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遂昌金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炎 段士刚 +3 位作者 刘汉仑 杨成栋 升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96,共19页
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的遂昌金多金属矿床(简称“遂昌金矿”)可采储量逐渐枯竭,随着找矿的深入,亟需新的找矿思路或技术手段来取得找矿突破。遂昌金矿区发育明显的热液蚀变,根据热液蚀变来指导找矿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利用短波红外光... 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的遂昌金多金属矿床(简称“遂昌金矿”)可采储量逐渐枯竭,随着找矿的深入,亟需新的找矿思路或技术手段来取得找矿突破。遂昌金矿区发育明显的热液蚀变,根据热液蚀变来指导找矿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来解剖蚀变晕的矿物组成、组合、参数等信息,进而评估与成矿有关的关键信息。通过对地表蚀变岩、穿切金矿体的井下巷道及现存的穿切金矿体的一个钻孔和穿切钼矿体的两个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提取出绢云母类、绿泥石类、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绿泥石类次之。结果表明:绢云母类矿物和绿泥石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绢云母Al—OH吸收峰位(Pos2200)越小、吸收峰深度越深时,伊利石结晶度越高;同时,越靠近矿体伊利石结晶度越大,Al—OH吸收峰位(Pos2200)越小,绿泥石Fe—OH吸收峰位(Pos2250)越大。这一规律表明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有助于查明矿床蚀变分带,为遂昌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短波红外技术可以作为覆盖区同类型矿床的一种勘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金属矿床 热液蚀变 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绢云母 绿泥石 伊利石结晶度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