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DG11的城市绿地环境公平测度——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余珮珩 +2 位作者 李志刚 王静 奕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9,共9页
绿地资源的供需平衡是环境公平测度的重要维度。基于不同交通方式分析绿地服务的供给水平,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1)探讨社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探究供... 绿地资源的供需平衡是环境公平测度的重要维度。基于不同交通方式分析绿地服务的供给水平,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1)探讨社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探究供需匹配的空间耦合关系,并分析不同年龄结构群体的绿地资源分配差异。结果表明:1)绿地综合服务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的时空影响,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和由内向外递减的圈层结构。2)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社区主要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腹地,并沿水系向城市边缘蔓延;绿地服务滞后型社区比重较大,城市绿地综合服务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匹配度不足。3)绿地资源分配两极分化严重,少数人占有大部分绿地资源,负担人口的绿地资源享有程度不足,绿地生态服务的格局亟待优化。研究结果可为绿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SDG11的推进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环境公平 城市绿地 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载PDF
基于河湖长制的杞麓湖岸线划定管控 被引量:3
2
作者 桂丽 姜秀娟 +4 位作者 余珮珩 顾世祥 奕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5,共8页
实施河(湖)长制后,云南省的岸线边界、保护范围等尚未划定,给湖泊岸线空间管控带来诸多困难。以杞麓湖为例,采用小波函数和Gini系数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周期性、均衡性特征,以水位保证率法、兴利及洪水调节确定生态水位、临水边界及外缘... 实施河(湖)长制后,云南省的岸线边界、保护范围等尚未划定,给湖泊岸线空间管控带来诸多困难。以杞麓湖为例,采用小波函数和Gini系数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周期性、均衡性特征,以水位保证率法、兴利及洪水调节确定生态水位、临水边界及外缘边界线。(1)杞麓湖水位具有10、15和25 a的振荡周期,以25 a为第一主周期,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存在1969、2009年两处突变点,以2009年最突出。Gini系数和降水盈亏指标揭示的水位变化特点,与小波分析结果一致。(2)最小生态水位为1793.72~1794.90 m,在5、6月最低,12月最高;适宜生态水位1794.35~1795.39 m,最佳生态水位1795.22~1796.21 m。(3)综合湖泊水生态修复、流域水资源配置规划及供水安全保障等因素,确定临水边界线为1793.92 m;综合湖泊水生态修复的最佳生态水位、兴利防洪等因素,湖岸的外缘边界线为1796.62 m,表明湖泊保护条例规定的运行水位能够适应岸线划定管控要求。(4)基于GF-3号卫星遥感影像,经空间叠加分析划定岸线空间为保护区,从责任传导、治理困难、支撑手段、社会参与等方面分析湖岸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湖岸线管控基本规则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湖泊生态水位 岸线划定 管控 杞麓湖
下载PDF
基于在地文化视角的乡村空间统筹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下陶村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健 +2 位作者 余珮珩 汤琦 奕云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12期55-63,共9页
基于在地文化的视角开展乡村空间的统筹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下陶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在地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瓶颈和障碍。围绕土地... 基于在地文化的视角开展乡村空间的统筹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下陶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在地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瓶颈和障碍。围绕土地集约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文化融合等维度,重点探究了相应的空间统筹治理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在地文化的空间管控,划分"花卉苗木展示区""农家风情聚集区""九品香莲观赏区""原始生态保护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功能片区。进一步分析了基于在地文化的空间统筹治理机制,合理科学地提出了空间管控的布局策略,以期为乡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在地文化 空间治理 乡村发展 路径研究 下陶村
下载PDF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男女性别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科教导刊》 2018年第5期191-192,共2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多方面影响,高中男女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定量地研究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得出男生...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多方面影响,高中男女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定量地研究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得出男生的空间能力的逻辑能力强于女生;女生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强于男生的结论。根据男女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高中地理 学习影响
下载PDF
区界重组对城市形态多中心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
5
作者 余珮珩 +1 位作者 王磊 奕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84-2098,共15页
行政区划调整作为空间治理的制度支撑,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论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区界重组这一特殊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 行政区划调整作为空间治理的制度支撑,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论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区界重组这一特殊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以城市形态多中心为中介变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界重组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地城市的均衡发展,而且对邻近地区的均衡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在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是驱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区界重组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形态多中心水平从而减少区域发展的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城市的区界重组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区界重组对区域均衡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区界重组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未来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条件,审慎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以区界重组为导向的城市多中心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和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形态多中心 区界重组 区域均衡发展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城市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国家行政区划调整下的城市多中心发展——城市空间转型的政策启示
6
作者 余珮衍 +2 位作者 王磊 奕云 容晓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12期2400-2424,共25页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urban development worldwide.Mos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its complex drivers of social economy and natural condition while ignoring the state-led policy factors.In...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urban development worldwide.Mos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its complex drivers of social economy and natural condition while ignoring the state-led policy factors.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undergone dramatic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ADA)during the process of unique state-led urbanization.However,as a crucial government strategy,the impacts of ADA on urban polycentricity remain unclear.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 and urban polycentricity through spatial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DA has contributed to the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Specifically,boundary restructuring has more substantial impacts than hierarchy reorganization.In addition,ADA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urban polycentricity in local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and neighbouring cities in eastern China,while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in western China.Furthermore,ADA reshapes urban polycentricity mainly by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various ADA’s impacts on urban polycentricity with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deeper insight into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with state-led d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entric urban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spatial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state-led factors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可持续宜居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以江汉平原为例
7
作者 奕云 余梦颖 +1 位作者 余珮珩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2年第6期68-84,共17页
针对当前宜居性的测度研究未能结合可持续性长期目标及强可持续性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宜居性的理论框架并开展实证研究。结合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宏观、微观多层级构建了涵盖3个宜居子系统、4类宜居需求和18项指标的可持续宜居... 针对当前宜居性的测度研究未能结合可持续性长期目标及强可持续性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宜居性的理论框架并开展实证研究。结合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宏观、微观多层级构建了涵盖3个宜居子系统、4类宜居需求和18项指标的可持续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强可持续性理论,优化可持续宜居性的评价技术体系,以顾及宜居子系统间的不可替代性。使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格网编码分析法,对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性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县域可持续宜居性内部极化效应减弱;(2)因自然禀赋、地理区位、政府政策等因素差异,江汉平原可持续宜居指数呈自东北向西南梯度递减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3)可持续宜居变化指数高值区以汉川市、公安县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分布。这表明可持续宜居水平相对较弱的县域单元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结合可持续宜居指数与可持续宜居变化指数,将县域单元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基于强弱可持续理论,对标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县域类型提出的差异化建设建议,正是以江汉平原为代表的平原农业区实现可持续宜居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可持续宜居性相关研究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宜居性 可持续性 县域 江汉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