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524
1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9-132,244,共15页
本研究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对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户籍制度及“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而目前中央政府的放责放权与地方城市政府的自利自保倾向... 本研究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对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户籍制度及“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而目前中央政府的放责放权与地方城市政府的自利自保倾向并不利于“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真正解决。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认同 制度安排 户籍制度 合法性基础 建构机制 制度背景 权益问题 城市政府 中央政府 中国社会 利益表达 权利意识 迁移者 市民 自保 放权
原文传递
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 被引量:185
2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0,共20页
本研究以社会运动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中普遍出现的中产阶层市民组织化维权运动之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市民组织化、行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路径作出说明。作者认为城市中... 本研究以社会运动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中普遍出现的中产阶层市民组织化维权运动之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市民组织化、行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路径作出说明。作者认为城市中产阶层在房产物业纠纷的维权运动中表现出了相应的权利意识和行动力,而对市民自主组织的政治/法律限制已构成市民组织化表达行动和社会发育的制度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产阶层 都市运动 行动力 制度限制
原文传递
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 被引量:127
3
作者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3年第6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贫困群体 利益诉求渠道 社会秩序 管理机制 “上访”
下载PDF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 被引量:120
4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8-95,共8页
“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城市化”问题的一部分。如果取另一种视角,以城市社会学为基本范式,从探讨“农民”与“市民”的属性差异、市民化所涉及的人们生活意识和生活式样的变化等问题入手,来解释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 “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城市化”问题的一部分。如果取另一种视角,以城市社会学为基本范式,从探讨“农民”与“市民”的属性差异、市民化所涉及的人们生活意识和生活式样的变化等问题入手,来解释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质所在,或许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达到更深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农民市民化 城市化 集体土地征用制度 城市社会学 就业问题 民工 市民意识
下载PDF
城市开发的正当性危机与合理性空间 被引量:98
5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55,共27页
本论文着重探讨中国城市开发体制形成和开发运动运行的机制,以及市民的动迁体验。通过对城市政府如何操作政策技巧和开拓合理性空间的机制的分析,尝试回应国内外学界有关中国"城市奇迹"与"体制奇迹"何以可能的问题... 本论文着重探讨中国城市开发体制形成和开发运动运行的机制,以及市民的动迁体验。通过对城市政府如何操作政策技巧和开拓合理性空间的机制的分析,尝试回应国内外学界有关中国"城市奇迹"与"体制奇迹"何以可能的问题。论文最后试图讨论有关公平正义建构障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 正当性 合理性 政策技巧 动迁体验
原文传递
“违规”的空间 被引量:50
6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82,244-245,共21页
本文依据一个城市违规场所的个案故事,结合作者多年来相关调查的研究积累,探讨当下中国城市社会中各种"违规"、"违法"的空间发生机制,及其对于转型社会所具有的复杂意味。作者借助法律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探索路径... 本文依据一个城市违规场所的个案故事,结合作者多年来相关调查的研究积累,探讨当下中国城市社会中各种"违规"、"违法"的空间发生机制,及其对于转型社会所具有的复杂意味。作者借助法律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探索路径,同时以新城市社会学的空间理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以"空间"概念涵盖物质、社会及价值规范等多重空间,通过对由城市各级政府、开发商/动迁组、动迁户、市民、外来民工群体、公共传媒等各种行为主体所建构的"复合的叙事文本"的解读,分析在人们的法律行动中,多元的法资源怎样被运用,"违规"作为城市中共享的社会空间是如何形成的。文章最后讨论在中国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以非正式性为核心要素的灰色地带在国家一社会关系的变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共享的政治文化"正在以道德主义消解法律主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规 空间 法资源 道德主义 法律主义
原文传递
国家与家庭、个人——城市中国的家庭制度(1940—1979) 被引量:45
7
作者 《交大法学》 2010年第1期145-168,共24页
目次:引子一、家庭政策及其对个人的规定性(一)家庭法规:1950年的新《婚姻法》(二)家庭捆绑式的福利政策二、"国家"与"个人—家庭"的互动:"知青政策"的例子(一)国家将负担转移给家庭(二)家庭的应对:向单... 目次:引子一、家庭政策及其对个人的规定性(一)家庭法规:1950年的新《婚姻法》(二)家庭捆绑式的福利政策二、"国家"与"个人—家庭"的互动:"知青政策"的例子(一)国家将负担转移给家庭(二)家庭的应对:向单位要福利三、问题讨论:"国家—家庭—个人"关系的多义性(一)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家族主义(二)国家能力与家庭责任(三)"家属人":国家对"个人—家庭"关系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制度 国家干预 “家庭—个人”关系 知青政策
下载PDF
社会生活正常化: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化” 被引量:31
8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4-188,245-246,共25页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让家庭为个人承担责任",这些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经验。本研究尝试以历史社会学路径重新解读加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社会转折。论文从对参...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让家庭为个人承担责任",这些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经验。本研究尝试以历史社会学路径重新解读加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社会转折。论文从对参与撬动历史转变的云南知青回城运动的案例解读入手,分析说明社会转折的发生是以当时人们普遍渴望改变生活的共同情绪和诉求行动为背景,以上上下下对共享的社会道德资源的挖掘、动员为重要方式。论文通过对当时政府出台的以家庭为主题的政策群的分析,说明社会转折时期存在一个在上下互动中形成的家庭化运动,从这一现象可以发现社会实现转折的重要机制,但也可以看到隐含于此过程中的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转折 知青回城运动 政策群 家庭化 社会生活正常化
原文传递
关于在青年社会学中导入角色理论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2
9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5-91,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meanings of transmitting the role theory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role category” into sociology of youth,and to attempt to afford a perspective for review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meanings of transmitting the role theory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role category” into sociology of youth,and to attempt to afford a perspective for reviewing youth in China by the concept of role category.In this paper,the theory about role category is based mostly on the theories of H.H.Gerth C.,W.Mills,R.Dahrehdorf and Kurioka.According to the writer,role category is structured historically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layer and the society and further, the structure of meaning change along with social change. In China,“Adolescence”(qingnian) as a young people’s pattern formed from 1910s’ is a role category that functioned before 1980s’.But now it has lost the function that it had.In the present society of China,“child”,“adolescence” and “student” are the most roles that young people are pla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理论 青年社会学 社会义务 社会期待 行为方式
全文增补中
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 被引量:26
10
作者 《理论参考》 2004年第11期47-48,F003,共3页
从调查结果看,在贫困群体中间,普遍存在着对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利用"、以及"表达无门"、"表达无用"的现象。与此同时,他们的表达渠道,基本上也被局限在最基层的社区行政机构。这样一种现象,反映了... 从调查结果看,在贫困群体中间,普遍存在着对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利用"、以及"表达无门"、"表达无用"的现象。与此同时,他们的表达渠道,基本上也被局限在最基层的社区行政机构。这样一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利益结构的某种断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群体 利益表达渠道 中国 社区行政机构 社会利益结构 两极分化 权力制约
原文传递
群体利益的表达如何可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天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180,共9页
关键词 行政决策 街道 组织化 群体利益 利益表达 基层干部 领头人 “十六大” 弱势群体 “三个代表”
原文传递
传统中国再认识——乡土中国、城镇中国及城乡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6期95-104,共10页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传统中国 城乡关系 城镇 再认 中国社会 中西方 城市性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户口和居住证制度下的公民身份等级分层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丽梅 李思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0,共9页
本文引申T.H.马歇尔关于"公民身份"的涵义,分析中国城市的户口和居住证制度下的公民身份等级分层。通过比较1978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分析特大城市户口之门打开的进程,并以上海为例,剖析外来人口获取... 本文引申T.H.马歇尔关于"公民身份"的涵义,分析中国城市的户口和居住证制度下的公民身份等级分层。通过比较1978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分析特大城市户口之门打开的进程,并以上海为例,剖析外来人口获取城市户口和公民身份的制度途径。上海建立了基于户口与居住证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形成公民身份等级分层体系,根据外来人口贡献大小赋予差别化的公民待遇。政府通过出售差异化公民身份换取城市发展所需人才、资金和廉价劳动力,而无须承担大部分外来人口劳动力再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口 居住证 公民身份 分层
下载PDF
今天我们怎样实践学术本土化--以国家-社会关系范式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60,共6页
"本土化"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议题。当以人类社会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在国内整体上被窄化为中国现实问题研究时,"本土化"不仅会限定学者的探索目标和问题意识,在实际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和扭曲,... "本土化"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议题。当以人类社会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在国内整体上被窄化为中国现实问题研究时,"本土化"不仅会限定学者的探索目标和问题意识,在实际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和扭曲,比如以"中国的需要"为基准来对外部理论进行拿来主义的功利的切割。就学界整体而言,如果学者对"西方—中国"的知识分类习以为常,对"为现实之需"的学术宗旨深信不疑,又对探索人类社会的命运及普遍问题缺乏兴趣,在这种学术生态下,学者所实践的本土化、所提炼的特殊性对人类社会及社会科学的意义,也难免是有限的甚至是可疑的。走出困境,我们需要重构经验世界,这有赖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综合、全面的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科学研究者基于规范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训练基础上的对历史和文化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国家-社会 西方-中国 社会科学 经验世界
原文传递
价值暧昧抑或目标分异当下中国的家庭政策及其供给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91,共21页
本文力图对中国家庭政策中存在的价值混乱现象、政策供给中主体间的立场分异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家庭”内部关系的区分,对法规不同属性的确认,以及对广义的家庭政策的供给机制的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家庭政策存在对纵向代... 本文力图对中国家庭政策中存在的价值混乱现象、政策供给中主体间的立场分异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家庭”内部关系的区分,对法规不同属性的确认,以及对广义的家庭政策的供给机制的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家庭政策存在对纵向代际家庭和横向婚姻关系的双重原则。另外,在国家强化家庭责任,将家庭设置为重要的福利供给主体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以私法为法律框架,在市民社会权供给中多采取“家—户”治理的策略。因此,家庭政策不仅具有家庭化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去家庭化”的实际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政策 家庭化-去家庭化 价值原则 政策供给机制 “家-户”治理
下载PDF
个人化与日本的青少年问题 被引量:13
16
作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9,共8页
In Japan, from beginning of 1980s to 2000, “new human”, “otaku”, and “hikikomori”(autism) have become the symbols of the youth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youth. The problems of yout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trend... In Japan, from beginning of 1980s to 2000, “new human”, “otaku”, and “hikikomori”(autism) have become the symbols of the youth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youth. The problems of yout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trend of young people’s personalization. The “personalization” here means that the band between young people and their family and other social groups become loose. They live in society only as one individual.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Japanese society, social privatization occurred. But within the value system of Japan, person is not on an equality with the state and social group. Then the individualization, the result of the social privatization is the release of selfish desire. This problem affects young people’s behavior mode, and brings them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utism in family and lack of self discip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 日本 青少年问题 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 社会化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权利功利主义逻辑下的身份制度之弊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期62-72,共11页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社会分层制度,是一种等级间可流动的身份制度,是权利功利主义的结果,其不公平在于对部分国民的权利资格的剥夺。近三十多年来,虽然各种社会流动渠道被开放,但各级政府保留并不断更新了身份等级系统,同...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社会分层制度,是一种等级间可流动的身份制度,是权利功利主义的结果,其不公平在于对部分国民的权利资格的剥夺。近三十多年来,虽然各种社会流动渠道被开放,但各级政府保留并不断更新了身份等级系统,同时开始经营各种形式的身份交易市场。社会底层为了实现地位的上升流动,获得公平的再分配机会,需要通过身份市场去赎买权利资格。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再造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权利资格 身份市场 底层民众 公平
下载PDF
在范式与经验之间——我们如何接近问题 被引量:9
18
作者 《公共行政评论》 2011年第4期5-22,178,共18页
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接近知识本身,必须避免"范式—经验"这种被设定的二元关系的断裂性。长期以来,在社会学界中隐含着一种将"西方—中国"之间的异质性简约化、本质化的倾向。因此,建立一个跨越... 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接近知识本身,必须避免"范式—经验"这种被设定的二元关系的断裂性。长期以来,在社会学界中隐含着一种将"西方—中国"之间的异质性简约化、本质化的倾向。因此,建立一个跨越东西方、跨越民族国家及文化的学科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与范式和经验的关系,以及其在范式与经验之间的主体性作用,为社会学者提供了范式和主体双重超越的平台。明确社会科学界的社会角色,正确地确立范式和方法、确立问题意识,可以防止范式与经验之间的断裂和错位,超越"范式—经验"的二分。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培养这种认清困境、超越困境的意图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经验 主体 问题意识 角色
下载PDF
城市与市民的生活 被引量:6
19
作者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城市开发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创造了城市更新的种种奇迹、拉动了城市的GDP,从而为执政党提供了某种新的合法性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大面积地腐蚀了权力层并侵害了市民/郊区农民的权益,透支了执政党的公正道义权威。
关键词 城市管理 市民 城市改造 生活结构 住宅条件 公共文化
下载PDF
社会保障视野下国民身份制度及社会公平 被引量:9
20
作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11-18,共8页
我国的身份制度不只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而是由户籍身份、职业身份、居住身份以及政治身份等子系统综合地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社会分层系统,是具有身份制和等级制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国民身份制度,它还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从当代... 我国的身份制度不只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而是由户籍身份、职业身份、居住身份以及政治身份等子系统综合地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社会分层系统,是具有身份制和等级制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国民身份制度,它还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从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事实来看,这一身份制度与社会不公问题具有深层关系,并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创新的结构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分层 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