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颜水平 庄翔莉 +4 位作者 艾斯 邱彩霞 陈怡 季淑娴 郑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43-846,共4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AR的发病机制可能和肠道菌群有关。因此,肠道菌群和AR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过敏性疾病的研究热点,而...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AR的发病机制可能和肠道菌群有关。因此,肠道菌群和AR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过敏性疾病的研究热点,而益生菌在AR中所发挥的治疗作用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Th17/Treg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参与AR的发病。本文综述益生菌对Th17/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耐受性的DCs活性以及TLRs对DCs和Th17/Treg细胞的刺激作用的相关研究,探讨AR的调节机制,并阐明益生菌可能是治疗AR的潜在新方法,为AR的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菌群 变应性鼻炎
原文传递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申亮杰 程荣 +3 位作者 陈怡 郑祥 刘鹏 石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87-3896,共10页
因其显著威胁人体健康,挥发性有机物已成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亟需有效处理。本文回顾了目前净化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技术,包括绿色植物法、吸附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金属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的研究成果,对各种净... 因其显著威胁人体健康,挥发性有机物已成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亟需有效处理。本文回顾了目前净化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技术,包括绿色植物法、吸附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金属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的研究成果,对各种净化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绿色植物法仅适于处理低浓度污染,一般作为辅助手段;吸附法的核心在于吸附剂,需考虑吸附剂的更换和再生问题;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去除率较高,但成本也较高;金属催化氧化法需开发廉价且高效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法的研究多集中于TiO_2的改性,以期提高其光转化效率。本文同时简述了目前室内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发展及各技术在市场应用中的占比情况,指出了各项净化技术在未来的热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 净化技术 机理 催化剂
下载PDF
郑健从“风饮伏肺”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经验
3
作者 颜水平 庄翔莉 +5 位作者 艾斯 邱彩霞 黄丽珍 陈怡 季淑娴 郑健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9期11-13,共3页
郑健教授认为,风饮伏肺是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关键病机,疏风化饮法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的方法,发作期以疏风醒鼻为主,辅以醒脾化饮,临证选用疏风醒鼻方加减治疗;缓解期以益气固表为主,辅以疏风化饮,常选用玉屏风散或黄芪... 郑健教授认为,风饮伏肺是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关键病机,疏风化饮法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的方法,发作期以疏风醒鼻为主,辅以醒脾化饮,临证选用疏风醒鼻方加减治疗;缓解期以益气固表为主,辅以疏风化饮,常选用玉屏风散或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变应性鼻炎 风饮伏肺 疏风化饮
下载PDF
高钙粉煤灰的应用试验研究
4
作者 陈怡 《广东建材》 2012年第12期32-33,共2页
本文研究了高钙粉煤灰的掺量对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高钙粉煤灰后的抗压与抗折强度都比不加粉煤灰的基准配合比要低,但是掺入量为10%和20%的在28天后的强度与纯水泥不加高钙粉煤灰的基准配合比相近。... 本文研究了高钙粉煤灰的掺量对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高钙粉煤灰后的抗压与抗折强度都比不加粉煤灰的基准配合比要低,但是掺入量为10%和20%的在28天后的强度与纯水泥不加高钙粉煤灰的基准配合比相近。而加高钙粉煤灰砂浆的干燥收缩均小于不加高钙粉煤灰的基准配合比砂浆的收缩,说明掺加适量的高钙粉煤灰,可以起到补偿干燥收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粉煤灰 强度 干燥收缩
下载PDF
纳米铁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
5
作者 薛星艳 黄江 +3 位作者 刘亚萍 陈怡 石磊 程荣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841,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铁去除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影响因素及特性。方法将纳米铁(40~200 mg/L)投加到不同p H值(5.0~9.0)、温度(20~40℃)和大肠杆菌初始浓度(104~106 CFU/ml)的细菌悬液中,振荡培养(120 r/min),在预设时间点(10、30min和1、2、4、6、... 目的研究纳米铁去除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影响因素及特性。方法将纳米铁(40~200 mg/L)投加到不同p H值(5.0~9.0)、温度(20~40℃)和大肠杆菌初始浓度(104~106 CFU/ml)的细菌悬液中,振荡培养(120 r/min),在预设时间点(10、30min和1、2、4、6、8 h)取样培养后用平板计数法进行大肠杆菌计数。同时将纳米铁与普通铁对大肠杆菌的去除能力进行比较,并且将纳米铁(120 mg/L)残渣进行重复利用,考察纳米铁残渣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随着纳米铁投加量的增加、大肠杆菌初始浓度的降低、pH值的降低和温度的降低,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去除量增加。纳米铁(120 mg/L)对大肠杆菌的去除能力(2.72 log)比普通铁粉(2.21 log)高,并且在剩余纳米铁的连续反应中,3次反应后的剩余纳米铁对大肠杆菌仍然有较强的去除能力。结论纳米铁对大肠杆菌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铁,且纳米铁去除效果受纳米铁投加量、大肠杆菌初始浓度、温度和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微生物 大肠杆菌 纳米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