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99
1
作者 罗从风 陈云 +3 位作者 高洪 杨发民 眭述平 曾炳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外侧联合切口行改良双钢板固定SchazkerⅣ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前内侧以胫骨平台“T”型钢板固定;SchazkerⅤ、Ⅵ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80°~135°,平均100.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7.1°。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5~98分,平均89.6分。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双钢板法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曾浪清 陈云 +6 位作者 唐三元 杨辉 魏海峰 宋文奇 王磊 潘垚 张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6例,三部分骨折52例,四部分骨折22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4组:骨皮质解剖复位组60例,多枚螺钉置入组12例,单枚螺钉置入组17例和无支撑重建组41例。末次随访时比较4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肱骨头内翻角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等。结果130例患者术后获12。42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多枚螺钉置人组、单枚螺钉置入组及无支撑重建组的Constant评分平均分别为(81.2±12.7)、(75.54-9.7)、(69.4±12.1)、(67.5±11.6)分,VAS评分分别为(1.4±1.9)、(1.74-1.6)、(2.54-2.2)及(3.24-2.4)分,肱骨头内翻角平均分别为0.8。4-1.0。、1.4。4-2.3。、3.4。4-6.8。及4.4。4-4.0。,以上项目,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多枚螺钉置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单枚螺钉置人组、无支撑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枚螺钉置入组与无支撑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次手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采用内侧骨皮质支撑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当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内侧骨皮质难于复位时,也可通过多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以获稳定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3
3
作者 曾浪清 曾路路 +5 位作者 陈云 蒋煜文 杨辉 林志荣 詹鹏 李远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MIPO技术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4例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MIPO)与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MIPO技术或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4例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MIPO组41例,采用MIPO技术治疗;切开组43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Constant评分和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MIPO组与切开组患者术后分别获平均(21.2±9.2)、(23.1±11.8)个月随访。MIPO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4.3±0.5)cm]较切开组患者[(8.4±1.3)cm]短,住院时间[(7.7±1.9)d]及骨折愈合时间[(10.6±3.2)周]较切开组患者[(9.6±3.1)d、(12.3±3.9)周]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患者术后肥厚性瘢痕、局部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较切开组患者低,但患者总体疗效满意度较切开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MIPO技术治疗成人复杂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切口小而美观、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两种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功能结果,但是MIPO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顺行双弹性髓内钉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4
作者 曾浪清 曾路路 +7 位作者 陈云 蒋煜文 林志荣 詹鹏 李远辉 向阳 喻伟 唐天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顺行双弹性髓内钉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干、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7年2月我们采用顺行双弹性髓内钉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2例成人第五掌骨干、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25例... 目的比较顺行双弹性髓内钉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干、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7年2月我们采用顺行双弹性髓内钉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2例成人第五掌骨干、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25例(髓内钉组),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钢板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术后1、2、3、6、12个月第五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12个月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es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DASH)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均较钢板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3、6个月第五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明显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第五掌指关节屈伸活动度、DASH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对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髓内钉组患者对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钢板组(P=0.04)。结论与微型钢板内固定相比,顺行双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第五掌骨干、颈骨折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半年内功能恢复更佳等优势,但两种内固定术式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汪秋柯 黄默冉 +1 位作者 陈云 王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0-945,共6页
目的在解剖学测量基础上明确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优势,并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新鲜冷冻成人尸体标本共12侧上肢,平均分成Synbone组与3D打印组。10孔PHI... 目的在解剖学测量基础上明确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优势,并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新鲜冷冻成人尸体标本共12侧上肢,平均分成Synbone组与3D打印组。10孔PHILOS钢板分别按照Synbone标准骨模型或各标本对应的3D打印模型进行预弯,然后通过标准的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分别置人到Synbone组与3D打印组上肢标本内,分别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再测量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最后测量肱骨全长。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健侧肱骨镜像翻转的3D打印肱骨模型辅助PHILOS钢板螺旋塑形治疗的16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59~87岁,平均71.0岁。按AO/OTA分型:B型10例,C型6例。7例骨折线累及肱骨近端,手术均采用标准MIPO技术闭合复位内固定,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v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解剖学测量发现,Synbone组和3D打印组的肱骨全长分别为(30.17±1.93)、(29.75±2.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bone组与3D打印组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1.50±0.92)、(17.87±1.88)mm,(6.90±1.78)、(14.83±1.50)mm,(5.14±1.14)、(8.36±1.27)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分别为(6.25±0.95)、(6.88±1.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平均随访25.3个月(24—38个月),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学 临床试验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被引量:32
6
作者 曾浪清 陈云 +6 位作者 李元超 王磊 宋文奇 刘燕洁 章伟 张长青 曾炳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B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无内侧骨皮质支撑;C组,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分别对3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抗扭、剪切力压缩、模型失效测试。结果 A、B、C 3组轴向压缩最大载荷为A组((240.88±19.13)N)>B组((169.04±19.26)N)>C组((128.58±17.53)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24.4±101.2)N/mm)>B组((230.7±40.54)N/mm)>C组((147.0±29.2)N/mm,P<0.05);抗扭测试最大扭矩A组((8.92±0.25)N.m)、B组((9.09±0.31)N.m)>C组((7.57±0.53)N.m,P<0.05),抗扭刚度A组((1.80±0.07)N.m/(°))、B组((1.86±0.07)N.m/(°))>C组((1.53±0.10)N.m/(°),P<0.05);剪切力压缩测试最大载荷为A组((444.71±20.87)N)>B组((228.79±28.95)N)>C组((188.73±26.15)N,P<0.05),抗压刚度为A组((470.0±54.4)N/mm)>B组((183.89±29.64)N/mm)>C组((140.2±32.1)N/mm,P<0.05);模型失效载荷A组((2 949.76±355.08)N)>B组((2 448.13±402.39)N)、C组((2 222.55±336.41)N,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通过内侧骨皮质支撑或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值得临床运用,以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力学特性 轴向压缩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的影响因素及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汪秋柯 张明 陈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1-644,共4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其发生率大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锁定钢板对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内固定,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锁定螺钉穿出肱骨头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同时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其发生率大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锁定钢板对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内固定,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锁定螺钉穿出肱骨头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引起再手术最常见的原因。穿出肱骨头的螺钉易造成肩胛盂的磨损,并导致剧烈的疼痛。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术后螺钉穿出,是骨科医生采用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有关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后螺钉穿出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临床实习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汪秋柯 芮碧宇 +2 位作者 谢雪涛 邹剑 陈云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8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究临床实习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改善情况,同时了解医学生对临床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6名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后分别进行试题测试和问卷调查。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首先对岗位胜任... 目的探究临床实习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改善情况,同时了解医学生对临床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6名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后分别进行试题测试和问卷调查。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首先对岗位胜任力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岗位胜任力评价包含以下7个方面: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职业精神,医学基本知识,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此反映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对带教教师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评估实习前后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学生自评和带教教师评价结果显示,临床实习对学生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最为明显,而能否提高医学基本知识存在争议,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63.9%(23/36)的学生对实习安排表示满意。结论总体来说,临床实习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但在科研能力等方面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生 实习 岗位胜任力 影响
原文传递
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云 陆叶 +5 位作者 王海明 魏海峰 何鸿陶 张睿 曾炳芳 张长青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ENDOBUTF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采用ENDOBUTF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31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29例,女2例;年龄25~66岁,平均41.7岁。按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Ⅳ型13例... 目的探讨ENDOBUTF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采用ENDOBUTF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31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29例,女2例;年龄25~66岁,平均41.7岁。按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Ⅳ型13例,V型14例。新鲜骨折脱位患者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d,平均4.6d;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4.8个月,平均4.5个月。对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并发症等进行随访研究。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6~23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2±0.4)分,与术前(5.94-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P〈0.05);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94-5.8)分,与术前(35.7±1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随访发现EN—DOBUTrON钢板松动、移位1例,肩关节僵硬1例,局部皮肤麻木4例。结论ENDOBUTTON技术具有解剖复位、持续稳定的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应用其治疗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喙锁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修复重建方式及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陆叶 陈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341-8345,共5页
目的:目的: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关于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1996-01/2009-04,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http://dlib.cnki.net)、PubMed数据库(http:/... 目的:目的: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关于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1996-01/2009-04,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http://dlib.cnki.net)、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英文检索词为"acromioclavicular joint,dislocation,operative treatment,literatu rereview";中文检索词为"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综述"。检索文献类型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及病例报告。资料选择:纳入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及文献主题内容与课题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结局评价指标:选取与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关于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的相关文献,其中中文206篇,英文229篇。排除391篇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纳入4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脱位之一,由于肩锁关节是非刚性关节、微动关节,传统的坚强固定都只是非解剖固定方法,总体疗效欠佳。在探索治疗方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喙锁韧带在肩锁关节稳定中的重要性,其重建修复方式及修复材料已是目前研究重点。结论:目前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包括肩锁关节固定、喙锁间固定、喙锁韧带重建修复、动力性肌肉转移及锁骨远端切除等,各有优缺点。传统固定方法需要解决如何解剖复位固定肩锁关节的问题,重建修复喙锁韧带方法需要在修复材料选择、生物力学、长期临床随访方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手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手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于仲嘉 虞申 +2 位作者 眭述平 孙玉强 陈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07-208,共2页
报道28例手部短管状骨骨折、骨不愈合等,采用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5天,其中Bennett′s骨折为28天,掌骨骨折为42天。全部病员无畸形,无钉孔感染,在骨折愈合的同... 报道28例手部短管状骨骨折、骨不愈合等,采用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5天,其中Bennett′s骨折为28天,掌骨骨折为42天。全部病员无畸形,无钉孔感染,在骨折愈合的同时,手部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科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Triple-Endobutton技术与锁骨钩钢板置入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海明 陈云 +2 位作者 陆叶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105-3110,共6页
背景:锁骨钩钢板一度作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方案,但其置入治疗后仍存在许多并发症。Double-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目的:对Double-Endobutton技术进行改进,利用Triple-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比... 背景:锁骨钩钢板一度作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方案,但其置入治疗后仍存在许多并发症。Double-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目的:对Double-Endobutton技术进行改进,利用Triple-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比较Triple-Endobutton技术与锁骨钩钢板置入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应用Triple-Endobutton技术治疗者23例,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者22例。治疗前评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术中及住院期间的相关指标、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Triple-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总体疗效与锁骨钩钢板相当,但是Triple-Endobutton技术具有重建喙锁韧带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强度大和早期活动等优点,其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而且Triple-Endobutton钢板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长期留于体内无需取出,避免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ENDOBUTTON 锁骨钩钢板 内固定 重建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曾浪清 陈云 +4 位作者 刘燕洁 陈强 王赤宇 王磊 张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的临床意义.法问顺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2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4例,女71例;年龄18~88岁,平均54.6岁一旨折根据Nee...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的临床意义.法问顺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2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4例,女71例;年龄18~88岁,平均54.6岁一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7例,三部分骨折62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术后X线片所示肱骨近端内侧桂支撑重建情况分为2组:内侧柱支撑重建组(重建组,84例)和内侧柱支撑未重建组(朱莺建组,41例)。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肱骨头内翻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0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霞建组与未重建组平均Constant评分分别为(77.9±13.0)、(67.3±11.3)分,优良率分别为72.6%、43.9%,平均VAS评分分别为(1.6±2.0)、(3.2±2.4)分,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肱骨头内翻角度(1.2°±3.3°)小于未重建组(4.4°±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二次手术率(4.8%)均较未重建组(34.1%、17.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同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币建肱骨近端内侧杵支撑、骨折端良好复位不仪能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翮及内固定失败,而且术后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成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重建肱骨颈干角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4
作者 曾浪清 陈云 +5 位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王赤宇 王磊 刘燕洁 章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测量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探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重建肱骨颈干角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382名正常成人的肱骨颈干角。回顺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测量术后患... 目的测量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探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重建肱骨颈干角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382名正常成人的肱骨颈干角。回顺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并以测得的正常成人肱骨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作为参考值,将患者分为内翻复位组(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下限),正常重建组(颈干角位于双侧95%参考值范围内)和外翻复位组(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上限)。随访指标包括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变化、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及并发症等。结果国人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为136.1°±4.5°,双侧95%参考值范围127.2°-144.9°。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3.8个月。内翻复位组29例、正常重建组90例、外翻复位组9例。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70-3分、77.2分和73-2分,VAS评分分别平均为2.8分、1.8分和2.1分,肱骨头内翻角度分别平均为4.2°、1.6°和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14-4%和22-2%。正常重建组在功能恢复、VAS评分、术后肱骨头内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内翻复位组。结论术中重建良好的肱骨颈干角是内固定稳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内固定失败和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肱骨头内翻复位易导致肱骨头进行性内翻及其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三钮扣钢板技术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海明 刘燕洁 +4 位作者 陈云 张长青 曾炳芳 曾浪清 张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三钮扣钢板技术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48例RockwoodBI~V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43例,女5例;平均年龄43.2岁(25~66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钮扣... 目的比较三钮扣钢板技术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48例RockwoodBI~V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43例,女5例;平均年龄43.2岁(25~66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钮扣钢板组(采用三钮扣钢板技术治疗)24例和钩钢板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24例。术后3个月、1年、2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41个月(平均34.0个月)随访。钮扣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38.7-4-36.7)min]较钩钢板组[(43.1±15.7)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钮扣钢板组平均Constant评分[(88.5±8.4)分】与疼痛VAS评分[(0.44-0.7)分】均优于钩钢板组[(65.3±18.3)、(1.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钮扣钢板组与钩钢板组Constant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5.8%(23/24)和100%(2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钢板组与钮扣钢板组各有4例患者出现肩锁关节松动,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复发脱位。结论采用三钮扣钢板技术和AO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最终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前者更有利于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肩脱位 骨板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曾浪清 陈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49,共4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在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生率仅次于髋关节及桡骨远端骨折,且低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的老年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根据Neer分型,骨折块移位〉lcm或成角〉45啶义...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在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生率仅次于髋关节及桡骨远端骨折,且低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的老年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根据Neer分型,骨折块移位〉lcm或成角〉45啶义为移位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通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移位、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移位骨折 非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发生率 全身骨折
原文传递
重建钢板与钛制弹性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曾浪清 陈云 +6 位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王磊 宋文奇 张闻 刘燕洁 章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钛制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髓内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后的应力分布、最大应力。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锁骨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无损锁骨、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TEN髓内固定...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钛制弹性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髓内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后的应力分布、最大应力。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锁骨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无损锁骨、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TEN髓内固定和重建钢板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baqus 6.9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锁骨远端250 N轴向载荷及250 N垂直载荷下,计算三者锁骨远端位移、最大应力及应力分布等情况。结果轴向载荷下锁骨远端轴向位移为TEN固定模型(0.23 mm)>无损锁骨模型(0.14 mm)>重建钢板固定模型(0.11 mm),垂直载荷下锁骨远端垂直位移为TEN固定模型(5.12 mm)>无损锁骨模型(3.71 mm)>重建钢板固定模型(2.25 mm)。轴向载荷锁骨最大应力为TEN固定模型(33.1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18.7 MPa)>无损锁骨模型(15.5 MPa);垂直载荷锁骨最大应力为TEN固定模型(146.3 MPa)>无损锁骨模型(64.1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56.1 MPa)。两种载荷下TEN固定模型锁骨的应力分布均与无损锁骨模型较接近;垂直载荷下重建钢板固定模型锁骨的应力分布与无损锁骨模型明显不同。内植物最大应力,轴向载荷为TEN固定模型(191.5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52.3 MPa),垂直载荷为TEN固定模型(1 248.0 MPa)>重建钢板固定模型(421.7 MPa)。结论 TEN髓内固定治疗简单的锁骨中段骨折,锁骨应力分布更接近于正常锁骨,但其骨折端锁骨及TEN应力均较大。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骨折,其固定效果更稳定,但应力遮挡效应更明显。因此,对于简单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建议采用TEN髓内固定治疗,但术后早期患肩应避免过度锻炼及持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 钛制弹性钉 重建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曹烈虎 +59 位作者 张文财 杨强 陈世杰 杨国庆 王博禹 陈雁西 刘国辉 王栋梁 刘曦明 童晓玲 刘国栋 刘宏建 罗涛 施忠民 黄标通 陈文明 王启宁 宋绍军 杨立利 刘同生 何大为 余正红 张建政 侯志勇 邵增务 张殿英 林浩东 禹宝庆 陈云 朱晓东 韩庆林 顾峥嵘 陈晓 胡衍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贾金鹏 张鹏 张勇 孙廓 沈涛 董世武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李明 陈晓涛 杨伟国 吴兴 周家钤 徐海栋 米博斌 张英泽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对TSCI的康复治疗提供早期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朱乃锋 陈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各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的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进行综述,比较各内固定物稳定性。方法广泛查阅有关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生物力学实验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块解剖复位并达到稳定固定,对于术后肩关节... 目的通过对各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的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进行综述,比较各内固定物稳定性。方法广泛查阅有关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生物力学实验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块解剖复位并达到稳定固定,对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目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众多,锁定钢板具有较明显优势,经生物力学实验比较,其固定稳定性明显强于其他内固定物。结论相比其他内固定物,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强度大,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物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朱乃锋 张睿 +3 位作者 陈云 陆叶 何鸿陶 陆义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测量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解剖学数据,为寻求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成人尸体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肱骨近端旋肱前动脉、腋神经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 目的测量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解剖学数据,为寻求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成人尸体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肱骨近端旋肱前动脉、腋神经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5.1±0.2)cm(4.6~5.5 cm)、小结节顶点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2.5±0.2)cm(2.0~3.0 cm)、旋肱前动脉的横径为(2.6±0.2)mm(2.2~3.1 mm)、旋肱前动脉与肱骨干长轴的夹角为(14±4)°(5~22°)、肩峰前下缘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6.3±0.5)cm(5.2~7.0 cm)、大结节顶点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5±0.2)cm(3.2~4.1 cm)、腋神经与肱骨干长轴垂线的夹角为(22±7)°(8~37°)、三角肌前外1/3间隙处腋神经横径为(4.2±0.8)mm(3.7~5.5 mm)。结论本研究得出了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上方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安全区,以避免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损伤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安全区 应用解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