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周围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波 +1 位作者 姚名泽 丰雪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55,共5页
为了探讨深埋秸秆周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和无秸秆无膜(CK),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结果表明,深埋秸秆可有效提高春播... 为了探讨深埋秸秆周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和无秸秆无膜(CK),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结果表明,深埋秸秆可有效提高春播前0~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比无秸秆的处理高0.03cm/cm2;深埋秸秆处理提高了土壤对雨水的拦蓄存储能力,降雨后随时间延长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强降雨132h后,S处理与s+M处理各层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S处理0~30、30~40、40~60cm土层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比M处理提高了0.01、0.03、0.04cm3/cm3,比CK提高了O.02、0.05、0.05cm3/cm3;在长期干旱情况下,深埋秸秆处理具有更好的持续保墒效果.S处理与S+M处理保墒效果差异不显著,S处理0~30、30~40、40~60cm土层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比M处理提高了0.01、0.02、0.06cm3/cm3,比CK提高了0.02、0.05、0.09cm3/cm3。深埋秸秆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起到了蓄水、抗旱、保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秸秆 覆膜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下载PDF
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波 +2 位作者 丰雪 姚名泽 梁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498,共6页
为了探讨东北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美津599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法,在沈阳地区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试验设置4 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 为了探讨东北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美津599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法,在沈阳地区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试验设置4 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和无秸秆无膜(CK),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玉米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和S+M 处理能够显著提高030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S 处理030cm 土层的玉米播种初始含水率分别比S+M、M 和CK处理分别提高0.02,0.04,0.04cm3.cm^-3,玉米收获后,S 处理030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比S+M、M 和CK处理分别提高0.04,0.04,0.04cm3.cm^-3;S 和S+M 处理的玉米产量均高于M和CK 处理,S+M 处理产量最高,比S、M和CK处理分别增产0.731%、5.85%和10.7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可有效提高农田土壤水分,深埋秸秆有效地利用了秋冬季降水资源,明显改善土壤的蓄水、保水和供水能力.覆膜措施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不利于土壤水分状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秸秆 覆膜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产量
下载PDF
消失的登陆点:鲁迅、顾颉刚与厦大码头
3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9,共6页
鲁迅从北京经上海乘船到厦门太古栈后,转小船搬入厦门大学,而厦大登陆点在哪里,鲁迅没有提及。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地书·集注》认为在厦大附近的沙坡尾。笔者查阅鲁迅、顾颉刚等人在厦门时期的日记和书信,结合厦门文献和史... 鲁迅从北京经上海乘船到厦门太古栈后,转小船搬入厦门大学,而厦大登陆点在哪里,鲁迅没有提及。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地书·集注》认为在厦大附近的沙坡尾。笔者查阅鲁迅、顾颉刚等人在厦门时期的日记和书信,结合厦门文献和史料,探究这个消失的登陆点,位于厦大早期校门口的滨海码头。这样的追问和探寻的目的,不止在于发现“消失的登陆点”,更在于试图通过媒介视角的转换,揭示鲁迅、顾颉刚等人在厦大期间的交往关系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码头 “人的延伸”
下载PDF
探问左翼文艺刊物的短期行为——以丁玲主编的《北斗》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9-203,共5页
中国左翼文艺刊物的命运都很短暂,1934年鲁迅和茅盾选编《草鞋脚》时,罗列了一个左翼刊物的简介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所举刊物的生存周期都不超过一年:
关键词 文艺刊物 《北斗》 左翼 主编 丁玲 行为 短期 《草鞋脚》
原文传递
不动产所有权保留登记探析
5
作者 谢九华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不动产可以适用于所有权保留担保。其公示应采登记成立主义的立法模式,在房屋管理部门履行登记手续。
关键词 不动产 所有权保留 客体 登记
下载PDF
《中国》:文学公共空间的建构与消解
6
作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还原1980年代中期丁玲创办《中国》的复杂情境,从作品构成的被动窄化、编辑部内部的矛盾、市场独立运作的困境等三个方面,解释一部大型文学杂志的编辑机制是如何生成,又如何限制自身的生存空间,以期思考作为"自由漂浮者(free-f... 通过还原1980年代中期丁玲创办《中国》的复杂情境,从作品构成的被动窄化、编辑部内部的矛盾、市场独立运作的困境等三个方面,解释一部大型文学杂志的编辑机制是如何生成,又如何限制自身的生存空间,以期思考作为"自由漂浮者(free-floating)"的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中国》 编辑机制 公共空间
下载PDF
七十字的精彩及限度——短信文学的语义学分析
7
作者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12期92-95,共4页
最近一段时间,短信文学几乎成为一门显学,手机、网络、广播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发表短信文学,许多出版物也不甘落后,跟风炒作。那么,什么是短信文学?短信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短信文学在汉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为一个独立文体,... 最近一段时间,短信文学几乎成为一门显学,手机、网络、广播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发表短信文学,许多出版物也不甘落后,跟风炒作。那么,什么是短信文学?短信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短信文学在汉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为一个独立文体,短信文学有多大的生长空间?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大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信文学 学分 语义 独立文体 出版物
下载PDF
“不谈史料方法论”的史料名家
8
作者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厦门大学庄钟庆先生着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创作”到“文论”,著述宏富,唯独没有史料方法的专著,只有一本薄薄的史料文集《茅盾史实发微》(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收入他早期在茅盾史料研究的突破性文章。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研究 厦门大学 茅盾 方法论 文论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之交──简评《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9
作者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8-,127,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之交──简评《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陈天助随着开放改革潮流的涌起,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与台港地区及国外华文文学的不断交流,引起学术界的注视,其中对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与探讨成为一个...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之交──简评《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陈天助随着开放改革潮流的涌起,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与台港地区及国外华文文学的不断交流,引起学术界的注视,其中对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与探讨成为一个热点。近年来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 东南亚华人 东南亚地区 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 思想艺术特色 新加坡 中国现代作家
原文传递
《鼓浪》创刊号及五六七期的特殊价值
10
作者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198,共3页
2006年4月,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重修开馆,在主题为“鲁迅与厦门大学”的第二展室,《鼓浪》创刊号及五、六、七等四个原件引人注目。原先发现的只有《鼓浪》一、六期目录,文史研究界普遍认为,由“鼓浪社”主编的《鼓浪》周刊只出版... 2006年4月,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重修开馆,在主题为“鲁迅与厦门大学”的第二展室,《鼓浪》创刊号及五、六、七等四个原件引人注目。原先发现的只有《鼓浪》一、六期目录,文史研究界普遍认为,由“鼓浪社”主编的《鼓浪》周刊只出版了六期。这次不但改写了《鼓浪》只出六期的说法,而且还发掘了一、五、六、七期的完整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刊号 价值 厦门大学 文史研究 纪念馆 鲁迅 原件
原文传递
环富士山,追寻江户时代的画像旧影
11
作者 JNTO 《风景名胜》 2013年第9期94-103,16,共10页
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的作品“富岳36景”生动再现了江户时代富土山周边寻常百姓的生活景象,也深深吸引着我踏上一段环绕富士山的旅程。去年夏天,我以北斋的绘画为指引,来到日本,追寻那些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市井气息。旅行... 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的作品“富岳36景”生动再现了江户时代富土山周边寻常百姓的生活景象,也深深吸引着我踏上一段环绕富士山的旅程。去年夏天,我以北斋的绘画为指引,来到日本,追寻那些从江户时代延续至今的市井气息。旅行见闻证实了我的猜想——北斋作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正因为它们源自最朴实无华、却又生机盎然的普罗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富士山 画像 旅行见闻 浮世绘 感染力 作品 日本
下载PDF
《中国》:一个文学的乌托邦
12
作者 《文学自由谈》 201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此文发排之际,又读到《江南》杂志2010年第6期所载王增如女士的《丁玲办(中国〉》。关于《中国》的来龙去脉,王增如用一部长篇小说的篇幅,更用丁是丁、卯是卯的文字,作了详尽而无可置疑的介绍。
关键词 《中国》 乌托邦 文学 2010年 《江南》 长篇小说 丁玲
原文传递
从桃花源开始 台中市陆府生机美学馆
13
作者 黄明敏 +1 位作者 游思维 吴韵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0年第9期88-93,共6页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距离我们很远,也可以很近:它远时在天边,近时却藏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里。有人说建筑要符合一个地方的特色,人们要能在建筑中看到自己。那么在以桃花源记为主轴规划设计的本案中,或许我们可以寻访到一些设计师心...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距离我们很远,也可以很近:它远时在天边,近时却藏在每一个国人的内心里。有人说建筑要符合一个地方的特色,人们要能在建筑中看到自己。那么在以桃花源记为主轴规划设计的本案中,或许我们可以寻访到一些设计师心中那座桃花源的影像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 台中市 美学 设计师 陶渊明 建筑
下载PDF
时代风貌的独特艺术写照──论杨骚诗歌的特殊价值
14
作者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4年第2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杨骚诗歌 时代风貌 独特艺术 中国诗歌会 新诗歌 艺术个性 地方色彩 生活真实 反映时代 《乡曲》
下载PDF
发挥汉语的轻便灵活性——谈新闻语言的言语化
15
作者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新闻语言 言语 灵活性 汉语 现代语言学 实务研究 表现功能 语言模式 规范化 都市报 熟悉
下载PDF
叶圣陶晚年的精神世界
16
作者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张人希与叶圣陶曾有8年的书信往来,由于几经搬迁,书信零乱。本人按时间顺序收集整理张人希先生保存的几十封叶老书简,并就信中存疑请教张人希先生。叶圣陶与张人希的通信除涉及诗词、出版领域外,讨论最多的是书法篆刻艺术,让读者从中领... 张人希与叶圣陶曾有8年的书信往来,由于几经搬迁,书信零乱。本人按时间顺序收集整理张人希先生保存的几十封叶老书简,并就信中存疑请教张人希先生。叶圣陶与张人希的通信除涉及诗词、出版领域外,讨论最多的是书法篆刻艺术,让读者从中领略到叶圣陶晚年生活的精神世界及其人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世界 书简 叶圣陶 书信往来 晚年生活 诗词 读者 出版 人格力量
原文传递
从社区记者到公共记者——基于《海西晨报》社区报实践的构想
17
作者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4-36,共3页
一、现状:社区报的几种模式 这几年,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强烈挤压,不管是舆论空间,还是发行和广告空间越来越小,许多报纸尝试新的运作模式,社区报就是其中一种,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就是细分读者市场,以小博大。可是,从整体上... 一、现状:社区报的几种模式 这几年,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强烈挤压,不管是舆论空间,还是发行和广告空间越来越小,许多报纸尝试新的运作模式,社区报就是其中一种,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就是细分读者市场,以小博大。可是,从整体上看,社区报基本维持在利润的平衡点上,尚未有什么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报 记者 实践 晨报 海西 传统媒体 读者市场 新媒体
原文传递
拜访黄萱
18
作者 《厦门文学》 2004年第5期39-,共1页
  近日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得知陈先生的助手黄萱现住鼓浪屿,经人帮忙,我们有缘拜会了这位86岁的老人.……
原文传递
专副刊的本土化操作
19
作者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副刊 报纸 改版 日报 本土化 闽南文化 充实 发展 厦门 板块
原文传递
一法难以包打天下
20
作者 《农产品市场》 2009年第9期19-19,共1页
1905年,美国一部纪实小说《屠场》催生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的诞生。当年美国人读到这部揭露肉类加工厂肮脏内幕的小说时,他们恶心了。小说点燃了美国人的怒火,肉类食品全面滞销,畜牧业一片萧条,争论半年后,终于通过了《纯净食品和... 1905年,美国一部纪实小说《屠场》催生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的诞生。当年美国人读到这部揭露肉类加工厂肮脏内幕的小说时,他们恶心了。小说点燃了美国人的怒火,肉类食品全面滞销,畜牧业一片萧条,争论半年后,终于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规定制造和出售掺假食品和药物,定为联邦刑事罪行,这部法规沿用至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 纪实小说 肉类加工厂 美国人 《屠场》 肉类食品 畜牧业 内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