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复旦大学教授谈新文科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旺 段怀清 +5 位作者 严峰 孙向晨 田素华 苏耕欣 李宏图 张涛甫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共19页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的问题。复旦大学本科生院组织文科院系的教授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本刊约请教授们笔谈,以期能够引起学术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研讨 高等学校 文科建设 学术体系 复旦大学教授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
下载PDF
全方位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体系与制度选择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5,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全方位民主。全方位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并且只有在无产阶级统治下才具备实现的可能。西方国家以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政治民主只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民主。全方位民主并不局限于政治领域的民主,具有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全方位民主。全方位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并且只有在无产阶级统治下才具备实现的可能。西方国家以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政治民主只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民主。全方位民主并不局限于政治领域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全领域和全过程的特征,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生活民主的有机统一。全方位民主内生于中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文化之中,而非简单的舶来品。一方面,全方位民主来源于人民政治,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全方位民主又是实现人民政治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全方位民主的价值来自于人民政治,同时它又是人民政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方位民主 协商民主 全过程
原文传递
理解政治现象: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述评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旺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94,共7页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她认为政治学必须关注人类现实的生存状况 ,应对政治现象采取“理解”的态度进行研究 ,为此要求研究者深入到政治现象中去。阿伦特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公共领域的研究 ,认为政...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她认为政治学必须关注人类现实的生存状况 ,应对政治现象采取“理解”的态度进行研究 ,为此要求研究者深入到政治现象中去。阿伦特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公共领域的研究 ,认为政治现象是在公共领域中发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 ,公共领域逐渐被私人领域侵蚀而衰落 ,传统与现代出现深刻的裂痕 ,而纳粹政权的兴起 ,则是西方政治文明衰败的必然产物。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无疑是对西方政治文明最有力的批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象 汉娜·阿伦特 西方政治文明 政治哲学 公共领域 政治学 私人领域 必然 批判 思想家
全文增补中
中国政治学的知识交锋及其出路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旺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7,共9页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新的、以定量统计方法为主导的政治科学,对已有的政治学学科发展模式发起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未构成"范式更替",而是形成了整全性知识体系与专门性知识体系这两种政治学知识体...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新的、以定量统计方法为主导的政治科学,对已有的政治学学科发展模式发起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未构成"范式更替",而是形成了整全性知识体系与专门性知识体系这两种政治学知识体系之间激烈的交锋,其结果可能是中国政治学进一步的两极分化。两种政治学知识体系应在中国经验上寻求共识和突破,基于中国经验建立相适应的实证研究方法,为中国政治学找到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知识体系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中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旺 韩星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4,共7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朝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发展,财富的再分配问题将成为国家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挑战。在国家主导现代化的模式下,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能力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朝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发展,财富的再分配问题将成为国家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挑战。在国家主导现代化的模式下,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能力本身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而这种再分配能力建设又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变革的重要内容。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不应仅仅视为国家财政结构的优化,而应着眼于国家治理模式转型过程中如何去推进法治化、均衡发展和协商民主,正是这些构成了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议题与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改革开放 国家再分配能力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福利治理为什么重要:超越福利国家模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旺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3,共8页
随着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福利政治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福利治理应构建自己的理念和模式,从根本上超越福利国家模式。从福利国家的理论沿革和历史渊源来看,福利政治并非西方国家的本质特征,恰恰是西方... 随着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福利政治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中国福利治理应构建自己的理念和模式,从根本上超越福利国家模式。从福利国家的理论沿革和历史渊源来看,福利政治并非西方国家的本质特征,恰恰是西方国家建设的瓶颈,证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下既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治理型国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福利治理。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福利国家模式不同的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持续为民众创造福利,实现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中国的福利治理,不是要紧缩还是要扩张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福利资源优化配置,在持续加大投入福利资源的同时,最大化福利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治理 福利政治 福利治理模式 社会保障 社会政策
原文传递
论共同体主义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旺 《现代哲学》 CSSCI 2000年第2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共同体主义 西方自由 社群主义 共同体生活 传统自由主义 共同体主义者
下载PDF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早期马克思用"林木偶像"来隐喻现代国家。透过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现代国家作为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这一观念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早期马克思用"林木偶像"来隐喻现代国家。透过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现代国家作为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这一观念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后国家政权的研究,马克思意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国家有可能演化为一种独立的、保守的政治力量,马克思指出这是资产阶级不能直接统治的后果,也是资产阶级市侩化政治的集中表现。针对国家机器不可改良的性质,马克思提出要"打碎国家机器",并且以巴黎公社为原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共和国"这一替代性政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虚幻的共同体 国家自主性 市侩化政治 社会共和国
原文传递
跨域治理与地方政府协作——基于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申剑敏 周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1,共8页
跨域治理是指为应对日趋复杂的变革环境,政府部门之间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协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新的治理模式。本文运用跨域治理的理论视角,探讨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方政府合作过程、主体和机制,发现这一过程由来自不同行政... 跨域治理是指为应对日趋复杂的变革环境,政府部门之间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协同管理公共事务的新的治理模式。本文运用跨域治理的理论视角,探讨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方政府合作过程、主体和机制,发现这一过程由来自不同行政层级、跨区划和跨部门的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构成了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合作与治理格局,形成了权威领导、施加影响、组织同盟、协议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治理 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地方政府合作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先锋型政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历史-社会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旺 申剑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8,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是先锋型政党。先锋型政党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引领性、主导性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基础。在历史上,是先锋型政党缔造了现代国家,并且一直引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在社会基础上,先锋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先锋型政党。先锋型政党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引领性、主导性的地位。这一地位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基础。在历史上,是先锋型政党缔造了现代国家,并且一直引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在社会基础上,先锋型政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始终代表社会中最广大群体的整体发展利益。因此,只有先锋型政党能够将民主与治理有机结合,通过民主求治理,通过治理来发展民主。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型政党,通过组织化驱动,在主体与资源两个方面克服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天不足,形成了一种党建现代国家的模式,通过党的建设来推进国家治理,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引领体系、支持体系和控制体系"三位一体"的执政体系,使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先锋型政党 现代化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的政治学逻辑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推动国家治理趋向现代化,由此可以从政治学的三重逻辑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这三重逻辑分别是历史—价值逻辑、工具逻辑和动力逻辑。从历史—价值逻辑看,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和价值的合理性,...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推动国家治理趋向现代化,由此可以从政治学的三重逻辑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这三重逻辑分别是历史—价值逻辑、工具逻辑和动力逻辑。从历史—价值逻辑看,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和价值的合理性,是中国社会发展从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这一历史逻辑展开的关键节点;从工具逻辑看,改革开放意味着内敛型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动力逻辑看,党是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从放权到分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旺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0,共3页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是循着政府自上而下放权的方式来进行的。本文首先从政府动力和能力两个角度探讨了放权的张力问题 ,继而对放权在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加以认识。本文认为 ,在社会主义...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是循着政府自上而下放权的方式来进行的。本文首先从政府动力和能力两个角度探讨了放权的张力问题 ,继而对放权在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加以认识。本文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权力运作方式将逐渐从放权向分权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权 分权 政府动力 政府能力 政企关系 转型
下载PDF
当代中国治安体制与国家政权建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5,共8页
当代国家理论甚为关注现代国家与治安体制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将治安体制的建立定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党重新界定阶级斗争的内容,从治安管理角度界定了国家职能的内容。然而,以国家为中心的"严打"政策片面... 当代国家理论甚为关注现代国家与治安体制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将治安体制的建立定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党重新界定阶级斗争的内容,从治安管理角度界定了国家职能的内容。然而,以国家为中心的"严打"政策片面强化了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动员。在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力量的生长,以国家为中心的治安体制逐渐向多元合作的治理机制转变,这一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正逐渐走向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相互依存与治理合作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体制 国家政权建设 严打
下载PDF
权界意识的生长:中国个体化社会的形成与国家转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从社会心理结构角度探讨中国个体化社会形成的历史社会进程,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个体意识、家族意识而无权界意识,这是一个家族制社会;革命后,中国国家建设的逻辑是用国家意识去铲除个体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意... 本文从社会心理结构角度探讨中国个体化社会形成的历史社会进程,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个体意识、家族意识而无权界意识,这是一个家族制社会;革命后,中国国家建设的逻辑是用国家意识去铲除个体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集体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界定产权,将人从集体庇护关系中解脱出来,确立权界意识,这种社会心理结构的转型,为中国个体化社会的成长提供了深层的心理基础。相应地,现代国家的成长,也意味着从传统的家族式统治、计划时代的单位式控制向对公民个人的法治化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社会 权界意识 国家建设
下载PDF
“法外治理”:社区调解与中国基层社会的非正式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申剑敏 周旺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9,共9页
由于转型时期社区矛盾和民事纠纷的增加,社区调解对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和秩序控制的作用日益变得重要。社区调解源于传统中国乡村自治基于法外情理的民事调解,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中被赋予新的涵义,它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法外治理&quo... 由于转型时期社区矛盾和民事纠纷的增加,社区调解对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和秩序控制的作用日益变得重要。社区调解源于传统中国乡村自治基于法外情理的民事调解,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中被赋予新的涵义,它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法外治理",既强调法外的情与理的运作,又主张法、情、理三者的结合。与正式社会控制不同的是,作为非正式控制方式的社区调解,其社会功能不仅在于秩序控制,而且在于社区团结和社区自治。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其在社区调解中的角色正面临挑战,但是社区调解的变化本身也是居委会重建其自治功能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调解 法外治理 基层 非正式控制
原文传递
融媒体时代气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以“嘉兴气象”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旺 邱奕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6期52-55,共4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通讯设备的更新换代,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微信作为一种便捷的掌上信息交流形式,深受到人们的喜爱。微信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即时性、传播速度快、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与气象服务需求有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通讯设备的更新换代,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微信作为一种便捷的掌上信息交流形式,深受到人们的喜爱。微信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即时性、传播速度快、内容及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与气象服务需求有着天然的契合,是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最佳平台之一。嘉兴市气象部门自2014年注册开通了微信气象服务,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各界提供气象服务。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情况及运营策略,以期为气象部门在利用微信平台提供融媒体气象服务方面带来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微信公众号 运营策略
下载PDF
国家发展:超越“国家建设”理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旺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86,178,F0003,共11页
基于西方经验建构的“国家建设”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中国的国家发展道路。我们应该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出发,提出“国家发展”理论概念体系,超越、替代既有的“国家建设”理论。在国家发展理论中,国家权力的作用是“造福于民”,国家体... 基于西方经验建构的“国家建设”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中国的国家发展道路。我们应该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出发,提出“国家发展”理论概念体系,超越、替代既有的“国家建设”理论。在国家发展理论中,国家权力的作用是“造福于民”,国家体系的发展并不是国家权力尤其是强制力的片面增长,而是通过国家机构提供一系列公共产品,包括法律、政策和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生活需要。国家体制越是健全,国家提供这些公共品的能力就越强,国家治理就越有效。国家发展理论为国家治理实践奠定了基本理论前提,同时也解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的稳定。由于中国国家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强大生命力,这一理论模式将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更为和谐有序的人类家园创造更为完善可行的指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国家发展 国家建设 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对90年代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世雄 周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7期52-57,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行政体制改革 目标模式 效率导向 行政结构
下载PDF
政党“组织化驱动”与国家建设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5,共4页
毋庸置疑,由于历史、社会各种原因,中国与早期西欧国家建设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早期西欧国家建设,主要是资本与王权相互勾结的产物,美其名曰强制集中加资本集中①,其实是王权为了实现资本利益去开动战争机器,在战争中形成了早期国家模式。
关键词 国家建设 组织化 政党 资本集中 战争机器 资本利益 国家模式 早期
原文传递
从“静悄悄的革命”到“闹革命”——国共内战前后的土改与征兵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旺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3期5-20,共16页
中共在1946年国共内战之前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目的就在于改变解放区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重建、巩固和强化党在乡村的组织化控制,从而为征兵、扩大军队兵源创造条件。基于这一目的,中共在土改中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性行为,... 中共在1946年国共内战之前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目的就在于改变解放区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重建、巩固和强化党在乡村的组织化控制,从而为征兵、扩大军队兵源创造条件。基于这一目的,中共在土改中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性行为,包括在其控制的中心区与边沿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在贫雇农路线和中农路线之间进行微妙平衡,等等,这使整个土改过程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中共最终通过土改,使党组织在乡村社会扎根,进而有效地动员农民广泛参军,为中共军队最终战胜国民党军队奠定了决定性的后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土地改革 征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