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测试、维修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5
1
作者 庄红波 刘晓峰 +2 位作者 高瑞泉 陈星 范文龙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61,共7页
面对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服务需要,自动气象站的技术维修、保障效率问题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1在自动站维修维护中存在故障检测仪器的不统一,难以适应业务维护标准化的要求;2检测方法单一,难以适应设备多样化的设备检测要求;3故障检测的自... 面对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服务需要,自动气象站的技术维修、保障效率问题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1在自动站维修维护中存在故障检测仪器的不统一,难以适应业务维护标准化的要求;2检测方法单一,难以适应设备多样化的设备检测要求;3故障检测的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高时效、快速维修保障的需求。针对维护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使用美国NI公司PXI的虚拟仪器技术,并采用NI公司的图形化软件编程平台LabVIEW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测试、维修系统,主要包括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动态维修数据库设计3部分。实现了待检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诊断、显示及归档打印等功能。利用软件编程对测试信号进行了调理处理,增加了自适应测试功能。采用数据库检索功能,实现了故障的相似查找功能,提高了故障的测试与诊断效率,系统解决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保障的标准化、自动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诊断 测试 维修 虚拟仪器 LABVIEW
下载PDF
不同强度云系的双偏振雷达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星 郭泽勇 +2 位作者 张弘豪 陈时东 殷宏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到的层状云、非降雹对流云以及冰雹云三种不同强度云系的雷达数据,对其双偏振参量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的差分反射率Z_(DR)、差分相移率K_(DP)接近0值,差分相移Φ_(DP)随径向距离廓线变化小,与... 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到的层状云、非降雹对流云以及冰雹云三种不同强度云系的雷达数据,对其双偏振参量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的差分反射率Z_(DR)、差分相移率K_(DP)接近0值,差分相移Φ_(DP)随径向距离廓线变化小,与初始相位保持一致;在非降雹对流云中,CC值基本稳定在0.95以上,回波强度大于35dBZ时,Z_(DR)、K_(DP)和Φ_(DP)均显著递增,K_(DP)和Φ_(DP)变化尤为明显,其表现出对强降水的敏感特征;冰雹云的双偏振特征整体与非降雹对流云一致,但在冰雹区域内反射率ZH大于62dBZ时,Z_(DR)迅速降低至0附近,少数冰雹区域对应K_(DP)为空值(显示背景色)K_(DP)原始算法存在明显缺陷,应当加以其他条件(如信噪比)作为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层状云 非降雹对流云 冰雹云 信噪比
下载PDF
深圳大运会期间车辆限行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红龙 李磊 +2 位作者 饶华炎 陶生才 陈星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评价车辆限行措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方法基于深圳大运会期间(2011年8月12—23日)车辆限行措施,利用气候相似年份和相同天气形势下的城市资料对比,扣除气象要素影响,分析车辆限行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大运会期间SO2、NO... 目的评价车辆限行措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方法基于深圳大运会期间(2011年8月12—23日)车辆限行措施,利用气候相似年份和相同天气形势下的城市资料对比,扣除气象要素影响,分析车辆限行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大运会期间SO2、NO2和PM10浓度较历史同期明显偏低;扣除气象条件影响后,SO2、NO2、PM10浓度较气候相似年份降幅分别为11%,6%,40%;进一步与位于相似的天气背景和大气污染扩散背景下的周边城市相比,深圳地区PM10、PM2.5和PM1.0值较低,且没有明显的日变化,O3浓度的日变化峰值较周边城市低。结论车辆限行能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对污染物低浓度峰值的维持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限行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气候相似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雨滴谱的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算法应用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广宇 郭泽勇 +3 位作者 周钦强 张弘豪 陈星 郭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4期95-100,共6页
基于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雨量计资料及激光雨滴谱数据,在CSU-ICE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CSULPA算法。以华南地区一次季风暴雨过程为评估对象,对CSU-LPA算法与传统PPS(Precipitation Processing System)算法进行了效果对比,评估该算法在... 基于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雨量计资料及激光雨滴谱数据,在CSU-ICE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CSULPA算法。以华南地区一次季风暴雨过程为评估对象,对CSU-LPA算法与传统PPS(Precipitation Processing System)算法进行了效果对比,评估该算法在业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绝对值相对误差指标上,CSU-LPA算法相对于PPS算法其估测误差减小了约16%;PPS算法在过程累计估测降水分布中存在几个区域的显著高估,且估测散点值分布离散,而CSU-LPA算法的估测结果与实况吻合度较高,估测散点值分布集中,说明新算法稳定性良好;单站小时累计估测降水中,CSU-LPA算法能有效抑制PPS算法的高估效应,尤其在累计雨量较大的时候体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双偏振雷达 CSU-LPA算法 季风暴雨 定量降水估测
下载PDF
基于LabView技术的自动气象站故障测试平台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庄红波 高瑞泉 陈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面向自动气象站故障测试、诊断和维修需求,在新的仪器总线标准(PIX)的构架下,通过计算机与智能数据采集卡(NI PXIe-6363)建立高效的气象自动站测试平台,并依托LabVIEW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开发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存储等功能,实现了数据采... 面向自动气象站故障测试、诊断和维修需求,在新的仪器总线标准(PIX)的构架下,通过计算机与智能数据采集卡(NI PXIe-6363)建立高效的气象自动站测试平台,并依托LabVIEW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开发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存储等功能,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显示、打印等一体化平台,提高了自动气象站的维修与维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虚拟仪器 多线程 气象传感器 测试
下载PDF
双偏振降水估测算法在三种降水中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弘豪 陈时东 +2 位作者 郭泽勇 陈星 曾广宇 《广东气象》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为定量评估双偏振雷达降水估测算法对于不同降水系统的表现,选用台风、季风和锋面3类降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严格质控的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和雷达120km径向扫描圈内对应的地面自动站雨量数据,对不同降水估计关系在不同降水系统中... 为定量评估双偏振雷达降水估测算法对于不同降水系统的表现,选用台风、季风和锋面3类降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严格质控的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和雷达120km径向扫描圈内对应的地面自动站雨量数据,对不同降水估计关系在不同降水系统中的估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双偏振量ZDR和KDP的引入,更能表征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因此双偏振雷达复合降水估测算法R(C)在不同降水系统中表现均优于单偏振降水估测算法;R(C)在锋面降水中估测精度最高,在季风和台风系统中低估明显,尤其在台风系统中表现最差,这与台风系统水汽足、风力强、雨滴浓度高的特性有关;经典算法在不同降水系统中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表明了针对不同天气系统建立本地化算法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降水系统 定量降水估测 评估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深圳城市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红龙 李磊 +3 位作者 杨溯 卢超 陈星 刘爱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7-1434,共6页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呈明显季节变化,冬、春季由于城市污染性气溶胶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都较大,夏季受海盐气溶胶的影响,光学厚度较小,Angstrom波长指数也较小.光学厚度与Angstrom波长指数对比表明城市综合性污染是引起深圳气溶胶高光学厚度的主要原因.深圳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78.7×10-6 m-1(126.6×10-6 m-1)和32.5×10-6 m-1(18.1×10-6 m-1),均低于珠三角腹地多年观测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和国内其他大型城市观测值.而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1,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得到的结果接近.此外,气溶胶吸收、散射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呈明显日变化,可能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特性 光学厚度 单次散射反照率 散射系数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rmSector Convective System with Multiple-Rain-Bands Organizational Mode
8
作者 张弘豪 郭泽勇 +4 位作者 黎慧琦 胡志群 陈星 林青 夏丰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3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Based on ERA5 reanalysis data and multi-source observations,including polarimetric radar and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warm-sector he... Based on ERA5 reanalysis data and multi-source observations,including polarimetric radar and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caused by a convective system with multiple-rain-bands organizational mode over the western coast of south China.In the early stage,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astal convergence and topography,convection was triggered in the coastal mountainous areas and moved north-eastwards.Nocturnal cooling induced the north winds in the inland mountainous area.A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was formed in the middle of Yangjiang city between the inland north and coastal south winds,which facilitated the developing and merging of convective storms into a linear convective band along the convergence line.This relatively long convective band presented a quasi-stationary state in the south of Mt.Ehuangzhang and Mt.Tianlu,which results in the first precipitation peak.At this stage,the convection developed to a higher level,with relatively larger raindrops,producing larger amounts of rainfall,which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active merging of convection.In the later phase,as the environmental winds shifted,convective bands tended to move southeastwards,accompanied with the cold pools.At the same time,the multiple short convective bands were formed,which were almost parallel to the shear line,and a multiple-rain-bands organizational mode occurred.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maintained due to the outflows of cold pools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in the preceding period,and then gradually moved southwards.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and topography,convection was continuously triggered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short convective bands.This back-building characteristic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tive system.The multiple rain bands passed through the same place in a“rainband-training”form,resulting in the second peak of precipitation.The collision process was active in the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rain-bands warm sector heavy rainfall south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