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鳍笛鲷皮肤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振民 +2 位作者 崔海涛 王中铎 郭昱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类胡萝卜素和体色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红鳍笛鲷体表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多于黑色素细胞(P<0.001),且从背部向腹部逐渐减少,红体色受到黑色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皮肤和视网膜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沉积部位,皮肤中类胡萝卜素以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红色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虾青素、角黄素和β-柠乌素等3种,虾青素和角黄素含量与红色素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建议在饲料中补充虾青素和角黄素以提升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色素细胞 组织切片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红鳍笛鲷仔稚幼鱼形态与色素细胞发育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秋璐 +2 位作者 许振民 王中铎 郭昱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2,共7页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早期形态特征及色素细胞发育特点。【方法】利用生物显微镜和正置荧光显微镜对0~29日龄的仔稚幼鱼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形态学特征和色素发育的变化情况,分析全长、体长、头长和体高数据。...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早期形态特征及色素细胞发育特点。【方法】利用生物显微镜和正置荧光显微镜对0~29日龄的仔稚幼鱼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形态学特征和色素发育的变化情况,分析全长、体长、头长和体高数据。【结果与结论】根据卵黄囊的消失、鳞片出现以及是否全身披鳞片可将红鳍笛鲷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0~21 d)、稚鱼期(22~28 d)和幼鱼期3个阶段,而仔鱼期又可细分为早期仔鱼(0~2 d)和后期仔鱼(3~21 d)2个阶段。初孵仔鱼只有黑色素细胞,无游泳能力且生长较慢。鳍条的发育以胸鳍最快,其次是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初孵仔鱼黑色素细胞形如星点状,在腹部呈近直线排列;2日龄仔鱼开口,随着食性转换仔鱼头部上方出现黄色素细胞;16日龄仔鱼鳃盖出现虹彩色素细胞,呈银白色和紫红色;红色素细胞出现时间最晚,在26日龄稚鱼背鳍及尾鳍鳍膜上首次出现。红鳍笛鲷胚后发育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及色素细胞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胚后发育 色素发育 仔稚幼鱼
下载PDF
妈祖
3
作者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44-47,共4页
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福建湄州湾上空划过一道红光,东南巡检林惟悫的夫人王氏生下一女,因不啼不哭故取名默娘,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为妈祖的林默娘。 星移斗转,这年默娘已八岁了,她十分向往大海。一日,她背着父母与好友怀宇、阿翠、阿梅到... 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福建湄州湾上空划过一道红光,东南巡检林惟悫的夫人王氏生下一女,因不啼不哭故取名默娘,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为妈祖的林默娘。 星移斗转,这年默娘已八岁了,她十分向往大海。一日,她背着父母与好友怀宇、阿翠、阿梅到美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岛 妈祖庙 宋太祖 满载货物 泉州湾 通法 泉州港 三门峡 渔民 《金刚经》
原文传递
严肃的历史剧可以推向国际市场
4
作者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7-38,共2页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我自幼以他们为楷模,其中最崇敬莫过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不想人到中年如愿以偿,竟编写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并由山东电视台录制拍出.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完成《孔子》
关键词 国际市场 史造 儒家思想 山东电视台 匡亚明 人到中年 文化工程 南京大学 电影制片 独立制片人
原文传递
红鳍笛鲷视杆蛋白和长波敏感视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规律分析
5
作者 刘雪媚 +3 位作者 许振民 梁秋璐 王中铎 郭昱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85-3296,共12页
【目的】克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视杆蛋白(RH1)基因和长波敏感视蛋白(LWS)基因,并分析其在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为探究笛鲷属鱼类适应从表层浮游逐步转为下层底栖光环境生活的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克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视杆蛋白(RH1)基因和长波敏感视蛋白(LWS)基因,并分析其在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为探究笛鲷属鱼类适应从表层浮游逐步转为下层底栖光环境生活的过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克隆红鳍笛鲷RH1基因和LWS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2个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红鳍笛鲷6个胚胎发育时期(原肠下包1/2期、胚孔封闭期、视囊期、晶体出现期、心脏跳动期、孵化出膜期)和5个仔鱼发育时期(1、3、10、15和20 d),以及成鱼不同组织(脑脏、心脏、肝脏、肌肉、黑色皮肤、红色皮肤、胃和视网膜)的表达规律。【结果】红鳍笛鲷RH1基因和LWS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723 bp和1302 bp,其中RH1基因具有465 bp的3’-UTR和196 bp的5’-UTR,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LWS基因具有213 bp的3’-UTR和15 bp的5’-UTR,ORF长度为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残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个视蛋白基因均先与鲈形目等鱼类聚为一支,再与鳉形目、鲽形目和鲤形目等聚为一支,最后再与陆生脊椎动物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RH1基因在孵化出膜后15和20 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下同),LWS基因在孵化出膜后20 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2个视蛋白基因在成鱼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相似,在视网膜上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红鳍笛鲷RH1和LWS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与红鳍笛鲷的生活习性变化相关,表明红鳍笛鲷RH1和LWS基因表达与其生活光环境的变化密切呼应,在早期发育变态阶段的光线调节,以及适应黑暗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RH1基因 LWS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