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黄子平
陈平原
钱理群
|
《文学评论》
|
1985 |
443
|
|
2
|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 |
陈平原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4
|
|
3
|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下) |
陈平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5
|
|
4
|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 |
陈平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4
|
|
5
|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 |
陈平原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3
|
|
6
|
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 |
陈平原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7
|
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 |
邹承鲁
陈述彭
陈平原
金碚
刘大椿
柳冠中
沈德忠
蒋国华
金吾伦
李喜先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3
|
|
8
|
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
陈平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4 |
40
|
|
9
|
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 |
陈平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9
|
|
10
|
从左图右史到图文互动——图文书的崛起及其前景 |
陈平原
|
《学术界》
CSSCI
|
2004 |
34
|
|
11
|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
陈平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9
|
|
12
|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
陈平原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2
|
|
13
|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
陈平原
|
《中国文化》
|
1996 |
28
|
|
14
|
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 |
陈平原
|
《文艺研究》
|
1986 |
20
|
|
15
|
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 |
陈平原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6
|
|
16
|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
陈平原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3
|
|
17
|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 |
陈平原
|
《文学评论》
|
1988 |
25
|
|
18
|
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
陈平原
|
《开放时代》
|
2001 |
21
|
|
19
|
长向文人供炒栗——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 |
陈平原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3
|
|
20
|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一) |
陈平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