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被引量:59
1
作者 陈德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1-25,共5页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这一重要命题。通过对自主学习的价值、概念、特征、重点及方法的述评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128例分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顾玉东 陈德 +2 位作者 史其林 王涛 张丽银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随访近3年收治的128例腕管综合征的诊治情况。方法收集与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1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128例腕管综合征中女性患者为113例,男性为15例,男与女之比为1:7.5;年龄中41岁以上占91.4%。全... 目的随访近3年收治的128例腕管综合征的诊治情况。方法收集与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间,1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128例腕管综合征中女性患者为113例,男性为15例,男与女之比为1:7.5;年龄中41岁以上占91.4%。全部病例均出现1~3指麻木,83.6%的病例有夜间麻醒史,87.5%的病例1~3指刺痛觉减退,5.4%病例刺痛过敏。电生理检测均有腕部正中神经卡压征象。112例应用掌心切口切开屈肌支持带,12例在内窥镜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4例应用腕及掌心小切口切开屈肌支持带。结果76例经术后1~4年的随访,其中症状消除,功能满意者51例(67.1%);症状大部消除,功能基本满意者19例(25.0%);症状残留,功能未改善者6例(7.9%),其中4例为刺痛过敏患者。结论腕管综合征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92%病例均能取得满意或基本满意的疗效,对感觉过敏型病例手术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肘部尺神经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彭峰 陈德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产生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肘部尺神经的位置及被动屈肘时尺神经的伸长长度。临床调查并检测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的位置。结果:自肘部伸直位(0度)至完全屈肘位(135度),尺神经... 目的:研究产生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肘部尺神经的位置及被动屈肘时尺神经的伸长长度。临床调查并检测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的位置。结果:自肘部伸直位(0度)至完全屈肘位(135度),尺神经可拉长 6.6%±0.3%(x±sx自身对照,下同);屈曲度大于 90度后,伸展性明显减少,为0.8%±0.1%。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半脱位发生率为9.5%(19/200)。结论:肘关节反复屈伸时尺神经不断被牵拉和压迫是造成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神经卡压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党参黄芪丹参等复方中草药合剂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方有生 陈德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观察党参、黄芪、丹参、生地、当归及红花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合剂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草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均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后立即进行缝合术。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检测两侧坐... 目的观察党参、黄芪、丹参、生地、当归及红花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合剂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草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均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后立即进行缝合术。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检测两侧坐骨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组织学检测有髓神经轴突数目;计算腓肠肌肌湿重及最大收缩肌张力。结果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术后第4周,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第8周、12周两时间组,中草药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党参、黄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创伤 损伤 中药 药理
原文传递
足趾移植中的血管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1
5
作者 顾玉东 张高孟 +3 位作者 陈德 成效敏 徐建光 王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304例足趾移植病例的血管形态,并提出其分型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4例足趾移植中第一跖骨背动脉(动脉系统)的解剖位置、口径及其在趾蹼部的分支情况进行分类。对200例足趾移植中趾背静脉的回流情况(静脉系统)... 目的分析304例足趾移植病例的血管形态,并提出其分型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4例足趾移植中第一跖骨背动脉(动脉系统)的解剖位置、口径及其在趾蹼部的分支情况进行分类。对200例足趾移植中趾背静脉的回流情况(静脉系统)进行分类。结果(1)第一跖骨背动脉的分型:A.按解剖位置分:①浅表型58例,占19.08%;②肌内型172例,占56.58%;③肌下型74例,占24.34%;④缺如型16例,占总数的5%(16/320,未统计在304例中)。B.按口径分:①大型:口径大于1.5mm,共50例占16.44%;②中型:在1.5~1.0mm之间,共193例占63.49%;③小型:小于1mm,共61例占20.07%。C.按趾蹼处分支情况分:①分叉型:共266例占87.50%;②主干型:共11例占3.62%;③细支型:共27例占8.88%。(2)趾背静脉回流情况:分4类:①大隐静脉主干回流型:187例占93.5%;②大隐静脉细支回流型:3例占1.5%;③趾背静脉主干回流型:6例占3%;④趾背静脉细支回流型:4例占2%。结论足趾移植中第一跖骨背动脉变异多,其分型需根据解剖位置、口径及在趾蹼处分支情况等资料,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血管 分类法 足趾移植 血管分型
原文传递
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400例报告 被引量:46
6
作者 顾玉东 陈德 +5 位作者 张高孟 成效敏 徐建光 杨学斌 张丽银 蔡佩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95-199,共5页
总结1966年2月至1994年2月的足趾移植术400例,以正确评估足趾移植在拇、手指再造中的作用.再造方法:单纯第2趾移植(带或不带跖趾关节)299例,第2、3趾联合移植28例,第2趾带第3趾近节趾骨1例,第2趾伴各... 总结1966年2月至1994年2月的足趾移植术400例,以正确评估足趾移植在拇、手指再造中的作用.再造方法:单纯第2趾移植(带或不带跖趾关节)299例,第2、3趾联合移植28例,第2趾带第3趾近节趾骨1例,第2趾伴各种皮瓣移位或移植66例,甲瓣伴第2趾或2、3趾移植6例。移植成活386例,失败114例,成活率为96.5%。240例获得2年以上的功能随访,再造指的运动与感觉功能优良率达90%以上,足的功能满足率达86%~91%。对各种再造方法的手术指征,血循危象的防治,提高功能效果的关键及趾移植后足的功能影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总体评价为:(1)足趾移植是再造拇、手指比较理想的方法。(2)单纯切除第2趾不论跖骨头是否保留均不造成足的功能及生物力学的明显改变。(3)随着足部切除组织的增加,术后足的外形、功能及生物力学的变化也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再造 手指再造 足趾移植
原文传递
腓总神经卡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尹望平 陈琳 陈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70侧成人整尸上对窝外侧沟、腓管等结构做了观测。结果:腓总神经在入腓管之前走行在致密的窝外侧沟内,在腓管内与腓骨骨膜紧密相贴,长度约为27.0±1.4m... 目的: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70侧成人整尸上对窝外侧沟、腓管等结构做了观测。结果:腓总神经在入腓管之前走行在致密的窝外侧沟内,在腓管内与腓骨骨膜紧密相贴,长度约为27.0±1.4mm。腓管顶为腓骨长肌纤维拱,长约27.5±1.7mm,其构成为全腱性者占7.1%,混合性者占90%,全肌性占2.9%。腓总神经在窝外侧沟起始部横径为4.4±0.8mm,在腓骨颈横径为6.1±0.7mm,在腓管上端有1~2支恒定的膝返神经。结论:致密的窝外侧沟及腓管的解剖形态、腓管内腓总神经与腓骨骨膜紧贴等是腓总神经易卡压的解剖学基础,过度非正常姿势或病理状态是卡压发生的诱因。膝返神经卡压可能是膝外侧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神经 神经压迫综合征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趾甲瓣移植 被引量:37
8
作者 陈德 成效敏 +2 位作者 蔡佩琴 劳杰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69-70,共2页
报告5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趾趾甲瓣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指甲缺损,术后随访指端外形和感觉功能均获得满意结果。趾甲具有独立动脉、静脉,因此可以通过吻合血管使移植获得成功。随着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本法对指端的修复整形具有一定的... 报告5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趾趾甲瓣移植再造拇、手指的指甲缺损,术后随访指端外形和感觉功能均获得满意结果。趾甲具有独立动脉、静脉,因此可以通过吻合血管使移植获得成功。随着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本法对指端的修复整形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 趾甲移植 手指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俞淼 陈德 +2 位作者 陈为民 陈琳 蔡佩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诊断和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 0例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应用B超对腕管进行检测,并与电生理结果和3 0例正常腕管B超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结果 B超检查CTS组屈肌支持...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诊断和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 0例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应用B超对腕管进行检测,并与电生理结果和3 0例正常腕管B超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结果 B超检查CTS组屈肌支持带平均厚度为0 .3 9cm(正常为0 .3 3cm) ,钩骨钩平面正中神经平均扁平度为4.5 6(正常为3 .12 ) ,桡腕关节、豌豆骨、钩骨钩、钩骨远端四个平面正中神经横截面面积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超显示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的程度,与电生理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B超检查对明确腕部疾病的诊断、正中神经受压程度均有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无创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诊断 正中神经受压 腕管综合征 B型超声检查 诊断和治疗 电生理检测 屈肌支持带 临床意义 对比研究 平均厚度 B超检查 桡腕关节 截面面积 诊断结果 腕部疾病 参考价值 检测方法 钩骨钩 相关性 CTS 豌豆骨 对照组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薛锋 顾玉东 +1 位作者 陈德 李继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3 6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平分为银杏叶提取物 (EGb 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大鼠均制成坐骨神经部分切除后结扎断端的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3 6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平分为银杏叶提取物 (EGb 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大鼠均制成坐骨神经部分切除后结扎断端的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 761(10 0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取材。术后 2、4、6周取材 ,大鼠处死后取L4~ 6节段脊髓 ,经酶组化染色后观察乙酰胆碱脂酶 (A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 ;冰冻切片硫槿染色后对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计数 ;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银杏叶提取物组的乙酰胆碱脂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 ,均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元保护 电子显微镜 银杏叶提取物 运动神经元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晚期桡神经损伤的伸腕伸指功能重建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德 崔大勇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5-56,共2页
晚期桡神经损伤的伸腕伸指功能重建陈德松,崔大勇,顾玉东桡神经损伤.导致伸腕伸指功能障碍,早期经过神经修复术,包括神经松解、缝接、移植等手术,大多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晚期神经损伤.或手术后无效者,Stars(1922年)... 晚期桡神经损伤的伸腕伸指功能重建陈德松,崔大勇,顾玉东桡神经损伤.导致伸腕伸指功能障碍,早期经过神经修复术,包括神经松解、缝接、移植等手术,大多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晚期神经损伤.或手术后无效者,Stars(1922年)采用屈肌腱转移来重建伸腕伸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桡神经损伤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肩胛背神经卡压(不典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德 顾玉东 +1 位作者 劳杰 陈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报告10例20侧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34例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临床病例。解剖观察发现肩胛背神经的起始段常和胸长神经合干,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从中斜角肌中穿过,此处常有腱性组织,和胸长神经分开后,有分支走向肩部和... 报告10例20侧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34例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临床病例。解剖观察发现肩胛背神经的起始段常和胸长神经合干,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从中斜角肌中穿过,此处常有腱性组织,和胸长神经分开后,有分支走向肩部和腋下,并可再发分支加入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起始部卡压在临床上可引起颈肩背部的不适和酸痛,手术治疗时观察到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可使肩胛背神经的压迫得到缓解或解除,要彻底减压需切断肩胛背神经浅层的全部中斜角肌及其腱性组织。22例患者作24侧手术治疗,19例患者20侧完全或大部分解除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背神经 胸出口综合征 不典型
原文传递
手指末节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0
13
作者 章伟文 陈宏 +1 位作者 王欣 陈德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研究指端血管神经的解剖特点 ,以提高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和成活后质量。方法 新鲜手指 35指 ,作手指末节血管神经显微解剖 ,观察血管神经的分布 ,测量不同水平血管的直径。结果 指腹螺纹中心为指端动脉弓体表最高点的投影 ,以... 目的 研究指端血管神经的解剖特点 ,以提高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和成活后质量。方法 新鲜手指 35指 ,作手指末节血管神经显微解剖 ,观察血管神经的分布 ,测量不同水平血管的直径。结果 指腹螺纹中心为指端动脉弓体表最高点的投影 ,以螺纹中心为界把末节断指分为 3种类型 ,Ⅰ型为远侧指间关节横纹至甲根部 ;Ⅱ型为甲根至指腹螺纹中心 ;Ⅲ型为指腹螺纹中心以远端。远侧指间关节横纹至指腹螺纹中心的动脉直径为 0 .3~ 0 .6mm ,指背和指腹侧静脉直径为 0 .3~ 0 .8mm。螺纹中心以远的指动脉呈分支状 ,直径在 0 .1~ 0 .3mm ,静脉约 0 .15~ 0 .3mm。结论 末节指血管神经的分布有其特点 ,指腹螺纹中心可作为指端动脉弓的体表标志 ,末节断指都应尽可能地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 手指末节 指端 动脉 末节断指 静脉 应用解剖 关节 再植 体表标志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金武 陈德 +1 位作者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 ,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 ,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 (2 )临床发现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 卡压综合征 解剖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金武 陈德 +2 位作者 王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枕大神经 )穿上项线处骨纤维孔分布于颅顶 ,C3~ 8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分出后 ,分别经骨纤维孔进入骨纤维管 ,然后穿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 ,分布于颈椎关节突关节、项部肌肉及枕项部皮肤。C5、C6骨纤维孔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5 .8± 4.0 )、(6 .2±4.5 )mm和背侧 (12 .2± 2 .5 )、(13 .6± 3 .9)mm。C5、C6骨纤维管中央点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4.5± 3 .4)、(4.7± 3 .4)mm和背侧 (18.4± 3 .3)、(18.4± 4.3)mm。结论 :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关于TOS的病因和诊治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德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1-322,共2页
早在17世纪,Hunauld Lcalen 和Vesalius 就发现第一肋对臂丛神经的影响.1818年,Aatley Cooper 奠定了TOS这一综合征的概念.1860年,Willshire 从临床角度描述了臂丛受压的表现.1956年,Deet称之为胸廓出口综合征.1984年,顾玉东在国内首先... 早在17世纪,Hunauld Lcalen 和Vesalius 就发现第一肋对臂丛神经的影响.1818年,Aatley Cooper 奠定了TOS这一综合征的概念.1860年,Willshire 从临床角度描述了臂丛受压的表现.1956年,Deet称之为胸廓出口综合征.1984年,顾玉东在国内首先报告了该病,称之为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以后国内有不少文章报告了该病,尽管该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并逐渐被医务工作者了解,但至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医师对该病缺少认识.本期我刊刊登4篇关于胸廓出口综合征长期随访的报告,希望能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S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 Vesalius 诊治 病因 医务工作者 17世纪 DEET 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损伤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薛锋 顾玉东 +1 位作者 陈德 李继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 ,分为EGb76 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部分切除断端结扎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 1(10 0mg·kg-1·...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 ,分为EGb76 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部分切除断端结扎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 1(10 0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取材。 2、4、6周处死大鼠取材L4、5脊神经节 ,酶组化染色观察乙酰胆碱酯酶 (A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 ,冰冻切片硫槿染色计数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 ,电镜观察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乙酰胆碱脂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及神经元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结论 EGb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感觉神经元 保护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外周神经病变的高频超声检查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为民 姚静 +3 位作者 王怡 陈琳 张展 陈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检查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8例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44条神经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术中探查将神经病变分类,归纳各类病变的声像特征,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外周神经病变分成5类:神经肿瘤;神经损伤;神经... 目的:评价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检查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8例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44条神经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术中探查将神经病变分类,归纳各类病变的声像特征,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外周神经病变分成5类:神经肿瘤;神经损伤;神经卡压粘连;神经炎症;肿瘤推移或浸润。各类病变具相应声像图,与术中所见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88.6%。结论:超声可不受时间限制检测各种神经病变,准确判断大多数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为诊断、治疗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健侧C_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改良术式 被引量:19
19
作者 彭峰 蔡佩琴 +2 位作者 陈德 陈琳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对 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患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 ...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对 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患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 5 .5cm~ 10cm ,平均 7.8cm。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等为移植神经 ,桥接健侧C7神经和患侧受神经。将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为该术式的改良处。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未统计在内。 7例患者术后随访 6~ 15个月 ,6例修复上干者 ,其中 2例的屈肘肌力为M3 、肩外展肌力M2 ,2例屈肘、肩外展肌力M1~ 2 ,2例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电图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 1例修复下干者 ,刺痛觉恢复至腕部 ,正中、尺神经肌电图示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结论 健侧C7神经移位术中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和充分利用健侧C7的神经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侧C7神经移位 修复 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 术式改良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切断前中斜角肌及小斜角肌起点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解剖学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德 方有生 +1 位作者 李建伟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从解剖学和临床两方面研究并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thouacic outlet syndromc,TOS)的病因。方法:对30具成人固定尸体中小斜角肌、前中斜角肌的起始部进行解剖学研究。随访1966~1994年手术的胸廓出口综合征45例,并分析其疗效与手术... 目的:从解剖学和临床两方面研究并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thouacic outlet syndromc,TOS)的病因。方法:对30具成人固定尸体中小斜角肌、前中斜角肌的起始部进行解剖学研究。随访1966~1994年手术的胸廓出口综合征45例,并分析其疗效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60侧尸体中54侧出现小斜角肌,出现率为90%。C_8T_1神经根或臂丛下干在小斜角肌起始部腱性组织上跨过者30侧,占50%。C_5C_6神经根从前中斜角肌的交叉腱性起点中穿过者,分别为52、30侧。45例胸廓出口综合征中伴颈肩痛者34例,术后17例仍存在颈肩痛,其中5例加重。1996~1997年,对8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时,切断前中斜角肌在C_5C_6神经根旁的腱性纤维组织,7例伴颈肩痛者术后仅有1例仍有颈肩部不适。结论:小斜角肌的腱性纤维是臂丛神经下干或T_1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前中斜角肌在C_4C_5横突前后结节的交叉睫性起点是压迫C_5C_6或臂丛神经上中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解剖学 骨骼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