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价值的系统论格局 被引量:14
1
作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42,共20页
法律价值是法律思想史中最富有争议的难题之一,其核心难点表现为,在法律实践中,对于各种类型法律价值的偏好和取舍,通常仅被视为不同民族和时代的选择问题。该难点的内在根源在于,在传统法学理论的研究中,法律价值之间的权衡与博弈,往... 法律价值是法律思想史中最富有争议的难题之一,其核心难点表现为,在法律实践中,对于各种类型法律价值的偏好和取舍,通常仅被视为不同民族和时代的选择问题。该难点的内在根源在于,在传统法学理论的研究中,法律价值之间的权衡与博弈,往往受制于何谓实践理性这一实践哲学的传统认识论问题。何以在法律价值研究中超越传统实践哲学的认识论背景,为多种类型法律价值的定性、整合提供某种具有功能主义优势的技术化论据,是克服此难点的关键。以高度的功能主义色彩为特征,系统理论的观察视角能够将法律系统的运作区分为具有技术差异性的逻辑单元。据此,可从底线、独特与衍生三个角度析出秩序、公正与效益三种法律价值,分别对应于法律系统的形式性、职能性和环境性价值,最终实现法律价值研究中由认识论向系统论的功能主义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价值 系统论 认识论 实践理性 功能主义
原文传递
系统论视野中司法与媒体间的技术格局 被引量:7
2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149,共17页
司法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表征着司法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重要现实指标。近年来颇富争议性的热点案例,映射出该种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其逻辑结构与问题节点亟待厘清。在此,以卢曼为代表的系统论社会学是具有突出解释功能与指涉效力的理... 司法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表征着司法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重要现实指标。近年来颇富争议性的热点案例,映射出该种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其逻辑结构与问题节点亟待厘清。在此,以卢曼为代表的系统论社会学是具有突出解释功能与指涉效力的理论工具。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为了在环境中保持自身,系统在运作上必须具有规范闭合性,这是其认知开放性的前提。以此为理论基础,应当认识到,司法与媒体分别代表着当代社会两种具有独立逻辑的功能系统,必须在二者间建构合理的结构耦合关系。其中的技术核心在于充分维护司法论证环节的规范闭合性,以此保证法律系统自身符码与纲要的运作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司法 媒体 闭合性
原文传递
试论法正当性的道德面向 被引量:6
3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4,共6页
法需要获得道德上的正当性,这是法哲学的基本判断,是和谐法律文化生成的必要条件,也由道德话语在人类实践理性结构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这种正当性不能被转化为知识含义上的真实性,它的基础不是某种以"实然"形态存在的客体,... 法需要获得道德上的正当性,这是法哲学的基本判断,是和谐法律文化生成的必要条件,也由道德话语在人类实践理性结构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这种正当性不能被转化为知识含义上的真实性,它的基础不是某种以"实然"形态存在的客体,而是实践理性主体自身设立的"应然"规范。以此为基础,在以恰当之理性预设为依托的民主立法程序中,抽象的实践理性主体向现实的平等参与主体过渡,形式性的普遍道德规范也为实证法律制度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质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道德 实践理性 立法程序
下载PDF
法律发现中的类比推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4,60,共6页
法律发现既是法律方法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法哲学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法律发现的根本任务在于寻找与形成适合于待裁案件的个案规则。从理论上讲,以"类型"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类比推理,实为法律发现的核心方法,它的基点... 法律发现既是法律方法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法哲学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法律发现的根本任务在于寻找与形成适合于待裁案件的个案规则。从理论上讲,以"类型"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类比推理,实为法律发现的核心方法,它的基点不在于实然之"事物的本质",而在于法律人投射进法律中的应然之规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发现 类比推理 类型 规范视角
下载PDF
社会理论视野中法律移植困境的重释 被引量:5
5
作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85,共12页
法律移植的困境表现为,有待被移植的制度文本,它的普遍适用如何能够在具有独特性的时空环境中寻获现实基础。这种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张力,可被还原为理论社会学层面上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理解法律移植的困境而言,... 法律移植的困境表现为,有待被移植的制度文本,它的普遍适用如何能够在具有独特性的时空环境中寻获现实基础。这种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张力,可被还原为理论社会学层面上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理解法律移植的困境而言,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启发意义在于,超越形成于社会理论层面上实在论与建构论间经典分歧的惯有理解,反思文化壁垒与地域限制的传统思路,以一种交织于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之间的新思路看待被移植制度的适用实践。法律制度的跨国承继频发于现代性特征高度演化的转型社会中,舶来之法的本土实践困难往往被化约为多元文化冲突的缩影,这代表着诠释法律移植困境的主流观点。建构论视角下的法律移植活动面临着历史经验所构筑的文化壁垒,外来制度的适用过程与本土资源之间产生难以克服的抵牾。实在论的思想路径或可为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带来具有普遍性乃至超验性特征的正当化理据,但此路径中的行动个体仅存在完全服从规则的消极被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论 法律移植 文化冲突 实践困境 法理重释
原文传递
去道德化视角下的法正当性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7,共13页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曾将实践理性的运用途径划分为道德、伦理和实用三种途径。法的正当性与道德的独特联系正源于,与伦理和实用角度的运用相比,实践理性道德角度的运用所产生的规范性资源具有某种特殊的说理性优势。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曾将实践理性的运用途径划分为道德、伦理和实用三种途径。法的正当性与道德的独特联系正源于,与伦理和实用角度的运用相比,实践理性道德角度的运用所产生的规范性资源具有某种特殊的说理性优势。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历史主义与功利主义法哲学分别代表着从伦理与实用的角度看待法正当性问题的最典型学派,而其所面临的问题则从反面说明了,从实践理性的深层结构来看,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仍是现代社会法正当性问题的要害,道德话语是建构法正当性无法置换的规范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法的正当性 历史主义 功利主义
原文传递
论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 被引量:4
7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4,共8页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学和实践哲学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理论难题,当代学者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针对该问题的探讨则另辟蹊径。通过"商谈规则"、"理想商谈情景"、"论辩原则"等理论设计,哈贝马斯试...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学和实践哲学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理论难题,当代学者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针对该问题的探讨则另辟蹊径。通过"商谈规则"、"理想商谈情景"、"论辩原则"等理论设计,哈贝马斯试图以一种程序主义的途径对法正当性与道德的古典联系进行保护。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该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开放民主、超越独断论误区、逻辑自洽、坚守实践理性的规范内核等方面。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存在的问题在于:作为核心设计的"论辩原则"难以充分发挥哈贝马斯试图赋予它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回归康德实践哲学中有关"定言律令"的学说,以便使商谈程序获得更有效的理性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程序主义 法正当性 道德
下载PDF
论法的道德正当性的逻辑构成 被引量:3
8
作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律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问题,也是最备受争议的问题,而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实为其中枢神经。究其根本,在法的正当性问题的道德面向中的种种争议可被归为两个问题:一、法在道德角度上的正当性从何而来?二、人们如何...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律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问题,也是最备受争议的问题,而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实为其中枢神经。究其根本,在法的正当性问题的道德面向中的种种争议可被归为两个问题:一、法在道德角度上的正当性从何而来?二、人们如何把握和论证此种正当性的来源。这两个问题支撑着法正当性问题道德面向的逻辑构成。以此为线索,研究者可以构建梳理相关思想史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道德 实践理性
原文传递
古典自然法学说的经验难题与逻辑困境——以法正当性问题的道德面向为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问题,关乎法律价值、法律理念、法律文化、法律权威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而其中的要害在于法与道德的关系。在形塑西方现代文化风格的启蒙时代,古典自然法学说是针对该问题进行研讨...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问题,关乎法律价值、法律理念、法律文化、法律权威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而其中的要害在于法与道德的关系。在形塑西方现代文化风格的启蒙时代,古典自然法学说是针对该问题进行研讨的经典学派,对后世学派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其围绕法正当性问题的研讨思路进行结构性分析,是在该问题上获得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在使人的主体性获得空前解放与现实效应的同时,典型的古典自然法学说在论证思路上主要面临两大问题。首先,以世俗人性作为论证法律道德正当性的现实起点在经验上面临瓶颈;其次,以实然要素作为理论支撑论证该种正当性在逻辑上存在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自然法 正当性 道德
下载PDF
规范正当与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批判》读后
10
作者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8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围绕法、道德等规范正当性、合法性的问题,全球范围至今仍有着历久不衰的讨论,涉及学科领域广泛,众多法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参与其中,或系统钻研,或颇有涉猎。覆盖知识层次多元,从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法哲学研究到较为微观细密的法律... 围绕法、道德等规范正当性、合法性的问题,全球范围至今仍有着历久不衰的讨论,涉及学科领域广泛,众多法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参与其中,或系统钻研,或颇有涉猎。覆盖知识层次多元,从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法哲学研究到较为微观细密的法律方法研究,再到经验性、实证性较强的法社会学研究,都需要对规范正当性的问题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自身学科的方法进行探讨。在以往的文章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 纯粹理性 道德法则 存在者 道德律 实在性 “至善” 法社会学 法律方法 感性论
原文传递
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正当性理论的背景与基础
11
作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50,159,共6页
哈贝马斯(J.Habermas)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理论代表着当代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理论中针对法正当性这一古典问题的崭新尝试,它具有客观的社会学背景和内在的认识论基础。首先,该理论产生于后形而上学的多元社会,它因应着政治系统合法化的认... 哈贝马斯(J.Habermas)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理论代表着当代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理论中针对法正当性这一古典问题的崭新尝试,它具有客观的社会学背景和内在的认识论基础。首先,该理论产生于后形而上学的多元社会,它因应着政治系统合法化的认同危机对法律系统所提出的时代要求。其次,该理论体现了当代法哲学在实践理性与实践哲学的语境中对"真理符合论"的反思,在认识论上具有深层的现象学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距离德国本土万里之遥的中国,哈贝马斯的法哲学与法社会学思想也早已占据了颇为可观的理论阵地,或可以为,以上两点乃是对这门显学本身展开诠释或批判的前提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哈贝马斯 程序主义
下载PDF
社会整合与法律论证之间的系统论勾连
12
作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1,共4页
概括地讲,系统意指由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通说认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系统理论得益于自然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在这其中,生物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被视为先驱,其对传统物理学、化学以个别物理过程、化学反应对生命过程... 概括地讲,系统意指由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通说认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系统理论得益于自然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在这其中,生物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被视为先驱,其对传统物理学、化学以个别物理过程、化学反应对生命过程进行线性描述的做法展开了批判。该种批判性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对于一个系统来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法律论证 社会整合 批判性研究 社会科学领域 化学反应 30年代 20世纪
下载PDF
评论二:构建“说理”的法治——读张利兆、王志胜先生“从‘权力’到‘权威’”
13
作者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张利兆和王志胜先生的文章“从‘权力’到‘权威’——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说理中的‘不捕说理’为视角”,以侦查监督工作中的“不捕说理”为例,详细深入地论述了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通过提高检察机关文化及道德等职业素质、改善工作... 张利兆和王志胜先生的文章“从‘权力’到‘权威’——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说理中的‘不捕说理’为视角”,以侦查监督工作中的“不捕说理”为例,详细深入地论述了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通过提高检察机关文化及道德等职业素质、改善工作模式等途径建立“说理”和“权威”型法律监督模式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特别是相较于优化外部制度环境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文章涉及了很多我国司法现状的具体问题,比如“刑事检查领域中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的‘非正式沟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张利 侦查监督 司法现状 外部制度环境 司法机关 理中 司法实务界 监督模式
原文传递
法律价值的系统论格局
14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9期125-126,共2页
在法学理论的历史上,法律价值常常被视为一个深奥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其中的缘由在于,有关法律价值的论断和选择,往往以某种深层的时代性.民族性甚至个体性价值立场为基础,而这些多元的价值立场又在逻辑上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由此催... 在法学理论的历史上,法律价值常常被视为一个深奥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其中的缘由在于,有关法律价值的论断和选择,往往以某种深层的时代性.民族性甚至个体性价值立场为基础,而这些多元的价值立场又在逻辑上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由此催生出法律价值问题上极端相对主义的多元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理论 系统论 价值立场 个体性价值 同质性 时代性 民族性 法律
原文传递
“Objekt”与法哲学中的“分离命题”——从康德实践哲学的中译谈起
15
作者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1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长久以来,在西方法哲学思想史中,围绕法律与其道德属性之间关系的问题,法律实证主义学派与各种形态的自然法学说之间有着未曾间断过的争论,诸多重量级的法哲学家参与其中,留给了后世学者一个历久弥新的"悬案"。在中世纪神学... 长久以来,在西方法哲学思想史中,围绕法律与其道德属性之间关系的问题,法律实证主义学派与各种形态的自然法学说之间有着未曾间断过的争论,诸多重量级的法哲学家参与其中,留给了后世学者一个历久弥新的"悬案"。在中世纪神学自然法、近代世俗自然法等各种历史样态的自然法学说中,法律之内容在道德上的属性一般与法律的规范效力相连;与此不同的是,尽管法律实证主义是一个边界并不严格、清晰的学术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Objekt 法律实证主义 自然法学说 康德实践哲学 道德属性 道德法则 实践理性 中世纪神
原文传递
编后记
16
作者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6年第1期296-297,共2页
2001年9月,本着在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届搭建交流平台的初衷,在西北政法学院和学界同仁的支持下,葛洪义教授发起、组织了第一届全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名法学专家代表、西北地区的法律... 2001年9月,本着在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届搭建交流平台的初衷,在西北政法学院和学界同仁的支持下,葛洪义教授发起、组织了第一届全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名法学专家代表、西北地区的法律实务界代表以及上百名西北政法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出席了该次会议。次年。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