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麦菁芸 董琳 +1 位作者 林振浪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5-920,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危险因素,分析病原学,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原学、细菌耐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危险因素,分析病原学,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原学、细菌耐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结果 研究期间住院总人数为6347例,发生医院感染433例,感染例次数513例,医院感染率为6.82%,例次感染率8.0%;总住院日73 663 d,日医院感染率6.9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8.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3.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胎龄(OR=1.049)、机械通气(OR=1.810)、脐静脉置管(OR=1.106)、住院时间(OR=1.081)、胎膜早破(OR=1.433).在医院感染疾病构成中,以肺炎最多见,共197例次(38.4%);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9例次,占肺炎的65.5%,占呼吸机使用人数的24.4%;其次为败血症124例次(24.2%)和腹泻病65例次(12.7%).病原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4.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9.6%)、鲍曼不动杆菌(8.1%)、铜绿假单胞菌(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8%)和大肠埃希菌(4.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率分别达91.4%和75.0%,对头孢菌素普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11.1%和4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6%和95.5%.结论 充分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病原,其中肠杆菌和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已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极早早产儿随访检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赵凯怡 赵芸 +5 位作者 潘静子 王丽 梁莉丹 林振浪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探讨早期干预对其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VPI和VLBWI早产儿114例进行出院后的干预和随访,在纠正年龄1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根据CDCC结果将11...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探讨早期干预对其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VPI和VLBWI早产儿114例进行出院后的干预和随访,在纠正年龄1岁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根据CDCC结果将114例患儿分为智力发育正常组[智力发育指数(MDI)≥80分]和异常组(MDI< 80分)以及运动发育正常组[运动发育指数(PDI)≥80分]和异常组(PDI< 80分).对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根据有无进行干预分为干预组和无干预组,分析其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结果 MDI正常组的男、女性早产儿比例、窒息和低体温发生率、胎教以及父母对早期教育认识等与MDI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I正常组胎龄、窒息、HIE和颅内出血发生率、父亲学历、胎教、干预与PDI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DI和MDI评分分别为(97.40 ±21.07)分和(96.15±18.10)分,与无干预组的(81.70±21.69)分和(91.35±19.24)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PDI异常例数、20项结果异常例数以及脑瘫发生例数与无干预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窒息是影响MDI和PDI预后的危险因素,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影响PDI预后的危险因素,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是MDI预后的保护因素,且积极干预亦是影响PDI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VPI和VLBWI的神经发育异常率高,减少围产期窒息的发生,提高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给予积极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脑性瘫痪 极低出生体重儿 极早早产儿 预后
原文传递
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陶连琴 朱婧 +3 位作者 谢微微 林振浪 董琳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施行PICC和(或)UV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施行PICC的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施行PICC和(或)UV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施行PICC的50例新生儿中有9例发生CRBSI,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6.2/1000血管内导管日(9/1455),施行UVC的111例新生儿中有7例发生CRBSI,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为11.6/1000血管内导管日(7/601)。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OR=0.107)、胎龄(OR=0.320)和性别(OR=5.52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OR=0.068,95%CI0.009~0.495)、性别(OR=9.665,95%CI1.976~47.263)是患儿发生CRBSI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在检出的病原体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54.5%,主要是多重耐药菌,表现为耐甲氧西林和β内酰胺酶阳性。结论 新生儿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胎龄和男婴,致病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脐静脉插管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原文传递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变迁的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应燕芬 +4 位作者 胡小娅 王能里 刘花兰 胡淑英 林振浪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变迁。方法选取2008年入院新生儿病房机械通气时间≥48h的23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年前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VAP发生比率为25.2%,低于8年前的36.1%(P<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变迁。方法选取2008年入院新生儿病房机械通气时间≥48h的23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年前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VAP发生比率为25.2%,低于8年前的36.1%(P<0.05)。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胃出血及使用血制品呈正相关(P<0.05)。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77%),排前3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鲍曼不动杆菌(13%);革兰阳性细菌占23%,以缓症链球菌(14%)为主。而8年前病原菌革兰阴性细菌排前3位分别是克雷伯杆菌属(23%),铜绿假单胞菌(17%),不动杆菌属(16%);革兰阳性细菌占22%,以缓症链球菌(11%)为主;白色念珠菌(1%)。结论 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是否有胃出血及是否使用血制品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与8年前比较,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率增加,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间歇性低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秀翠 蔡晓红 +5 位作者 温正旺 梁冬施 曹顺顺 胡青青 潘国权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研制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氧舱,建立IH动物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深入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采用隔离密封的结构和电气控制技术,研制均匀混合各种气体浓度的氧舱,调整... 目的研制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氧舱,建立IH动物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深入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采用隔离密封的结构和电气控制技术,研制均匀混合各种气体浓度的氧舱,调整实验参数,建立3个IH大鼠模型:90s 10%模型组(A组)、60s 10%模型组(B组)、60s 5%模型组(C组)同时加入空气模拟对照组(D组),实验利用A、B、C、D 4组大鼠,造模前后测量体温和呼吸次数,造模后2h行血气分析,记录5个时间点的PO2(P1、P2、P3、P4、P5)和SaO2(S1、S2、S3、S4、S5),分析结果并对3个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造模后呼吸较造模前加快(P<0.05),体温无明显变化。在一个低氧-复氧周期内,同一模型组的PO2、SaO2有明显波动,S3及P3与其他时间点的PO2、SaO2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D组比较,各模型组P3及S3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P3及S3升高(P<0.05),C组P3及S3降低(P<0.05)。结论本IH氧舱模型操作简便、控制精确、重复性佳,60s 10%、90s 10%、60s 5%模式分别模拟轻度、中重度、重度OSAHS,符合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研究OSAHS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间歇低氧模式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大鼠 模型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糖代谢紊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姿英 林振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637,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糖代谢紊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糖测试纸对218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并动态观察。结果 218例HIE患儿发生糖代谢紊乱131例(60.1%),其中低血糖发生率为44.7%(98/218),高血糖发生率15.0%(33/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糖代谢紊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糖测试纸对218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并动态观察。结果 218例HIE患儿发生糖代谢紊乱131例(60.1%),其中低血糖发生率为44.7%(98/218),高血糖发生率15.0%(33/131),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糖。结论 对HIE患儿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尽快纠正,避免血糖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糖代谢紊乱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重儿243例存活率和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丽 黄继谦 +3 位作者 诸葛张明 丁志勇 林振浪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总结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婴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ELBW婴儿救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ELBW婴儿,总结并比较不同出生体重ELBW婴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 目的 总结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婴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ELBW婴儿救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ELBW婴儿,总结并比较不同出生体重ELBW婴儿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LBW婴儿存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ELBW婴儿243例,胎龄23 ~34周,中位胎龄27.3周;出生体重490 ~995 g,中位值890 g;剔除放弃的40例,治愈率和存活率分别为43.8% (89/203)和65.0%(132/203),随出生体重增加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出生体重<600 g存活率为0/3,出生体重900 ~999 g达70.8%(68/96)(x2趋势值12.673,P<0.001).243例ELBW婴儿并发症前五位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3例(87.7%),败血症110例(45.3%),脑室内出血91例(37.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9例(36.6%),肺炎89例(36.6%).ELBW婴儿随出生体重增加,脑实质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ELBW婴儿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800 g(<700 g:OR =22.333,95%CI 1.493 ~ 334.148,P =0.024;700 ~799 g:OR =3.573,95%CI 1.075 ~ 11.874,P=0.038)、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8.803,95%CI 1.308~59.244,P=0.025)、Ⅲ~Ⅳ级脑室内出血(OR=8.902,95%CI 1.127 ~ 70.338,P=0.038)和机械通气(OR=3.597,95% CI 1.043 ~ 12.410,P=0.043).结论 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ELBW婴儿存活率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影响ELBW婴儿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和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存活率 死亡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章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患儿病历资料,分析血培养或腹水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药敏及治疗情况。结果共诊治64例NEC患儿,...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患儿病历资料,分析血培养或腹水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药敏及治疗情况。结果共诊治64例NEC患儿,BellⅠ期28例,Ⅱ期10例,Ⅲ期26例,细菌培养阳性27例(43.8%),共3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3株(39.4%),包括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共9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革兰阴性细菌19株(57.6%),包括肠杆菌科细菌16株;奥默毕赤酵母菌1株(3.0%)。BellⅠ期、Ⅱ期、Ⅲ期患儿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培养P=0.122,腹水培养P=0.135)。革兰阴性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86.6%);革兰阳性细菌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氯霉素及链霉素敏感(100%)。结论感染是新生儿NEC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革兰阴性细菌感染为主。新生儿发生NEC后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酌情加用万古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细菌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现代短波通信的新技术与发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阐述了现代短波通信的各种新概念、新体制、新技术及其发展。
关键词 高频 宽带 自适应通信系统 同步通信系统
下载PDF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致脑积水的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15例报告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振浪 余波 +5 位作者 梁志强 鲜威 刘江 张姿英 张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存活后往往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处理仍然相当棘手,没有统一的方案。用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新生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就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初步评价。方法... 目的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存活后往往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处理仍然相当棘手,没有统一的方案。用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新生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就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初步评价。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相继入住我院的15例新生儿脑室内出血Ⅲ度以上合并脑积水,且1周内脑室进行性扩大,头围每天增大〉2mm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患儿,进行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储液囊埋植后根据临床和头颅超声或头颅CT检查结果,决定脑脊液引流次数,间歇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并观察脑脊液中细胞数、蛋白质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及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若储液囊引流无效,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后临床随访3.5~3年。结果15例患儿中早产儿11例,孕龄(31.5±0.5)周;足月儿4例,其中3例为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脑室出血Ⅲ级13例,Ⅳ级2例。脑室出血平均诊断日龄:早产儿(9±1)d,足月儿(22±7)d。埋植Ommaya囊时日龄:早产儿(18±3)d,足月儿(31±7)d。平均每例患儿脑脊液引流次数(23.5±4.6)次,每次引流量为(30.2±3.3)mL/kg。35例经储液囊脑脊液引流后30d脑脊液中细胞计数和葡萄糖分别为(34±6)×10^6个/L、(2.2±0.2)mmol/L;引流后39d蛋白质为(0.48±0.10)g/L。33例经储液囊脑脊液引流后在3~4周内头围增长速度每周〈3cm,病情改善,其中12例至12~38个月时脑室恢复正常大小,1例在36个月时仍有轻度扩大。2例储液囊脑脊液引流无效,其中1例转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3个月死亡。术中和术后病情稳定,1例术后16d储液囊出现渗漏,并发颅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35),加用抗菌素治疗痊愈。14例术后1.5~3年时间随访:11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脑室 颅内出血 脑积水 硬膜下积液
原文传递
2010—2017年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肖秀漫 +3 位作者 柳艳丽 尤雅雅 金玲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894-899,904,共7页
目的:了解近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疾病病种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疾病构成,比较前后4年主要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变化。结果:8年共收治新生儿25632例... 目的:了解近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疾病病种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疾病构成,比较前后4年主要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变化。结果:8年共收治新生儿25632例。新生儿总体病死率由前4年的2.19%降至后4年的1.66%(P=0.001);其中,胎龄<28周病死率(25.32%vs.15.77%,P=0.022),胎龄≥37周新生儿病死率(1.64%vs.1.02%,P<0.001)下降显著。前后4年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43%vs.10.76%,P<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05%vs.3.40%,P<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51%vs.2.82%,P<0.00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5%vs.1.90%,P<0.001)、脑白质软化(0.77‰vs.2.57‰,P=0.001)等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先天性心脏病(16.97%vs.19.72%,P<0.001)、消化道/腹部畸形(4.19%vs.5.13%,P=0.001)等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5.12%vs.3.33%,P<0.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2.74%vs.1.46%,P<0.001)发生率下降。前后4年比较,住院新生儿感染病死率下降(0.89%vs.0.21%,P<0.001);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30.95%vs.17.26%,P=0.008)及败血症病死率(3.07%vs.1.15%,P=0.014)显著下降。试管婴儿平均胎龄[(32.67±0.12)周],较自然受孕患儿[(36.99±0.02)周]小,试管婴儿病死率较自然受孕患儿高(4.26%vs.1.7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总体病死率及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超早早产儿存活率升高,防治早产儿并发症成为早产儿管理的重点。住院患者中试管婴儿平均胎龄较自然受孕患儿低,而病死率较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且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死亡率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新生儿气腹症72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海静 林振浪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腹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对新生儿气腹症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新生儿气腹症的临床资料。对早产、原发疾病、就诊时间、手术时间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腹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对新生儿气腹症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新生儿气腹症的临床资料。对早产、原发疾病、就诊时间、手术时间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72例气腹症,腹胀、呕吐为其早期和常见症状,腹壁发红及红肿高度提示气腹症,及时腹部直立位X线检查和腹腔穿刺有助诊断;手术治疗64例,其中62例为消化道穿孔,2例为非消化道穿孔,8例放弃治疗出院;手术患儿中治愈37例,治愈率57.8%;死亡27例,病死率42.2%。不同原发疾病病死率不同,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最高,达78.3%。对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手术时间(P<0.05)、早产(P<0.05)、多脏器功能受损(P<0.0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P<0.01)是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病24h内手术者疗效较佳(P<0.01)。结论新生儿气腹症中绝大多数为消化道穿孔性气腹,病死率高,死亡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脏器功能受损等,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诊断 预后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早产儿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将虎 叶晓华 +2 位作者 叶伟 林振浪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胎龄28~32周的病情稳定、无消化道疾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早产儿配方奶加布拉氏酵母菌100mg/(kg·d)口服,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胎龄28~32周的病情稳定、无消化道疾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早产儿配方奶加布拉氏酵母菌100mg/(kg·d)口服,对照组予以单纯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连续治疗2~4周至校正胎龄3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变化、肠道喂养、黄疸、医院内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选47例早产儿,对布拉氏酵母菌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生真菌血症。与对照组(43例)比较,观察组生理性体重下降至最低值的日龄小[(4.9±1.7)天比(5.7±1.4)天],恢复出生体重快[(11.6±3.8)天比(13.3±3.9)天],接受光疗时间短[(6.1±1.9)天比(7.2±2.9)天],较早达全胃肠道喂养[(18.3±9.2)天比(23.0±12.4)天],住院时间短[(34.2±16.7)天比(42.2±18.8)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比率、黄疸高峰时间和黄疸最高值、开奶时间以及NEC和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对布拉氏酵母菌耐受性好,布拉氏酵母菌能缩短早产儿达全量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天数和黄疸光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婴儿 早产 肠道喂养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与间接检眼镜在早产儿眼底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玉梅 麦菁芸 +1 位作者 杨祖钦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双目间接检眼镜(BIO)、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常用检查手段。其中,BIO具有立体感好、照明强、视野宽、成像清晰等特点,被公认是ROP筛查的金标准。但BIO检查时其眼底图像采集与输出困难,检查... 双目间接检眼镜(BIO)、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常用检查手段。其中,BIO具有立体感好、照明强、视野宽、成像清晰等特点,被公认是ROP筛查的金标准。但BIO检查时其眼底图像采集与输出困难,检查结果不能直观性显示记录,一直以来所用的画图描述保存资料方法存在较多弊端。第三代RetCam(RetCamⅢ)检查快捷,结果可输出记录,并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较短,适用范围广。目前,两种检查方法在对早产儿眼底病变诊断的一致性方面尚存在争议。为此,我们回顾总结了一组早产儿行BIO、RetCarnⅢ眼底检查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诊断 检眼镜检查 新生儿筛查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姿英 梁志强 +1 位作者 梁莉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甘脂(GM-1)对早产儿脑损伤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82例发生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损伤的早产儿分为GM-1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GM-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节甘脂(GM-1)对早产儿脑损伤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82例发生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损伤的早产儿分为GM-1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GM-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吸吮-吞咽能力,并分别于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时予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GM-1组两次测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临床主要症状吸吮-吞咽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药物,对脑损伤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改善近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损伤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 早产儿
下载PDF
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昌崇 +5 位作者 郑亚兵 朱列伟 杨毅 林振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果 电镜下,正常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基底膜变薄,不连续,胞浆伸出伪足进入间质,与成纤维细胞靠近、接触。地塞米松组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的基底膜的不连续现象较少,上皮间质的直接接触较少。正常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的表达呈不连续线状,间有缺损,量较少,色较浅;地塞米松组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Ⅳ型胶原表达较多、色较深、呈连续线状,阳性强度明显上调。结论 孕后期用地塞米松影响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表达,抑制基底膜发育,从而影响肺泡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肺泡 上皮细胞 基底膜 胶原 Ⅳ型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例患儿6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维溪 张海邻 +3 位作者 林振浪 罗运春 李昌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总结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6年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8例BPD患儿分别在1、3和6岁龄时联系来院门诊随访或以电话随访,以探讨BPD的中远期随访结局。结果 1岁龄3例电话... 目的总结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6年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8例BPD患儿分别在1、3和6岁龄时联系来院门诊随访或以电话随访,以探讨BPD的中远期随访结局。结果 1岁龄3例电话随访,5例来院随访;3岁龄2例电话随访,6例来院随访;6岁龄均来院随访。因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再入院治疗:1岁以内8例22例次,~3岁3例6例次,~6岁1例次。1岁以内4例10例次出现喘息,~3岁3例6例次出现喘息,~6岁2例3例次出现喘息。6岁龄时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5/8例(62.5%)提示小气道功能改变、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等;X线胸片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不规则实变影3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囊泡形成3例;局限性肺气肿2例。结论 BPD患儿1岁龄时明显增加了再次入院风险,学龄前期趋于减少,但6岁时仍有62.5%病例提示常规肺通气功能异常,部分病例胸部影像学为毛玻璃样改变、囊泡形成和局限性肺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再入院 长期随访
下载PDF
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揭青青 林素 +5 位作者 张豪 胡莹莹 黄向荣 林振浪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药敏情况、转归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具有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以及至少1次血培养阳性的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药敏情况、转归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具有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以及至少1次血培养阳性的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临床特点、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儿出生胎龄为178—260d,出生体重为835—2055g,发生感染时间为人院10—34d,发生在5至7月份。临床表现为呼吸暂停、发热、腹胀、黄疸等,感染初期多有血小板计数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8例患儿均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发生感染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其中5例合并先天性畸形。希木龙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敏感,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死亡1例,治愈7例。结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低出生体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好发于潮湿炎热季节,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需及时发现、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以防爆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念珠菌血症 希木龙假丝酵母菌
原文传递
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防治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小娅 应燕芬 +4 位作者 林振浪 张璐 董琳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细菌种类、药敏情况及易感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HAP患儿,总结其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94例HAP标本均行痰培养检查,56例阳...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细菌种类、药敏情况及易感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HAP患儿,总结其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94例HAP标本均行痰培养检查,56例阳性,阳性率71.8%,共检出病原菌66株,84.8%为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15.2%,主要为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及多数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亚胺培能、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新生儿HAP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应积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超早产儿死亡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丽 方明楚 +3 位作者 姜槐 朱敏丽 林振浪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死亡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268例超早产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192例)和死亡组(7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存活组和... 目的分析超早产儿死亡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268例超早产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192例)和死亡组(7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筛选,再通过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超早产儿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比较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65例)和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203例)2个时间段出生的超早产儿的存活情况及单因素分析其死亡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68例超早产儿中位胎龄27周(23周3 d-27周6 d)。随胎龄减小死亡风险呈上升趋势,胎龄25-〈26周(OR=2.659,95%CI:1.211-5.840),胎龄〈25周(OR=10.029,95%CI:3.266-30.792)。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超早产儿收住患儿数较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明显增加,且死亡风险较前9年明显下降(OR=0.490,95%CI:0.272-0.884)。经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早产儿死亡预后影响因素是出生胎龄〈25周(OR=6.033,95%CI:1.393-26.133)、出生体重(OR=0.997,95%CI:0.995-1.000)、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15.907,95% CI:3.613-70.033)、Ⅰ-Ⅱ级脑室内出血(OR=0.260,95% CI:0.117-0.575)、需有创机械通气者(OR=3.630,95%CI:1.111-11.867)。结论超早产儿死亡预后影响因素中危险因素为出生胎龄〈25周、出生体重(出生体重越小死亡风险越高)、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有创机械通气者;保护因素为Ⅰ-Ⅱ级脑室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疾病 死亡原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