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9
1
作者
牛书丽
陈
卫
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9-460,共12页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互交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前沿科学领域,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作用,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植物生态学报》的《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专...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互交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前沿科学领域,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作用,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植物生态学报》的《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专辑在对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进行历史回顾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的阶段性重大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展望和建议。根据研究内容和对象,该专辑系统地综述了不同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2和O3浓度升高、气候变暖、降水格局改变、氮沉降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等对陆地植物生理生态、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等的影响以及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在明确全球变化生态效应的基础上,阐明这些影响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反馈机制,为构筑全球变化的适应对策提供生态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气候变暖
氮沉降
降水格局
CO2浓度上升
土地利用改变
原文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贵瑞
牛书丽
+2 位作者
李发东
张雷明
陈
卫
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75-2289,共15页
生物及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及其过程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生物环境因素控制实验以及大尺度的联网野外控制实验被认为是认识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机制、精细定量表达的有效手段及认知过程的加速...
生物及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及其过程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生物环境因素控制实验以及大尺度的联网野外控制实验被认为是认识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机制、精细定量表达的有效手段及认知过程的加速器。近年来发展了大型野外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网络(如ECOTRON)、生态系统分析与实验平台(AnaEE)、国际干旱实验研究网络(Drought Network)、氮沉降联合实验网络(Nutrient Network),以及基于各区域性生态观测实验站的联网控制实验(如USA-ILTER)。发展大陆尺度联网实验研究平台事业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将会在认知生态系统环境响应过程机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综述了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体系的发展,明确指出各种类型的生物环境控制实验需要形成联合协作体系,共同解决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的基本科学问题。目前的控制实验包括:1)实验室封闭装置内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控制实验;2)野外实验场的半开放部分环境要素控制实验;3)近自然状态的野外环境控制实验;以及4)基于野外生态站的联网控制实验。进而,本文还深入讨论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响应及适应过程机制实验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基于大尺度自然环境梯度实验及生态站尺度的要素控制实验的优势,提出了整合两种实验技术、发展新一代的野外联网实验体系的科学设想,讨论了基于野外联网控制实验的研究体系,论证了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系统环境响应定量表达的技术途径。若本文提出的控制实验体系设计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科学的研究水平,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环境变化响应
环境控制实验
野外联网控制实验
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研究网络(China
EcoNet)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若尔盖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
卫
楠
王松
牛书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高寒草甸由于其巨大的碳储量和广泛的分布,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了解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碳通量对于理解和预测高寒地区碳储存的动态至关重要。本数据集为若尔盖(红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5–202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
高寒草甸由于其巨大的碳储量和广泛的分布,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了解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碳通量对于理解和预测高寒地区碳储存的动态至关重要。本数据集为若尔盖(红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5–202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红原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同时观测了二氧化碳通量、甲烷通量以及水热通量。本站数据通过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一套长期连续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对准确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在区域和全球碳水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热通量
气象因子
高寒草甸
涡度相关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9
1
作者
牛书丽
陈
卫
楠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9-46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31988102)。
文摘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互交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前沿科学领域,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作用,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植物生态学报》的《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专辑在对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进行历史回顾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的阶段性重大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展望和建议。根据研究内容和对象,该专辑系统地综述了不同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2和O3浓度升高、气候变暖、降水格局改变、氮沉降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等对陆地植物生理生态、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等的影响以及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在明确全球变化生态效应的基础上,阐明这些影响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反馈机制,为构筑全球变化的适应对策提供生态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气候变暖
氮沉降
降水格局
CO2浓度上升
土地利用改变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ecosystem
warming
nitrogen deposition
altered precipitation
CO2 enrichment
land use change
分类号
X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陆地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贵瑞
牛书丽
李发东
张雷明
陈
卫
楠
机构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75-228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88102,41671045)资助。
文摘
生物及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及其过程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生物环境因素控制实验以及大尺度的联网野外控制实验被认为是认识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机制、精细定量表达的有效手段及认知过程的加速器。近年来发展了大型野外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网络(如ECOTRON)、生态系统分析与实验平台(AnaEE)、国际干旱实验研究网络(Drought Network)、氮沉降联合实验网络(Nutrient Network),以及基于各区域性生态观测实验站的联网控制实验(如USA-ILTER)。发展大陆尺度联网实验研究平台事业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将会在认知生态系统环境响应过程机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综述了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体系的发展,明确指出各种类型的生物环境控制实验需要形成联合协作体系,共同解决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的基本科学问题。目前的控制实验包括:1)实验室封闭装置内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控制实验;2)野外实验场的半开放部分环境要素控制实验;3)近自然状态的野外环境控制实验;以及4)基于野外生态站的联网控制实验。进而,本文还深入讨论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响应及适应过程机制实验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基于大尺度自然环境梯度实验及生态站尺度的要素控制实验的优势,提出了整合两种实验技术、发展新一代的野外联网实验体系的科学设想,讨论了基于野外联网控制实验的研究体系,论证了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系统环境响应定量表达的技术途径。若本文提出的控制实验体系设计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科学的研究水平,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环境变化响应
环境控制实验
野外联网控制实验
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研究网络(China
EcoNet)
Keyword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ponse
environmental manipulative experiments
field experiment network
China EcoNet
分类号
Q148 [生物学—生态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015-2020年若尔盖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
卫
楠
王松
牛书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88102)
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2019QZKK0302)。
文摘
高寒草甸由于其巨大的碳储量和广泛的分布,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了解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碳通量对于理解和预测高寒地区碳储存的动态至关重要。本数据集为若尔盖(红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5–202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红原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同时观测了二氧化碳通量、甲烷通量以及水热通量。本站数据通过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一套长期连续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对准确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在区域和全球碳水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碳水热通量
气象因子
高寒草甸
涡度相关法
Keywords
carbon-water-heat fluxes
meteorological factor
alpine meadow
eddy covariance methods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牛书丽
陈
卫
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9
原文传递
2
陆地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
于贵瑞
牛书丽
李发东
张雷明
陈
卫
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3
2015-2020年若尔盖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陈
卫
楠
王松
牛书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