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 被引量:211
1
作者 小慧 周作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22期123-125,共3页
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2009年我国卫生部开始面向全国医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本文面向护理人员,着重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国内外现状及实施的意义,探讨了我国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 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2009年我国卫生部开始面向全国医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本文面向护理人员,着重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国内外现状及实施的意义,探讨了我国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现状 实施意义 存在问题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小慧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41-1043,共3页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重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1000~6/1000.目前对PPHN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明了,PPHN的防治更是新生儿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肺血管的异常收缩、血管床发育不良、肺血...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重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1000~6/1000.目前对PPHN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明了,PPHN的防治更是新生儿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肺血管的异常收缩、血管床发育不良、肺血管的重塑是PPHN的主要病理类型.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镇静、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血管活性物质、肺血管扩张剂等.目前吸入一氧化氮是扩张肺血管的主要措施.新的肺血管扩张药物如前列环素、内皮素-1抑制剂,磷脂酶抑制剂等已用于治疗难治性PPHN,但并未明显降低PPHN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病理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上海市PM_(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吕森林 小慧 +5 位作者 吴明红 焦正 文铁桥 毕新慧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2-477,共6页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上海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在春季(5038.6ng.m-3)比在夏季(3810.6ng.m-3)高,春季郊区(2528.9ng.m-3)和市区(2509.7ng.m-3)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相当,夏季市区样品(1674.2ng.m-3)中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的总量比郊区(2136.3ng.m-3)的低,但来自人为污染的化学元素(Cr、Mn、Ti、Ni、Cu、Zn、As、Br、Sr、Pb)在市区PM2.5中的含量较高;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显示,上海PM2.5主要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和不明物质组成,质粒DNA评价揭示上海市区PM2.5比郊区的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区样品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和较多的烟尘集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元素 场发射扫描电镜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刘凤 韩树萍 +5 位作者 余章斌 张俊 小慧 吴薇敏 楚雪 刘蓓蓓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NICU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前组)以及实施母乳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的极低和超低... 目的探讨NICU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前组)以及实施母乳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后组)资料。对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情况(喂养率、喂养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质量改进后,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均明显增高,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改进前提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改进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母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高NICU亲母母乳喂养率,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改进 母乳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术后疼痛引起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5
作者 小慧 任晓强 +3 位作者 马亚兵 葛莉 胡钟元 阎文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年龄、手术创伤、炎症、疼痛、麻醉等多因素作用有关,而手术创伤导致的术后疼痛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术后疼痛在POCD发病中的相关机制,如神经损伤、神经重塑、应激创伤等以及如何加强老年患者POCD的预防与...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年龄、手术创伤、炎症、疼痛、麻醉等多因素作用有关,而手术创伤导致的术后疼痛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术后疼痛在POCD发病中的相关机制,如神经损伤、神经重塑、应激创伤等以及如何加强老年患者POCD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通过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状态,制订合理的多模式镇痛,从而有效预防、干预POCD的发生发展,对于加强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术后疼痛 发病机制 预防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学生标准化病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海波 小慧 +1 位作者 罗文平 张园园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206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班、3班学生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206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班、3班学生为对照组(104名),1班、5班学生为试验组(102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护生采用翻转课堂联合SSP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以理论考试成绩、综合护理技能成绩、教学效果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理论成绩、综合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联合SSP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理论成绩、综合护理技能,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教学 外科护理学 翻转课堂 标准化病人
原文传递
极早产儿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新萍 谷传丽 +20 位作者 韩树萍 邓晓毅 筱青 王淮燕 李双双 王军 周勤 侯玮玮 高艳 韩良荣 刘红杰 余章斌 王增芹 李娜 李海欣 周金君 珊珊 姜善雨 路星星 潘兆军 小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4-820,共7页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2339例,其中存活2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极早产儿
下载PDF
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其与肺癌的鉴别 被引量:28
8
作者 古嘉媚 任云燕 +6 位作者 小慧 蒋燕萍 周文兰 王丽娟 韩彦江 王巧愚 吴湖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 目的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PET代谢信息(包括SUVmax、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病灶中心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和CT信息(包括病灶大小、空洞、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是否光滑和纵隔/肺窗比值)等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参数,建立鉴别两者的回归公式,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PET定量指标(SUVmax是否高于2.5)及定性指标(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虽然肿块型活动性结核与肺癌在SUVmax、代谢是否明显高于纵隔血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空洞以及CT纵隔/肺窗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性别、病灶内有无放射性缺损、空泡征、边缘是否光滑和分叶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射性缺损、边缘光滑和分叶征对鉴别两种疾病有价值(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上述4个因子纳入分析而得活动性结核风险预测模型:P=1/(1+e^-x),X=-0.530+1.978×性别+3.343×放射性缺损+2.846×边缘光滑-2.116×分叶征。该模型用于诊断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2.2%,准确率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1%,阴性预测值为78.7%。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仅根据病灶的代谢高低难以将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进行鉴别,综合分析患者性别、病灶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以及病灶边缘信息有助于将大多数活动性结核病灶与肺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 氟18
下载PDF
略论采访编目工作中的读者服务理念 被引量:26
9
作者 小慧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8,共2页
本文围绕着“为读者找好书 ,为好书找读者”这个服务理念 ,论述藏书建设、文献编目工作与读者服务的关系 ,强调只有树立读者服务意识 ,才能做好网络环境下的采访、编目工作 ,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关键词 藏书建设 文献编目 读者服务
下载PDF
持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凤 韩树萍 +1 位作者 余章斌 小慧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51-456,共6页
目的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亲母母乳喂养率,并探讨... 目的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亲母母乳喂养率,并探讨亲母母乳喂养改善后对VLBWI及ELBWI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587例VLBWI及ELBWI的病历资料。2015年8月1日本院开始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相关措施,2016年底进行改进效果评估,2017年起对改进流程做出调整,确保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收治的病例分为改进前组(141例),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为改进后组(243例),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为持续改进组(203例)。比较3组患儿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率、初次亲母母乳喂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迟发型败血症等发生率。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及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后0~7、0~14、0~28 d及住院期间,改进后组和持续改进组中位亲母母乳喂养率较改进前组增加[0~7 d:72.8%(42.6%~84.2%)、75.5%(49.8%~87.2%)与38.2%(0.0%~69.0%);0~14 d:91.9%(79.1%~96.0%)、92.0%(71.0%~96.8%)与37.8%(29.9%~80.5%);0~28 d:96.6%(90.3%~ 98.9%)、96.4%(83.1%~98.9%)与58.2%(30.0%~90.1%);住院期间:96.6%(89.5%~99.1%)、96.8%(83.0%~99.3%)与50.0%(30.0%~ 85.5%)];亲母母乳摄入量也较改进前组增加[0~7 d:82(0~506)、95(0~ 510)与31(0~397) ml;0~14 d:622(0~1 828)、717(0~1 868)与198(0~1 596) ml;0~28 d:2 707(0~7 074)、2 893(0~10 238)与1 458(0~4 960) ml;住院期间:4 071(0~22 961)、3 979(0~17 260)与2 000(0~18 767)ml];生后0~7 d持续改进组亲母母乳摄入量较改进后组增加(P值均<0.05)。改进后组和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捐献母乳与配方奶喂养对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小慧 余章斌 韩树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使用捐献母乳喂养早产儿的可行性。方法对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母乳库建立后入NICU的199例极低、超低体质量儿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母乳库建立前1年(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 目的探讨国内使用捐献母乳喂养早产儿的可行性。方法对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母乳库建立后入NICU的199例极低、超低体质量儿的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母乳库建立前1年(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148例母乳及配方奶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对照。比较捐赠母乳喂养使用前、后1年中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脓毒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建立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母乳库建立前1年共收治148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混合喂养,其中16例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10.81%。母乳库建立1年内(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共接受187例产妇捐献母乳,收集捐献母乳260 555 mL,1年中收治199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198例曾予捐赠母乳喂养,9例患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4.52%。使用捐献母乳显著降低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同时,使用捐赠母乳喂养显著缩短了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35.1±9.5) d比(37.3±10.4) d,t=2.05,P〈0.05],能尽早建立全胃肠道喂养[(16.4±5.3) d比(18.2±6.2) d,t=2.84,P〈0.05]。而2组病死率和脓毒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接受母乳或捐赠母乳喂养可以明显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尽快建立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国内正确使用捐献母乳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献母乳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脓毒症
原文传递
系统评价国内外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余章斌 韩树萍 +4 位作者 小慧 孙小凡 董小玥 胡晓山 郭锡熔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252-25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获取国内外围产儿CHD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3月31日。2名系统评价员进行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获取国内外围产儿CHD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3月31日。2名系统评价员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0.0软件。结果纳入9个出生缺陷数据库和10项基于医院/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8个国外出生缺陷数据库围产儿统计开始胎龄为20周,中国出生缺陷数据库围产儿统计开始胎龄为28周;10项基于医院/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中,印度与尼日利亚的研究围产儿统计开始胎龄为28周,其余研究围产儿开始胎龄为20周。按不同洲进行Meta分析,大洋洲和亚洲围产儿CHD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0‰(95%CI:7.0‰~12.0‰)和10.0‰(95%CI:4.0‰~16.0‰);非洲最低,为2.0‰(95%CI:2.0‰~5.0‰);平均为9.0‰(95%CI:5.0‰~12.0‰)。按不同经济区进行Meta分析,高收入经济区围产儿CHD的发生率最高,为10.0‰(95%CI:9.0‰~12.0‰);低收入经济区发生率最低,为2.0‰(95%CI:2.0‰~5.0‰)。按围产儿统计开始胎龄进行Meta分析,28周时围产儿CHD发生率为2.0‰(95%CI:1.0‰~4.0‰);20周时围产儿CHD发生率为10.0‰(95%CI:5.0‰~15.0‰)。结论国内外围产儿CHD汇总发生率为9.0‰(95%CI:5.0‰~12.0‰),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围产儿CHD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以统计开始胎龄为20周较28周围产儿CHD发生率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先天性心脏病 发生率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人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俊 李萌萌 +5 位作者 余章斌 刘凤 刘蓓蓓 翁莉 小慧 韩树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应用不同人乳喂养评价指标评价人乳喂养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后24 h内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应用不同人乳喂养评价指标评价人乳喂养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后24 h内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喂养的种类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捐赠人乳组、混合喂养组。应用量化评价指标母乳占比和母乳量评价不同喂养种类组、不同住院阶段人乳喂养现状。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Kappa检验和McNemar检验用于一致性检验。 结果:601例(男309例、女292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胎龄(29.3±1.9)周,出生体重1 260(1 115,1 400)g,其中6例(1.0%)整个住院期间未进行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组8例(1.3%),捐赠人乳组542例(90.2%),混合喂养组51例(8.5%)。住院1~7 d、8~14 d、15~28 d 3个阶段的母乳占比分别为73.6%(42.9%,86.7%)、97.5%(78.6%,100.0%)、99.3%(93.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14.95, P<0.01),两两比较提示住院1~7 d母乳占比低于8~14 d和15~28 d,为各阶段最低(调整后 P均<0.05)。住院1~7 d、8~14 d、15~28 d母乳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18.2)、59.1(26.5,93.5)、116.0(60.3,142.6)ml/(kg·d), H=759.75, P<0.01],两两比较提示住院1~7 d母乳量最低(调整后 P均 <0.05)。纯母乳喂养组、捐赠人乳组、混合喂养组住院期间母乳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40.0,117.2)、82.9(53.6,103.1)、55.7(16.6,97.5)ml/(kg·d), H=10.78, P=0.005]。母乳占比和母乳量2个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总符合率为0.703,McNemar检验 P>0.05, Kappa=0.408。 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其在住院1~7 d的母乳占比和母乳量低于8~14 d、15~28 d 2个阶段。量化评价指标母乳占比和母乳量的共同应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美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管理指南 被引量:20
14
作者 小慧 余章斌 +1 位作者 李亚琴 韩树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34-1136,共3页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引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管理指南》由美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工作小组于2005年7月制定,2010年10月重新修订完成。该指南以循证医学为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引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管理指南》由美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工作小组于2005年7月制定,2010年10月重新修订完成。该指南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规范,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该指南对我国今后制定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治常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指南 预防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北京PM_(10)中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吕森林 邵龙义 +2 位作者 吴明红 焦正 小慧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4-688,共5页
在通过对北京市区PM10连续1 a的观测的基础上,发现北京PM10的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使用质子激发荧光(PIXE)对PM10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PM10中元素的质量浓度总量差别较大,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地壳元素Al,Si... 在通过对北京市区PM10连续1 a的观测的基础上,发现北京PM10的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使用质子激发荧光(PIXE)对PM10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PM10中元素的质量浓度总量差别较大,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地壳元素Al,Si,Mg,Ca,Fe等的质量浓度在春季最高,人为污染源的元素S,Cl,Zn的质量浓度则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因子分析显示Si,Ca,Al,Fe,Mg和Ti有很高的相关度,表明来自地表土壤;S,Zn,Pb的相关程度很高,代表来自人类活动的工业排放源;Cl,As的相关性较大,可能与工业燃烧等人为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IXE 化学元素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春婷 小慧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53-55,59,共4页
深入的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重社会需要,轻学生个体需要;重学校需要,轻学生发展需要;重共性培养,轻个性培养;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等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对策
下载PDF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邹丽娟 张俊娥 +3 位作者 赖琼 小慧 徐丽兰 戴红霞 《护理学报》 2007年第8期17-19,共3页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手术室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在职业危害中,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手术室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在职业危害中,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可能被传染。据报道,美国非常重视职业安全,有专门的机构(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疾病控制中心等)对职业危害进行管理,但是,美国每年仍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死于血源性传染病,平均每天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下载PDF
基本培养基对苎麻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晓玲 彭定祥 小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5,共5页
采用7种基本培养基对苎麻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及分化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MSB、LS、B5、N6 5种基本培养基对苎麻愈伤诱导效果较好,出愈率为100%,愈伤量较大。Nitsch和White培养基作用效果差。不同外植体对基本培养基反应不一致... 采用7种基本培养基对苎麻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及分化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MSB、LS、B5、N6 5种基本培养基对苎麻愈伤诱导效果较好,出愈率为100%,愈伤量较大。Nitsch和White培养基作用效果差。不同外植体对基本培养基反应不一致,下胚轴脱分化要求较高有机成分,子叶是最易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外植体,叶对培养基中有机成分要求不高,茎要求培养基营养成分齐全,有机成分较高利于茎愈伤分化成苗。较高的总N、P、K含量对苎麻的脱分化和分化是至关重要的,而Cu、Mo、Co等微量成分并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培养基 苎麻 外植体愈伤诱导 分化 脱分化
下载PDF
系统评价入院体温分布情况及其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余章斌 程佳 +2 位作者 邱玉芳 小慧 韩树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早产儿入院体温分布情况及其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文献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纳入早产儿入院体温分布情况... 目的 系统评价早产儿入院体温分布情况及其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文献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纳入早产儿入院体温分布情况及入院低体温对早产儿结局影响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STATA 12.0对不同入院体温分布情况及入院低体温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个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15项研究,47 113例早产儿。不同入院体温<35℃、<36℃、<36.5℃、36.5-37.4℃、≥37.5℃的发生率及95%CI分别为10.3%(7.6%-13.1%)、45.3%(35.0%-55.5%)、63.5%(51.8%-75.2%)、35.1%(25.6%-44.7%)、4.2%(2.6%-5.7%)。与入院体温36.5-37.4℃相比,入院体温<35℃、35-35.9℃、36-36.4℃增加早产儿病死率,OR(95%CI)分别为6.10(4.88-7.62)、1.96(1.45-2.66)、1.31(1.16-1.48),P均<0.01;入院体温≥37.5℃对早产儿病死率没有影响,OR(95%CI)为0.98(0.73-1.32),P=0.91;入院体温<36℃增加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败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发生率,OR(95%CI)分别为1.70(1.45-2.00)、1.27(1.08-1.49)、1.44(1.28-1.61)、1.26(1.07-1.48),P均<0.01;入院体温<36℃不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OR(95%CI)为1.03(0.76-1.38),P=0.87;入院体温36-36.4℃不增加重度ROP、NEC、BPD、败血症、PVL+IVH发生率,OR(95%CI)分别为1.19(0.92-1.54)、1.01(0.86-1.18)、0.91(0.68-1.22)、1.02(0.91-1.14)、0.98(0.85-1.14),P均>0.05。 结论 入院体温<35℃、35-35.9℃、36-36.4℃与入院体温36.5-37.4℃相比,早产儿病死率增加,体温越低,早产儿死亡风险越高。早产儿入院体温<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体温 病死率 并发症 Meta评价
原文传递
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小慧 朱金改 +2 位作者 余章斌 姜承耀 韩树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24周活产双胎儿3?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006例(1?003对),SC组双胎儿1?350例(675对),收集...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24周活产双胎儿3?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006例(1?003对),SC组双胎儿1?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3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不良结局 双胎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