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 |
陈思和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1994 |
245
|
|
2
|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
陈思和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62
|
|
3
|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
陈思和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4 |
112
|
|
4
|
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 |
陈思和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5
|
|
5
|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
陈思和
何清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4
|
|
6
|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 |
陈思和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1 |
69
|
|
7
|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
陈思和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3
|
|
8
|
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
陈思和
|
《文学评论》
|
1986 |
68
|
|
9
|
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 |
陈思和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7
|
|
10
|
我对《兄弟》的解读 |
陈思和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0
|
|
11
|
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2
|
|
12
|
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 |
陈思和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8
|
|
13
|
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 |
陈思和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0
|
|
14
|
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 |
陈思和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7
|
|
15
|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
陈思和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4
|
|
16
|
余华:由“先锋”写作转向民间之后 |
陈思和
张新颖
王光东
|
《文艺争鸣》
CSSCI
|
2000 |
29
|
|
17
|
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7
|
|
18
|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5
|
|
19
|
试论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
陈思和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33
|
|
20
|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
陈思和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