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姜醇提物抗凝血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书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0-31,共2页
生姜醇提物不能降低大鼠全血粘度(比),但可以降低其纤维旦元粘度(比),还有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由乙醇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姜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元粘度 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作用 生姜醇提物 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对延胡索醋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傅红燕 王长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8-1622,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ACQUITY UPLCTM I-Class Xevo G2-XS Q-TOF MS)法快速鉴定醋法炮制前后延胡索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使用UNIFI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多元统计分析VIP>1,P<0.05作为判断标准,共发现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ACQUITY UPLCTM I-Class Xevo G2-XS Q-TOF MS)法快速鉴定醋法炮制前后延胡索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使用UNIFI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多元统计分析VIP>1,P<0.05作为判断标准,共发现28个延胡索生物碱标记物,除黄连碱、隐品碱醋制后含量降低以外,其余生物碱类成分均有所升高,尤其是延胡索甲素、四氢黄连碱、小檗碱、二氢血根碱、去氢海罂粟碱等。结果表明,应用UPLC/Q-TOF MS技术能够快速检定炮制后延胡索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延胡索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抗肝癌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牛玉清 杨冰 +5 位作者 王丽 田成旺 张铁军 廖茂梁 徐旭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6期88-96,共9页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我国肝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约占全球病例的百分之五十,且具有上升趋势,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各个研究团队在中药抗肝癌的药效与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我国肝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约占全球病例的百分之五十,且具有上升趋势,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各个研究团队在中药抗肝癌的药效与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信号通路和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等来发挥抗癌效果。本文对中药抗肝癌作用机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现就抗肝癌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为今后抗肝癌中药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药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提高小容量注射剂澄明度合格率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54-255,共2页
本文总结了提高小容量注射剂澄明度合格率的经验。选用安瓿、超声波清洗、应用六头拉丝灌封机等措施能较好地改善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
关键词 小容量注射剂 成品率 安瓿 澄明度 合格率
下载PDF
HPLC自身校正因子法测定吡嗪酰胺片有关物质
5
作者 王家祺 +4 位作者 红英 周小琴 禧翎 卢瑞芯 王涌杰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172-174,114,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吡嗪酰胺片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Ultimate Polar-RP,4.6*150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为268 nm;流动相:pH 3.0缓冲盐溶液-乙腈-四氢呋喃=1000∶10∶1,用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结果:吡嗪酰胺与杂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吡嗪酰胺片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Ultimate Polar-RP,4.6*150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为268 nm;流动相:pH 3.0缓冲盐溶液-乙腈-四氢呋喃=1000∶10∶1,用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结果:吡嗪酰胺与杂质A与杂质B分离度均大于1.5,呈良好线性关系,杂质A回收率为100.5%~102.0%,杂质B回收率101.3%~103.1%,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良好,在酸、碱、氧化、光、热和湿等条件下的各强制降解实验中,空白样品在主峰及各杂质保留时间处没有显著干扰,稳定性好。结论:该方法灵敏,专属性好,稳定可控,可用于吡嗪酰胺片有关物质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酰胺片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 自身对照法 校正因子
下载PDF
采用HPLC法测定葡糖醛酸筛选葡醛内酯片制备方法
6
作者 王家祺 +4 位作者 红英 颜慷祺 王小婷 黄子健 黎珊珊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7-9,12,共4页
目的:制备葡醛内酯片,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葡醛内酯片中葡糖醛酸的含量,筛选制备方法,并为葡醛内酯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片芯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分析确定基本处方,并运用不同的制粒方法制备葡醛内酯片(50mg规格);... 目的:制备葡醛内酯片,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葡醛内酯片中葡糖醛酸的含量,筛选制备方法,并为葡醛内酯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片芯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分析确定基本处方,并运用不同的制粒方法制备葡醛内酯片(50mg规格);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分析测定不同制法的葡醛内酯片中葡糖醛酸含量,筛选出最优的制备方法。结果:采用HPLC法葡糖醛酸与碱降解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0%~108%,精密度,重复性、专属性良好,同时该方法需临用前制备,2~8℃冰箱保存下20min内稳定。以乳糖占比30%,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占比4%,葡醛内酯粒径为40目作为基本处方,按同一处方不同制备方法自制制剂,分析葡糖醛酸含量结果表明干法制粒与流化床制粒下葡醛内酯片的葡糖醛酸含量较低。结论: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葡醛内酯片中葡糖醛酸的测定;葡醛内酯片干法制粒与流化床制粒工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醛内酯 葡糖醛酸 HPLC 湿法制粒 干法制粒 流化床制粒
下载PDF
铜冷却柱使用效果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炼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85-87,共3页
马钢2500m^3高炉采用铜冷却柱修复破损冷却壁,但铜冷却柱使用寿命长短不一。利用2000年大年修更换4段冷却壁和1段冷却板的机会,对铜冷却柱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铜冷却柱使用的最佳效果与寿命,与冷却壁残体的存在状况... 马钢2500m^3高炉采用铜冷却柱修复破损冷却壁,但铜冷却柱使用寿命长短不一。利用2000年大年修更换4段冷却壁和1段冷却板的机会,对铜冷却柱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铜冷却柱使用的最佳效果与寿命,与冷却壁残体的存在状况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安装铜冷却柱的时机应选择冷却壁冷面水管损坏后不久进行,同时铜冷却柱长度应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炼铁 铜冷却柱 冷却壁 使用效果 调查
下载PDF
(+)2-氨基丁醇合成工艺中残留溶剂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瑞芯 颜慷祺 +1 位作者 禧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GC法测定(+)2-氨基丁醇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色谱柱为J&W DB-SELECT624UI,以起始温度40℃程序升温8min,8℃/min的速率升温至120℃,维持7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2mL/min;分流比为40... 目的:建立GC法测定(+)2-氨基丁醇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色谱柱为J&W DB-SELECT624UI,以起始温度40℃程序升温8min,8℃/min的速率升温至120℃,维持7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2mL/min;分流比为40∶1;进样量为1μL。结果:甲醇线性范围为0.045mg/mL~3.6mg/mL(r=0.9999),定量限为15.03μg/mL,检测限为5.01μg/m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行性好,适用测定(+)2-氨基丁醇中残留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2-氨基丁醇 残留溶剂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乙胺丁醇中的残留溶剂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瑞芯 颜慷祺 +1 位作者 禧翎 《今日药学》 CAS 2021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盐酸乙胺丁醇中乙醇、1,2-二氯乙烷2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J&W DB-SELECT 624UI(30 m×0.32 mm×1.80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维持6 min,以10℃·min^(-1)的...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盐酸乙胺丁醇中乙醇、1,2-二氯乙烷2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J&W DB-SELECT 624UI(30 m×0.32 mm×1.80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维持6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60℃,维持2 min,再以4℃·min^(-1)的速率升至10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分流比为1∶1;进样方式为顶空进样,顶空平衡温度:65℃,平衡时间为30 min。结果2种待测残留溶剂分离度良好,空白溶剂无干扰。乙醇、1,2-二氯乙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10~2021.98μg·mL^(-1)(r=0.9996)、0.10~2.08μg·mL^(-1)(r=0.9986),定量限为0.91,0.21μg·mL^(-1),检测限为0.45,0.03μg·mL^(-1),乙醇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7%;1,2-二氯乙烷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0.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盐酸乙胺丁醇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盐酸乙胺丁醇 残留溶剂
原文传递
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的改进
10
作者 《炼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马钢2 500 m^3高炉2000年大修时,对高炉冷却壁和1层炉腰冷却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冷却壁结构作了改进,新一代冷却壁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
关键词 高炉 冷却壁 冷却板 设计 改进 炼铁
下载PDF
中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丽 杨冰 +4 位作者 牛玉清 徐旭 田成旺 张铁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162-170,共9页
四环三萜化合物是植物来源中药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但研究发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肠吸收不佳,严重影响了该类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按照苷元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 四环三萜化合物是植物来源中药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但研究发现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肠吸收不佳,严重影响了该类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按照苷元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葫芦素烷型、环阿屯烷型、原帖烷型、楝烷型等几类,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单体的肠吸收机制,探讨其肠吸收不佳的原因;综述发现肠吸收多用于研究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配伍的有效吸收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并表明中药配伍对有效成分的肠道吸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改善中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口服利用度、新剂型的研发设计以及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三萜化合物 中药 吸收转运 肠吸收 生物利用度 中药配伍
原文传递
活性酯法合成一种新型头孢菌素及抗菌活性研究
12
作者 傅红燕 王长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0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利用具有环保优势的活性酯法工艺合成新的头孢菌素。方法以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为起始原料,与2-巯基苯并噻唑(M)反应得到三位取代中间体(1),再与(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羰基甲氧亚氨基硫代乙酸 (S)-2-苯并噻唑酯(MICA est... 目的利用具有环保优势的活性酯法工艺合成新的头孢菌素。方法以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为起始原料,与2-巯基苯并噻唑(M)反应得到三位取代中间体(1),再与(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羰基甲氧亚氨基硫代乙酸 (S)-2-苯并噻唑酯(MICA ester)在水和乙腈的溶剂中用Na2CO3做催化剂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头孢菌素钠盐(2),最后在0.01mol/L盐酸的乙腈-水的溶剂体系下得到一种新型头孢菌素(3)。通过琼脂扩散法初步筛选该化合物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常见菌株的抗菌活性,并通过微量稀释法进一步测定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合成了1个新的头孢菌素类化合物(3),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HRMS确证。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其MIC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所测菌株的MIC值在22~50μg/mL范围内,抑菌活性与对照药物头孢丙烯相当。结论活性酯法工艺合成新的头孢菌素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制药工业中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酯 7-ACA 头孢菌素 合成
下载PDF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设备与干尖脱锌技术
13
作者 《钢铁译文集》 1989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关键词 高炉煤气 干法除尘 粉尘 脱锌
下载PDF
新型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衍生物合成研究
14
作者 王长军 +2 位作者 傅红燕 韦翔予 吴敏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6期381-384,I0003,共5页
目的利用氮杂卡宾催化的仿生不对称质子迁移方法,高效构建了β-内酰胺类等一系列手性的新型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衍生物。方法以羟甲基-7-氨基头孢烷酸(7-ADACA)为起始原料,通过五步反应合成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使用手性N-杂环卡宾(... 目的利用氮杂卡宾催化的仿生不对称质子迁移方法,高效构建了β-内酰胺类等一系列手性的新型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衍生物。方法以羟甲基-7-氨基头孢烷酸(7-ADACA)为起始原料,通过五步反应合成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使用手性N-杂环卡宾(NHC)催化剂通过不对称质子迁移,合成了一系列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衍生物。结果合成了6个新型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衍生物,其结构经;H-NMR、;C-NMR、MS和HRMS确证。结论以氨基茚醇衍生的三氮唑为卡宾前体,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胺盐为质子梭,咪唑为"瞬间稳态"试剂,能够获得具有高度光学活性的β-手性酰基"稳态"中间体,并可以被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亲核试剂原位捕获,生成头孢比罗酯衍生物。该合成技术的引入将对合成新型头孢菌素头孢比罗酯衍生物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质子梭 β-手性酰胺 头孢比罗酯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