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进步中的技术使用问题 被引量:30
1
作者 多闻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205,共20页
在现代社会里,技术已然成为人的存在方式,技术的本质却在于使用,因为只有在使用中技术才能获得其意义并实现其价值,使用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着技术的内涵,这样,使用实际上是技术的显现和寓身之所。人类通过对技术的使... 在现代社会里,技术已然成为人的存在方式,技术的本质却在于使用,因为只有在使用中技术才能获得其意义并实现其价值,使用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着技术的内涵,这样,使用实际上是技术的显现和寓身之所。人类通过对技术的使用,不但构造了生存处境,也生成了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所展开的技术使用实践,实际上是技术功能在生活世界的情境化。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技术使用是与技术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区别于技术发明、技术设计和技术生产的本体性概念,是具有生命特质的独立实存。我们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不仅依赖于技术,更依赖于使用技术的人即使用者,科学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实现技术与作为使用者的人类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蕴含在技术与使用者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技术使用 生活世界 科学发展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技术创新系统低效的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多闻 欧庭高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0-93,共4页
系统是技术创新的存在方式。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很复杂的网络 ,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认识到 ,我国技术创新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 ,实质是技术创新系统的低效 ,其原因是技术创新主体不成熟、整体结构不合理、运行失范、环境不完善... 系统是技术创新的存在方式。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很复杂的网络 ,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认识到 ,我国技术创新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 ,实质是技术创新系统的低效 ,其原因是技术创新主体不成熟、整体结构不合理、运行失范、环境不完善和价值取向失调。针对这种情况 ,文章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性思考 :转变观念 ,确立系统的观点 ;培育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 ;完善各种技术创新政策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系统 技术创新系统失效
下载PDF
技术使用的哲学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多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4,共5页
技术使用是技术哲学中与技术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使用者对蕴涵着自然规律的技术进行符合预定功能或不符合预定功能的操作、利用和发挥的活动,这不仅是"已经在此"的技术的功能在生活世界里实现的过程,也是使用者与技... 技术使用是技术哲学中与技术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使用者对蕴涵着自然规律的技术进行符合预定功能或不符合预定功能的操作、利用和发挥的活动,这不仅是"已经在此"的技术的功能在生活世界里实现的过程,也是使用者与技术的双向建构过程。对技术使用进行哲学反思,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使用 人工物 建构
原文传递
技术使用者:技术哲学应该关注的一个对象 被引量:5
4
作者 多闻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71-475,共5页
技术存在的方式在于被使用,只有在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中,才能彰显技术的意义、释放技术的功能并延续技术的生命。技术使用的主体——使用者——无疑是技术与社会关系网中的重要网结,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用生产话语来解析使用,过度... 技术存在的方式在于被使用,只有在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中,才能彰显技术的意义、释放技术的功能并延续技术的生命。技术使用的主体——使用者——无疑是技术与社会关系网中的重要网结,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用生产话语来解析使用,过度弘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体功能,从而造就了消费异化的图景。在技术已经奏响时代最强音、技术论已经聚焦于技术扩散阶段的现代语境下,技术哲学有必要拓展自己的空间,把技术使用者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有必要认真地解读技术使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使用者 技术消费 技术哲学
下载PDF
现实世界不确定性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5
5
作者 欧庭高 多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7,共6页
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并不仅仅在于追求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消除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渗透在人类的思想、行动之中,是各种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它根源于客观事物或过程自身和认识主体以及认识主... 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并不仅仅在于追求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消除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渗透在人类的思想、行动之中,是各种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它根源于客观事物或过程自身和认识主体以及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具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理论前提 本体论 认识论
下载PDF
技术使用的STS反思 被引量:5
6
作者 多闻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正是在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中,技术才得以成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才得以互动。人类凭借技术的使用破译了一个又一个自然奥秘,但也不幸由此制造出了一次又一次社会灾难,这就反讽似地刻画出人类社会所陷入的尴尬境地:... 正是在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中,技术才得以成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才得以互动。人类凭借技术的使用破译了一个又一个自然奥秘,但也不幸由此制造出了一次又一次社会灾难,这就反讽似地刻画出人类社会所陷入的尴尬境地:人越欲控制自然,自然越欲背离人而去。如何在使用技术中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STS协同共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 技术 风险 STS
原文传递
论技术使用者的三重角色 被引量:6
7
作者 多闻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3,共5页
技术使用者是技术在使用阶段的主体,在STS关系之网中至少承担三种角色意义: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发展者、社会学意义上的技术建构者和伦理学意义上的技术责任者。技术使用者所承担的这些角色不仅彰显了使用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演变过... 技术使用者是技术在使用阶段的主体,在STS关系之网中至少承担三种角色意义: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发展者、社会学意义上的技术建构者和伦理学意义上的技术责任者。技术使用者所承担的这些角色不仅彰显了使用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预示着技术与社会研究中的使用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 技术使用者 角色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的技术审视:批判、建构及理想
8
作者 多闻 吴俊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从生态的角度来理解女性的人文思潮,它基于女性的自觉和本能,聚焦机器技术、军事技术和生育技术三个方面批判现代技术的资本主义父权属性。生态女性主义立足生态和生存进行技术建构,提倡以“生存生产”为内涵的技术...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从生态的角度来理解女性的人文思潮,它基于女性的自觉和本能,聚焦机器技术、军事技术和生育技术三个方面批判现代技术的资本主义父权属性。生态女性主义立足生态和生存进行技术建构,提倡以“生存生产”为内涵的技术经济模式、以“生态民主”为目标的技术政治理念,最终推动以“妇女友好”为主旨的技术文化实践。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理想的技术不仅是生态均衡的,也是性别均衡的,其最终指向是以妇女解放为前提的全人类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生态 生态女性主义 技术批判 技术建构 性别隐喻
下载PDF
论技术使用者的人性责任 被引量:5
9
作者 多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0,共5页
人类对技术的使用既是现代社会里人与自然关系深陷囹圄的原罪肇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修补的希望内在。而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技术使用是技术价值的最终完满,在这种语境下,人类越来越彰显其"技术使用者"的身份角色,凸显其人性... 人类对技术的使用既是现代社会里人与自然关系深陷囹圄的原罪肇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修补的希望内在。而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技术使用是技术价值的最终完满,在这种语境下,人类越来越彰显其"技术使用者"的身份角色,凸显其人性责任的主体觉醒。我们人类既然不得不使用、并且也正在使用着而且还会继续使用着日益复杂的技术,我们就应该在行为上承担起对技术的义务和责任,在道德上背负起对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使用 技术使用者 人性
原文传递
人工共情何以可能?——当代新兴人工共情技术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赜 被引量:2
10
作者 多闻 汪姿君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莫拉维克悖论对AI的理性主义形而上学假设发起反叛,这使“人工共情何以可能”成为人工共情建构中需要回应的首要理论问题。文章重启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理论研究——“四因说”,从四个方面对人工共情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并... 莫拉维克悖论对AI的理性主义形而上学假设发起反叛,这使“人工共情何以可能”成为人工共情建构中需要回应的首要理论问题。文章重启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理论研究——“四因说”,从四个方面对人工共情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并发现:物理身体、人类共情、创制活动和人性需求能分别为人工共情提供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它们以招致的方式共同聚合。由此,人工共情达乎显露,成为具体的存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共情 形成原因 四因说 莫拉维克悖论
原文传递
CRP、NT-proBNP和Fib联合检测对慢性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昊 多闻 +1 位作者 伍业载 李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5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纤维蛋白原(Fib)对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36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慢性...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纤维蛋白原(Fib)对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36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慢性房颤者40例纳入A组,慢性房颤伴心衰前期症状者45例纳入B组,慢性房颤合并重度心衰者51例纳入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4组的CRP、NT-proBNP、Fib水平,并分析CRP、NT-proBNP、Fib的诊断价值。结果 4组CRP、NT-proBNP和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RP、NT-proBNP和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CRP、NT-proBNP和Fib水平均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RP、NT-proBNP和Fib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RP与Fib(P<0.05),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RP与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房颤并发心衰患者可见明显的CRP、NT-proBNP和Fib水平升高,联合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灵敏度,利于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C反应蛋白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荷兰学派的技术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多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荷兰学派是指在技术哲学领域,以特温特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代尔夫特大学以及瓦格尼格大学哲学部为代表的荷兰学者们及其相关研究。他们掀起了国际技术哲学界的"经验转向",提出了"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 荷兰学派是指在技术哲学领域,以特温特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代尔夫特大学以及瓦格尼格大学哲学部为代表的荷兰学者们及其相关研究。他们掀起了国际技术哲学界的"经验转向",提出了"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具体表现在对工程哲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信息技术、技术文化、技术可持续性等的关注。在国际技术哲学的舞台上,荷兰已有取代美国成为研究中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学派 经验转向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我国生态技术创新的践行困境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多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6-20,共5页
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体现,也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诉求。我国的生态技术创新刚刚起步,还存在两大微观践行困境:一是企业的生态文化困境,即不少企业还是秉持狭隘的发展观念和本位主义思维;二是公民的生态行为困境,即生态产... 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体现,也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诉求。我国的生态技术创新刚刚起步,还存在两大微观践行困境:一是企业的生态文化困境,即不少企业还是秉持狭隘的发展观念和本位主义思维;二是公民的生态行为困境,即生态产品的高价格让许多公民望而却步,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影响下的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性消费此起彼伏。针对以上困境,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执行制度,并强化生态考核指标;要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落地公众生态监督;不断提倡绿色减排,重点打造绿色生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生态文化 生态行为
下载PDF
生态人文主义的技术审视:批判、建构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多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5-62,共8页
生态人文主义就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理解人性的一种人文思潮,在技术时代必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思想。生态人文主义者从算计人道的技术本质、剥削人身的技术理性和毁灭人道的技术逻辑三个方面深刻反思和批判了技术的反人类属性,在此基础... 生态人文主义就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理解人性的一种人文思潮,在技术时代必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思想。生态人文主义者从算计人道的技术本质、剥削人身的技术理性和毁灭人道的技术逻辑三个方面深刻反思和批判了技术的反人类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技术途径,即要修复致力于善的技术德性,然后转向着眼于思与诗的技术行为,并实现聚焦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技术实践。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该立足于生态生存的技术物质文化并高扬生态理性的技术精神文化,最终建构一种能实现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和解的生态均衡的技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文主义 生态均衡 美好生活 生态理性
下载PDF
技术使用者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及其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玉林 多闻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127-128,共6页
在大众多元文化取向引导下,科学技术论领域呈现一种明显趋势,即把关注点从科学技术的"生产"转向科学技术用户及其"使用"。文章集中对国外有关技术使用者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出三条来自于不同学科传统与范式的研究路... 在大众多元文化取向引导下,科学技术论领域呈现一种明显趋势,即把关注点从科学技术的"生产"转向科学技术用户及其"使用"。文章集中对国外有关技术使用者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出三条来自于不同学科传统与范式的研究路径,即哲学范式、文化研究范式和经济管理学范式,逐一检视了它们的理论背景、分析视角、核心概念、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而通过比较探讨了它们共存与竞争、互补与整合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使用者 用户
原文传递
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脉络与演进逻辑
16
作者 多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4,F0002,共9页
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脉络大致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深化期等四个阶段。在孕育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初涉自然辩证法领域,培育了技术哲学的良种幼苗;在形成期指明了技术哲学研究方向,揭开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学术序幕... 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脉络大致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深化期等四个阶段。在孕育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初涉自然辩证法领域,培育了技术哲学的良种幼苗;在形成期指明了技术哲学研究方向,揭开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学术序幕;在发展期强力推动技术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明确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研究对象;在深化期着重建构了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夯实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根基和创新内涵。陈昌曙一生都在围绕建构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体系而踔厉奋发,其技术哲学思想的演进逻辑贯穿于我国技术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不断凝练并拓展了中国技术哲学的理论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昌曙 技术哲学 理论脉络 演进逻辑
下载PDF
何为人工共情?--当代新兴人工共情技术本体的哲学凝思
17
作者 多闻 汪姿君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63,共5页
当代新兴人工共情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前沿趋势之一,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品中,而后转化为一种现实技术,成为社会机器人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形成了外部、内部和情感循环三种基本研究进路。从应该之维来看,人工共情是对其对象实... 当代新兴人工共情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前沿趋势之一,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品中,而后转化为一种现实技术,成为社会机器人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形成了外部、内部和情感循环三种基本研究进路。从应该之维来看,人工共情是对其对象实施审美体验、道德回馈和情感满足的共情给予技术;从事实之维来看,人工共情是信息技术介入人类本质力量的生动观照。由此,人工共情本体可以澄明为共情给予和人的信息化技术生存的统一,这不仅有力反驳了人工共情否定论,也能为人工共情技术奠定合法性根基,推动人机交互和人机共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共情 历史发展 本体 人工共情否定论
原文传递
可持续技术还是可持续使用?——从“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谈开去 被引量:2
18
作者 多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6,112,共5页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q...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而使用则将这种"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转变为"上手"和"在手"的人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人工物 使用
原文传递
论技术使用的三种情境 被引量:2
19
作者 多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7-21,共5页
技术使用的情境实际上是人类使用者通过技术的使用所建构出来的一个实践语境和社会境域。随着使用者主要使用的技术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历史形态,技术使用也展现出三种面貌的情境———经验型技术使用情境、实体型技术使用情境以及知识型... 技术使用的情境实际上是人类使用者通过技术的使用所建构出来的一个实践语境和社会境域。随着使用者主要使用的技术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历史形态,技术使用也展现出三种面貌的情境———经验型技术使用情境、实体型技术使用情境以及知识型技术使用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使用 技术使用者 情境
下载PDF
论技术使用的可持续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济西 多闻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技术使用的可持续性意指技术使用者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主要表现在技术使用者的可持续性、技术的可持续性以及过程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在经验型技术使用语境下,技术使用维持初级的可持续,人与自然整体和谐;在实体型技术使用情境... 技术使用的可持续性意指技术使用者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主要表现在技术使用者的可持续性、技术的可持续性以及过程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在经验型技术使用语境下,技术使用维持初级的可持续,人与自然整体和谐;在实体型技术使用情境里,技术使用的初级可持续状态被打破,人与自然关系异位;而在知识型技术使用境遇中,人类致力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复归可持续性并建构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走向"生态伦理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使用 可持续性 生态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