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2
1
作者 中华医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黄伟剑 黄德嘉 张澍 柯萍 戴研 侯小锋 华伟 梁延春 刘兴斌 苏蓝 宿燕岗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36,共27页
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包括了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希浦系统起搏,尤其是国内... 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包括了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希浦系统起搏,尤其是国内原创的LBBP,因参数更理想、操作更简单,弥补了HBP的不足,引起广泛关注且发展迅速。但作为新技术,希浦系统起搏仍处在起步阶段,其定义、操作、适应证及程控设置尚无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倡导并组织专家撰写了此共识,旨在指导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技术,更加安全、有序地促进希浦系统起搏在国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标准 适应证
原文传递
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27
2
作者 殷保兵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方面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 ,介绍血清前白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高血糖素负荷试验、动脉血酮体比测定、氨基比林呼气试验、吲哚氰绿试验、利多卡因代谢试验、影像学手段及肝功能分级等方法 。
关键词 肝脏储备功能 评估 血清前白蛋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高血糖素负荷试验
下载PDF
四种异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永忠 孙艳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3-386,共4页
植物异黄酮类雌激素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浓度的四种异黄酮溶液的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及对猪油的抗氧化实验,比较并确定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异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及其与内在化学结构... 植物异黄酮类雌激素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浓度的四种异黄酮溶液的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及对猪油的抗氧化实验,比较并确定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异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及其与内在化学结构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染料木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最高,而芒柄花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含有的羟基个数及所在化学结构中羟基位置不同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 异黄酮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可行性与疗效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汪菁峰 +6 位作者 秦胜梅 王蔚 柏瑾 海燕 梁义秀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房颤患者(n=18),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其中16例合并慢心室率有起搏适应证,2例合并快心室率、QRS时限>130 ms,行房室结消融。术前窄QRS时限<120 ms 8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心室内传导阻滞8例。所有研究对象符合CRT植入的Ⅰ类或Ⅱ类适应证,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在双心室起搏基础上,增加1根希浦系统起搏导线连接心房插孔,进行希浦系统单点起搏或融合双心室起搏,比较术前自身、双心室同步起搏及术后QRS时限,测试起搏参数(感知、阈值、阻抗)。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参数、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希浦系统单点起搏组13例(其中希氏束起搏6例),希浦系统起搏融合双心室起搏组5例(其中希氏束起搏3例),与常规双心室起搏相比,两组QRS时限均显著缩短[(116.7±14.2)ms对(156.7±11.1)ms,P<0.0001]及[(141.4±9.5)ms对(174.6±9.6)ms,P=0.01]。在起搏参数方面,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相比,阈值、感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阻抗来说,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4.1±104.7)Ω对(501.5±74.8)Ω,P=0.016],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8±49.2)Ω对(411.2±42.1)Ω,P=0.063]。随访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平均值及中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比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希浦系统单点起搏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平均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001),而希浦系统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人工 希氏-浦肯野系统 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原文传递
富硒大豆蛋白的研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况冲 郭晓玲 +1 位作者 张永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194,共3页
以黄豆芽为富硒载体,采用喷淋和浸泡相结合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硒溶液,通过黄豆的发芽过程实现对硒元素的生物富集,制备出富硒黄豆芽并分离得到富硒大豆蛋白。结果表明:当硒培养液浓度为10μg/mL、培养时间为120h时富硒效果最佳,制备... 以黄豆芽为富硒载体,采用喷淋和浸泡相结合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硒溶液,通过黄豆的发芽过程实现对硒元素的生物富集,制备出富硒黄豆芽并分离得到富硒大豆蛋白。结果表明:当硒培养液浓度为10μg/mL、培养时间为120h时富硒效果最佳,制备出的富硒大豆蛋白富硒量为21.23μg/g。富硒大豆蛋白与普通大豆蛋白相比,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提高最为显著,大约提高了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芽 富硒大豆蛋白
下载PDF
红三叶草异黄酮及其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永忠 况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41-1744,共4页
红三叶草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其结构特点上阐述了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作用与其代谢产物密切相关。红三叶草异黄酮属于4’-甲氧基类异黄酮,需要... 红三叶草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其结构特点上阐述了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红三叶草异黄酮的植物雌激素作用与其代谢产物密切相关。红三叶草异黄酮属于4’-甲氧基类异黄酮,需要在生物体内通过微生物酶系作用下转化成具有双羟基结构以及活性更高的4’-羟基类异黄酮,从而能够更好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植物雌激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草异黄酮 去甲基化 代谢 植物雌激素
下载PDF
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的单中心植入现状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柏瑾 +5 位作者 王蔚 秦胜梅 汪菁峰 梁义秀 曾蒙苏 宿燕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 研究单中心磁共振(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植入现状.方法 入选2016年9月至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问卷形式对272例患者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进行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选择意愿调查并分析... 目的 研究单中心磁共振(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植入现状.方法 入选2016年9月至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问卷形式对272例患者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进行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选择意愿调查并分析原因,同时收集本中心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植入后行MRI检查次数、部位及检查前后起搏器参数对比.结果 ①272例患者中96例患者(35.3%)选择MRI兼容心脏起搏器(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132例患者(48.5%)选择普通心脏起搏器,44例患者(16.2%)选择MRI兼容起搏导线+非MRI兼容普通脉冲发生器.272例中有176例患者(64.7%)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前未做过MRI检查;②96例选择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中有52例(54.2%)这样选择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原因在于既往做过MRI检查;③272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对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最关注的是安全和价格(分别为132例和92例,占48.5%和33.8%);而176例未选择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原因是认为以后做MRI检查的可能性很小及认为价格相对昂贵(分别为80例和60例,占45.5%和34.1%);④272例患者中122例(44.9%)认为MRI兼容心脏起搏器价格比普通心脏起搏器价格高2万元以内可以接受;⑤与选择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相比,44例选择植入MRI兼容起搏导线+非MRI兼容普通脉冲发生器的患者相对年轻[(72.6±12.6)岁对(63.2±8.0)岁,P=0.027],医保比例低(70.8%对36.1%,P=0.048),既往做过MRI检查的比例低(50.0%对16.9%,P=0.029),其中40例患者(90.9%)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以后更换时可以多一种选择;⑥对本中心已植入的225例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中位随访期7.2个月,共行MRI检查13例(5.8%),检查前后测定起搏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中心实际选择MRI兼容起搏器和术后真正实施MRI检查的患者比例与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心脏起搏器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呼吸驱动和气道阻力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冯 靖 朱宝玉 +2 位作者 光瑾 李 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 探讨在①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无阻塞组);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轻度阻塞组;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中度阻塞组;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重度阻塞组患者的中枢呼吸驱动(P0.1)、最大通气时的中枢呼吸驱动(P... 目的 探讨在①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无阻塞组);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轻度阻塞组;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中度阻塞组;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重度阻塞组患者的中枢呼吸驱动(P0.1)、最大通气时的中枢呼吸驱动(P0.1MAX)、最大口腔吸气压(PI MAX)、最大口腔呼气压(PE MAX)、中枢呼吸驱动储备(P0.1/P0.1MAX)、有效吸气阻抗(P0.1/Vt/Ti)以及4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Rfo4Hz)、4Hz振荡频率下吸气末阻力(Rin4Hz)、4Hz振荡频率下呼气末阻力(Rex4Hz)的水平:以及上述呼吸驱动指标与4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诸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216例男性患者,其年龄在35岁~60岁之间,分为以下各组:①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轻度阻塞组: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中度阻塞组;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重度阻塞组。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为对照组,目的在于尽量排除咳嗽对中枢呼吸驱动的影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PIMAX、PEMAX在各个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P0.1MAX、P0.1/P0.1MAX、P0.1/Vt/Ti以及呼吸阻力诸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枢呼吸驱动 气道阻力 研究
下载PDF
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9
作者 刘曦 李骁 +8 位作者 张磊 梁义秀 柏瑾 王蔚 汪菁峰 秦胜梅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行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LBBP)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因房颤、药物控制心室率欠佳,采用房室结消...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行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LBBP)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因房颤、药物控制心室率欠佳,采用房室结消融联合LBBP治疗的心衰患者,观察手术参数、起搏器参数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等。结果纳入30例患者,年龄(64.5±12.8)岁,其中男21例,心室率为(105.2±16.4)次/min。术中透视影像下LBBP导线与消融靶点间的距离为(22.8±5.3)mm。LBBP术后起搏QRS时限较术前显著缩短[(128.9±10.2)ms对(145.2±38.2)ms,P=0.030]。起搏器参数方面,LBBP术后阈值为(0.9±0.3)V/0.4 ms,R波感知为(7.7±4.0)mV,阻抗为(537.5±72.8)Ω,阈值及R波感知在6个月随访时保持稳定,阻抗较前显著降低(P<0.001),随访中未记录到阈值升高及起搏失夺获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39.4%±6.5%对31.4%±5.0%,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4.4±8.5)mm对(69.7±8.7)mm,P=0.019]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3.0±11.0)mm对(59.7±10.3)mm,P=0.022]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房室结消融联合LBBP可显著改善房颤伴心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望作为房颤心室率控制欠佳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房室结消融 左束支起博 可行性 效果
原文传递
左束支起搏对心室起搏依赖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
10
作者 金沁纯 +7 位作者 金亚伟 邱楠 王蔚 秦胜梅 柏瑾 梁义秀 汪菁峰 宿燕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在心室起搏依赖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行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因心动过缓、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且左... 目的探讨在心室起搏依赖伴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行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因心动过缓、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比较术前与术后QRS时限、起搏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共入选35例HFrEF患者,年龄(69.0±13.1)岁,其中男26例。左束支起搏成功率为100%。随访(2.6±0.7)年,患者术后QRS时限较术前趋于改善[(142.9±46.4)ms对(133.0±16.8)ms,P=0.088]。术中和术后随访相比,患者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随访相比,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34.2%±5.1%对44.7%±12.6%,P<0.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2.7±12.2)mm对(58.3±11.9)mm,P=0.002]、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2.5±11.7)mm对(47.5±13.4)mm,P=0.004]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束支起搏在心室起搏依赖伴HFrEF患者中成功率高,术后长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心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室起搏依赖 左束支起搏
原文传递
《2023HRS/APHRS/LAHRS心脏生理性起搏预防和减轻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11
作者 刘曦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8期6-9,共4页
右心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是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可导致心室收缩失同步、引起起搏诱导心肌病(pacing induced cardiomyopathy,PICM)和心力衰竭,这引发了人们对生理性起搏方式的探索。心脏生理性起搏(cardia... 右心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是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可导致心室收缩失同步、引起起搏诱导心肌病(pacing induced cardiomyopathy,PICM)和心力衰竭,这引发了人们对生理性起搏方式的探索。心脏生理性起搏(cardiac physiologic pacing,CPP)最初指传感器驱动的频率适应性起搏或可变房室延迟(atrial-ventricular delay,AVD)的起搏方式。随后出现的双心室起搏(biventricular pacing,BVP)虽可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但治疗反应欠佳。既往发布的《2012 EHRA/HRS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专家共识:植入和随访推荐及管理》[1]及《2018 ACC/AHA/HRS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患者评估和管理指南》[2]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功能 心动过缓 标准治疗方法 起搏方式 心室收缩 双心室起搏
下载PDF
上海市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刘晓强 +9 位作者 潘文麒 邱朝晖 李若谷 李京波 许向东 赵仙先 幺天保 李毅刚 汪芳 宿燕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评估并总结上海地区无导线起搏器(Micra)的患者选择、植入策略、起搏参数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50家上海地区心脏中心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 目的评估并总结上海地区无导线起搏器(Micra)的患者选择、植入策略、起搏参数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50家上海地区心脏中心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观察和评估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证、植入部位、程控检测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术后程控随访参数(阈值、感知、阻抗)、AV同步率(如为Micra AV)及不良事件。结果入选1620例患者,年龄(72.6±15.3)岁,男923例、女697例,其中心房颤动(房颤)伴慢心室率496例(30.6%,496/1620),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76例(29.4%,476/1620),房室传导阻滞648例(40.0%,648/1620),植入成功率99.8%(1617/1620)。手术时间(43.8±17.6)min,X线曝光量(82.82±38.0)mGy,其中1283例(79.2%,1283/1620)患者植入部位在中位室间隔,248例(15.3%,248/1620)植入部位在低位室间隔,58例(3.6%,58/1620)植入部位在高位室间隔,31例(1.9%,31/1620)植入部位在心尖部。术中测得的起搏阈值(0.56±0.26)V/0.24 ms,心室感知(10.04±4.16)mV,阻抗(888.0±250.7)Ω。Micra AV 1个月随访时平均房室同步率为76.6%,1年随访时平均房室同步率为79.0%。共发生了38例(2.35%,38/1620)不良事件:股静脉血栓6例(0.37%,6/1620)、动静脉瘘3例(0.19%,3/1620)、假性动脉瘤4例(0.25%,4/1620)、心脏穿孔9例(0.56%,9/1620)、无导线起搏器移位3例(0.19%,3/1620)、感染1例(0.06%,1/1620)、起搏阈值升高5例(0.31%,5/1620)、设备故障2例(0.12%,2/1620)、非手术死亡5例(0.31%,5/1620)。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总体上安全可行,术者多首选植入在中位室间隔。尽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一旦发生,较传统经静脉起搏系统严重且处理相对更困难并可能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植入 并发症 上海
原文传递
分离提取铟的几种新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军深 宋文芹 +2 位作者 李桂华 刘春萍 《广州化工》 CAS 2005年第5期17-20,共4页
按照分离技术的种类对分离回收铟的几种新方法进行了综述。这些新技术使用的主要分离材料包括液膜、螯合树脂、浸渍树脂和微胶囊。在合适的条件下,运用这些技术可对铟进行有效地分离回收。这些新技术为分离回收铟提供了新的选择。今后... 按照分离技术的种类对分离回收铟的几种新方法进行了综述。这些新技术使用的主要分离材料包括液膜、螯合树脂、浸渍树脂和微胶囊。在合适的条件下,运用这些技术可对铟进行有效地分离回收。这些新技术为分离回收铟提供了新的选择。今后应加强这些技术使用的分离材料强度和稳定性、分离机理以及传质模型的研究,以期为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液膜 螯合树脂 浸渍树脂 微胶囊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的中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尹曼 +7 位作者 柏瑾 王蔚 汪菁峰 秦胜梅 梁义秀 海燕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通过单中心分析,探讨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的中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尝试行HBP的患者40例,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随访HBP术后1、3、6、12个月阈值、感知、... 目的通过单中心分析,探讨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的中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尝试行HBP的患者40例,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随访HBP术后1、3、6、12个月阈值、感知、阻抗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拟行HBP的患者40例,其中3例因术中阈值较高放弃HBP起搏,改为常规右室起搏,成功HBP的患者37例(占92.5%),其中心功能正常患者19例,术前平均QRS波时限(94.37±14.06)ms,HBP后QRS波时限为(100.74±14.6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心功能不全患者18例,术前平均QRS波时限(150.56±35.63)ms,HBP后QRS波时限缩短为(136.83±22.47)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术中及术后1、3、6、12个月后随访希氏束导线阈值分别为(1.26±0.52)V/0.4ms、(1.17±0.66)V/0.4ms、(1.34±0.87)V/0.4ms、(1.33±0.89)V/0.4ms、(1.33±0.85)V/0.4ms,与术中测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阈值升高>2.5V/0.4ms者4例(4/37,10.8%),无一例发生起搏导线移位、重置或拔除,无起搏系统感染,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有1例因突发心室颤动死亡。心功能不全患者中,HBP术后1年NYHAⅢ-IV级患者比例较术前下降(P=0.02),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0.39±0.15)vs(0.34±0.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HBP成功率高,中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较好,特别是对于心室起搏依赖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HBP联合双室起搏(作为备份或融合起搏)可改善临床心功能,可能是一种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希氏束起搏 有效性 安全性 心房颤动 心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微 +2 位作者 许铎 季伟敏 王宝珠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CRT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4例,术中左室起搏电极位置为侧后壁者65例,非侧后壁者19例,根据术中右室起搏电极位置为右心室流出道间...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CRT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4例,术中左室起搏电极位置为侧后壁者65例,非侧后壁者19例,根据术中右室起搏电极位置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RVOT)和右心室心尖部(RVA)分为RVOT组(n=34)和RVA组(n=50),比较各组病人治疗前后QRS波时限(QRS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RVA组LVEF显著高于RVOT组(P<0.05),NYHA分级、QRSd、LVEDD、LVESD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起搏电极在侧后壁者中,RVA亚组LVEF显著高于RVOT亚组(P<0.05),NYHA分级显著低于RVOT亚组(P<0.05),QRSd、LVEDD、LVESD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非侧后壁者中,RVA亚组与RVOT亚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和RVOT组病人CRT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受双室起搏位置的综合影响,右心室RVA起搏可能较RVOT起搏更具有临床优势,尤其是对于左心室为侧后壁起搏者,将右心室电极置于RVA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 左心室起搏电极位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双心室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珍珍 肖子龙 +6 位作者 禹子清 鲍佩 汪菁峰 梁义秀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双心室起搏(BVP)对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所有患者, 按照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LBBAP组和BVP组...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双心室起搏(BVP)对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所有患者, 按照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LBBAP组和BVP组。所有患者在植入后1、3、6个月以及之后每年随访1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 次级终点是全因死亡。结果共入选患者324例, 男207例, 女117例, 年龄(64.74±10.35)岁, 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其中LBBAP组152例, BVP组172例。LBBAP组20例(13.16%, 20/152)、BVP组39例(22.67%, 39/172)患者达到主要终点,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64, HR=0.61, 95%CI 0.35~1.04, P=0.069];LBBAP组有9例(5.92%, 9/152)、BVP组有16例(9.30%, 16/172)患者达到次级终点,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398, HR=0.70, 95%CI 0.31~1.60, P=0.4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 LBBAP组和BVP组之间主要终点和次级终点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 95%CI 0.31~1.00, P=0.051;HR=0.55, 95%CI 0.22~1.38, P=0.204)。结论在接受CRT的患者中, LBBAP对预后的影响与BVP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双心室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全因死亡
原文传递
鞘磷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尹曼 +6 位作者 徐磊 赵吉 徐馨 吴召娣 邵文琦 孙爱军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310-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4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5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62.7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4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5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62.71±0.46)岁。464例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37例,冠状动脉狭窄者为327例。根据Gensini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SM水平。结果: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狭窄组的SM水平分别为(394.5±9.1)、(450.5±7.8)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55,P=0.001)。按照SM水平三分位分组的Gensini评分分别为6(0-38)、18(2-50)、19(0-49),3组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多个相关危险因素后,血SM水平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β=0.143,95%可信区间(95%CI):0.148-0.654,P=0.002]。结论:SM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其水平可能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M可能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鞘磷脂 冠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国人右房、右室导线实际使用长度的单中心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淑兰 柏瑾 +4 位作者 王蔚 秦胜梅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测量国人植入起搏器时右房、右室导线的实际使用长度,为得出适合国人的起搏导线长度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117例植入起搏器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起搏器类型、导线植入侧(左/右)、静脉植入路径(锁骨下静脉/头静脉)、电极... 目的测量国人植入起搏器时右房、右室导线的实际使用长度,为得出适合国人的起搏导线长度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117例植入起搏器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起搏器类型、导线植入侧(左/右)、静脉植入路径(锁骨下静脉/头静脉)、电极放置的位置(心尖部/流出道)等参数。术中测量静脉入口结扎部位到脉冲发生器连接口处的导线长度,将电极导线总长度减去上述长度得出电极导线实际使用长度,术后通过胸部正位片测量导线进入上腔静脉后垂直下行的反向延长线同左、右锁骨中点连接线的交界点与左/右锁骨中点间距离的差值,得出对侧植入时所需导线的长度。结果左锁骨下路径植入时右房导线实际使用长度为(30.0±2.3)cm;右室导线实际使用长度为(39.1±3.0)cm。右锁骨下路径植入时右房导线实际使用长度为(26.5±2.8)cm;右室导线实际使用长度为(33.5±2.8)cm。Spearman′s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右房导线实际使用长度主要与身高(r=0.475,P<0.001)相关,右室导线实际使用长度主要与身高(r=0.533,P<0.001)相关;结论相对于常规使用的心房心室导线长度(心房53cm/心室58cm),国人选择心房导线40cm/心室导线50cm应该是可行和更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电极导线 起搏导线长度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爱军 +6 位作者 弭守玲 樊慧芝 徐磊 赵吉 王克强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60-365,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干预组(n=14)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4),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和TT...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辛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干预组(n=14)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4),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伊文思蓝和TTC染色评估梗死面积,提取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相比,梗死区与危险区(梗死区+缺血区)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29.4%±8.4%vs57.7%±6.5%,P<0.0001);梗死面积与左室面积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15.9%±5.6%vs29.0%±8.9%,P=0.012)。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有19个蛋白点的表达有差异,质谱鉴定了9种差异蛋白,相比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个蛋白表达上调:三功能酶亚基α(线粒体前体)、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肌动蛋白α(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5A亚单位(线粒体前体);5个蛋白表达下调:L-乳酸脱氢酶B链、异柠檬酸脱氢酶[NAD]α亚基(线粒体前体)、α晶状体蛋白B链、内膜蛋白(线粒体)、肌动蛋白类似物(细胞质)。结论辛伐他汀组大鼠心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辛伐他汀改变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等途径上的蛋白,为阐明辛伐他汀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蛋白质组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乳腺癌晚期患者行左束支起搏改善心功能一例
20
作者 海燕 +5 位作者 余一祎 许莉莉 赵刚 杨茗 宿燕岗 钱菊英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849-853,共5页
报道1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乳腺肿瘤晚期的患者,经过积极药物治疗及左束支起搏后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通过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乳腺肿瘤晚期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肿瘤合并心脏疾病的多学科诊治和管理的认识。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乳腺癌 左束支起搏 肿瘤心脏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