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 被引量:28
1
作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3期28-29,共2页
网络语境下,作为大学生人文教育课的大学语文应找准“市场”定位,改变教育观念,探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重新定义经典、诠释经典。
关键词 网络语境 “市场”定位 经典诠释
下载PDF
新时期(1978—1984)香港地区文艺期刊中的内地与港台文学互动——以《开卷》《海洋文艺》《八方》为考察对象
2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53,共22页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冷战融冰,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内地进入新时期,文艺界逐渐复苏,台港以及海外华人文化圈也相应发生重要变化,香港地区文艺期刊成为见证这一历史过程中华人世界互动、华人心灵驿动的重要文本与文化中介。本文以《开卷...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冷战融冰,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内地进入新时期,文艺界逐渐复苏,台港以及海外华人文化圈也相应发生重要变化,香港地区文艺期刊成为见证这一历史过程中华人世界互动、华人心灵驿动的重要文本与文化中介。本文以《开卷》《海洋文艺》《八方》作为研究对象,返归历史场域,辨析不同意识形态倾向的香港地区文艺期刊对内地新时期文学创作、文艺思潮的转介与回应方式,一方面反思所谓香港地区文学“建构论”,另一方面也重审海外华文文学史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若干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香港地区文艺期刊 文学互动
原文传递
“泥巴史记”与华人文化诗学之实践——评刘登翰《过番歌文献资料辑注(福建卷)》 被引量:2
3
作者 《学术评论》 2020年第5期47-54,共8页
譬如问"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是当代文学史的命题,正如问"刘登翰为何辑注《过番歌》"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史的问题。一个在学术领域阅尽千帆的学者,是否还有"余情""余兴"去从事一项几乎不可能获... 譬如问"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是当代文学史的命题,正如问"刘登翰为何辑注《过番歌》"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史的问题。一个在学术领域阅尽千帆的学者,是否还有"余情""余兴"去从事一项几乎不可能获得太多的关注和赞誉且繁琐的基础史料的整理工作呢?如果把《过番歌》放置到刘登翰的生命史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史——"个人的研究释放了学科的能量"(黄万华)的互文又同构的坐标中去,大概就可以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当代文学史 文化诗学 刘登翰 文献资料 生命史 学科史 过番歌
下载PDF
“南渡”文学叙事的三种范式——由《野葫芦引》《巨流河》《桑青与桃红》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0-158,共9页
《野葫芦引》《巨流河》《桑青与桃红》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宗璞、齐邦媛、聂华苓的扛鼎之作,分别代表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南渡叙事"的三种视角,涉及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知识分子的两次南渡。从"流亡体验与两... 《野葫芦引》《巨流河》《桑青与桃红》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宗璞、齐邦媛、聂华苓的扛鼎之作,分别代表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南渡叙事"的三种视角,涉及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知识分子的两次南渡。从"流亡体验与两次南渡""延宕与重述""伤痕与康复""从南渡到离散"四组概念出发,本文对南渡文学书写进行多重观照,考察两岸相关文学史的书写差异及其历史成因,并提出"二次南渡"之说,以期重建历史连续性,消除隔阂,建立海内外汉语文学对话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 离散 《野葫芦引》 《巨流河》 《桑青与桃红》
原文传递
“享虐”与“性越境”——析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的日本体验及其性别话语 被引量:2
5
作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qu...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是他们从日本体验以及文学书写中萃取而成的独具个性的性别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享虐 性越境 陈希我 林祁
下载PDF
看不见的深圳——评薛忆沩“深圳人”系列 被引量:2
6
作者 《东吴学术》 2014年第6期85-90,共6页
薛忆沩"深圳人"系列小说集《出租车司机》以特定的城市——深圳作为创作背景,布下"城市迷宫",使小说人物陷入猜谜与揭秘的处境。《出租车司机》借城市小人物的日常精神状态表现世界性的普遍忧虑,薛忆沩借实际存在... 薛忆沩"深圳人"系列小说集《出租车司机》以特定的城市——深圳作为创作背景,布下"城市迷宫",使小说人物陷入猜谜与揭秘的处境。《出租车司机》借城市小人物的日常精神状态表现世界性的普遍忧虑,薛忆沩借实际存在但又难以产生"地方感"的深圳,隐喻了"看不见"的城市的普遍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人 迷宫 荒诞 都市文学
原文传递
“侨乡”文学叙事及其写作伦理——以新移民作家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0年第1期94-101,共8页
“侨乡”联结着海外华侨华人与其祖居地,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地域空间。新移民作家有不少来自侨乡,如温州籍的张翎、陈河,闽籍的陈希我、哈南,粤籍的刘荒田、伍可娉等等。他们超越社会学、经济学的数据分析模式,在海外... “侨乡”联结着海外华侨华人与其祖居地,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地域空间。新移民作家有不少来自侨乡,如温州籍的张翎、陈河,闽籍的陈希我、哈南,粤籍的刘荒田、伍可娉等等。他们超越社会学、经济学的数据分析模式,在海外以文学书写并观照具有复杂内涵的“侨乡”小传统,对侨乡文化、价值观念及其海外影响进行多层面的思考。一方面,这些来自侨乡的新移民作家以“我视”与“他视”的双重视角审视侨乡,在写作伦理上呈现出既亲近又犹疑的有距离的批判色彩;另一方面,张翎、严歌苓的创作涉及“金山-侨乡”故事,她们在写作伦理上则更多表现出对于海外华人的历史公平和现实权益问题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文学叙事 写作伦理 新移民
原文传递
香港折叠——论韩丽珠兼及香港新生代作家的书写局限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13,共8页
韩丽珠属于香港新生代作家,“后九七香港青年作家”。“折叠”可谓理解韩丽珠及其写作的关键词。“折叠”既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基于香港空间压迫的一种权宜的变形的生存方式。藉由“折叠”的文学隐喻,韩丽珠对西西以降香港城市书写谱... 韩丽珠属于香港新生代作家,“后九七香港青年作家”。“折叠”可谓理解韩丽珠及其写作的关键词。“折叠”既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基于香港空间压迫的一种权宜的变形的生存方式。藉由“折叠”的文学隐喻,韩丽珠对西西以降香港城市书写谱系进行延续与变异。以虚写实,以奇谲的想象、丰富的隐喻、歧义性的文字营建隐形香港,捕捉香港独特的都市氛围。韩丽珠小说也是对香港新城市话语的某种回应。然而,对香港新城市话语的批判必须延伸到香港后殖民话语的讨论,才能深层次理解香港城市痼疾。另一方面,作为香港新生代作家中坚的韩丽珠,由于缺乏更宏观的、具有理论深度的批判视野,其写作也暴露出局限性。韩丽珠的局限也是香港新生代作家的局限。以文学反思香港的过去,想象未来,新生代作家还需要具备更深刻的历史洞见,以及整体性的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丽珠 香港新生代作家 折叠
原文传递
百年福建华侨华人文学发展概观 被引量:1
9
作者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7-74,共8页
作为一种具有现代人类学、社会学意义的海外书写,福建华侨华人文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海外扩张时期。晚清是福建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开始,也是福建人世界性生存体验的开始。《过番歌》(福建卷)以及邱菽园的古典汉诗成为百年福建华侨华人... 作为一种具有现代人类学、社会学意义的海外书写,福建华侨华人文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海外扩张时期。晚清是福建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开始,也是福建人世界性生存体验的开始。《过番歌》(福建卷)以及邱菽园的古典汉诗成为百年福建华侨华人文学开篇的两个重要文本。“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延及南洋华人社会,闽籍南来文人成为南洋华人文学的重要开创者。他们的文学书写见证了二战后东南亚各国民族独立、福建人从华侨到华人身份转换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开启新一波的移民潮,北美和日本福建新移民作家构成了福建华侨华人文学的两股重要势力。他们频繁往返于祖国与移居国,以跨域书写呈现中国的全球化历程,讲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福建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文学 华侨华人文学 《过番歌》
下载PDF
侨乡传统·欧洲传奇·叙事伦理--以陈河“华商”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9-45,共7页
作为新移民作家,陈河的移民过程与经历具有特殊性。陈河以新华商(温州商人)的身份开始欧洲的冒险生涯,他辗转出入欧洲各国最后落脚加拿大的移民过程与温州人在欧洲的侨乡网络(1)有密切的联结,侨乡的地域文化赋予陈河小说独特的质地。在&... 作为新移民作家,陈河的移民过程与经历具有特殊性。陈河以新华商(温州商人)的身份开始欧洲的冒险生涯,他辗转出入欧洲各国最后落脚加拿大的移民过程与温州人在欧洲的侨乡网络(1)有密切的联结,侨乡的地域文化赋予陈河小说独特的质地。在"本土"与"世界"之间,陈河"以阿尔巴尼亚为中心"的"欧洲书写",创作出新移民文学极少涉及的海外华商传奇。对于"侨乡"具有复杂内涵的小传统,陈河摆脱"理性伦理学"的成见或偏见,提供了一个自由个体的生命感觉。走出阿尔巴尼亚意味着陈河摆脱经验写作,进入更宽广的世界文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传统 欧洲书写 陈河 华商小说 叙事伦理
下载PDF
九十年代马华散文的新势力与副刊现象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9-55,共7页
马华新生代散文作家成为90年代以来马华文坛的一股重要的新势力,他们的创作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审美品格与语言、文体的全方位创新,代表了马华散文新的高度。同时由于与报纸副刊的依存度高,马华散文又呈现出消费时代文化消费的商业性特征。
关键词 马华新生代 散文 副刊
下载PDF
族裔政治与“他方”的战争——以陈河海外抗战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嘉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29,共8页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投身国内抗战或在侨居地抗战不仅牵涉民族国家大义,也与他们具体的历史处境以及现实境遇有深刻的关联,抗日战争意味着族裔政治影响下的个人/族群选择。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抗日战...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投身国内抗战或在侨居地抗战不仅牵涉民族国家大义,也与他们具体的历史处境以及现实境遇有深刻的关联,抗日战争意味着族裔政治影响下的个人/族群选择。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抗日战争又是一场"他方"的战争。"他方"一方面指海外抗战在空间地理上与中国本土的疏离,另一方面也指海外华侨华人参战立场的特殊性。陈河以海外抗战小说发掘加拿大华裔士兵、马来亚华侨华人海外抗战秘史,重现海外华人的战争创伤,重建历史记忆。同时,突破中日二元视角,以及马华文学族裔历史书写的困境,为抗战文学增添华侨华人独特的战争体验和历史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海外抗战小说 族裔政治
下载PDF
《流年物语》:后贫穷年代的抒情诗
13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207,共6页
当贫穷已成往事,贫穷的幽灵依旧盘桓。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贫穷的恐惧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并时时刻刻以各种或显性或隐性的病症提醒着过去。要经历多少漫长的时间去遗忘、去治疗,"贫穷"无形而又坚硬的囊尾才可能被... 当贫穷已成往事,贫穷的幽灵依旧盘桓。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贫穷的恐惧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并时时刻刻以各种或显性或隐性的病症提醒着过去。要经历多少漫长的时间去遗忘、去治疗,"贫穷"无形而又坚硬的囊尾才可能被根除。张翎长篇新作《流年物语》不仅将并未远去的贫穷年代带入读者的视野,同时也将后贫穷年代的精神疾病暴露在物欲横流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语 历史书写 抒情诗 精神疾病 囊尾 物欲横流 进退失据 鲍狄埃 病症 而又
原文传递
苏曼殊绘画的自我叙述
14
作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9-100,共2页
苏曼殊的绘画创作是其生命与人生的大写意,融现代于传统,凸显出强烈的自我书写的意味。
关键词 禅画 英雄侠客图 现代性 纪实性 自叙性
下载PDF
抵达之途——薛忆沩论
15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4,共6页
薛忆沩被称为是中国文学界“最迷人的异类”。2012年薛忆沩出版了6本新书,包括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长篇小说憾弃》(重写版)、《与马可·波罗同行——读(看不见的城市)》以及... 薛忆沩被称为是中国文学界“最迷人的异类”。2012年薛忆沩出版了6本新书,包括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长篇小说憾弃》(重写版)、《与马可·波罗同行——读(看不见的城市)》以及《白求恩的孩子们》(台湾版)。这次薛忆沩作品的集中出版如媒体所言,几乎是2012年国内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2013年《流动的房间》(新版)、“战争”系列小说集《首战告捷》《一个影子的告别》(台湾版)以及薛忆沩历经十六年之久创作的“深圳人”系列短篇小说集《出租车司机》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出租车司机》 《首战告捷》 长篇小说 文化事件 文学界 台湾版 随笔集
原文传递
当代闽籍旅日作家的记忆空间
16
作者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7-82,共6页
作为一个有共同的日本体验的知识群体,当代闽籍旅日作家陈永和、林祁、陈希我、哈南近期的创作较受瞩目。由于成长背景各异,留日体验不同,他们的文学书写对八闽城乡空间、文化空间的调度颇有差异,通过历史记忆,他们复现了闽地多元共存... 作为一个有共同的日本体验的知识群体,当代闽籍旅日作家陈永和、林祁、陈希我、哈南近期的创作较受瞩目。由于成长背景各异,留日体验不同,他们的文学书写对八闽城乡空间、文化空间的调度颇有差异,通过历史记忆,他们复现了闽地多元共存的文化地理景观。陈永和耽溺于新旧福州的城市变迁和家族记忆,林祁无法忘怀"崛起的美学原则"的时代,陈希我、哈南对有移民传统的侨乡既时时回望又理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记忆 时代记忆 侨乡记忆 福建作家 旅日作家
下载PDF
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论苏曼殊的社会人格
17
作者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149-152,共4页
将苏曼殊放置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大背景下,从心理与文化思想等层面解析苏曼殊的社会人格。苏曼殊佛禅的价值取向是双重的,既是为了逃避苦难的人生,又是追求一种禅境;在他身上,有士大夫英雄梦的精神传承,也有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苏曼... 将苏曼殊放置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大背景下,从心理与文化思想等层面解析苏曼殊的社会人格。苏曼殊佛禅的价值取向是双重的,既是为了逃避苦难的人生,又是追求一种禅境;在他身上,有士大夫英雄梦的精神传承,也有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苏曼殊的社会人格是分裂的,他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社会的游离分子,任何既定的称谓都不能准确地界定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佛禅的价值取向 士大夫英雄梦 中国的拜伦
下载PDF
俗而优则雅——张爱玲小说的通俗元素与中国小说传统
18
作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中国传统小说与诗文泾渭分明,一通俗一高雅。张爱玲凭借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将二者统合在一起,为小说的发展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通俗性 传奇性
下载PDF
逍遥此身不为客:论宋琳
19
作者 《诗书画》 2015年第2期184-194,261,共12页
宋琳生于南方,作为一个诗人,他曾经被定义在上海。他是土地测量员,也是一个固执的脉水者。上海赋予他诗人的称谓,海外流散二十馀年,如今他回流故土,"半是主人半是客"。宋琳此前出过四本诗集,1尚未对自己的诗歌做一次完整的检... 宋琳生于南方,作为一个诗人,他曾经被定义在上海。他是土地测量员,也是一个固执的脉水者。上海赋予他诗人的称谓,海外流散二十馀年,如今他回流故土,"半是主人半是客"。宋琳此前出过四本诗集,1尚未对自己的诗歌做一次完整的检视。二○一三年他的散文随笔《对移动冰川的不断接近》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二○一四年,也许是时候了,宋琳将自己的诗歌结集并命名为《雪夜访戴》(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琳 城市诗 散文随笔 作家出版社 八十年代 测量员 北京邮电大学 现代性 生命强度 城市文学
原文传递
“游于百工”的诸种可能及其他——评葛亮“匠传”系列小说集《瓦猫》
20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11,共8页
葛亮“匠传”系列小说《书匠》《飞发》《瓦猫》以《瓦猫》为题结集出版。“书”与“修复”是《书匠》的核心情节;《飞发》借香港理发师技艺、理念之争,继续上海香港南北之争的双城故事;《瓦猫》以西南联大的抗战大历史诠释民间技艺与... 葛亮“匠传”系列小说《书匠》《飞发》《瓦猫》以《瓦猫》为题结集出版。“书”与“修复”是《书匠》的核心情节;《飞发》借香港理发师技艺、理念之争,继续上海香港南北之争的双城故事;《瓦猫》以西南联大的抗战大历史诠释民间技艺与近代科学精神的融合过程。传统“百工”面临“现代”困境,“百工”而“可游”,意味着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在现代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适应,昭示出未完成的线性现代性的某种回环路径:在流动、越界中完成代际的精神传承与工艺创新,重建流动时代跨文化社会中,“物”与“人”之关系,思考后物质时代人类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工 文化身份 游于百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