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443
1
作者 黄子平 平原 钱理群 《文学评论》 1985年第5期3-14,共12页
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中不约而同地,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概念,叫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初步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 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中不约而同地,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概念,叫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初步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大,而是要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近代文学 十九世纪 中国文学史 文学语言 美感特征 艺术思维 民族意识
原文传递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 被引量:74
2
作者 平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1,共17页
“有声的中国”是相对于“无声的中国”而言,不仅指“舍掉古文而生存”,而且可以从“声音”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化演进的新路径。本文从近现代的“演说”入手,着重讨论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的“演说”,如何与“报章”、“学校”... “有声的中国”是相对于“无声的中国”而言,不仅指“舍掉古文而生存”,而且可以从“声音”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化演进的新路径。本文从近现代的“演说”入手,着重讨论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的“演说”,如何与“报章”、“学校”结盟,促成了白话文运动的成功,并实现了近现代中国文章(包括述学文体)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 演说 变革 文章 白话文运动 文化演进 中国现代 “声音”
原文传递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下) 被引量:55
3
作者 平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6-155,共40页
关键词 思想史 文学史 《新青年》 文体 思想 现代文学研究 艺术技巧 胡适 鲁迅 《青年杂志》 《社告》
下载PDF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 被引量:44
4
作者 平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共31页
关键词 《新青年》 思想变迁 新文学 立场 思想史 直接 表现 相同 视野
下载PDF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 被引量:43
5
作者 平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62,共15页
在20世纪的中国,作为思想家及文学家的鲁迅,其业绩始终得到极大的肯定;而作为学者的鲁迅,则相对不太受重视。《中国小说史略》的开创意义固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在相关著述中被不断引用,但鲁迅的学术理想、治学方法,乃至其别具一格... 在20世纪的中国,作为思想家及文学家的鲁迅,其业绩始终得到极大的肯定;而作为学者的鲁迅,则相对不太受重视。《中国小说史略》的开创意义固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在相关著述中被不断引用,但鲁迅的学术理想、治学方法,乃至其别具一格的述学文体,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兼具思想家、文学家与学问家的鲁迅,其对于述学文体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被认可的程度,与现代中国学术进程密不可分。因此,本文所论,希望借描述鲁迅述学文体的来龙去脉,凸显现代中国学术历来被忽视的另一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学文体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抵抗 趣味 分裂 中国学术 20世纪 开创意义 学术理想
原文传递
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 被引量:39
6
作者 平原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大学排行榜的好坏,取决于评价标准的设计、统计数据的方式以及具体操作是否严谨。大学评价不能重"物"轻"人"。对于"大学精神",我认为没有凝定不变的东西,也不相信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十几万人近百年的努力... 大学排行榜的好坏,取决于评价标准的设计、统计数据的方式以及具体操作是否严谨。大学评价不能重"物"轻"人"。对于"大学精神",我认为没有凝定不变的东西,也不相信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十几万人近百年的努力,有关讨论是"可爱"而"不可信"的,而我宁愿把这种讨论转化为讲述"大学故事"。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一代代师生的选择、淘洗和再创造,以活灵活现的形式,不断传承并塑造着大学精神。它同样可以成为大学史乃至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教授是大学故事中的主体,如何实现古人"从游"之义,坚守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经得住金钱和名位的诱惑,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必须回到"尊师重道"上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理解、接纳和转化中,重建师生关系,重塑教授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排名 大学故事 大学精神 师道尊严
下载PDF
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 被引量:33
7
作者 邹承鲁 述彭 +7 位作者 平原 金碚 刘大椿 柳冠中 沈德忠 蒋国华 金吾伦 李喜先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25,共18页
本刊在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室的指导下,就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原始创新”话题,举办了一次题为“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的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对“原始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乏耐人寻... 本刊在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室的指导下,就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原始创新”话题,举办了一次题为“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的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对“原始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乏耐人寻味、切中肯綮的见解和观点。为了引起学术界更多地关注“原始创新”,我们将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原始创新
下载PDF
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被引量:40
8
作者 平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年第3期1-26,共26页
也许,在中国,再也不会有那样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即使有这样的奇人,也不会有那样绚烂瑰丽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作品;即使有这样的作品,也不会有那样热情真挚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读者. 作为思想史、宗教史、... 也许,在中国,再也不会有那样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即使有这样的奇人,也不会有那样绚烂瑰丽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作品;即使有这样的作品,也不会有那样热情真挚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读者. 作为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上不可复得的化石,苏曼殊、许地山的作品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苏曼殊 不僧不俗 基督教思想 矛盾心理 断鸿零雁记 现代中国 宗教色彩 绛纱记 思想革命
下载PDF
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 被引量:39
9
作者 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共27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戏剧研究确实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路向。回顾百年中国戏剧研究史,王国维的文字之美与考证之功,吴梅的声韵之美与体味之深,齐如山、周贻白、董每戡的剧场之美与实践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戏剧研究确实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路向。回顾百年中国戏剧研究史,王国维的文字之美与考证之功,吴梅的声韵之美与体味之深,齐如山、周贻白、董每戡的剧场之美与实践之力,典型地代表着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三种路向各有擅场,却又充满着"文学性"和"演剧性"的张力。由于现代学术体制的影响,以曲律、表演、剧场等为对象的演剧性研究渐趋边缘,而以历史考证和文学批评为中心的文学性研究获得了众多知音,使王国维开创的以治经治子治史方法进行的"治曲",最终居于主流地位。但20世纪的中国戏剧,包括京剧、话剧和地方戏曲,它们广受时代潮流、文化政治以及艺术生产机制的影响,单是"文学性"与"演剧性"的纠葛还不够,还必须添上政治史、思想史及社会史的"现代性"视野,方才使得作为学术领域的"中国戏剧研究",充满各种变数,孕育无限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研究 文学性 演剧性 现代性
下载PDF
从左图右史到图文互动——图文书的崛起及其前景 被引量:34
10
作者 平原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255-266,共12页
最近几年 ,图书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变化便是“图文书”的出现 ,弄得一些读者感到“读图时代”到来的困惑。其实 ,中外古今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我们大可不必少见多怪、惊慌失措。关键在于图文必须互动 ,互相阐释、互相论证 ,并且注意... 最近几年 ,图书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变化便是“图文书”的出现 ,弄得一些读者感到“读图时代”到来的困惑。其实 ,中外古今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我们大可不必少见多怪、惊慌失措。关键在于图文必须互动 ,互相阐释、互相论证 ,并且注意普通读物与学术著作的区别 ,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于配图的。好的图文书应该同时凸现文字美感、深化图像意义、提升作者立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书 图书市场 读图时代 图文互动 “左图右史” 学术著作
下载PDF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被引量:29
11
作者 平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31,共7页
金庸的成功,对于世纪末中国的文坛和学界,都是个极大的刺激。所谓雅俗之争、所谓大/小传统之别、所谓高等/大众文化的分野,由于《笑傲江湖》等小说的出现,变得更加复杂。在上述三对概念中,“雅俗”的历史无疑最为久远,边界也最... 金庸的成功,对于世纪末中国的文坛和学界,都是个极大的刺激。所谓雅俗之争、所谓大/小传统之别、所谓高等/大众文化的分野,由于《笑傲江湖》等小说的出现,变得更加复杂。在上述三对概念中,“雅俗”的历史无疑最为久远,边界也最为模糊。选择相对含混的“雅俗”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新文学家 游侠精神 金庸小说 小说类型 小说家 《笑傲江湖》 言情小说 中国历史 章回小说
下载PDF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被引量:32
12
作者 平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7,共11页
文章以钱锺书刻画“三闾大学”的《围城》,以及鹿桥描写西南联大的《未央歌》为例,讨论抗战中不同类型的大学想像。以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五六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大受贬抑,而作为原型的张中行、八九十年代出版追忆老北... 文章以钱锺书刻画“三闾大学”的《围城》,以及鹿桥描写西南联大的《未央歌》为例,讨论抗战中不同类型的大学想像。以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五六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大受贬抑,而作为原型的张中行、八九十年代出版追忆老北大的“负暄三话”,又如何获得巨大成功,讨论意识形态的转移以及大学形象的改变。至于以北大百年校庆为契机,出现了大批“老大学的故事”,这里所体现的“大学想像”,不仅仅是怀旧,更是自我反省,指向大学历史以及大学精神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大学想像 大学历史 小说 文学史
原文传递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8
13
作者 平原 《中国文化》 1996年第1期114-131,共18页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陈平原谈论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最直捷的思路,无疑是从勾勒凡尔纳之进入中国入手,因其传入早且译作多①。实际上学界于此用力甚勤,成绩也比较突出。可仔细推敲,这种研究思路,也不...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陈平原谈论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最直捷的思路,无疑是从勾勒凡尔纳之进入中国入手,因其传入早且译作多①。实际上学界于此用力甚勤,成绩也比较突出。可仔细推敲,这种研究思路,也不无可议之处。中国人创作科学小说,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小说 “飞车” 气球 科普读物 月球殖民地 小说家 万国公报 飞艇 科学杂志 镜花缘
下载PDF
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平原 《文艺研究》 1986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一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如何协调东西文化的矛盾,无疑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一方面是强烈的世界意识,一方面是同样强烈的民族感情,常常逼得他们徘徊于东西文化之间。不仅仅是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的选择,而且包括审美趣味、情感方... 一对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如何协调东西文化的矛盾,无疑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一方面是强烈的世界意识,一方面是同样强烈的民族感情,常常逼得他们徘徊于东西文化之间。不仅仅是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的选择,而且包括审美趣味、情感方式和思维结构的认同。在此意义上说,彻底西化是绝对不可能的。所谓反叛传统,不外是借助外来思潮反观传统,以便重新选择。不管这种文化碰撞造成的震波有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东西文化 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中国知识分子 思维结构 思想体系 反叛传统 世界意识 二十世纪
下载PDF
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 被引量:26
15
作者 平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18,共22页
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一环,古今中外的"文学教育",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这里有思想潮流的激荡,有教育理念的牵制,有文化传统的支持。此外,还有学校规模、经费、师资等实实在在的约束。本文集中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北大中国... 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一环,古今中外的"文学教育",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这里有思想潮流的激荡,有教育理念的牵制,有文化传统的支持。此外,还有学校规模、经费、师资等实实在在的约束。本文集中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北大中国文学系所开设的各类"文学课程",以及主要由本校教员编纂的"文学讲义",还有师生共同建构起来的"文学课堂"。只有将这三者交叉重叠,互相映照,方能较好地呈现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文学教育的立体图景。全文共六节,包括:在"文学革命"与"整理国故"之间、相辅相成的"课程"与"教员"、从课程讲义到学术著作、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文学课堂"、"文学史"与"文学研究"之张力、思想史上的"文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新文化运动时期 立体图景
原文传递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平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2-126,共15页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历程土话》和《画图新报》则可看作是这场至今仍在上演的历史大剧的“序幕”。《教会新报》最具特色的图像是叙事性质的“圣书图画”,以图像为中心,讲述《圣经》故事; 《天路历程土话》的三十幅插图展示了天路历程的主要情节,如同中国“绣像小说”传统一样,这些图像本身具有某种独立性,客观上具有独立叙事的功能; 《画图新报》的连续性漫画,讲述趣事,以文配图,开创了图像叙事的新局面。从“图说”《圣经》故事到“绣像”《天路历程》,再到“漫画”日常生活的这一世俗化过程,不仅展现了具体图像本身的意义,更体现了图像制作者的心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读物 图像叙事 《教会新报》 《天路历程土话》 《画图新报》
下载PDF
“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 被引量:25
17
作者 平原 《文学评论》 1988年第1期92-104,共13页
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一传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在二十世纪初受到西方小说的严峻挑战。在一系列“对话”的过程中,中国小说终于完成了叙事模... 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一传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在二十世纪初受到西方小说的严峻挑战。在一系列“对话”的过程中,中国小说终于完成了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移位的合力:第一,西洋小说输入中国,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取传统文学养分而发生变化。后一个移位是前一个移位引起的,但这并不减弱其重要性。本文是作者博士学位论文中的一章,着重探讨“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在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前者诱使作家热衷于以小人物写大时代,把历史画面的展现局限在作为贯串线索的小人物视野之内,因而突破了传统的全知叙事;后者使作家先天性地倾向于“抒情诗的小说”,降低情节在小说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为中国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 新小说 小说叙事模式 史传 诗骚 作家 抒情诗 五四小说 叙事结构 大时代
原文传递
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被引量:21
18
作者 平原 《开放时代》 2001年第5期56-65,共10页
对于晚清社会历史的叙述,最主要的手段,莫过于文字、图像与实物。本文作者以《点石斋画报》为切入点,并以各类史料加以佐证、旁证或反证,以一种新的路径解读“晚清图像”。这种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使我们对晚清社会的多元与共生... 对于晚清社会历史的叙述,最主要的手段,莫过于文字、图像与实物。本文作者以《点石斋画报》为切入点,并以各类史料加以佐证、旁证或反证,以一种新的路径解读“晚清图像”。这种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使我们对晚清社会的多元与共生,有直接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晚清》 晚清时期 历史 社会 《点石斋画报》 史料 考证 绘画 中国画 《申报》
原文传递
长向文人供炒栗——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 被引量:23
19
作者 平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和故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时,炒栗子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文化符号。今人之欣赏糖炒栗子,除了苏辙的旧时秘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郝懿行的精彩考辨,周作人的苦涩文章,还有各自多姿多彩的口感与记忆。正因为其意蕴的丰富多彩,糖炒栗子成了敷陈"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的绝佳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糖炒粟子 文学 文化 政治
下载PDF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一) 被引量:20
20
作者 平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9,共12页
关键词 “经典” 自身 泛指 胡适 呈现 典范 时代 英文 中文 文化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