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O 2008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型修订解读 被引量:43
1
作者 何广胜 吴德沛 +5 位作者 孙爱宁 梁建英 刘丹丹 子兴 薛永权 阮长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21,共6页
2008年版WHO的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型集中了目前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及临床等方面研究进展,对MDS的分型做出了新修订。文章对有关MDS方面的修订做一解读。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型 WHO
原文传递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表达 被引量:20
2
作者 顾伟英 子兴 +8 位作者 曹祥山 胡绍燕 朱江 王志林 严峰 王玮 岑建农 沈慧玲 钱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 PCR方法 ,检测了 10 8例AL患者和 2 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照 β 胆色原脱氢酶 (GAPD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初诊与复发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 PCR方法 ,检测了 10 8例AL患者和 2 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照 β 胆色原脱氢酶 (GAPD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初诊与复发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经GAPDH校正后分别为 75 .10和 89.5 6 ,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 2 .0 7和 1.5 1) ,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之间及初诊与复发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70例初诊AL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1、M2 、M3 亚型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5,即粒系表达明显高于单核系 ,且WT1基因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mdr1基因表达无相关性 ,但与染色体核型有关。对其中 2例患者动态检测WT1基因表达可提示白血病复发情况。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高表达 ,可作为白血病疗效评价及监测残留病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骨髓细胞 患者 表达水平 AL 初诊 急性白血病 实时定量 GAPDH 高表达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共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傅建新 王玮 +4 位作者 白霞 王玲 朱子玲 子兴 阮长耿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17-12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旁分泌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其自分泌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基因在恶性肿瘤细胞系中的共表达。方法:以看家基...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旁分泌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其自分泌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基因在恶性肿瘤细胞系中的共表达。方法:以看家基因为内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VEGF及其受体基因在30种肿瘤细胞系和4种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29种肿瘤细胞系和3种内皮细胞系检测到中度以上的VEGF基因表达,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仅有低表达;Flt-1基因表达分别见于50%(6/12)的血液肿瘤,28%(5/18)的实体瘤细胞和2种内皮细胞;仅在16.7%(2/12)的血液肿瘤,33.3%(6/18)实体瘤细胞和2种内皮细胞检测到KDR基因表达;而ECV304细胞并无Flt-1或KDR基因的表达。结论:VEGF基因高表达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而VEGF及其受体共表达表明肿瘤细胞系中存在自分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表达/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晟 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岑建农 傅建新 姚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5-408,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4 (CXCR4 )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7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CXCR4的表达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正常人...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4 (CXCR4 )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7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CXCR4的表达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和脑膜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 1α)的表达 ,进行了白血病细胞株体外黏附、迁移、浸润实验。结果  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中 2 1例为CXCR4阳性表达 (6 5 .6 % )。 4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 7例为阳性表达 (17.1% )。K5 6 2、U937、NB4细胞株荧光阳性细胞分别占 0 .2 %、4 1.0 %、5 2 .0 %。ALL中 ,CX CR4阳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分别为 6 1.9%和 18.2 % ,P <0 .0 5 ) ;AML中 ,CXCR4阳性组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低于阴性组 (P <0 .0 5 )。体外实验中SDF 1α能够诱导高表达CXCR4的白血病细胞黏附、促进迁移、增强浸润能力。结论 急性白血病细胞过量表达CXCR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急性白血病 髓外浸润 基因表达 趋化因子类 白血病浸润
原文传递
WT1基因水平动态检测对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顾伟英 子兴 +7 位作者 胡绍燕 朱江 王志林 严峰 王玮 岑建农 沈慧玲 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 BMT)后骨髓中WT1的动态表达水平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采用LightCyclerPCR仪检测了15例白血病患者allo BMT前后(111例次)和23例...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 BMT)后骨髓中WT1的动态表达水平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采用LightCyclerPCR仪检测了15例白血病患者allo BMT前后(111例次)和2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及内参GAPDH的表达水平,以WT1N=(WT1拷贝数/GAPDH拷贝数)×104计算WT1表达水平。结果初诊与复发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N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40 18和125 89,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 80和1 47),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之间及初诊与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检测WT1N变化与相应融合基因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WT1N表达水平再次升高可提前40~180d预示白血病临床复发。结论实时定量RT PCR动态检测WT1在白血病患者allo BMT后骨髓中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残留病的指标,提示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 白血病患者 表达水平 骨髓 复发 微小残留病 监测 实时定量 GAPDH PCR仪
原文传递
明胶酶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晟 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岑建农 付建新 姚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84-68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细胞中明胶酶A(MMP2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了 4 6例初治AL患者MMP2的表达 ,同时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测定了MMP2活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细胞中明胶酶A(MMP2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了 4 6例初治AL患者MMP2的表达 ,同时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测定了MMP2活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1 MMP)的表达 ,并在体外进行了白血病细胞株穿膜试验研究。结果  4 6例AL患者中 2 4例 (5 2 2 % )MMP2表达阳性 ,MMP2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的比例分别为 5 0 0 %和 18 2 % (P值均 <0 0 5 ) ;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77 2 1± 13 9) %和 (6 2 95± 17 2 ) % (P值均 <0 0 1)。同时 4 6例AL患者中TIMP2、MT1 MMP阳性表达分别为 2 7例 (5 8 7% )、33例 (71 7% )。体外穿膜试验证实了MMP2对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酶A 急性白血病 临床意义 RT-PCR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电穿孔法基因转染悬浮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慧玲 子兴 +2 位作者 王玮 段卫明 傅建新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 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细胞状态、温度及缓冲液等转染条件 ,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GFP转入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和NB4 ,... 目的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 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细胞状态、温度及缓冲液等转染条件 ,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GFP转入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和NB4 ,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结果  ( 1)低电压、高电容能高效转染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 ,细胞类型不同条件有所差异 ,K5 6 2细胞在 2 5 0V、95 0 μF得到最大转染率 4 0 .6 % ,NB4细胞在 35 0V、95 0 μF得到最大转染率 32 .9%。 ( 2 )良好的细胞生长状态能明显提高转染率。 ( 3)温度和缓冲液中的血清成分对电穿孔效率影响不大。结论 电穿孔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法 ,通过优化其条件 ,可提高转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悬浮细胞 基因转染 优化
下载PDF
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伟林 梁建英 +2 位作者 朱明清 薛永权 子兴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伴髓系抗原(My)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MIC 分型特征。方法按常规骨髓涂片及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120例初治 ALL 患者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类型,用 R 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对 My^+ALL... 目的探讨伴髓系抗原(My)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MIC 分型特征。方法按常规骨髓涂片及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120例初治 ALL 患者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类型,用 R 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对 My^+ALL 及 My^-ALL 患者 MIC 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0例初治 ALL 患者中 My^+ALL 66例(55%),其中 My^+B-ALL 50例,占 B~ALL 的56.8%;My^+T-ALL 14例,占 T-ALL 的50%;My^+T、B-ALL 2例,占 T、B-ALL 的50%。66例My^+ALL 患者形态学分型有10例(15.1%)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4例 My^-ALL 无一例误诊为 ANLL。My^+ALL 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不符率或形态学分型不明确病例明显高于My^-ALL(P<0.01)。My^+ALL 患者95.5%表达 CD13,81.8%表达 CD33,77.3%同时表达 CD13及CD33,1.5%表达 CO117。CD14、CD15及 MPO 表达阴性。My^+ALL 患者 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P<0.01)。My^+ALL 及 My^-ALL 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分别为72.3%和66.7%(P>0.05),My^+B-ALL 患者的 t(9;22)或 t(9;22)伴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 My^-B-ALL(P<0.01)。My^+T-ALL 及 My^-T-ALL 患者末见 t(9;22)异常。My^+ALL 和 My^-ALL 患者 CR 率分别为83.9%和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y^+ALL MIC 分型部分细胞形态学可显示有髓系细胞特征,易被误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y^+ALL 患者 CD34表达率明显高于 My^-ALL。My^+B-ALL 的 t(9;22)异常显著高于 My^-B-ALL。My^+ALL 与 My^-ALL 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伴髓系抗原表达 MIC分型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异构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利 王玲 +3 位作者 王玮 傅建新 岑建农 子兴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01-60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WT1基因异构体 研究
原文传递
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对NB4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国风 岑建农 +3 位作者 子兴 王玮 傅建新 阳小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84-588,共5页
目的 研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NB4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NB4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首先观察LOV对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DNA... 目的 研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NB4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NB4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首先观察LOV对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TUNEL、RT PCR半定量测定bcl 2mRNA水平 ,系统观察LOV对NB4体外诱导分化和凋亡的情况。最后利用RT PCR半定量测定H、K、N ras基因表达水平 ,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胞膜p2 1Ras蛋白测定 ,探讨LOV作用机制。结果 ①LOV抑制NB4细胞增殖 ,IC50 为 12 .5 9μmol L。②LOV诱导NB4细胞凋亡 ,影响细胞周期进程 ,细胞阻滞于G1 S期。LOV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随作用时间延长 ,bcl 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③LOV不影响NB4细胞分化。④LOV作用于NB4细胞 ,H、K、N ras基因转录水平无变化 ,但膜表面p2 1Ras蛋白水平随时间进行性下降。结论 LOV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使细胞周期进程阻滞于G1 S期。bcl 2参与了LOV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LOV对NB4细胞分化无影响。p2 1Ras蛋白异戊二烯化受抑而阻滞p2 1Ras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可能是LOV影响NB4细胞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代他汀 NB4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RAS基因 胆因醇合成抑制剂 降血脂药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小鼠白血病细胞对血脑屏障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洒然 子兴 +3 位作者 岑建农 沈宏杰 王元元 姚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小鼠模型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观察白血病细胞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探讨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只BALB/c裸鼠进行切脾、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全身亚致死剂量照射等预处理... 目的通过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小鼠模型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观察白血病细胞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探讨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只BALB/c裸鼠进行切脾、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全身亚致死剂量照射等预处理,经尾静脉注射含1.2×10^3个SHI-1细胞的0.2mlPBS,观察小鼠的活动、饮食等一般状态,应用RT—PCR、组织病理切片、骨髓细胞涂片等检测裸鼠脑组织中SHI-1细胞的浸润生长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接种于铺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系统中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将HL-60、SHI-1细胞接种于血脑屏障模型的Transwell小室上层,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MVEC的形态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计算白血病细胞的穿膜率。结果①接种SHI-1细胞后30~35d有50%的小鼠先后发生CNSL,出现肢体瘫痪、失明等症状,骨髓及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和脑组织中同时检测到人MLL-AF6融合基因的转录;在被浸润的脑组织中检测到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及ZO-1表达降低。②与HL-60和SHI-1细胞共培养后,BMVEC失去紧密相连的致密单层结构,细胞呈分散、单个生长,ZO-1表达明显下调,SHI-1细胞对BMVEC的形态改变较HL-60明显,SHI-1细胞穿透率为(40.33±1.53)%,较HL-60细胞[(11.83±1.44)%]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而浸润中枢神经系统是CNSL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SHI-1细胞 血脑屏障 细胞浸润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帆 李建勇 +3 位作者 薛永权 邵景章 子兴 陆庭卫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13-71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分型 形态学 免疫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巨核细胞发育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机理及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子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1-1908,共8页
血小板是血液中行使凝血和止血功能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还有日益增多的各种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本身可导致某些疾病,而某些疾病中出现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缺陷,也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自1906年首次确认血小板来源... 血小板是血液中行使凝血和止血功能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还有日益增多的各种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本身可导致某些疾病,而某些疾病中出现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缺陷,也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自1906年首次确认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后,血小板的各种病理改变就必然与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拟对造血系统中巨核细胞系列的发育成熟和血小板生成释放的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以及在多种疾病中针对巨核细胞、血小板的靶向干预策略做一简明扼要的综述,使读者获得此领域比较全面综合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发育分化 血小板 多倍体化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真真 何广胜 +9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仇惠英 苗瞄 王秀丽 方宝枝 吴倩 常伟荣 子兴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5-167,170,共4页
目的:总结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治疗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小板减少(MDS-RT)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起始3例患者均行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1疗程:20mg/m2,静脉滴注1h,qd×3d,之后患者2巩固3疗程,患者3转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结... 目的:总结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治疗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小板减少(MDS-RT)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起始3例患者均行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1疗程:20mg/m2,静脉滴注1h,qd×3d,之后患者2巩固3疗程,患者3转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1疗程结束后,患者1血小板3×109/L升为50×109/L,患者2血小板5×109/L升为45×109/L,均脱离输注,患者3仍未脱离输注,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后进展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低危的MDS-RT可改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依赖问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大样本的临床实验中检验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地西他滨 减低剂量
原文传递
非血缘关系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者-受者NK细胞KIR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鲍晓晶 何军 +10 位作者 子兴 吴德沛 姚利 袁晓妮 岑建农 邱桥成 狄文英 张辉 张健 周晓华 徐惠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0-513,共4页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生物学功能及供者抑制性 KIR 和受者 HLA 遗传背景在无关供者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SS...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生物学功能及供者抑制性 KIR 和受者 HLA 遗传背景在无关供者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SSOP-PCR)的方法,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提供的51对 HLA 全相合供、受者进行 KIR 及 HLA 分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例及其他患者8例。结果 51对供者-受者均存在 2DL1、2DL2/L3、2DLA、3DL2和3DL3,基因频率均为1,96.7%的个体表达 KIR3DL1。供-受者中21.57%KIR 完全相同;78.43%KIR 不完全相同,而 KIR 不相同又分为受者KIR 基因型包含供者 KIR 为25.49%,供者 KIR 基因型包含受者 KIR 为27.45%。74.62%的供者KIR2DL1无受者 C2配体,5.91%的供者 KIR2DL2/L3无受者 C1配体,19.74%的供者 KIR3DL1无受者 Bw4配体,54.91%的供者 KIR3D12无受者 A3、A11配体。结论 KIR 独特型和 HLA-Ⅰ类抗原是独立遗传的。供者 KIR2DL1和 KIR3DL2是主要引起 NK 细胞异源活性的受体,供、受者的 KIR/HLA 不匹配可能在全相合的无关供者异基因 HSCT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KIR 受体-配体模型可以更好地提示 HSCT 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全相合无关供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 天然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满孝蕊 胡绍燕 +4 位作者 岑建农 子兴 何海龙 李捷 柴忆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R,RFQ-PCR)法检测168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IGFBP-r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30例非白血病患儿作对照。根据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IGFBP-rP1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血病患儿(P<0.01)。初诊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P=0.013)。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最低,接近非白血病患儿组;复发组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再度上升,明显高于CR时的表达水平。而AL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在初诊组、CR组及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rP1基因可能参与儿童AML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IGFBP-rP1 儿童
下载PDF
MicroRNA-106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丁莎莎 晓丽 +5 位作者 子兴 岑建农 祁小飞 沈宏杰 姚利 王元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2289-229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6a(miRNA-106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NSCLC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06a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 目的:探讨微小RNA-106a(miRNA-106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NSCLC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06a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在肺癌细胞株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加以验证。进一步分析miRNA-106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miR-106a表达水平(3.72±1.8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15±0.52)(P<0.01);肺腺癌A549细胞和鳞癌SK-MES-1细胞中miR-106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iR-106a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MiR-106a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MiR-106a在NSCL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作为NSCLC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6a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EGFR
下载PDF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9
18
作者 傅建新 王玮 +2 位作者 卢大儒 岑建农 子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1-265,共5页
逆转录病毒载体被广泛用作对造血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的工具 ,转导方法的改进有赖于应用可快速分析并被高效选择的基因标志。为此 ,我们克隆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基因 ,并构建可表达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GSN ,通过脂质体转染和交... 逆转录病毒载体被广泛用作对造血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的工具 ,转导方法的改进有赖于应用可快速分析并被高效选择的基因标志。为此 ,我们克隆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基因 ,并构建可表达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GSN ,通过脂质体转染和交互感染方法建立高滴度的逆转录产病毒细胞 ,用以分析对造血细胞标记EGFP基因的可行性。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 ,EGFP病毒转录的GP +envAm12细胞和K5 62细胞均可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 ,阳性率可分别达 97%和 86%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示LGSN转导细胞内有原病毒的整合。上述结果提示 ,作为新一代选择性标志 ,EGFP是适于研究对造血细胞基因转移与表达的报告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表达 构建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中MDR1 MRP和bcl-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玮 岑建农 +4 位作者 李建勇 王阳 傅建新 薛永权 子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和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的基因(bcl-2)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临床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地高辛掺入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常规RT-PCR方法检...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和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的基因(bcl-2)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临床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地高辛掺入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常规RT-PCR方法检测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单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4例AL中MDR1/MRP/bcl-2三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6.7%(9/54),MDR1/MRP/bcl-2三基因表达均阴性,发生频率为46.3%(25/54)。46例资料完整的白血病患者中三基因表达均阴性者80.0%缓解(CR),MDR1/MRP或MDR1/MRP/bcl-2共表达者无1人CR(P<0.01)。单基因分析表明MDR1、MRP、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3%、41.3%和47.8%,其中MDR1阳性者CR率7.7%,明显低于MDR1阴性者CR率72.7%(P<0.01);MRP阳性CR率21.1%,明显低于阴性CR率77.8%(P<0.01);bcl-2阳性CR率36.4%,亦低于阴性CR率70.8%(P<0.05)。结论:MDR1/MRP或MDR1/MRP/bcl-2共表达的患者不易获得CR,白血病患者的耐药除了与MDR1高表达密切相关外,还与非P-糖蛋白(P-gp)介导的MRP及bcl-2表达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抗药性 多药 白血病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血脂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顾伟英 胡绍燕 +6 位作者 贺白 邱国强 韩文敏 翁开枝 马景洪 姜庆波 子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过程中血脂含量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76例APL患者行ATRA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血脂水平变化的情况,并同时...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过程中血脂含量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76例APL患者行ATRA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血脂水平变化的情况,并同时检测了NB4细胞行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培养液上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以肝癌细胞HepG2和培养液为对照。结果:76例APL患者行ATRA治疗后2周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检测,结果显示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胆固醇(cholesterol,TC)水平则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4细胞培养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G水平明显升高(P<0.05),NB4细胞在ATRA(0.5μmol/L)作用0、24、48和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G水平逐渐升高(P<0.01),同样2组细胞培养0,24,48,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C水平经检测,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pG2细胞及HepG2细胞在ATRA(0.5μmol/L)培养0、24、48和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G及TC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TRA治疗APL过程中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与APL细胞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