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华 孙志岭 +5 位作者 高海霞 董银凤 赵可 王赛男 庄宇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影响因素及基于移动终端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高校的1 949名学生,采用"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及...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影响因素及基于移动终端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高校的1 949名学生,采用"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及健康状况各维度高健康素养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9%、18.3%、61.0%、44.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性别、母亲学历、专业、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81.2%的大学生想了解或迫切想了解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83.8%),91.8%的愿意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健康知识,55.1%的关注了与健康相关的微信服务号,87.1%的认为微信适用于健康知识的学习,81.3%的愿意利用微信平台学习健康知识,73.8%的希望微信推送以文字结合图片和视频形式的健康知识,建议每周推送健康知识的频率以1~3次为宜。结论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健康行为素养最为缺乏,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有较强需求。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应充分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并重点关注男性、母亲学历低、非医学专业、低年级及未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素养 移动终端 健康教育需求
下载PDF
大学生健康素养微信公众平台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华 董银凤 +5 位作者 孙志岭 高海霞 赵可 王赛男 庄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丰富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各1所,各校再随机抽取1个本科专业。将抽中专业大一年级的所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232名)和对照组... 目的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丰富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各1所,各校再随机抽取1个本科专业。将抽中专业大一年级的所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232名)和对照组(231名)进行问卷调查,干预组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和健康状况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2.97±11.65)(28.51±5.79)(23.25±6.45)(14.18±2.94)(7.03±2.90)分,与干预前相比,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行为、技能均分均有提升(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之间比较,除健康状况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及健康素养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高健康素养比例上升至52.6%,边际健康素养及低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下降为33.2%和14.2%,对照组健康素养构成的变化幅度不及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干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可为今后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信息交流媒体 干预性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华 孙志岭 +5 位作者 高海霞 董银凤 赵可 王赛男 庄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为数字化健康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部分高校的1 949名学生,对健康素养水平及应用移动终端获...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为数字化健康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部分高校的1 949名学生,对健康素养水平及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结果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选修健康教育课程及参加与健康相关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893,82.697,21.154,13.377,13.678,33.856,51.819,P值均<0.05)。高健康素养大学生中对健康知识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高健康素养大学生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高健康素养大学生较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更多地应用移动终端来获取健康知识。通过移动终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高校健康教育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计算机终端 知识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