态组分的重要性已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日益凸显,城市热环境则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探讨绿色空间与热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2014年10月Landsat8_OIL遥感影像,提取城市绿色空间信息并进行地... 城市景观和生态组分的重要性已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日益凸显,城市热环境则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探讨绿色空间与热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2014年10月Landsat8_OIL遥感影像,提取城市绿色空间信息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广州市绿色空间的结构、热环境空间分异和二者之间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空间的景观呈以小面积型和特小面积型斑块为主导的破碎化分布格局,接近总绿色空间面积的95%,绿色空间破碎化严重;绿色空间面积及其斑块大小结构显示,从化、增城和黄埔等3个行政区内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较好,较差的是南沙和番禺两区。地表温度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地表温度主要在18-33℃之间,占总面积的96.22%;地表温度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高温和低温区域。绿地斑块面积越大,对应的地表温度越低;绿地斑块面积越少,对应地表高温区域的面积比例则越大,表明绿色空间减缓了太阳对地表的升温作用;不一致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大于60%的绿色空间都起到了这种减缓作用,其余的绿地斑块的减缓升温作用较小或不起作用;中心城区范围内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研究揭示广州未来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必须足够重视绿色空间斑块规模,以发挥绿色空间的最佳服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地表温度 空间特征 不一致性指数 广州市
下载PDF
2013—2016年珠三角地区PM_(2.5)分布时空演变 被引量:22
3
作者 蒋超 龚建周 +1 位作者 孙家仁 陈晓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98-1705,共8页
基于2013—2016年珠三角5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实时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六级分级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对珠三角地区PM_(2.5)分布时空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提供... 基于2013—2016年珠三角5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实时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六级分级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对珠三角地区PM_(2.5)分布时空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分级统计结果表明,2013—2016年珠三角PM_(2.5)年均质量浓度值减少15.39μg?m^(-3),降幅达32.8%,2015年、2016年均质量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35μg?m^(-3))。研究期间,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天数逐年减少,自2015年开始未出现中度污染,表明研究区内近4年PM_(2.5)污染较轻,且呈现逐渐改善特点。易发生PM_(2.5)污染的时间为1月、10月、11月和12月,尤以1月、12月为多,其次依次是10月和11月,呈现污染发生持续时间短、回落迅速的特点,需要加强即时性监测与质量浓度信息发布,避免高质量浓度PM_(2.5)影响大气能见度,威胁健康。PM_(2.5)月均质量浓度季节差异明显,全年峰值出现在1月或12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或7月,6—8月为全年波谷期。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珠三角PM_(2.5)浓度空间分布模式呈现"西北—东南"三级递减分异。珠三角PM_(2.5)浓度值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有较密切的联系;同时海陆分布也会影响PM_(2.5)的监测浓度,下垫面性质不均匀,靠海区形成小尺度区域性环流,海陆风的强度在海岸最大,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故深圳、中山、珠海PM_(2.5)监测浓度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时空演变特征 空间分布模式 空间插值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近35a来广州城市绿色空间及破碎化时空分异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康林 龚建周 +1 位作者 刘彦随 陈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0-1113,共14页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基础性要素之一,其稀缺性和作用日益凸显。论文以1979—2014年为研究时段,基于覆盖广州市域的7个时相Landsat影像获取城市绿色空间的信息,首先分析城市绿色空间数量变化与强度,再从研究区整体、...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基础性要素之一,其稀缺性和作用日益凸显。论文以1979—2014年为研究时段,基于覆盖广州市域的7个时相Landsat影像获取城市绿色空间的信息,首先分析城市绿色空间数量变化与强度,再从研究区整体、境内各行政区单元和自中心城区向外人为划定的梯度景观等不同尺度对绿色空间破碎化的时空分异进行量化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城市空间自中心向外扩展蔓延;城市绿色空间总量在研究始末变化不大,但随不同的时段呈起伏变化,其中1979—1990、2000—2005年间增幅较大,分别为2.3%和5.3%,1990—2000年则降幅较大,为-2.7%。绿色空间破碎化的时空差异明显,研究区绿色空间破碎化波动变化,呈减少(1990—2000年)—增加(2000—2005年)—减少(2005—2014年)之态势;而行政区的尺度上,与中心区毗邻的番禺、白云和花都区的阶段性特点突出,破碎化程度较大;在自中心区向外围的圈层梯度景观,也同样呈现阶段性变化特点。表明经济发展与对绿色空间的重视未尽同步,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足够重视和优化绿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破碎化 广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房产数据的住宅容积率多尺度时空特征——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少英 吴志峰 +2 位作者 李碧莹 刘轶伦 陈晓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0-780,共11页
基于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房产时空数据,结合时间序列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小区—街道—区级"多尺度上探索广州市住宅容积率时空模式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三十年广州市居住空间呈现中心城区集聚开发—向南、北方向近郊区... 基于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房产时空数据,结合时间序列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小区—街道—区级"多尺度上探索广州市住宅容积率时空模式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三十年广州市居住空间呈现中心城区集聚开发—向南、北方向近郊区拓展—往南、北、东方向远郊区外扩的演变过程,容积率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2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住宅容积率逐渐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体现了住宅开发与规划有序性的提高。3区级尺度上容积率呈现较强的自相关性,越秀区与天河区为HH集聚区,从化区为LL集聚区。街道尺度上容积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性,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街道成为容积率HH集聚区,而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生态旅游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房产数据 容积率 时空特征 多尺度 广州市
原文传递
广州市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康林 龚建周 陈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2-799,共8页
伴随城市化飞跃式发展,城市人口膨胀、不透水面剧增,城市热岛现象日益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以2014年Landsat8_OLI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同时运用GS+软件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广州市热... 伴随城市化飞跃式发展,城市人口膨胀、不透水面剧增,城市热岛现象日益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以2014年Landsat8_OLI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同时运用GS+软件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广州市热环境强度等级格局及其空间结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热岛强度等级所占面积大小完全符合正态分布规律(R^2=0.971),其中,第Ⅴ、Ⅵ强度等级占据主导格局效应;热岛强度等级中心呈现"单一中心"、"单一中心主导,多个次中心环绕"以及"多中心"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演替秩序;而冷岛强度等级中心也呈现"连片冷岛中心"、"单一冷岛中心"及"异常冷岛中心"的形式,但演替秩序不明显。变异函数的结果表明,热岛强度的空间可预测性较高,区域差异较明显并可能存在等级结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城市化与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强度等级指数 空间自相关 半方差函数
原文传递
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与BRCA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淑如 方勤 陈晓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09-301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方案在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惠...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方案在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可手术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TP(多西他赛+卡铂)组和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组,每组6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NACT,TP组给予多西他赛和卡铂;TAC组给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及环磷酰胺;术后,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BRCA1突变情况,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3年。对比2组临床疗效、预后并分析其与BRCA1突变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与TAC组比较,TP组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及总有效率(overall rate,ORR)比例明显升高(P<0.05);2组间3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120例可手术TNBC患者中,BRCA1突变组为14例,BRCA1野生组106例;与BRCA1野生组比较,BRCA1突变组pCR及ORR比例均升高(P<0.05);BRCA1突变组3年DFS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8.34±1.48)个月和85.7%;BRCA1野生组3年DFS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4.50±0.62)个月和82.1%,2组DFS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TAC组比较,TP组3~4级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胃肠道功能发生率有所升高(P<0.05);但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方案与TAC方案治疗相比,能有效提高可手术TNBC患者疗效,BRCA1突变组临床疗效更高,但不能提高无病生存率,且未增加患者的安全风险,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疗效 BRCA1基因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地铁与土地利用影响关系的广州地铁站点特征聚类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少英 彭洁玲 +1 位作者 吴志峰 陈晓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63-69,F0002,共8页
探讨地铁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关系,把握2者的关联发展规律与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构建了反映地铁与土地利用互动影响关系的指标变量,利用基于欧氏距离与组间连锁规则的系统聚类法对广州市地铁站点进行分类.将广州市地铁站点分为6大... 探讨地铁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关系,把握2者的关联发展规律与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构建了反映地铁与土地利用互动影响关系的指标变量,利用基于欧氏距离与组间连锁规则的系统聚类法对广州市地铁站点进行分类.将广州市地铁站点分为6大类,包括满足需求型Ⅰ类、满足需求型Ⅱ类、引导发展型Ⅰ类、引导发展型Ⅱ类、引导发展型Ⅲ类和其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地铁与土地利用影响关系没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但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主要以满足需求型站点为主,而番禺区和南沙区以引导发展型站点为主.研究结果对于地铁线网以及土地利用的协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土地利用 互动影响 系统聚类 广州市
下载PDF
时间序列案例推理检测土地利用短期快速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钱峻屏 黎夏 +4 位作者 艾彬 叶嘉安 陈晓 刘凯 卓丽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5-746,853,共13页
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往往具有特定的时/空变化特征,适合于采用案例匹配方法进行求解。但目前常用的案例推理多以静态推理为主,缺乏对动态变化过程的推理。论文利用案例的空间可重用性,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 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往往具有特定的时/空变化特征,适合于采用案例匹配方法进行求解。但目前常用的案例推理多以静态推理为主,缺乏对动态变化过程的推理。论文利用案例的空间可重用性,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案例推理方法,通过分层随机采样挑选案例点,建立了试验区同步观测案例库,并对2005~2006年试验区15景Radarsat图像进行了时间序列影像分割,利用案例点的时间序列特征值对分割后的图斑进行时间序列相似性测度,生成时间序列案例匹配矩阵,并进一步得到变化图斑的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和变化时间。最后,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对案例匹配结果进行了误差评价,在所有地类变化检测结果中,菜地由于种植类型多样,物候差异大,变化检测误差最大,其次是平整土地;鱼塘(11.3%~13.2%)和果园(10.7%~16.9%)变化检测误差最小。和基于规则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案例推理方法精度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案例推理 土地利用 RADARSAT 快速变化
下载PDF
R-脊椎蛋白1表达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少杰 陈腾腾 +2 位作者 陈晓 薛秀芬 朱影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79-2583,共5页
目的探讨R-脊椎蛋白1(RSPO1)、Wnt/β-caten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乳腺癌病例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4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BIC-NST)、15... 目的探讨R-脊椎蛋白1(RSPO1)、Wnt/β-catenin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乳腺癌病例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4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癌(BIC-NST)、15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BDCIS)及379例癌旁正常组织(NBTAC)中RSPO1、SFRP1、β-catenin的表达。结果RSPO1和β-catenin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NBTAC(P<0.01),而SFRP1在BIC-NST及BDCIS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NBTAC(P<0.01);RSPO1和β-catenin在高级别BDCIS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1),在Ⅲ级BIC-NST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分化组,而且组织分级越高RSPO1和β-catenin的表达越高,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114,P=0.023);但SFRP1在Ⅲ级BIC-NST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级分化组,且组织分级越高其表达越低,与RSPO1和β-catenin的表达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0.217,P=0.011)。RSPO1和β-catenin表达在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相关(P<0.01);而SFRP1的表达有相反结果。结论RSPO1、β-catenin蛋白的高表达和SFRP1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乳腺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R-脊椎蛋白1 SFRP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长时间序列Radarsat图像的神经网络模拟及土地覆盖变化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峻屏 黎夏 +3 位作者 叶嘉安 艾彬 刘凯 陈晓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土地覆盖的短期时空变化模式研究,对土地覆盖的快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遥感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利用2000—2001年的时间序列Radarsat图像,采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土地覆盖的短期时—空变化的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建立了基于... 土地覆盖的短期时空变化模式研究,对土地覆盖的快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遥感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利用2000—2001年的时间序列Radarsat图像,采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土地覆盖的短期时—空变化的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影像分析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植被主要生长季节的时间序列雷达卫星影像获取训练样本,对研究区域的典型土地覆盖的短期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学习。学习后的模型能够利用多个时间序列的Radarsat影像对下一时刻的影像进行模拟,并进一步检测变化。在模拟结果基础上,定义相对变化距离函数和检测门限,对模拟影像及实际影像中的变化区域进行了检测。检测精度范围在66.67%(农村居民点)—91.67%(水体)之间,平均检测精度为81.66%。由于时间序列信号的引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获取土地覆盖的短期动态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SAT 土地覆盖变化 神经网络预测 变化检测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广东省土地利用阶段特征及动态研究框架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超 龚建周 +1 位作者 陈晓 孙家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46-157,共12页
【目的】基于长时序土地利用历史数据,解析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广东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转型特征。【方法】借助景观格局指数与ArcGIS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多样性、集中度分析从类型与数量刻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弥补均匀时... 【目的】基于长时序土地利用历史数据,解析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广东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转型特征。【方法】借助景观格局指数与ArcGIS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多样性、集中度分析从类型与数量刻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弥补均匀时序间隔忽视阶段结构共性的不足,探讨广东省改革开放35年来土地利用数量结构、配置,时段转移与特征,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转变。【结果】近3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组合以“林地+水田”为主,地类结构阶段变化具有明显时间节点(1990、1995、2000年);据节点划分时序对各阶段地类转移特征、网格化空间综合动态度动态度进行分析,驱动因子显示常住人口数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为核心驱动力;土地动态监测可深入研究城乡转型背景下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关系,破解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困局”。【结论】地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需从阶段性、多样性、复杂性视角下认识,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长时序土地利用数量结构、配置演变阶段性特征,对进一步探讨人地耦合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土地利用结构 阶段特征 社会经济驱动 动态特征研究
下载PDF
基于时空域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峻屏 黎夏 +3 位作者 叶嘉安 艾彬 陈晓 王芳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1-507,共17页
论文分析了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的特点及其时空异常特征,认为和环境、物候等因素造成的影像变化相比,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具有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异常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短... 论文分析了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短期变化的特点及其时空异常特征,认为和环境、物候等因素造成的影像变化相比,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具有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异常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密度异常的土地利用短期变化检测方法。研究工作选取珠江口地区1—5月作物生长期间的3个时间序列Radarsat雷达影像进行试验,在影像分割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对象的特征变化矢量,并将密度异常检测算法(DBAD)扩展到变化矢量的N维特征空间上,运用随机搜索策略确定检测参数,对Radarsat时间序列变化矢量中的"小模式"事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密度异常检测算法检测的是变化矢量在特征空间的密度分布,与变化矢量的强度和方向无关,因此能在时间序列影像中分离出由典型的、正常的作物生长或农事活动引起的影像光谱或回波变化,进而识别出由人为活动或突发事件导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这是通常的图像差值等方法难以做到的。进一步的抽样检测说明,密度异常检测方法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检测准确率最高(>88%);林地地表覆盖相对稳定,检测误差也很低(8%);农用地和养殖水面的异常变化检测误差在11%—22%之间;较大的检测误差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换(16%—25%);此外,养殖水面的检测误差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及水面变化较大的养殖区域。影像分割结果特别是一些线状分割图斑以及混合地类图斑对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短期变化 变化检测 密度异常检测
下载PDF
探讨TP与TAC方案对不同BRCA1表现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晓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91-49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TP)与多西他赛联合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TAC)两种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BRCA1基因表达差异的疗效对比并进行探讨,选取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TP)与多西他赛联合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TAC)两种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BRCA1基因表达差异的疗效对比并进行探讨,选取6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把入选病例分为TP组与TAC组,其中TP组患者采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进行治疗,TAC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与BRCA1基因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P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好于TAC组,同时TP组毒副作用较轻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BRCA1表达为阴性的患者接受TP化疗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因此本研究认为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同时BRCA1阴性的患者效果显著好于阳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 多西他赛 卡铂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短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晓 叶嘉安 齐志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急剧扩张的要求,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对地观测也受到天气和云层覆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Radarsat-1等雷达遥感数据可以在"全天候"的条件下对地表进行观测。...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急剧扩张的要求,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对地观测也受到天气和云层覆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Radarsat-1等雷达遥感数据可以在"全天候"的条件下对地表进行观测。论文以Radarsat-1图像获取的24 d时间周期为最短时间间隔,分析了24 d、48 d和72 d时间间隔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短时间间隔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结果进行了总结。监测的结果需要在精度与时间间隔之间做出取舍。对于大部分的情况,24 d的时间间隔已可以得到60%以上精度的结果,部分月份的监测需要48 d的监测时间间隔。若需要更高的精度,则需要72 d甚至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雷达 土地利用变化 短时间间隔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对茂名市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祖发 姚寒梅 +3 位作者 陈晓 卓文珊 查悉妮 付雪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02-2111,共10页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以茂名市为研究区,基于Wet Spass分布式水文模型及Geo SOS-FLUS模型,结合GIS技术,估算2010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分析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降...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以茂名市为研究区,基于Wet Spass分布式水文模型及Geo SOS-FLUS模型,结合GIS技术,估算2010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分析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大部分转化为蒸散发量,入渗补给量次之,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84.63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径流量、蒸散发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由于城市规划的作用和区域土壤质地的差异,林地、居民用地的降水入渗补给能力较大,高达800 mm,荒地最小。(2)近20年来,居民大量开垦荒地,草地转变为耕地和林地,有利于降水入渗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使得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地下水的水量平衡。(3)到2050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上的分布更加集中,水域面积大量减少,耕地面积普遍大于其他类型土地,导致大部分面积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将呈现减少的趋势,全年、丰水期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变化较相似,与枯水期的变化相差较大;到2100年则偏向于林地和草地的增加,降水入渗补给量呈增加趋势。可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茂名市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绿化面积,使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给。本研究结果可为茂名市未来土地规划提供一定依据,以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降水入渗补给 WetSpass模型 GeoSOS-FLUS模型 茂名市
下载PDF
数值分析径流变化对磨刀门咸潮上溯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祖发 张泳华 +3 位作者 陈晓 杜尧东 林若兰 付雪莲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4期30-38,共9页
径流量变化对咸潮上溯有直接影响。利用FVCOM模型对磨刀门水道的咸潮上溯现象进行模拟,针对径流变化设置敏感性试验,对上游河道水位上升后水动力的变化规律、固定点的表层盐度变化、盐度分层情况等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径流变化引起的咸潮... 径流量变化对咸潮上溯有直接影响。利用FVCOM模型对磨刀门水道的咸潮上溯现象进行模拟,针对径流变化设置敏感性试验,对上游河道水位上升后水动力的变化规律、固定点的表层盐度变化、盐度分层情况等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径流变化引起的咸潮上溯变化。结果表明:河段水位整体上升,沿内河道至河口水面坡降增大。河道各层盐度大大减小,不同点的盐度分层程度不同。转潮时刻的表底层流态差异现象减弱,中下游流速分层更明显,流向分层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上溯 径流变化 磨刀门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晓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TNBC)的临床效果。方法 TNBC患者62例随机分组,各31例。TP组给予多西他赛+卡铂化疗方案,TAC组给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完全缓解(cCR)率、病理完...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TNBC)的临床效果。方法 TNBC患者62例随机分组,各31例。TP组给予多西他赛+卡铂化疗方案,TAC组给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完全缓解(cCR)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TP组总有效率与T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cCR率、pCR率高于T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TAC组比较,3~4级脱发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TP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T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方案中,TP方案(多西他赛+卡铂)治疗TNBC总疗效、生存情况与TAC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相当,可提高cCR率、pCR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方案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乳晕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少杰 冯得财 +1 位作者 陈晓 黄宇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53-55,共3页
乳房良性病变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乳腺疾病,发病因素诸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常见的有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等[1]。因为肿瘤仍存在恶化的可能,所以乳腺良性肿瘤需及时治疗[2]。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是手... 乳房良性病变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乳腺疾病,发病因素诸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常见的有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等[1]。因为肿瘤仍存在恶化的可能,所以乳腺良性肿瘤需及时治疗[2]。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是手术切除,传统手术切口是放射状切口,肿瘤可全面显露,但创伤大、并发症多且会留下瘢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切口手术 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晕 乳腺囊性增生 放射状切口 乳腺疾病
下载PDF
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20
作者 陈晓 朱敏珍 龚建周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随着东莞市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东莞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探讨东莞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该研究使用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东莞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类... 随着东莞市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东莞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探讨东莞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该研究使用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东莞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变化幅度和迁移方向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造成东莞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东莞市耕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25.71 km^(2)和225.9 km^(2);建设用地规模持续扩张,总面积共增加了680.20 km^(2),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相比之下,草地、水域和其他土地发生的变化较不显著。(2)各个驱动因子对东莞市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距城镇中心的距离、距主要道路的距离、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高程为其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交互探测均表现出双因子增强的效果,这表明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加剧了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