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河口海岸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91
1
作者 沈良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聚散地带。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 ,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 ,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岸带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聚散地带。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 ,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 ,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岸带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新世纪我国的河口海岸面临着 4个方面的挑战 :入海泥沙量急剧减少 ;入海污染物质显著增加 ;滨海湿地丧失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中国低海岸的严重威胁。为此 ,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 ,为解决国家目标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人类活动 环境变异 资源利用
下载PDF
开发浅海滩涂资源 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 被引量:66
2
作者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3期27-31,共5页
据预测 2 1世纪中期我国人口将净增 2~ 3亿 ,而耕地减少累计量将达 1 80 0万hm2 ,二者叠加到 2 1世纪中叶我国将缺少 4~ 5亿人口的生存空间 ,人口、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而如何拓展生存空间的形势也是极其严重的 ,河流上游封山育... 据预测 2 1世纪中期我国人口将净增 2~ 3亿 ,而耕地减少累计量将达 1 80 0万hm2 ,二者叠加到 2 1世纪中叶我国将缺少 4~ 5亿人口的生存空间 ,人口、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而如何拓展生存空间的形势也是极其严重的 ,河流上游封山育林 ,中游退田还湖 ,但沿海滩涂却可提供大量后备土地资源。历史上我国退海、围海之地达 1 0余万km2 。近 5 0年来 ,加大围海造地力度 ,新增了 1 1 0 0 0~ 1 2 0 0 0km2 土地。本文提出 2 0 5 0年前再造 1 0 0 0 0~ 1 5 0 0 0km2 生存空间 ,为 2 0 0 0~ 30 0 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还着重提出未来 5 0年围垦难点所在是低滩围垦。根据入海泥沙自然造陆与所需造陆之间的差值 ,必需以人工促淤和生物促淤工程来弥补自然成陆泥沙之不足。还需在提高环境监测、预测的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滩涂资源 低滩围海 人工海岸 促淤工程 人工河口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泥沙输移途径 被引量:51
3
作者 沈良 +1 位作者 丁平兴 杨世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南汇咀近岸水域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带 ,其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的水文泥沙观测和沉积地貌等资料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 ,探讨了长江口入海水沙在南汇咀近岸水域与杭州湾的交换和泥... 南汇咀近岸水域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带 ,其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的水文泥沙观测和沉积地貌等资料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 ,探讨了长江口入海水沙在南汇咀近岸水域与杭州湾的交换和泥沙输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沿南汇水下沙咀存在一个泥沙通道 ,长江口水沙在多种动力因子的驱动下经过该通道直接进入杭州湾 ,参与杭州湾水沙的周期变化。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异重流 泥沙通道 南汇水下沙咀 长江口
下载PDF
试论植物在潮滩发育演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4
作者 杨世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根据1985—1991年对长江三角洲和苏北潮滩-潮沼系统中潮流和波浪观察、滩面高程量算、沉积物分析和人工海草试验,研究植物对潮滩动力和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可使底层流速降低20%-60%,使波浪能量大部分被吸收。(2)沼泽... 根据1985—1991年对长江三角洲和苏北潮滩-潮沼系统中潮流和波浪观察、滩面高程量算、沉积物分析和人工海草试验,研究植物对潮滩动力和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可使底层流速降低20%-60%,使波浪能量大部分被吸收。(2)沼泽前缘存在侵蚀机制,而沼泽的主体则有明显的促淤现象;沼泽中的沉积速率可达光滩的9倍以上。(3)沼泽前缘沉积物有粗化现象,沼泽主体则是细化环境;沼泽是孢粉相对富集的场所;沼泽中各种物理沉积构造不易形成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沼植物 沉积 潮滩演变 植物
下载PDF
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及对河口治理的意见 被引量:51
5
作者 沈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及其河口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使得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包括水文泥沙条件、河势演变、盐水入侵、水质、生物物种和河口湿地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有:南北港分流口出现了新的“三沙变动”;北... 近年来,长江流域及其河口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使得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包括水文泥沙条件、河势演变、盐水入侵、水质、生物物种和河口湿地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有:南北港分流口出现了新的“三沙变动”;北支则持续萎缩,盐水倒灌日益加剧;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大量减少.在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就长江河口的治理,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对于河口环流和界面过程这些基本问题在新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河口湿地保护与围海造地需要协调发展,提出“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碧海计划”.长江口的发育和演变是自然适应和人工控制的结果,为了开发利用长江口南支水资源和稳定长江口河势,控制北支盐水倒灌和稳定南北港分流口是两项亟待开展的关键性河口治理工程.最后,就河口地形测量、水文网的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等基础性的现场资料获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河口治理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道季 李军 +2 位作者 西庆 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有机性颗粒 长江河口 悬浮颗粒物 泥沙
下载PDF
中国淤泥质潮滩沉积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6
7
作者 时钟 虞志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55-562,共8页
中国淤泥质潮滩沉积研究由早期的野外地貌、沉积的定性描述到详细的动力地貌过程的半定量、定量研究,时间尺度已由长期至一周、一天。松散边界水力学在淤泥质潮滩沉积学上的应用使得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过程能得到定量化。“波浪掀沙... 中国淤泥质潮滩沉积研究由早期的野外地貌、沉积的定性描述到详细的动力地貌过程的半定量、定量研究,时间尺度已由长期至一周、一天。松散边界水力学在淤泥质潮滩沉积学上的应用使得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过程能得到定量化。“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物理过程的数学模拟,为研究淤泥质潮滩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潮滩 地貌 沉积过程 海岸潮间带
下载PDF
河口海岸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沈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中国入海河流众多 ,河流挟带泥沙每年达2 0亿 t,占全世界入海泥沙的 10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 ,地下水超采也可以...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中国入海河流众多 ,河流挟带泥沙每年达2 0亿 t,占全世界入海泥沙的 10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 ,地下水超采也可以使河口海岸沉降 ,这些都影响着河口海岸的环境。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 ,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 ,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域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 ,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人类活动 环境变异 资源利用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汊段河床演变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杰 徐志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5-612,共8页
利用1998-2006年的水深测图和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测量资料,研究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流比的变化过程、原因及其与分汊口河床冲淤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北槽落潮分流比总体呈减小... 利用1998-2006年的水深测图和南北槽分流、分沙比测量资料,研究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流比的变化过程、原因及其与分汊口河床冲淤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北槽落潮分流比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南槽落潮分流比呈增加的趋势。伴随着南、北槽落潮分流比的南增、北减,南槽进口段(长约18 km)的主槽发生了冲刷,北槽进口段(长约12 km)的主槽发生了淤积,南、北槽进口段河槽总过水断面面积呈下降趋势。北槽落潮分流比与北槽河槽总容积、南北槽落潮分流比与各自进口段的河槽断面平均水深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预测了未来南、北槽的落潮分流比和进口段河槽冲淤的平衡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槽 北槽 深水航道 分汉河段 河床演变
下载PDF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与九段沙生态工程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道季 金文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4期1-8,共8页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建在潮滩之上 ,少占用了土地 ,却也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上海市非常重视市政工程建设与湿地环境保护的问题 ,通过在长江河口的九段沙岛实施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 ,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 ;在九段沙中...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建在潮滩之上 ,少占用了土地 ,却也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上海市非常重视市政工程建设与湿地环境保护的问题 ,通过在长江河口的九段沙岛实施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 ,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 ;在九段沙中沙和下沙共引种芦苇 (Phragmitecommunis)和互花米草 (Spartinaal terniflora) 90hm2 。经过 3年连续监测 ,植物种群生长和扩散良好 ,鸟类数量有所增长 ,生态工程取得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浦东国际机场 九段沙 长江河口 温地生态环境 温地环境保护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冲淤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杰 +1 位作者 乐嘉海 曹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2,共8页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称 ,航槽回淤减少。北槽进口段和北槽中段的深槽发生较为明显的淤积 ,北槽纵向河床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趋于均匀 ,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衔接的微弯深泓线。工程实施后北槽的河床总容积基本保持不变。整治建筑物完成一年后河床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工程引起河床大幅度冲淤调整完成后 ,北槽仍具有明显的洪淤枯冲规律 ,主槽季节性冲淤幅度平均在 30cm~ 5 0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北槽 冲淤
下载PDF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对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曹勇 +2 位作者 张二凤 沈良 曹卫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4-558,共5页
2003年6月1—15日和同年10月20—31日三峡水库进行了初期蓄水。6月份水库蓄水后使下游大通流量减少了37%,长江口的淡水资源的持续时数降低了40%,最大盐度增加了3倍,平均盐度增加了6倍;10月份水库蓄水使大通流量减少了1/2,淡水... 2003年6月1—15日和同年10月20—31日三峡水库进行了初期蓄水。6月份水库蓄水后使下游大通流量减少了37%,长江口的淡水资源的持续时数降低了40%,最大盐度增加了3倍,平均盐度增加了6倍;10月份水库蓄水使大通流量减少了1/2,淡水资源的持续时间呈现下降趋势,最大盐度增加了3倍左右,平均盐度也有类似的表现。再从流量的沿程变化、流量的变化程度、影响河口淡水的持续时间、河口淡水资源影响因子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三峡蓄水是这两次河口淡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 长江口 淡水资源 盐度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的涌潮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沈良 谷国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80,共7页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河槽...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下,河槽不断束狭、河床逐渐淤浅是近年来涌潮发生次数增多、潮头增大的原因。随着涌潮潮头的推进,大量水沙上溯,这对北支和南支上段的滩、槽变化和河口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潮波传播 水沙倒灌 长江口北支
下载PDF
长江入海泥沙的交换和输移过程——兼论泥质区的“泥库”效应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红 何青 +1 位作者 Gert Jan Weltje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304,共14页
采用粒度谱的计算方法分析高浊度河口混合环境下悬浮泥沙和表层沉积物的交换过程,研究悬浮泥沙在河口—陆架系统的输移和归宿问题。分析表明:(1)大约有47%的悬浮泥沙沉积在长江口拦门沙海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超过50%的悬浮泥沙摆脱河口... 采用粒度谱的计算方法分析高浊度河口混合环境下悬浮泥沙和表层沉积物的交换过程,研究悬浮泥沙在河口—陆架系统的输移和归宿问题。分析表明:(1)大约有47%的悬浮泥沙沉积在长江口拦门沙海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超过50%的悬浮泥沙摆脱河口的"束缚"进入杭州湾以及向南沿浙闽海岸输运,122.5°~123°E是长江悬浮泥沙向东扩散的重要界限。本文提供的粒度谱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多种潮汐环境的泥沙输运和沉积的定量计算。(2)长江口悬浮泥沙与表层沉积物高交换区(交换率>0.6)主要分布在南槽口外的泥质区和杭州湾附近海域,其中长江口外泥质区的交换率高达0.9以上,说明该区域悬浮泥沙大量参与供沙和造床过程。在10~100年尺度上,长江口南槽口外的泥质区和杭州湾存在着一个显著的沉积中心,其泥沙交换速率可高达2~3cm/a以上。(3)由于受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影响,从长江口输出的大部分悬浮泥沙首先沉积在长江口南槽口外的泥质区,随后在潮流的作用下向长江口、杭州湾和沿海岸向南输运,泥质区充当了长江口系统泥沙输运和入海泥沙向南输送的"泥库"。长江口泥质区既是长江入海泥沙向口外输送的泥沙"汇",也是涨潮输入长江河口和杭州湾、浙闽沿岸泥质带的泥沙"源"。(4)由于长江口外余流向南槽口外汇聚,南槽口外含沙量较高,而且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潮滩仍处于缓慢淤涨状态,上述水动力和地貌的综合分析证实了长江口外泥质区的"泥库"效应。在长江入海泥沙减少的背景下,"泥库"对河口地貌发育的贡献明显;随着流域减沙的不可逆转,口门附近的"泥库"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向河口系统供沙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泥库 泥质区 沉积中心 粒度谱计算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沈良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南汇边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输运趋势 被引量:29
16
作者 戴志军 +1 位作者 程和琴 李九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5-739,共5页
在对南汇边滩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ao-Collins泥沙概率输运模型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②边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 在对南汇边滩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ao-Collins泥沙概率输运模型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②边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值集中在2左右,沉积物相对较粗(中值粒径大于0.01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没冒沙中部、南汇咀及卢潮港近岸,其它区域沉积物相对较细(中值粒径小于0.01 mm);③将Gao-Collins的泥沙概率模型和南汇边滩的动力与沉积环境结合表明,沉积物在东滩的净输运趋势是由北向南输运。由于南滩的动力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南滩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物输运趋势 南汇边滩 沉积物输运 边滩 特征和 中值粒径 分选系数 概率模型 沉积物粒度 粒度特征 输运模型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徐海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讨论了三峡工程修建后长江入海径流年内分配和泥沙输送的变化,及其对河口盐水入侵、三角洲海岸侵蚀、河口河槽、拦门沙沉积等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河口 拦门沙 盐水入侵
下载PDF
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7-244,共8页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及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洪泽湖是明、清两代治黄、保运工程的产物和组成部分,现代洪泽湖主要形成于17世纪末的靳辅治水时期,其形成后百余年中湖水位...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及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洪泽湖是明、清两代治黄、保运工程的产物和组成部分,现代洪泽湖主要形成于17世纪末的靳辅治水时期,其形成后百余年中湖水位变化总趋势是不断上升,同时具有大幅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湖水位的大幅度年内和年际变化在湖以上河道产生大范围回水区,其上界又随水位的上升而不断上溯,洪泽湖形成以后,由于湖水位不断升高,湖泊容积不断扩大,其湖流曾发生过显著变化,吞吐流明显减弱乃至消失,淮河洪泽湖三角洲是1850s以后,在基本稳定的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受其影响河口演化模式为洲滩形成、湖泊河化、河道分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入湖河口 水位 湖流 淮河 形成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海岸剖面闭合深度的研究——Bruun法则及其应用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1
19
作者 西庆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3-333,共11页
本文对Bruun法则应用的前提——海岸均衡剖面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长江三角洲海岸不发育经典理论中砂质海岸那种较为严格的均衡剖面,但海岸剖面也有其较为稳定的特性,具有确定的闭合深度,这为在这种海岸上应用Bru... 本文对Bruun法则应用的前提——海岸均衡剖面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长江三角洲海岸不发育经典理论中砂质海岸那种较为严格的均衡剖面,但海岸剖面也有其较为稳定的特性,具有确定的闭合深度,这为在这种海岸上应用Bruun法则提供了一定依据与可能。同时从动力、地貌与沉积综合研究出发,提出长江三角洲海岸存在的二种不同时间尺度闭合深度,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海岸侵蚀 闭合深度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浮泥沙的混合过程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红 何青 +1 位作者 王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69-1281,共13页
根据准同步观测的悬浮泥沙及表层沉积物粒度、流速、含沙量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临近海域悬浮泥沙在河口的混合过程。长江河口—陆架系统悬浮泥沙中值粒径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河口上段悬浮泥沙中值粒径为8.9μm,拦门... 根据准同步观测的悬浮泥沙及表层沉积物粒度、流速、含沙量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临近海域悬浮泥沙在河口的混合过程。长江河口—陆架系统悬浮泥沙中值粒径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河口上段悬浮泥沙中值粒径为8.9μm,拦门沙海域为10.5μm,陆架区为4.5μm,北支为9.9μm,杭州湾口为5.6μm,泥沙类型为粘土质粉砂。河口上段和陆架区悬浮泥沙与表层沉积物的垂向混合作用较弱,拦门沙区域二者发生强烈的混合和交换,悬浮泥沙在由长江河口向陆架系统输移过程中仅有表层泥沙保留了流域输入的泥沙粒度特征。长江口悬浮泥沙中值粒径与含沙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水流的剪切作用是引起拦门沙海域泥沙再悬浮、近底高含沙量和悬浮泥沙粒径增加的主要原因,悬浮泥沙粒径和含沙量的增加主要由粉砂组分的增加引起。2007年长江河口区范围内悬浮泥沙中值粒径比2003年普遍减小11%,含沙量比2003年减小22%,河口上段含沙量对流域来沙减少的响应最为敏感,而拦门沙区的泥沙粒径对流域来沙减少的响应最敏感。在长江流域来沙量减少的背景下,河口拦门沙区域仍能维持较高的含沙量,主要缘于河口系统内部的供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泥沙 含沙量 泥沙混合 流速梯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