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71
1
作者 吴华山 孙静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7-1222,共6页
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在小麦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NH4+-N和NO3--N含量的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4+-N在1a中的2月份和9月含量较高;4月份和11月的含量较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 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在小麦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NH4+-N和NO3--N含量的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4+-N在1a中的2月份和9月含量较高;4月份和11月的含量较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土壤上层到土壤下层呈逐渐递减趋势,以表土层含量为最高,在40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NO3--N的含量低于NH4+-N,在1a中小麦生长季节(旱作)高于水稻生长季节(水作);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旱作时的土壤表层到底层迅速下降;但在水稻生长季节土壤剖面中表层土壤的NO3--N含量低于底层的NO3--N的含量,出现明显的淋溶现象.在旱作期间NO3--N随NH4+-N呈指数曲线变化,而在水稻生长期间没有这种关系.NH4+-N和NO3--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的直线线性正相关关系.但NH4+-N和NO3--N仅在旱作时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值的升高而呈对数曲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农田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5
2
作者 路怡青 朱安宁 +4 位作者 张佳宝 文超 舒馨 张文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0,共6页
利用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的玉米-小麦轮作保护性耕作定位实验平台,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4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和... 利用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的玉米-小麦轮作保护性耕作定位实验平台,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4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以免耕+秸秆处理最高,常耕处理最低;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分别在苗期和吐丝期出现峰值,转化酶和脱氢酶在苗期较低,增加至吐丝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降至低值;微生物各类群数量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脱氢酶仅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生物有机肥与减量配施化肥对连作黄瓜养分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3
作者 李小萌 +4 位作者 曲成闯 张志龙 张俊 黄春燕 刘云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9-317,共9页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与减量配施化肥对连作黄瓜养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黄瓜为供试作物,共设9个处理(T1~T9),将9个处理分为3个处理组:生物有机肥添加量为0t/hm^2的CK处理组(T1减肥0%,T2减肥10%,T3减肥20%);生物有机...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与减量配施化肥对连作黄瓜养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黄瓜为供试作物,共设9个处理(T1~T9),将9个处理分为3个处理组:生物有机肥添加量为0t/hm^2的CK处理组(T1减肥0%,T2减肥10%,T3减肥20%);生物有机肥添加量为10t/hm^2的Y1处理组(T4减肥0%,T5减肥10%,T6减肥20%);生物有机肥添加量为20t/hm^2的Y2处理组(T7减肥0%,T8减肥10%,T9减肥20%)。结果表明:Y1处理组和Y2处理组与CK处理组相比,黄瓜产量的提高范围分别为1.48%~38.88%和15.31%~50.91%,氮肥利用率提高1.51~10.07个百分点和6.41~18.71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2.07~5.38个百分点和5.67~8.90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的提高范围分别为9.50~16.31个百分点和16.95~28.43个百分点;在施用相同量的生物有机肥条件下,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CK组内各处理(T1、T2和T3)黄瓜产量差异显著,Y1组内的T4和T5与T6相比黄瓜产量差异明显,Y2组内T8与T9相比黄瓜产量差异显著。在9个处理中,T8黄瓜产量最高;Y1组内各处理(T4、T5和T6)和Y2组内各处理(T7、T8和T9)的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减轻作物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有机肥 连作黄瓜 产量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灰色聚类法对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水质的评价 被引量:54
4
作者 沃飞 +1 位作者 吴华山 李学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41,共4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水稻种植地区—宜兴、常熟王庄和辛庄9月份农村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样的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等常规项目,确定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 以太湖流域典型水稻种植地区—宜兴、常熟王庄和辛庄9月份农村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样的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等常规项目,确定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为该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农村地下水普遍受到了污染,仅有10%的地下水水质勉强达到III类水标准;80%的地下水达到IV类或劣IV类水标准;10%的地下水达V类水标准,已不适合饮用。地下水中的主要超标项目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其中铵态氮和亚硝态氮超标十分严重。宜兴地区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最严重;个别监测点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较高,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生活饮用水硝态氮质量浓度10 mg/L的上限。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砷和硒的含量较正常,但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地下水水质 灰色聚类法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稻田土壤养分与重金属空间变异 被引量:57
5
作者 杨之江 +2 位作者 景峰 郭碧林 林高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93-1901,共9页
以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3.56 hm^2的水稻田为研究区域,基于网格法(25 m×25 m)等距离取样,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耕作层(0~20 cm)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与3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As、P... 以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3.56 hm^2的水稻田为研究区域,基于网格法(25 m×25 m)等距离取样,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耕作层(0~20 cm)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与3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As、Pb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p H值和Pb含量表现为弱变异,其他各项指标均表现出中等强度变异,变异顺序的大小为:速效磷>Cd>全氮>有机质>CEC>As>Pb>pH.半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磷、As的半方差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pH、全氮、CEC、Cd和Pb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除CEC呈中等空间相关外,其余指标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克里格插值分析表明:pH、全氮、CEC、Pb呈斑块状分布;有机质、速效磷、Cd、As呈块状和带状分布.植被、地形和人类活动是造成研究区土壤养分与重金属格局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土壤养分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pH与有机质、Cd与Pb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养分 土壤重金属 空间变异 克里格插值 半方差函数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下田间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6
作者 杨淑莉 朱安宁 +2 位作者 张佳宝 朱强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为明确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河南封丘国家农业生态实验站冬小麦季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施氮方式下基、追肥施用后的土壤氨挥发损失情况,同时测定了表层土壤(0~5cm)的NH4^+-N浓... 为明确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河南封丘国家农业生态实验站冬小麦季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施氮方式下基、追肥施用后的土壤氨挥发损失情况,同时测定了表层土壤(0~5cm)的NH4^+-N浓度、pH值和温度等氨挥发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肥料氮素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周内。不同施氮方式下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及其占施氮量的比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氮肥在土壤中的深度对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基肥时期除150kg/hm^2施N量外,氨挥发累积量沟施法明显大于传统施氮法;追肥期不同施氮量均为传统施氮法大于沟施法。传统施氮法在整个冬小麦季节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占施N量的4.78%-6.72%,沟施法为4.31%-11.24%。相关分析显示,施肥后表层土壤NH4^+-N浓度与氨挥发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另外,气温、降雨气候条件对氨挥发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 氨挥发 施氮量 施氮方式 气候条件 黄淮海平原
原文传递
太湖地区农田生态环境中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潘根兴 +1 位作者 王德建 李宝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12,59,共3页
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类型的饱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 7.2 0× 10 - 5 ~ 6 .33× 10 - 4 cm / s,并随着深度的增加饱和导水率迅速下降 ;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相差很大 ,土壤的质地、... 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类型的饱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 7.2 0× 10 - 5 ~ 6 .33× 10 - 4 cm / s,并随着深度的增加饱和导水率迅速下降 ;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相差很大 ,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容重、孔隙度和结构系数等均对饱和导水率有一定的影响。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对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和水土保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太湖地区 土壤 农田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土壤生产力减缓黄瓜连作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43
8
作者 曲成闯 +3 位作者 张志龙 闾婧妍 嵇晨 张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4-823,共10页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探索高强度连作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在减缓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平衡土壤养分、调控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生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防控黄瓜连作障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探索高强度连作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在减缓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平衡土壤养分、调控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生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防控黄瓜连作障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为试验平台,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设置CK(空白对照)、B10(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10t/hm^2)、B20(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20t/hm^2)3个处理,于第一季黄瓜种植前将生物有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小区,于2016年12月5日、2017年6月28日和2017年11月26日,连续三季,在黄瓜成熟采集0—20cm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分成两份,一份放于4℃冰箱冷藏保存,用于测定土壤生物学性质;另一份风干后过筛处理,以供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同时,调查黄瓜产量。【结果】随着黄瓜连续种植季数增加,CK处理中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土壤各肥力指标、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黄瓜产量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总孔隙度、pH、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其中连续种植3季黄瓜过程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9.3%~83.9%、5.98~14.2%和10.0~22.0%,而土壤电导率降低了8.57%~12.7%。同一季黄瓜成熟期,不同处理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由大到小排列均表现为B20>B10>CK,且连续种植3季黄瓜后B10和B20处理中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第一季黄瓜成熟期CK处理;连续种植3季黄瓜期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明显高于CK,B10和B20处理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4.26%~23.2%和21.8%~56.2%。与CK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B10处理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3.93%、9.73%、10.6%,B20处理分别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黄瓜 连作障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不同生育期土壤肥力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曲成闯 +3 位作者 韩召强 张晓玲 黄春燕 刘云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9-284,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黄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黄瓜不同生育期潮土0—15cm和15—30cm土层肥力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t/hm^2(CK),10t/hm^2(Y1),2...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黄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黄瓜不同生育期潮土0—15cm和15—30cm土层肥力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t/hm^2(CK),10t/hm^2(Y1),20t/hm^2(Y2)。结果表明:(1)在黄瓜同一生育期,不同土层中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黄瓜成熟期,Y1和Y2处理0—15cm土层中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5.99%,11.21%,17.48%,5.98%,39.30%和6.59%,25.86%,21.99%,10.78%,61.76%,其中土壤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各处理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Y1和Y2处理15—30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较CK分别增长了18.83%~23.27%和39.30%~61.76%。(2)在黄瓜同一生育期,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土层中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逐渐增强。在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Y1和Y2处理0—15cm土层中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47.02%~62.08%和14.41%~23.73%,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15—30cm土层中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49.17%~67.75%和40.01%~63.33%,且Y1和Y2处理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随黄瓜生育期的延长,不同土层中各肥力指标和土壤脲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0—15cm土层土壤各肥力指标和酶活性均高于15—30cm土层。综上所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潮土不同土层的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酶活性,且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肥力 酶活性 黄瓜
下载PDF
稻田化肥减量施用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刚 王德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27-330,共4页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水稻田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与常规两种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优化施肥节省22%氮肥,... 在太湖地区宜兴市水稻田采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与常规两种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优化施肥节省22%氮肥,减少30%~40%氮素径流损失,减少32.3%氮素渗漏损失。田面水与渗漏液中溶解性总氮(TDN)浓度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在施肥后的1~2d内达到峰值,不同施氮处理TDN浓度在一周内差异显著,以后渐趋一致。施肥后田面水中溶解性总磷(TDP)浓度高达15.7mg·L^-1,整个稻季均高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存在着污染附近水体的风险;稻田对灌水中的磷有净化作用。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加强稻田水肥管理,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优化施肥 氮径流损失 田面水 渗漏液 溶解性氮磷
下载PDF
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亚丽 +3 位作者 沈其荣 徐阳春 孙玉华 《高等农业教育》 2004年第11期70-72,共3页
土壤肥料学通论是农学类专业的科类基础必修课程。为了适应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于2001年把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两门课整合为土壤肥料学通论一门课程,并把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立为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 土壤肥料学通论是农学类专业的科类基础必修课程。为了适应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于2001年把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两门课整合为土壤肥料学通论一门课程,并把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立为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我们针对教材、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及其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通论 课程整合 实践能力
下载PDF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土壤有机碳库和酶活性的持续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曲成闯 +4 位作者 张志龙 王诺 闾婧妍 张俊 黄春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47-3154,共8页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的持续效应.结果表明: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与对照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黄瓜连作土壤总有机...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的持续效应.结果表明: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与对照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黄瓜连作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缓效碳库和惰性碳库的有机碳含量,且随着黄瓜连作季数的增加,土壤惰性碳库比例逐渐增加;连续种植4季黄瓜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日均矿化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7.3%~31.0%和7.8%~43.0%,且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还能提高黄瓜连作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中性)的活性,增幅分别为10.5%~62.1%、4.8%~25.5%、3.9%~21.4%和4.6%~66.4%.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连作过程中4种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动态变化均呈显著相关,且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有机碳矿化的主要生物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酶活性,增加土壤惰性碳库比例、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矿化速率,从而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黄瓜 连作土壤 有机碳库 酶活性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陶朋闯 +3 位作者 靳泽文 李秋霞 黄欠如 张佳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1-235,共5页
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氮肥2个因素(生物质炭4个水平分别为0t/hm^2,5t/hm^2,20t/hm^2,40t/hm^2;氮肥4个水平分别为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研究了生物质炭施入大田3a后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 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氮肥2个因素(生物质炭4个水平分别为0t/hm^2,5t/hm^2,20t/hm^2,40t/hm^2;氮肥4个水平分别为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研究了生物质炭施入大田3a后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幅度为18.22%~122.74%,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提高幅度为20.86%~312.91%。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18.11%~51.56%,其中以20t/hm^2生物质炭与60kg/hm^2氮肥以及40t/hm^2生物质炭与120kg/hm^2氮肥的比例施用后对微生物碳氮比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因此,通过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提高旱地红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素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氮肥 旱地红壤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碳氮比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农村水环境氮、磷污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沃飞 +3 位作者 吴华山 方堃 甘在福 庾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9-825,共7页
一年中分6次采样测定分析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宜兴、常熟的王庄和辛庄)的农村各水体中总磷(TP)、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结果表明,一年中的丰水期(5至9月),农田各个水体中氮、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地表水中NH+4-N含量较... 一年中分6次采样测定分析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宜兴、常熟的王庄和辛庄)的农村各水体中总磷(TP)、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结果表明,一年中的丰水期(5至9月),农田各个水体中氮、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地表水中NH+4-N含量较高,地下水中NO3--N含量也偏高。地下水中的NH+4-N污染程度高于NO3--N,其中宜兴和王庄地下水中的NH4+-N污染比辛庄严重,年均值分别为1.596和2.103mg·L-1,最高值分别为5.782和5.441mg·L-1,都超过了V类地下水限值的10倍以上。辛庄5至9月地下水中NO3--N含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生活饮用水硝态氮浓度10mg·L-1的上限,已不适合作饮用水。研究区域内太湖水TP年均含量为0.492mg·L-1,污染程度比农村灌溉水和城市河水严重,表现为TP在太湖中有累积的趋势;NO-3-N和NH4+-N年均为2.152和2.885mg·L-1,太湖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农田水环境 污染状况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及玉米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侯化亭 张丛志 +1 位作者 张佳宝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6,共4页
以裸地(不种植作物)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及玉米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施肥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裸地平均值分别为175.98mg/kg和26.04mg/kg,种植玉米小区的平均... 以裸地(不种植作物)和玉米种植的田间小区试验为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及玉米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施肥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裸地平均值分别为175.98mg/kg和26.04mg/kg,种植玉米小区的平均值分别为161.65mg/kg和22.70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低于裸地;而施肥时,裸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氦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27—206.27mg/kg和27.41~31.22mg/kg,种植玉米小区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4.70~235.58mg/kg和35.76—44.66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高于裸地,可见土壤碳氮的平衡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极为重要。裸地和玉米种植小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施氮水平拐点分别为70kg/hm2和150kg/hm2,表明施肥水平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显著影响。另外,玉米各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氯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拔节期处于最低。变动范围分别为154.46—229.09mg/kg和18.84—31.44mg/kg;抽雄期处于最高,变动范围分别为171.71~242.48mg/kg和30.01~50.5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裸地 玉米种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潮土物理性状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曲成闯 +3 位作者 韩召强 张俊 黄春燕 刘云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6,共7页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0—15和15—30cm土层土壤水...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0—15和15—30cm土层土壤水力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量碳、氮的改善效果,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10,20t/hm^2。[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各水力学指标,其中土壤容重降低了10.37%~19.26%,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提高了13.12%~32.25%和37.28%~67.11%;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分形维数;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66%~52.67%和11.52%~22.64%;土壤物理特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改善潮土土壤结构和水力学特性,增加土壤蓄水供水能力,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潮土 物理特性 微生物量碳、氮
下载PDF
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对旱作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靖彦 +4 位作者 刘祖香 黄欠如 李秋霞 卢绍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9-994,共6页
针对我国南方旱地红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对旱地红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后,红壤理化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在油菜各生... 针对我国南方旱地红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对旱地红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黑炭与无机肥料配施后,红壤理化性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在油菜各生育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分别较种植前平均提高了16%、24%、26%,23%、34%、38%及100%、191%、317%.pH、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随着生物黑炭用量的增多而增加.施用生物黑炭处理的土壤有效磷与pH和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旱地红壤缺磷状况及其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有效磷 生物黑炭
原文传递
应用一次出流法结合SFIT模型对土壤水力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Bouma,J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应用一次出流法结合SFIT模型对土壤水力性质的研究陈效民J.Bouma(南京农业大学210014)(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APPLYINGONE-STEPOUTFLOWMETHODINCOMBINATIO... 应用一次出流法结合SFIT模型对土壤水力性质的研究陈效民J.Bouma(南京农业大学210014)(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APPLYINGONE-STEPOUTFLOWMETHODINCOMBINATIONWITHSFITMODELF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出流法 SFIT模型 土壤 水分
下载PDF
硝态氮垂直运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邓建才 +2 位作者 柯用春 张佳宝 朱安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用模拟土柱的方法对黄淮海平原主要土壤类型中硝态氮垂直运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饱和条件下,硝态氮的垂直运移过程主要受土壤粘粒含量的影响,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硝态氮出流的时间推迟,硝态氮的穿透曲线的峰值变低、... 用模拟土柱的方法对黄淮海平原主要土壤类型中硝态氮垂直运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饱和条件下,硝态氮的垂直运移过程主要受土壤粘粒含量的影响,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硝态氮出流的时间推迟,硝态氮的穿透曲线的峰值变低、峰面分布变宽;在非饱和条件下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变得不规则,有明显的拖尾现象,硝态氮运移的时间增长,穿透曲线变得平缓;示踪剂的流速对硝态氮运移有较大的影响,流速大的穿透曲线峰值高于流速小的穿透曲线峰值,且出流的时间和达到平衡的时间提前;不同价态阳离子由于带的电荷量不同,对硝态氮运移略有影响,表现为与硝态氮结合的高价阳离子产生的穿透曲线的峰值略高于低价阳离子;不同浓度的硝态氮示踪剂对硝态氮运移也有影响,在重力势和溶质势的共同作用下,浓度越高出流速度越快,穿透曲线峰值也高,完成出流的时间也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垂直运移过程 影响因素 黄淮海平原 土壤粘粒含量
下载PDF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农田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毕经伟 张佳宝 +2 位作者 朱安宁 冯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2,共5页
在定位试验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土壤(黄潮土)中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水氮管理模式下,黄潮土2m土体深处的土壤水渗漏和硝态氮淋失非常严重,2个轮作期内,土壤水渗漏总量占地... 在定位试验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土壤(黄潮土)中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水氮管理模式下,黄潮土2m土体深处的土壤水渗漏和硝态氮淋失非常严重,2个轮作期内,土壤水渗漏总量占地表总入水量的23.7%,硝态氮淋失总量占总输入N量的15.9%,冬小麦生长季的硝态氮淋失量大于夏玉米生长季;改良灌溉和改良施肥模式下产生的硝态氮淋失量比传统灌溉和传统施肥模式减少74.7%,节约灌溉水211.5mm、节省施N423.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模型 土壤水 渗漏 硝态氮 淋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