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云 刘晓娟 闻建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在激光诱变微生物领域内的研究新进展,对激光辐照微生物产生生长刺激作用的实验规律、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激光辐照微生物进行诱变育种的应用性研究。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激光诱变 微生物 变异 生长刺激
下载PDF
外加电场极化法制备LiNbO_3周期性畴反转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云 许京军 +3 位作者 宋峰 张光寅 倪文俊 李世忱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8-620,共3页
对用外加电场极化法实现铁电畴周期性极化反转LiNbO3晶体 (PPLN)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首先采用光刻工艺技术在Z切厚度为 0 5mm的LiNbO3晶体的正畴面和负畴面上刻蚀出与掩膜板完全对应的金属Al电极 ,然后在两电极上施加一系列的脉冲电压 ... 对用外加电场极化法实现铁电畴周期性极化反转LiNbO3晶体 (PPLN)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首先采用光刻工艺技术在Z切厚度为 0 5mm的LiNbO3晶体的正畴面和负畴面上刻蚀出与掩膜板完全对应的金属Al电极 ,然后在两电极上施加一系列的脉冲电压 ;在实验研究中 ,通过控制脉冲幅度、脉冲宽度、脉冲个数和脉冲电流 ,确定了最佳实验参量 ,并成功地制备出了周期为 9 5 μm的三阶准相位匹配铁电畴周期性极化反转LiNbO3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BO3晶体 周期性极化反转LiNbO3晶体(PPLN) 准相位匹配 外加电场极化 光刻 铁电体
原文传递
掺镁铌酸锂晶体抗光折变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勇发 李兵 +11 位作者 陈云 黄自恒 陈绍林 张玲 刘士国 许京军 阎文博 刘宏德 王岩 谢翔 张万林 张光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研究了掺镁掺铁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 ,首次发现当掺镁量超过通常所说的阈值 (第一阀值 )时 ,Fe3+ 离子和部分Fe2 + 离子的晶格占位由锂位变为铌位 ,但仍有部分Fe2 + 离子留在锂位 .晶体缺陷化学分析表明 ,继续增加掺镁量 ... 研究了掺镁掺铁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 ,首次发现当掺镁量超过通常所说的阈值 (第一阀值 )时 ,Fe3+ 离子和部分Fe2 + 离子的晶格占位由锂位变为铌位 ,但仍有部分Fe2 + 离子留在锂位 .晶体缺陷化学分析表明 ,继续增加掺镁量 ,占锂位的Fe2 + 离子数将逐渐减少 ;当掺镁量达到另一个适当的值 (第二阀值 )时 ,全部Fe2 + 都占铌位 ,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空前提高 ,这种现象称作双阈值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镁 铌酸锂晶体 抗光折变 微观机理 吸收光谱 双阈值效应
下载PDF
外加电场极化法制备LiNbO_3铁电畴反转光栅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云 倪文俊 +3 位作者 赵玉强 迟杨 李世忱 耿凡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在室温下,应用外加电场极化法对z切0.5mm厚的LiNbO3晶体实现了铁电畴反转,并成功地制备了LiNbO3铁电畴反转光栅。
关键词 LINBO3晶体 铁电畴反转 电场极化
原文传递
粉煤灰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宝平 陈云 +1 位作者 祖志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5-678,共4页
本文对所选取的粉煤灰先后进行了酸改性和不同浓度的碱改性,对改性后所得样品的外部形态、矿质组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苯气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 本文对所选取的粉煤灰先后进行了酸改性和不同浓度的碱改性,对改性后所得样品的外部形态、矿质组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苯气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吸附性能有很大改善,另外,对其吸附能力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积增大和新物质的形成是粉煤灰吸附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吸附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电子束扫描LiNbO_3制备畴反转光栅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云 阮永丰 +2 位作者 姚琲 李宝凌 李文润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5-508,共4页
使用日产HITACHIX-650型扫描电镜实现了LiNbO3晶体的周期性电畴反转,电子束扫描是在晶体的负畴面实现的.晶体表面上的扫描轨迹是断续的,晶体表面的畴反转宽度小于晶体内部的畴反转宽度。对不同的扫描速率和扫描电... 使用日产HITACHIX-650型扫描电镜实现了LiNbO3晶体的周期性电畴反转,电子束扫描是在晶体的负畴面实现的.晶体表面上的扫描轨迹是断续的,晶体表面的畴反转宽度小于晶体内部的畴反转宽度。对不同的扫描速率和扫描电流得到了不同的畴反转宽度和深度。对畴反转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扫描 畴反转光栅 铌酸锂晶体 光栅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成形与结合伤椎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7
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4 位作者 赵华国 胡旭栋 陈云 许楠健 阮超越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703-708,共6页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准相位匹配PPLN倍频理论研究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云 袁建伟 +3 位作者 闫卫国 周斌斌 罗勇锋 郭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79-2083,共5页
对准相位匹配周期性极化铌酸锂 (PPLN)倍频进行了理论研究 ,并对聚焦高斯光束条件下的倍频耦合波方程进行了求解 ,给出了准相位匹配倍频转换效率公式 ,分析了晶体长度与聚焦程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倍频谐振腔进行了优化设计 ,以期获... 对准相位匹配周期性极化铌酸锂 (PPLN)倍频进行了理论研究 ,并对聚焦高斯光束条件下的倍频耦合波方程进行了求解 ,给出了准相位匹配倍频转换效率公式 ,分析了晶体长度与聚焦程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倍频谐振腔进行了优化设计 ,以期获得最大的倍频转换效率 .本结果对准相位匹配倍频器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相位匹配 周期性极化铌酸锂 倍频 优化设计 耦合波方程 固体激光器
原文传递
周期极化掺镁不同组分LiNbO_3晶体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云 郭娟 +6 位作者 刘晓娟 楼慈波 陈绍林 许京军 张万林 孔勇发 张光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利用气相平衡扩散法研制出掺镁不同组分的LiNbO3晶体 ,并对其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晶体的开关电场和自发极化不仅与晶体组分 [Li] [Nb]比有关而且与掺镁量有关 ,[Li] [Nb]比为 0 973掺入 2mol%MgO的近化学比LiNbO3晶体的开关... 利用气相平衡扩散法研制出掺镁不同组分的LiNbO3晶体 ,并对其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晶体的开关电场和自发极化不仅与晶体组分 [Li] [Nb]比有关而且与掺镁量有关 ,[Li] [Nb]比为 0 973掺入 2mol%MgO的近化学比LiNbO3晶体的开关电场仅为 1 8kV mm ,是同成分晶体的 1 12 ,且其极化结构的质量要远好于同成分LiNbO3晶体和近化学比LiNbO3晶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掺杂 气相平衡扩散 铌酸锂晶体 周期极化 激光材料 非线性晶体 开关电场
原文传递
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490nm倍频连续输出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云 郭娟 +6 位作者 刘晓娟 吴朝晖 宋峰 罗勇锋 张万林 孔勇发 许京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 ,首次用较低的极化开关电场~ 5 .5kV/mm ,在厚为 1mm、长为 2 0mm、宽为 18mm的掺镁铌酸锂基片上成功的制备了周期为 4 .8~ 5 .2 μm的一阶准相位匹配倍频光学微结构 ;并在室温下 ,以波长为 980nm的半导... 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 ,首次用较低的极化开关电场~ 5 .5kV/mm ,在厚为 1mm、长为 2 0mm、宽为 18mm的掺镁铌酸锂基片上成功的制备了周期为 4 .8~ 5 .2 μm的一阶准相位匹配倍频光学微结构 ;并在室温下 ,以波长为 980nm的半导体激光器为基频光源 ,对所研制的微结构样品进行倍频通光实验 ,在入射基频光为 80 0mW时 ,产生约 4 0mW的 4 90nm的倍频光 ,其对应转换效率为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光学微结构 准相位匹配 倍频
下载PDF
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高掺镁铌酸锂532nm倍频准连续输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云 罗勇锋 +9 位作者 袁建伟 郭娟 张万林 陈绍林 黄自恒 张光寅 张百钢 路洋 丁欣 姚建铨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周期性极化高掺镁铌酸锂倍频过程进行了准相位匹配倍频理论研究.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用较低的极化开关电场~5.5 kV/mm,在厚为1 mm、长为10 mm、宽为10 mm的掺镁铌酸锂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周期为5.8~7.3 μm(间隔0.3 μm)的... 对周期性极化高掺镁铌酸锂倍频过程进行了准相位匹配倍频理论研究.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用较低的极化开关电场~5.5 kV/mm,在厚为1 mm、长为10 mm、宽为10 mm的掺镁铌酸锂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周期为5.8~7.3 μm(间隔0.3 μm)的一阶准相位匹配倍频周期性极化光学微结构.将温度控制在70℃左右,以波长为1.064 μm的Nd:YAG激光为基频光源,对所研制的光学微结构样品进行倍频通光实验验证.当入射基频光为920 mW时,可以获得约15 mW的532 nm准连续倍频蓝光输出,其归一化转换效率高达1.77%/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倍频 准相位匹配 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
原文传递
铁电畴反转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建 倪文俊 +3 位作者 赵玉强 李世忱 陈云 宋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从铁电畴极化反转的动力学出发 ,针对铁电畴反转过程中的新畴成核和畴壁运动两个过程 ,对用外加极化电场实现铁电畴反转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并就低电场和高电场两种条件下的开关时间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实验值与模型计算... 从铁电畴极化反转的动力学出发 ,针对铁电畴反转过程中的新畴成核和畴壁运动两个过程 ,对用外加极化电场实现铁电畴反转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并就低电场和高电场两种条件下的开关时间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畴反转 极化电场 铌酸锂晶体 铁电体
下载PDF
优良全息光折变存储材料—双掺铌酸锂晶体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勇发 许京军 +15 位作者 李冠告 黄自恒 陈绍林 李兵 陈云 张玲 刘士国 阎文博 刘宏德 王岩 孙骞 张心正 张国权 黄晖 张万林 张光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3,共4页
我们生长与后处理了一系列双掺铌酸锂晶体 ,通过光折变存储性能的测试 ,在这些晶体中 ,我们发现了三种双掺晶体 :LN :Fe ,Mg ;LN∶Fe ,In ;LN∶Fe,Zn ,它们具有优良的光折变存储性能 ,即高衍射效率 (高达 6 0~ 80 %)、快光折变响应 (... 我们生长与后处理了一系列双掺铌酸锂晶体 ,通过光折变存储性能的测试 ,在这些晶体中 ,我们发现了三种双掺晶体 :LN :Fe ,Mg ;LN∶Fe ,In ;LN∶Fe,Zn ,它们具有优良的光折变存储性能 ,即高衍射效率 (高达 6 0~ 80 %)、快光折变响应 (比LN∶Fe晶体缩短了一个数量级 )、和强抗光散射能力 (比LN∶Fe提高近两个数量级 )。我们还系统地研究了光强阈值效应与全息写入的关系以及全息写入与入射光强的关系 ,发现在光强阈值附近耦合强度有一最大值 ,从而提出了最佳写入光强的概念。另外 ,全息光栅热固定研究还显示 ,双掺铌酸锂晶体比单掺Fe的铌酸锂晶体具有更优良的热固定性质 :快固定时间、高固定效率、长固定寿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光折变存储材料 双掺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 光存储
下载PDF
微片激光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淑香 陈云 +3 位作者 颜彩繁 詹鹤 许京军 张光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6,共6页
微片激光器由于其结构简单紧凑、相干长度长、易实现高亮度的单纵模单频输出,因此成为固体激光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微片激光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微片激光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分析了影响微片激... 微片激光器由于其结构简单紧凑、相干长度长、易实现高亮度的单纵模单频输出,因此成为固体激光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微片激光器的技术特点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微片激光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分析了影响微片激光器发展的因素,并对微片激光器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微片激光器 激光晶体 单纵模 谐振腔
下载PDF
准相位匹配LN倍频波导铁电畴反转光栅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云 倪文俊 +2 位作者 王冬梅 夏润宇 李世忱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8-452,共5页
从准相位匹配理论出发,对铁电畴反转区域长度和畴界位置的偏差造成偏离理想准相位匹配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得出这些偏差直接影响二次谐波输出功率。
关键词 准相位匹配 铁电畴反转 二次谐波 光栅 波导
原文传递
阿秒光学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6
作者 魏志义 钟诗阳 +8 位作者 贺新奎 赵昆 滕浩 王帅 梁玥瑛 王佶 喻苏玉 陈云 朱江峰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8,共16页
自从2001年人们首次实现单个独立的阿秒(1 as=10^(-18)s)脉冲以来,阿秒脉冲作为超快光学最前沿的内容,在近20年的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人们在电子运动的自然时间尺度中观测量子世界的基本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并开启了... 自从2001年人们首次实现单个独立的阿秒(1 as=10^(-18)s)脉冲以来,阿秒脉冲作为超快光学最前沿的内容,在近20年的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人们在电子运动的自然时间尺度中观测量子世界的基本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并开启了阿秒科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覆盖了原子、分子、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学科的不同研究需求。随着飞秒激光驱动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阿秒脉冲不仅脉冲宽度突破了50 as,而且也进一步朝着更高单脉冲能量(高通量)、更短波长(高光子能量)、更高重复频率的方向发展。本文将结合高次谐波相位匹配及高能量飞秒超强激光、双色及多色相干合成飞秒激光、中红外飞秒激光、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等驱动技术,综述介绍阿秒脉冲在上述各方面的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超快激光 阿秒脉冲 高次谐波 相位匹配
原文传递
准相位匹配LiNbO_3蓝光倍频器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建 倪文俊 +1 位作者 李世忱 陈云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0-413,共4页
采用外加电场极化法 ,实现了 Li Nb O3 晶体的周期性极化 ,并制备出周期为 9.5μm的三阶准相位匹配周期性极化 Li Nb O3 晶体 (PPLN) ;用准连续钛宝石激光器作基频光源 ,对准相位匹配周期性极化 Li Nb O3 进行了光学倍频实验 ,得到了 1 ... 采用外加电场极化法 ,实现了 Li Nb O3 晶体的周期性极化 ,并制备出周期为 9.5μm的三阶准相位匹配周期性极化 Li Nb O3 晶体 (PPLN) ;用准连续钛宝石激光器作基频光源 ,对准相位匹配周期性极化 Li Nb O3 进行了光学倍频实验 ,得到了 1 2μW的蓝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BO3晶体 周期性极化 准相位匹配 倍频器
原文传递
伤椎固定结合成形与跨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伟宇 潘国平 +6 位作者 陈丹果 胡旭栋 陈云 许楠健 阮超越 王扬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4 (64.03±7.82)岁;AO分型A3型26例,A4型9例。其余3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2(62.78±6.40)岁;A3型2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5±2.5)、(1.8±0.8)、(0.9±0.4)分,B组分别为(5.4±2.3)、(1.7±0.6)、(1.2±1.8)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例:A组分别为(40.4±8.8)%、(92.0±4.9)%、(87.1±3.8)%,B组分别为(41.2±6.6)%、(93.2±4.6)%、(80.0±4.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18.4±6.9)°、(2.8±2.2)°、(4.2±2.6)°,B组分别为(16.8±7.2)°、(2.7±2.5)°、(6.0±2.4)°。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例与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2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与单纯结合伤椎成形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伤椎固定结合成形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质疏松 伤椎椎弓根固定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扫描电镜加工铌酸锂晶体电畴反转光栅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王非 陈云 +2 位作者 杨治安 阮永风 陆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非线性晶体相位匹配和铌酸锂光波导准相位匹配倍频原理,开展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束辐照反转极化实验,分析了实验结果,摸索出合适的工艺条件。
关键词 准相位匹配 二次谐波 电畴反转 铌酸锂晶体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旭栋 马维虎 +2 位作者 蒋伟宇 陈云 阮超越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7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椎管扩大减压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7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椎管扩大减压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7~56岁,平均32.5岁。根据Denis爆裂骨折分型,A型33例,B型26例,C型17例。神经功能损伤参照ASIA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21例,D级3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及椎管内占位变化,分析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76例患者手术时间136~218 min,平均159 min;术中出血量150~360 ml,平均225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47个月,平均32.1个月。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52.0±5.9)%、(87.2±1.8)%和(8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7,P=0.000);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9.7±8.2)°、(5.7±2.9)°和(5.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2,P=0.000);椎管内占位率分别为(37.5±7.2)%、(12.3±3.3)%和(1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2,P=0.000);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均未见明显丢失(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3例,B级0例,C级10例,D级21例,E级32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路有限切开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损伤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有限切开减压 胸腰段骨折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