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楹联书法的当代传承——九届楹联展评委、观察员笔谈
1
作者 戴文 邵佩英 +2 位作者 董文广 杨吉平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1,共10页
取法要多元化中国书协连续举办了九届楹联展,旨在引导书法人追根溯源,传承经典,在传统的楹联形式中探索新时代的艺术表达。此次展览,作品种类丰富,其中篆书来稿,数量多、取法广,取法涵盖西周金文、春秋战国金文以及秦汉、明清篆书等,这... 取法要多元化中国书协连续举办了九届楹联展,旨在引导书法人追根溯源,传承经典,在传统的楹联形式中探索新时代的艺术表达。此次展览,作品种类丰富,其中篆书来稿,数量多、取法广,取法涵盖西周金文、春秋战国金文以及秦汉、明清篆书等,这正契合了“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理念。近年来,不少考古发掘出土的新资源成为篆书作者新的取法来源,广泛的取法丰富了篆书创作的样式及面貌,实现了篆书创作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协 楹联书法 篆书 西周金文 考古发掘 战国金文 鼓励创新 艺术表达
原文传递
美术史的构建与重构--以巫鸿《美术史十议》为例
2
作者 王秀环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99-101,共3页
何谓美术史中的经典,美术史在今天又该如何发展,这是美术史研究者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巫鸿教授的《美术史十议》正是针对美术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给出的解答。美术史是综合了艺术品所传达的美的感受、美的载体和美的生产者的... 何谓美术史中的经典,美术史在今天又该如何发展,这是美术史研究者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巫鸿教授的《美术史十议》正是针对美术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给出的解答。美术史是综合了艺术品所传达的美的感受、美的载体和美的生产者的综合研究,美术史研究者应当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综合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研究方向。在研究艺术品时,我们必须回归“原境”,回归作者创造最初时的历史物质性,关注艺术品本身历史物质性的变迁,对美术史的构建进行释读与回归,使美术史研究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原镜 构建 重构
下载PDF
器以藏礼:汉碑文化意蕴概述——以曲阜汉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4,共7页
碑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器物。作为书写记录的媒介载体,碑刻不仅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礼乐文明,而且是"器以藏礼"的重要表征。以曲阜汉碑为例,从"器以藏礼"这一礼制造物的视域来探究汉碑作为礼器生成的观念,... 碑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器物。作为书写记录的媒介载体,碑刻不仅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礼乐文明,而且是"器以藏礼"的重要表征。以曲阜汉碑为例,从"器以藏礼"这一礼制造物的视域来探究汉碑作为礼器生成的观念,揭示汉碑作为儒家的象征物——礼器在公共空间里所蕴含的儒家德政、孝悌、忠诚等观念,从而昭示出儒家思想中人生价值追求、伦理观念、生命智慧与美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以藏礼 汉碑 礼器
下载PDF
兼收并蓄 师古不泥——世杰兄书法艺术赏析
4
作者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5期64-71,共8页
古人学书皆有其法,然其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点则是师古,在对传统经典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自出新意,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证明了师古在... 古人学书皆有其法,然其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点则是师古,在对传统经典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自出新意,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证明了师古在古人学书过程中的重要性。纵观世杰兄书法,其神采气韵上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古人的风韵,处处显露出大气,同时,书法之五体在世杰兄看来也是信手拈来。这一切基于书家对传统的书写,因此创作时才能广开思路,做到随心所欲、不拘于一家一派,又不丢失书法的法则与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巘 自出新意 兼收并蓄 艺术赏析 《评书帖》 创作风格 传统经典 神采
原文传递
《玉虹楼法帖》刊刻等问题摭谈 被引量:1
5
作者 《书法》 2021年第10期166-169,共4页
明末清初以来,受官方刻帖影响,私家刻帖活动日趋兴盛,至乾嘉时期达到鼎盛。而此时刻帖活动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最优秀的刻工也都集中在江南地区,北方较为薄弱。本文主要对《玉虹楼法帖》现存石刻情况、编目体例、刻工组成进行学术性考察... 明末清初以来,受官方刻帖影响,私家刻帖活动日趋兴盛,至乾嘉时期达到鼎盛。而此时刻帖活动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最优秀的刻工也都集中在江南地区,北方较为薄弱。本文主要对《玉虹楼法帖》现存石刻情况、编目体例、刻工组成进行学术性考察,进而阐释《玉虹楼法帖》为人们所忽视的文化价值与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继涑 《玉虹楼法帖》 刊刻 刻工
原文传递
守正创新,当代书法发展需要坚持“正统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市场机制的多重影响下,书法艺术的发展陷入“学统”与“道统”解构的迷途中。面对当下远离书法本体的“学统”与“道统”失衡的书法生态环境,贯彻“笔墨当随时代”转型的书法要求,从“文字根基”“书法审美”“...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市场机制的多重影响下,书法艺术的发展陷入“学统”与“道统”解构的迷途中。面对当下远离书法本体的“学统”与“道统”失衡的书法生态环境,贯彻“笔墨当随时代”转型的书法要求,从“文字根基”“书法审美”“理论研究”与“公共空间”的“四个维度”,来阐释并树立当代书法发展的正统观,以更好地体现书法艺术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文字根基 正统观
原文传递
儒佛传家追王赵——邢慈静书风生成与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176,共3页
晚明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女非邢慈静莫属,而其书法尤为后世赞誉,甚至与其兄邢侗齐名。本文拟从邢慈静的家学着手,探究儒学熏染、尊王学赵以及禅佛思想对其书风的生成与构建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超越以往女性书法柔媚之气的高古遒劲与儒家平... 晚明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女非邢慈静莫属,而其书法尤为后世赞誉,甚至与其兄邢侗齐名。本文拟从邢慈静的家学着手,探究儒学熏染、尊王学赵以及禅佛思想对其书风的生成与构建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超越以往女性书法柔媚之气的高古遒劲与儒家平正中和之美。邢慈静为邢侗八妹,小邢侗二十余岁,在晚明对女性禁锢日益严重的情形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清堂帖 《兰亭序》
原文传递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教师书画作品选
8
作者 马东骅 扈庆学 +18 位作者 李开元 张玉璞 朱乐朋 张韬 邢建玲 杨坤衡 孙钢 侯颖慧 董家鸿 张爱民 刘春雨 熊沛军 杨亮 何琪 徐可然 《书画世界》 2016年第3期62-72,共11页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始称书法系,2012年更名为书法学院,是曲阜师范大学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旨在开展书法研究、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实践。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秉持传承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的理念,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始称书法系,2012年更名为书法学院,是曲阜师范大学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旨在开展书法研究、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实践。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秉持传承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的理念,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完备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书法教育体系,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独立的专业书法教学机构。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有560余人,是国内办学规模最大的专业书法教学单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学 曲阜师范大学 书法研究 博士研究生 中国书法 书画作品 独立建制 学院教师 艺术实践 教学机构
下载PDF
传古备佚游于艺——以罗振玉题跋书法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王曰美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9期28-37,共10页
当下学术界对罗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敦煌学、甲骨学、文字学、金石学、古器物学等领域,鲜少关注其金石题跋书法及书学思想。罗氏对书法用功颇深,然却无书学著述,其书学思想则散见于金石题跋中。
关键词 书法 题跋 罗振玉 游于艺 书学思想 金石学 古器物学 敦煌学
原文传递
来楚生隶书书风蠡测
10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2-45,共4页
在海上艺坛,来楚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书画印"三绝"兼一身的艺术家。来楚生书法,特别是隶书在诸家中独树一帜,标树新风,冠绝一时。就当下隶书创作来讲,来楚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也无法绕过的话题与标杆,我们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学... 在海上艺坛,来楚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书画印"三绝"兼一身的艺术家。来楚生书法,特别是隶书在诸家中独树一帜,标树新风,冠绝一时。就当下隶书创作来讲,来楚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也无法绕过的话题与标杆,我们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学习隶书的观念、方法与技巧特征,理清书学脉络及隶书的风格、价值。隶书发展到清代,郑簠、金农、伊秉绶、邓石如等人力追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楚生 书风 伊秉绶 郑簠 邓石如 艺术风格 书画印 苕溪诗帖 米芾 书势
原文传递
楷书传统的承续——“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作品述评
11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2,共5页
审视第二届楷书展作品,作者在作品的表达上取法明确,技术到位,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古人笔法、
关键词 作品展 楷书 述评 传统 笔法
原文传递
由文化权力看魏晋书学场域的生成与建构
12
作者 《电影评介》 2011年第5期88-90,共3页
书学在东汉已产生,其中也产生了以张芝为代表的书家群,但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学场域却是在魏晋时期才形成,至齐梁之际达到顶点,这是"书学自觉"的深层内涵。书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书学自觉 书学场域 文化权力
下载PDF
徐渭、朱耷书法比较研究
13
作者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在中国艺术史上,徐渭、朱耷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光明大道,而纵观中国书法史,他二人的书法成就确实不在其绘画之下。二人在生活背景、经历、婚姻、美学思想诸方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他们二人的书法创作对文人书法有着总结、反省... 在中国艺术史上,徐渭、朱耷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光明大道,而纵观中国书法史,他二人的书法成就确实不在其绘画之下。二人在生活背景、经历、婚姻、美学思想诸方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他们二人的书法创作对文人书法有着总结、反省的意义:一方面他们是明清表现主义、浪漫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另一方面他们可谓是现代书法创作的发韧者和开创风气之先锋。对二者书法作比较研究,是书法本体内在发展规律的选择也是它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朱耷 书法 表现主义
下载PDF
“狷狷”藉平生--张瑞图“狷”性人格特征与新典范书风的重建
14
作者 王曰美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51,共20页
晚明时期,儒家传统的审美范式逐渐趋于崩坏。张瑞图等人在书法领域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书法变革运动。这一变革的主要表现是传统书法审美范式佚序的崩坏与新书风的生成,其内在的变迁理路是“狂狷”取代“中行”,“奇肆... 晚明时期,儒家传统的审美范式逐渐趋于崩坏。张瑞图等人在书法领域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书法变革运动。这一变革的主要表现是传统书法审美范式佚序的崩坏与新书风的生成,其内在的变迁理路是“狂狷”取代“中行”,“奇肆”取代“优美”。本文从晚明书法传统审美范式崩坏境遇下,通过张瑞图的“狷性”人格特征探析其书风以及新典范的生成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张瑞图 狂狷 狷性
原文传递
碑帖相融 文质彬彬——魏启后书风成因探析
15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清末民初以来,碑帖融合成为书家普遍的选择,魏启后亦延续此途,从史学的视角将自己的作品与传统做长时间的对话。不仅是自我审视的行为与创造过程,更是将碑帖之间的关系做本源梳理与探析,进而直入元典。
关键词 碑帖相融 个性化书风 审美风格
原文传递
古阳洞造像题记:多元一体文化视阈下的书风——孝文帝与北魏书学场域的重塑
16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53,55,共9页
本文拟从孝文帝迁都以来对儒家思想、礼制、文化正统身份的追求、重塑与佛教相协作对文化正统身份确立,探析古阳洞造像题记书法的艺术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 孝文帝 古阳洞 书学场域 重塑
原文传递
儒学海外传播研究力作——读《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
17
作者 《关东学刊》 2020年第6期184-188,共5页
王曰美教授的《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对中国儒学在韩国社会的海外传播与文化影响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既将中国儒学学术理论与韩国学术儒学剖析阐释,又结合现实考察与践行韩国生活儒学,是中韩儒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部力作。该书选题视... 王曰美教授的《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对中国儒学在韩国社会的海外传播与文化影响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既将中国儒学学术理论与韩国学术儒学剖析阐释,又结合现实考察与践行韩国生活儒学,是中韩儒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部力作。该书选题视角独特且富有创新,结构严谨而内容丰厚,与生活相结合乃文质相合,融理论剖析于生活实践,汇"儒魂"于社会生活。该书的出版发行拓宽了儒学研究视野,为中国儒学研究在海外传播增添了新的声音,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 儒学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书法美学史学的学科定位与思考
18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6期196-197,共2页
书法美学史学是历史科学,亦为理论科学,也可谓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的复合科学。在回顾近三十年书法美学史的发展时,逐渐形成两点看法,一是关于书法美学史学的基本构成,二是对美学史的态度。书法美学史近三十年的思考与讨论,书法美学史学... 书法美学史学是历史科学,亦为理论科学,也可谓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的复合科学。在回顾近三十年书法美学史的发展时,逐渐形成两点看法,一是关于书法美学史学的基本构成,二是对美学史的态度。书法美学史近三十年的思考与讨论,书法美学史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已越来越清晰,具体地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史学 学科 历史科学 美学史 三十年
原文传递
试论吴昌硕书法艺术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近代书画大家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独步书坛,享誉海内外。吴昌硕的书法,诸体皆善,且均具有显著的个人风格、特色。本文旨在以其交游为切入点,观照吴昌硕的生长环境,探讨其书法面貌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吴昌硕 成因 个人风格 生长环境 诗书画
原文传递
新时代语境下书法批评新出发
20
作者 《书法》 2023年第11期56-57,共2页
书法批评滞后于书法创作是当下书法批评期望摆脱却难逃桎梏的一大问题,与古为徒还是大胆创新至今争论不休。在新时代语境下,我们如何解决当代书法批评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令书法批评新出发,是我们深思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新时代语境下... 书法批评滞后于书法创作是当下书法批评期望摆脱却难逃桎梏的一大问题,与古为徒还是大胆创新至今争论不休。在新时代语境下,我们如何解决当代书法批评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令书法批评新出发,是我们深思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新时代语境下书法批评的重要意义(一)新时代书法批评的重要价值与使命担当俄国诗人、文学批评家普希金曾说:“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批评 当代书法 文学艺术作品 时代语境 文学批评家 书法创作 大胆创新 普希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