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特征及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沈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易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由于本病在临床...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易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被发现。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人,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笔者回顾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的24例IC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期望有助于提高对IC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危险因素 内镜特征 感染中毒性休克 发病 肠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缺血性结肠炎诊治现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达龙 +1 位作者 潘勤聪 沈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肠道血流不能满足代谢需要导致大肠的特定肠段非感染性的炎症。IC病因多样,小血管病变、休克导致的全身血流灌注不足、缩血管药物的...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肠道血流不能满足代谢需要导致大肠的特定肠段非感染性的炎症。IC病因多样,小血管病变、休克导致的全身血流灌注不足、缩血管药物的使用、腹部血管手术、便秘等可导致IC。老年人高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的痉挛性腹痛、腹泻、排便急迫感和便血。结肠镜及活检病理检查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多数患者为一过性的非坏疽型的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即可痊愈。但部分患者重度缺血出现结肠全层坏死、穿孔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的循证处理 被引量:9
3
作者 世耀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SBC)是临床常见的问题,针对1例DSBC患者,通过检索当前最佳证据,为临床合理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ACP online、NGC(1998~2010.6)、PubMed(1950...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SBC)是临床常见的问题,针对1例DSBC患者,通过检索当前最佳证据,为临床合理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ACP online、NGC(1998~2010.6)、PubMed(1950~2010.6)及CBM(1994~2010.6),查找与ERCP及DSBC有关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当前证据表明,预切开术可提高DSBC患者插管成功率,对有经验的内镜医生而言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操作时间;胰管占据技术较预切开容易掌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但上述两种方法均有可能增加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以上证据,结合内镜医生的经验和患者及家属的愿望,我们为该例患者实施了针状刀预切开术,再行选择性胆管插管获得成功。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预切开和胰管占据均可提高DSBC的插管成功率,但应用时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内镜医生的经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插管术 临床证据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治现状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倪岚 赵辉 +2 位作者 薛锦花 徐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5期351-357,共7页
目的 调查全科医生对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探讨社区医院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规范化治疗上的不足和改进方法.方法 结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自拟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心衰的诊断、鉴别诊... 目的 调查全科医生对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探讨社区医院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规范化治疗上的不足和改进方法.方法 结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自拟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心衰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于2014年4-5月对浦东新区入组的390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385份,应答率为98.7%.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373名(96.9%)医生主要依据“病史与体检”对心衰患者进行诊断;171名(44.4%)医生“从未用过”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280名(72.7%)医生不知道如何鉴别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衰;86名(22.3%)医生会“根据射血分数(EF)值”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方面:284名(73.8%)医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为“10%~30%”;149名(38.7%)医生因“对禁忌证不清楚,所以不敢用”;289名(75.1%)医生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最大剂量为“25 ~50 mg”,没有人用到指南推荐的“101~200mg”;242名(62.9%)医生“不知道靶剂量是多少”;330名(85.7%)医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比例在“10% ~ 30%”,258名(67.0%)医生在剂量上为“会增加剂量,但不明确靶剂量”,在酒石酸美托洛尔、ACEI/ARB未达靶剂量的原因上第1位均是“不知道靶剂量是多少”.在非药物治疗方面:240名(62.3%)医生“从未听说过”心脏再同步治疗(CRT);271名(70.4%)医生“从未听说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对指南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初、中级人员.结论 全科医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心衰指南,药物治疗方面应作为以后需改善和提高的重点,同时也要关注心衰诊治新进展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全科医生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达龙 潘勤聪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年第11期916-919,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复发性肠黏膜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目前氨基水杨酸盐类、皮质类固醇类和免疫抑制剂仍然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存在原发无反应、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复发性肠黏膜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目前氨基水杨酸盐类、皮质类固醇类和免疫抑制剂仍然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存在原发无反应、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传统治疗药物的新剂型、生物制剂等治疗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显示出优势,而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等亦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治疗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观念更新与争论焦点 被引量:8
6
作者 楚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7期2416-2426,共11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发生有关,同时也可使肥胖、胃食管反流病及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获益,根除治疗过程中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发生有关,同时也可使肥胖、胃食管反流病及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获益,根除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引发抗生素耐药增加和肠道菌群紊乱.近期关于H.pylori根除治疗再次引发热议,本文将围绕H.pylori根除治疗观念的更新和相关争论问题展开讨论,期望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处理H.pylori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观念更新 争论焦点 合理治疗
下载PDF
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应激性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郎宇璜 +1 位作者 缪京丰 席晨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IMB)的应激性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78只,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n=6)和轻、中、重度TBI组,再分别按伤后3、12、24、72h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n=6)。参照Feeney’...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IMB)的应激性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78只,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n=6)和轻、中、重度TBI组,再分别按伤后3、12、24、72h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n=6)。参照Feeney’s方法建立轻、中、重度TBI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并检测血浆D-乳酸(D-LAC)、门静脉血内毒素(ET)水平、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TBI组伤后24h肠黏膜损伤指数(MDI)、D-LAC、ET水平、DAO活性均升高(P<0.05),伤后72h均回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重度TBI组伤后3h MDI、D-LAC、ET水平、DA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至伤后72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TBI组上述指标介于轻、重度TBI组之间。结论大鼠不同程度TBI后发生不同程度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轻度TBI伤后24h出现一过性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中、重度TBI肠黏膜结构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早并持续至伤后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脑损伤 肠黏膜屏障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钱湘绮 +4 位作者 徐火根 包剑浩 潘勤聪 袁胜忠 徐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瘦素 肥胖基因 肽类激素
原文传递
胃溃疡癌变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希岳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4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研究胃溃疡癌变的发病率、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从 2 0 4 6例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中筛选出胃溃疡癌变者 35例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胃溃疡癌变 35例 ,占胃癌病例的 1 .71 % ,其中早期癌占 58.3 %。结论 :胃溃疡癌变是客观存... 目的 :研究胃溃疡癌变的发病率、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从 2 0 4 6例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中筛选出胃溃疡癌变者 35例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胃溃疡癌变 35例 ,占胃癌病例的 1 .71 % ,其中早期癌占 58.3 %。结论 :胃溃疡癌变是客观存在的。胃溃疡癌变的特点是早期癌多见 ,溃疡面积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癌变 胃镜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关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李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25期3647-3656,共10页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近年来的检出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多见于老年人,大多数IC病例为一过性和自限性,仅有少数病例为重症,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着重对IC诊断与治疗的研...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近年来的检出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多见于老年人,大多数IC病例为一过性和自限性,仅有少数病例为重症,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着重对IC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诊断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肝硬化的罕见并发症——肝动脉门静脉瘘和门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胜忠 沈强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9-12,共4页
我们报道一例79岁女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大量腹水,肝动脉门静脉瘘通过CT检查发现。治疗过程中患者又发生了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CT确诊),患者最后死于食... 我们报道一例79岁女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大量腹水,肝动脉门静脉瘘通过CT检查发现。治疗过程中患者又发生了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CT确诊),患者最后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量出血。肝硬化患者同时发生肝动脉门静脉瘘和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实属罕见,同时回顾文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动脉门静脉瘘 门静脉血栓
下载PDF
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炎 建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均升高,尤以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01),且治疗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均升高,尤以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白蛋白(ALB)升高,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均较明显(P=005,P<005);同时临床纳差、腹胀、腹水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肝硬化 前白蛋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的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丽卡 潘勤聪 +4 位作者 沈强 刘敏 张李霞 程诺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12期930-936,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护人员对"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简称"第四次共识")的认知及执行情况。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对上海市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共316人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护人员对"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简称"第四次共识")的认知及执行情况。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对上海市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共316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结合"第四次共识"拟定,包括4个方面内容:对"第四次共识"的了解和应用情况(8个问题)、Hp根除治疗的适应症(8个问题)、Hp感染的检测(7个问题)和Hp根除治疗的方法(6个问题),共29个问题。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数300份,应答率为94.9%(300/316)。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对"第四次共识"知晓率分别为81.1%(60/74)、57.6%(91/158)和26.4%(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01)。消化科医生对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早期胃肿瘤内镜或手术切除后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等为Hp根除适应证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χ2值分别为16.68、35.60、33.46和39.22,P值均〈0.05)。被调查者检测患者Hp感染的常用方法为C14或C13呼气试验[消化科医生97.3%(72/74)、全科医生47.5%(75/158)和消化科护士82.1%(55/68),χ^2=72.38,P=0.001]、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消化科医生70.3%(52/74)、全科医生13.9%(22/158)和消化科护士25.4%(17/68),χ^2=78.22,P=0.001]、血清学检查[消化科医生58.1%(43/74)、全科医生20.9%(33/158)和消化科护士44.8%(30/68),χ^2=40.30,P=0.001]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消化科医生56.8%(42/74)、全科医生13.3%(21/158)和消化科护士22.4%(15/68),χ^2=50.35,P=0.001]。71.6%(53/74)消化科医生、47.5%(75/158) 全科医生和40.3%(25/62)消化科护士使用铋剂四联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1),27.0%(20/74)消化科医生、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诊断 治疗 认知
原文传递
肝硬变与胆囊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希岳 《淮海医药》 200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变合并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150例肝硬变患者进行胆囊研究。结果 胆囊正常者仅占38.67%,胆囊异常者占61.33%,胆囊壁增厚占31.33%.胆囊肿大占4.00%,胆囊萎缩占3.33%... 目的 研究肝硬变合并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150例肝硬变患者进行胆囊研究。结果 胆囊正常者仅占38.67%,胆囊异常者占61.33%,胆囊壁增厚占31.33%.胆囊肿大占4.00%,胆囊萎缩占3.33%,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占1.33%。胆囊结石患者87.5%发生于肝硬变失代偿期,74.19%的胆结石病例伴有脾功能亢进。结论 肝硬变并发胆囊病变发生率超过61%,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胆囊病变 胆结石 发病率 病理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NONHSAT017458在结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诺 +3 位作者 楚艳 沈云海 冯洁 潘勤聪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71-173,181,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NONHSAT017458的表达情况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基因与lncRNAs差异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NONHSAT017458的表达情况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基因与lncRNAs差异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lncRNA NONHASAT017458进行功能注释。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对10例结肠癌及腺瘤患者结肠肿瘤及瘤旁正常组织检测lncRNA NONHSAT017458的表达,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筛选出表达差异明显的lncRNA NONHSAT017458,通过qRT-PCR方法在结肠癌中验证结果一致。与正常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lncRNA NONHSAT017458呈现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肿瘤旁组织相比,结肠腺瘤组织中lncRNA NONHSAT017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NONHSAT017458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lncRNA NONHSAT017458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可能作为临床中新型的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ONHSAT017458 结肠肿瘤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及其处理对策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红春 +2 位作者 练晶晶 世耀 王吉耀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841-84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其预后,以评价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02年~2007年我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对其病情、随访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共纳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男...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其预后,以评价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02年~2007年我院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对其病情、随访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共纳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1.56:1,年龄14~71岁,平均年龄(40±17)岁。消化系统表现以腹泻最多(95.3%),其次为便血(84.4%)和腹痛(76.6%),全身表现以发热(92.2%)多见。病变累及全结肠者占50.8%,重度活动期患者占82.8%。治疗药物主要为单纯氨基水杨酸制剂(67.2%)和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28.1%)。经内科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占26.6%,有效者占71.9%。50%患者治疗后复发。结论本组溃疡性结肠炎以全结肠病变和重度活动期患者居多,肠外表现少,并发症少,癌变率较低,绝大多数患者经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例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希岳 《安徽医学》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 SBP的发生率为 10. 16%,致病菌以 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S...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 SBP的发生率为 10. 16%,致病菌以 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SBP 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计数和/或细菌培养是 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发生S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预防性抗生素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假性粘液瘤──附1例报道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希岳 《罕少疾病杂志》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腹膜假性粘液瘤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春明 +4 位作者 沈强 廖晓寰 徐火根 袁胜忠 徐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7-199,共3页
脂联素(Adiponeetin,AP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蛋白,具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正常人血清中富含APN,而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肝硬化是... 脂联素(Adiponeetin,AP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蛋白,具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正常人血清中富含APN,而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肝硬化是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一种能量消耗性疾病,几乎所有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联素 肝硬化患者 胰岛素抵抗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胰岛素敏感性 细胞特异性 消耗性疾病 激素蛋白
原文传递
早、中期胃癌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希岳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早、中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表现、胃镜、X线检查、手术和病理所见等综合性研究 ,找出早、中期胃癌的发病特点 ,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从 2 0 4 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筛选 2 0 7例早、中期胃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 目的 :通过对早、中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表现、胃镜、X线检查、手术和病理所见等综合性研究 ,找出早、中期胃癌的发病特点 ,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从 2 0 4 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筛选 2 0 7例早、中期胃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0 7例中 ,早期胃癌发病率为 2 .2 0 % ,中期胃癌为 7.92 %。主要表现为上腹痛 ,主要体征为上腹压痛。 12 2例患者术前进行了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113例 (92 .6 % )确诊为胃癌。 12 7例术前进行了X线钡餐检查 ,10 3例 (81.1% )确诊为胃癌。术后病理发现 :(1) 4 4 .9%的早、中期胃癌生长在贲门部 ,38.6 %生长在胃窦部 ;(2 )肿瘤大小对于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3) 71例(34.3% )发生淋巴结转移 ,13例 (6 .3% )有远处转移 ;(4)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 (6 8.2 % )。结论 :早、中期胃癌好发于 5 0~ 70岁 ,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对于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特征 胃镜 钡餐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