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代入台的日本僧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5期39-43,共5页
-
文摘
宋代,五台山佛教虽则远不如唐代兴盛,但仍然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着外国僧人不断前来巡礼。其中,有日本僧人奝然、寂昭和成寻。碉然入台最先入台的是奝然。((宋史·日本传》:“奝然天禄,自云姓藤原氏,父为真连。真连,其国五品品官也。”此话有些含混,
-
关键词
奝然
成寻
品官
五台山研究
太平兴国
文殊
天台山
熙宁五年
传法院
开宝寺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薛瑄与佛教
- 2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1990年第S1期22-28,共7页
-
文摘
薛瑄是理学家。理学家是排佛的,他们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命,公开视佛家为异端邪说。但同时又兼蓄了佛家的思想,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理学本身便是儒、佛、道三家合流的产物。薛瑄对待佛家的态度。
-
关键词
薛瑄
本然之性
儒家道统
理气观
理论体系
大乘佛教
慈悲忍辱
释氏
朱子
佛教传入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澄观评传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3期6-14,共9页
-
文摘
在历史上,五台山著名的僧人,首推唐代的清凉国师澄观。他继承并发展了华严宗实际创始者法藏的学说,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精致的佛教哲学体系,成为中国佛教义学的一座高峰,对后世的中国佛教以至中国哲学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澄观
清凉国师
五台山研究
华严宗
《华严经》
佛教哲学
文殊
法藏
中国佛教
古清凉传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澄观评传(续一)
- 4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4期23-32,共10页
-
文摘
二精致的“法界缘起论”澄观的基本思想,是以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论为核心,包括四法界、十玄门、五教判在内的一套精致的唯心主义体系。法界缘起论澄观的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论,是对华严宗性起教义的发扬。“法界”一词,佛教哲学中本来就有,华严宗拿来加以发挥,当作最基本的概念。在华严宗那里,“法界”又称“一真法界”或称“法性”,澄观还曾简称为“真界”。那么,什么是“法界”呢?澄观解释说:
-
关键词
澄观
法界缘起
四法界
十玄门
华严宗
佛教哲学
教判
法藏
无尽缘起
华严经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科学的预言?
- 5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1年第2期37-39,共3页
-
文摘
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凡是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者,都深信共产共产主义是一个必定能够实现的真理。但是,也有人问:一切理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正确;共产主义理想尚未经过实践的检验,为什么我们要坚信它是正确的,并为之奋斗不息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从一则寓言谈起吧。《吕氏春秋·喻大》中说:燕雀争先恐后地在一个屋檐下安了家,母子相哺,其乐融融,自以为很平安。灶上的烟囱破裂了,火冲上来,已经烧着房梁,燕雀仍然无忧无虑。为什么呢?
-
关键词
共产主义理想
崇高理想
科学预见
实践检验
客观规律
坚定信念
吕氏春秋
实践证明
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昙鸾的念佛方法(下)
- 6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4期18-24,共7页
-
文摘
1、什么是观想念佛观想西方弥陀净土的庄严美妙以及佛的形相和功德成就,叫做观想念佛。观想念佛是单纯观想西方净土诸相,不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实相,亦即不必去作哲理性的探索。因此,比起实相念佛来,是低一个层次的念佛方法。观想的内容,世亲《往生论》举二十九种,称二十九观,前面已经介绍过。《观无量寿经》举十六种,称十六观,即: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树观想、八功德水想观(宝池观)、总想观(宝楼观)、花座想观、像想观、佛身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想观、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
-
关键词
观想念佛
实相念佛
往生论
持名念佛
八功德水
十六观
地想观
十念
弥陀净土
往生净土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唐代五台山佛教掠影——园仁《行记》初探(二)
- 7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3-68,共6页
-
文摘
本文共分四部分,上期发表了前两部分:一、珍贵文献,二、海纳百川,这次续完后两部分:三、山谷生辉,四。
-
关键词
五台山图
佛教
华严寺
文殊
行记
菩萨
阿育王塔
僧人
天竺
尼泊尔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文殊道场五台山
- 8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
文摘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环周五百余里,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幢塔林立,佛刹棋布,为蜚声于国内外的佛教圣地。佛国春秋佛教于北魏时传入五台山。北魏盛行华严学,五台山逐渐成为华严重镇。华严学者尊奉毗卢舍那佛(释迦牟尼的法身)。
-
关键词
文殊
华严
佛教圣地
法身
显通寺
普贤
舍那
大白塔
塔院寺
释迎牟尼
-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唐代五台山佛教史
- 9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1期7-11,共5页
-
文摘
唐代,是中国佛教最繁荣的时期,而当时佛教名山胜境,则首推五台山。在唐代二十个皇帝中,除了武宗反佛之外,其余都是崇佛的,对五台山佛教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尤以太宗、高宗、武则天、代宗、德宗、宪宗、文宗为甚。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密宗、律宗、禅宗的名僧,纷纷到五台山活动,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远自日本渤海、新罗、罽宾、乌茶、摩伽陁等国的僧人,慕名专程来求法巡礼.
-
关键词
佛教史
天台宗
净土宗
摩伽
密宗
华严宗
文殊菩萨
中国佛教
华严经
古清凉传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慈恩宗学说略论
- 10
-
-
作者
陈扬炯
-
机构
太原师专
-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了佛教中的慈恩宗这一流派.并用通俗的语言对其作了评论介绍.全文近三万字,这里刊登的是前一部分,包括总论和“什么是‘识’”这一节,讲述了八识三个层次.以后还将介绍其余内容.
-
关键词
慈恩宗
法相
识
层次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国五台山
- 11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佛教文化》
1998年第4期13-14,共2页
-
-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
尼泊尔
华严经
喇嘛教
清凉山
华严学
佛光寺
国际文化交流
新的历史条件
文殊信仰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唐代五台山佛教掠影——园仁《行记》初探(一)
- 12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53-56,共4页
-
文摘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东汉明帝时印度僧人摩腾、竺法兰传来佛教,首在洛阳建白马寺,次到五台山,以为是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即于此处建寺传教。公元一世纪左右,原本出于西域的《华严经》中已提到中国内地的清凉山,这自然是在西域流传中编上去的,但反映出当时五台山佛教已有相当规模,以至名传国外。自此以来,经历代帝王及僧人多方经营,五台山寺院林立,香火极盛,一直是佛教的一个中心。而唐代,则是五台山佛教的鼎盛时期。唐代五台山佛教的情况如何?
-
关键词
五台山
中国佛教史
天台宗
中国内地
华严寺
行记
佛教圣地
华严经
历代帝王
澄观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昙鸾的念佛方法(上)
- 13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3期31-35,24,共6页
-
文摘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
关键词
往生净土
实相
持名念佛
成佛
难行道
法身
净土宗
僧传
修持
器世间清净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历史画卷——圆仁《入唐记》读后
- 14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3期7-12,共6页
-
文摘
圆仁,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入唐八家”之一,俗姓壬生氏,生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当唐德宗贞元十年,即公元七九四年。他幼年落发为僧,十五岁时,至日本佛教圣地比睿山,投入日本天台宗开宗大师最澄门下。最澄也是“入唐八家”之一,曾在公元八○三年泛海入唐求法。八○五年。
-
关键词
圆仁
天台宗
比睿山
最澄
佛教史
华严
佛教圣地
宾头卢
入唐八家
文殊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澄观评传(续完)
- 15
-
-
作者
陈扬炯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5期16-19,共4页
-
文摘
三、不磨可灭的影响澄观继承法藏的学说,按“诸宗融会,禅教一致”的宗旨,广泛地吸收天台宗、禅宗、法相宗等的教义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整理、阐述并发展了法藏的华严理论,使华严理论更为完备、丰富和哲学化。他那一套以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论为核心,包括四法界、十玄门、五教判在内的哲学体系,是华严宗理论的典范。他的注疏成为华严宗的正统著述。早在唐末,法藏的著述在国内已经绝迹。
-
关键词
澄观
华严
禅教一致
四法界
法藏
十玄门
教判
宗密
天台宗
无尽缘起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