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85例颌面部损伤回顾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勇 田卫东 +4 位作者 李逸松 李伯友 林继光 洪煜锐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机动车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2.09%。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93%;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占面部骨折总数的17.85%,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机动车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伤最多见,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损伤 流行病学 骨折 合并损伤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型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永光 彭勇 +7 位作者 魏世成 郑谦 李伯友 洪煜锐 林继光 熊成东 杨德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同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同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愈合、骨折段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31例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未发现非特异性炎症;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愈合正常,除4例出现轻度咬合关系紊乱外,其余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小型钛板内固定疗效相似(X2检验,p>0.05)。结论:在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治疗中,PDLLA小夹板螺钉是一种可选择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优点是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 下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潘钢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0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单纯性牙龈炎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吡氯铵液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治疗2h内禁止饮食和漱口,...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单纯性牙龈炎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吡氯铵液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治疗2h内禁止饮食和漱口,治疗7d后,观察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及口臭值(OS),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I、PLI、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单纯性牙龈炎采取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的疗效较好,改善患者牙龈炎,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牙龈炎 西帕依固龈液 疗效
下载PDF
牙种植术中机械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9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牙种植手术术中机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8例出现牙种植手术术中并发症病例,其中5例种植体携带器中央螺丝杆折断,3例植入种植体后行即刻修复时基台螺丝折断。针对不同种植体系统,不同机械... 目的:探讨牙种植手术术中机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8例出现牙种植手术术中并发症病例,其中5例种植体携带器中央螺丝杆折断,3例植入种植体后行即刻修复时基台螺丝折断。针对不同种植体系统,不同机械并发症实施相应处理方案。结果:7例完整取出携带器中央螺丝杆及基台螺丝,术后预后良好,种植体无松动,修复后患者主观满意度较好。1例种植体取出后再次种植,最终修复后6个月种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分析,掌握种植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可使种植修复的并发症降到最低,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机械并发症 预防与处理 折断
下载PDF
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牙齿漂白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伯友 耿发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评价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漂白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名着色牙病例,并分为生理性黄牙、氟斑牙、四环素牙及变色死髓牙4个组,用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进行牙齿漂白,以VITA比色板分析脱色效果,用数字化疼痛评... 目的:评价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漂白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名着色牙病例,并分为生理性黄牙、氟斑牙、四环素牙及变色死髓牙4个组,用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进行牙齿漂白,以VITA比色板分析脱色效果,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记录受试者术中牙齿的敏感度,半年后复查评价疗效稳定性。结果:①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漂白疗效总有效率为100%,除氟斑牙组漂白显效率高于四环素牙组(P<0.05),其余几组间漂白显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除死髓牙组,术中各组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牙齿酸痛症状,但停止用药后2~3h均能缓解;氟斑牙组重度敏感率为21.1%;③术后半年漂白疗效总有效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患者术后半年漂白疗效的总有效率与治疗结束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palescence PF家庭美白系统治疗着色牙效果显著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漂白 牙齿敏感 过氧化脲
下载PDF
骨桥蛋白、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志权 +4 位作者 王友元 张大明 赵小朋 王慧菁 李海刚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ACC组织及1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OPN、CD44v6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ACC组织及1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OPN、CD44v6的表达。结果 OPN在ACC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38/48)、16.67%(3/18);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36/48)、11.11%(2/18),OPN、CD44v6在ACC与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CD44v6在有远处转移的A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17/18)、94.44%(17/18),在无远处转移的A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21/30)、63.33%(19/30),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在ACC组织中OPN与CD44v6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OPN和CD44v6可能在A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预测ACC患者远处转移的分子诊断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骨桥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儿童颌面部损伤1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伯友 +3 位作者 彭勇 耿发云 郑小英 张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60-761,共2页
目的探讨深圳特区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方法对190例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儿童颌面损伤病例中,男1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9:1。前3位致伤原因是跌伤(49.0%)、交通... 目的探讨深圳特区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方法对190例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儿童颌面损伤病例中,男1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9:1。前3位致伤原因是跌伤(49.0%)、交通事故(18.7%)及坠落伤(9.4%)。软组织损伤多见于额、颏、唇等部位,硬组织损伤以下颌骨骨折为主。结论男性比女性更易遭受颌面部创伤,好发于0-7岁年龄段,多以跌倒致伤;多以下颌骨骨折为主,软组织损伤常见于额、颏、唇及颊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损伤 儿童 流行病学 骨折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治疗下颌骨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8
作者 彭勇 耿发云 +5 位作者 魏世成 郑谦 李伯友 熊成东 杨德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小夹板螺钉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性线性骨折分为两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螺钉内固定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咀嚼效...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小夹板螺钉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性线性骨折分为两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螺钉内固定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咀嚼效能、伤口愈合及局部组织反应等情况。并采用B超观察PDLLA小夹板在患者体内的降解过程。结果PDLLA夹板组内固定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愈合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无一例出现无菌性炎症,与小型钛板组的疗效相似(P>0.05)。术后2个月咀嚼效能与小型钛板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4个月在B超图像上观察到PDLLA夹板开始降解,术后6个月可见夹板断裂,术后1年夹板已基本吸收,仅剩少许残留。结论在下颌骨单纯性线性骨折治疗中,PDLLA小夹板螺钉是一种比小型钛板更理想的骨折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D L乳酸 小夹板螺钉 治疗 下颌骨骨折 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9
作者 彭勇 李伯友 +2 位作者 林继光 洪煜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693,共2页
目的:对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36例下颌骨骨折行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两个月,记录术后咬合关系,复查全景片,测定咀嚼效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对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36例下颌骨骨折行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两个月,记录术后咬合关系,复查全景片,测定咀嚼效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同,但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组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钢丝结扎内固定组。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组在早期张口活动、恢复咀嚼功能,术后不留有皮肤瘢痕方面优于钢丝结扎内固定组,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钛板 钢丝 内固定 下颌骨骨折
下载PDF
上颌埋伏前牙正畸牵引失败原因及埋伏牙再植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林璇 于莹 +3 位作者 张浩伟 徐多玲 高永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埋伏牙牵引失败的原因及埋伏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矫治的20颗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20颗埋伏牙中,1颗自行萌出,2颗牵引失败,牵引失败的病例行埋伏牙再植手术获得成功。结论:明确诊断,合适的... 目的:探讨埋伏牙牵引失败的原因及埋伏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矫治的20颗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20颗埋伏牙中,1颗自行萌出,2颗牵引失败,牵引失败的病例行埋伏牙再植手术获得成功。结论:明确诊断,合适的牵引时机,减少手术创伤可以提高埋伏牙牵引成功率;埋伏牙根管治疗术后即刻再植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再植 正畸牵引
原文传递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11
作者 黄志权 李海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唾液腺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组织中AEG-1的表达,探讨AEG-1的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临床...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唾液腺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组织中AEG-1的表达,探讨AEG-1的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选取同期15例非肿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唾液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AEG-1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P=0.001),恶性肿瘤组AEG-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33),晚期恶性肿瘤(T3+T4)AEG-1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肿瘤(T1+T2)(P=0.035)。结论:AEG-1可能在唾液腺肿瘤的发生和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唾液腺肿瘤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