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辅林 263.net +1 位作者 韦立新 陈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微血管密度 (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92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V组织VEGF表达、MVD以及 2 1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微血管密度 (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92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V组织VEGF表达、MVD以及 2 1例乳腺癌、12例癌旁组织VEGFmRNA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 ,VEGF12 1(1.16 %± 0 1% )和VEGF165(1.0 1%± 0 .1% )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0 .96 %± 0 .14% )、(0 .88%± 0 .1% ) ,P <0 .0 5~ 0 .0 1。此外 ,MVD与VEGF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70 2 ,P <0 .0 1)。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关系密切 (P <0 .0 5~ 0 .0 1)。VEGF高表达组和高MVD组的无复发存活时间低于VEGF低表达组和低MVD组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和MVD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有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提高冷冻切片诊断准确性的经验和体会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乐 于占洋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准确性
原文传递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陈乐 屠凌岚 《浙江实用医学》 2008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关键词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石菖蒲 化湿和胃 老年性痴呆 天南星科 化痰开窍 理气活血
下载PDF
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差异 被引量:23
4
作者 韦立新 石怀银 +3 位作者 郭爱桃 李向红 游联璧 陈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组织学差异,以阐明其发生的病理学机制。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明确的SA、UA及AMI病人死后的尸检心脏标本,对其冠状动脉取材并做... 目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组织学差异,以阐明其发生的病理学机制。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明确的SA、UA及AMI病人死后的尸检心脏标本,对其冠状动脉取材并做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SA心脏中,其冠状动脉斑块大部分为纤维性斑块,斑块内脂质坏死中心小或无,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丰富而泡沫细胞少,可称为“稳定斑块”。其斑块破裂的发生率低(14%),无继发血栓形成。UA和AMI病例中斑块主要为“不稳定斑块”,病理特征为脂质坏死中心大(大于40%),纤维帽薄,平滑肌细胞少而泡沫细胞多。58例UA及22例AMI病人心脏中,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分别为76%及82%;与S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血栓检出率分别为81%及91%,较之S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SA组“稳定斑块”多,斑块破裂少且无血栓形成,而UA和AMI组“不稳定斑块”多,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尸体解剖 心肌梗塞
原文传递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在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大东 黄志强 +1 位作者 周宁新 陈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CAM )在胆管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胆管癌标本切片HE染色 ,观察记数小血管、小淋巴管、神经纤维浸润数。用抗人NCAM单抗行链霉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法染色 ,观察肿瘤细胞的阳性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CAM )在胆管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胆管癌标本切片HE染色 ,观察记数小血管、小淋巴管、神经纤维浸润数。用抗人NCAM单抗行链霉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法染色 ,观察肿瘤细胞的阳性情况。结果 肿瘤细胞神经浸润阳性与小血管、小淋巴管的浸润呈正相关 (P <0 .0 1) ;肿瘤细胞NCAM表达阳性 (5 1例 )与神经浸润阳性 (6 8例 )呈正相关 (P <0 .0 1) ;肿瘤的恶性程度与NCAM表达呈正相关 ;NCAM表达与小血管、小淋巴管浸润无关。结论 NCAM可能是胆管癌的特征分子之一。它可引导胆管癌细胞向神经纤维趋化和粘附 ,即起“导航”和“停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神经浸润 NCAM
原文传递
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临床和病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乐 张忠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9-231,T047,共4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增生、化生与内膜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乐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化生 内膜癌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误诊为卵巢癌三例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高雨农 蒋国庆 +2 位作者 刘静贤 汤望舒 陈乐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恶性E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例恶性E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腹、盆腔肿物,或伴腹水及肿瘤标记物轻度升高。术前均诊断为卵巢癌行...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恶性E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例恶性E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腹、盆腔肿物,或伴腹水及肿瘤标记物轻度升高。术前均诊断为卵巢癌行开腹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CD117及CD34均呈阳性表达而确诊。手术为其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化疗可以改善其预后。结论 恶性EGIST与卵巢癌的临床表现有其相似性,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CD117及CD34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卵巢癌 恶性 误诊为 免疫组化染色 CD117 临床表现 临床病理资料 CD34 诊断和治疗 回顾性分析 肿瘤标记物 盆腔肿物 开腹手术 阳性表达 病理检查 治疗方法 相似性 患者 确诊 术后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病理组织学及人乳头瘤病毒DNA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乐 沈璐华 +2 位作者 吕亚利 笪冀平 鲍家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7,T003,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核酸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274例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病例的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DNA及核壳抗原(HPV-Ag)的检测。结果:尖锐湿疣... 应用免疫组化、核酸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274例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病例的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DNA及核壳抗原(HPV-Ag)的检测。结果: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表面上皮呈乳头状结构,尖锐湿疣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增生、上皮增厚、典型的挖空细胞;假性湿疣则无上述改变。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b、11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核酸原位杂交法82.5%,PCR法83.9%,免疫组化法检测HPV-Ag阳性率为48.9%。假性湿疣组织中,核酸原位杂交检测HPV6b、11DNA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V-Ag无1例阳性,PCR法检测HPV6b、11DNA,3例阳性。提示:假性湿疣是外阴和阴道粘膜结构异常的表现,局部表现易与尖锐湿疣混淆。PCR法检测灵敏,阳性率高,核酸原位杂交法有细胞定位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病毒 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模式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大东 黄志强 +2 位作者 周宁新 陈乐 戴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7,I009,共2页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神经浸润转移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9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爱军 李维华 +4 位作者 李静波 许红民 陈乐 张杰 曾木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复习患者病历档案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随访。结果9例成人型肺母患者年龄为31~78岁,平均52岁。获访的8例患者7例病故于术后5~18个月,术后平均生...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复习患者病历档案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随访。结果9例成人型肺母患者年龄为31~78岁,平均52岁。获访的8例患者7例病故于术后5~18个月,术后平均生存10.3个月。肿瘤位于肺门(中央型)者2例,位于周边肺膜下(周围型)者7例;组织学表现为双相型者8例:既有复杂的胚胎性腺管结构又有幼稚的始基成分和分化程度不等的梭形细胞。上皮型者1例:主要由复杂的分枝状腺管构成。部分腺上皮形态相似于子宫内膜样腺体。结论成人型肺母是一恶性度极高的肿瘤,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诊断上应注意与肺的癌肉瘤、肺腺癌及儿童型肺母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瘤 成人型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肺肿瘤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乐 张杰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77-180,共4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始于70年代后期,曾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随着FISH所应用的探针种类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全Cosmid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技术的出现,使FISH技术不仅在细胞遗传学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如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始于70年代后期,曾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随着FISH所应用的探针种类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全Cosmid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技术的出现,使FISH技术不仅在细胞遗传学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如基因诊断、基因定位等。本文对FISH探针标记、信号处理等有关技术特点以及在细胞遗传学研究、基因图谱绘制、基因扩增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做了具体的 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特点 细胞遗传学 肿瘤学
下载PDF
7190例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乐 文载律 曾木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258-,268,共2页
本文收集了我科17年来7190例(5.88%)冰冻切片诊断,并与石蜡切片诊断对照,着重分析了冰冻切片的准确性及其价值。冰冻切片组织以甲状腺组织最多,其次为乳腺、神经组织等。良性疾病占75.4%,恶性疾病占21.1%,不能确诊者占2.6%。在68例... 本文收集了我科17年来7190例(5.88%)冰冻切片诊断,并与石蜡切片诊断对照,着重分析了冰冻切片的准确性及其价值。冰冻切片组织以甲状腺组织最多,其次为乳腺、神经组织等。良性疾病占75.4%,恶性疾病占21.1%,不能确诊者占2.6%。在68例误诊病例中,假阳性23例(0.32%),假阴性45例(0.63%)。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96.47%。冰冻切片误诊病例中以神经组织最多(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病理 诊断分析 石蜡切片诊断 冰冻切片诊断 甲状腺组织 假阳性 脑组织冰冻切片 滤泡性癌 乳头状癌 砂粒体
下载PDF
乳腺癌中Fhit蛋白的低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坡 李晓瑛 陈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8-67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为一种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横跨大多数人类基因组的共同脆性位点FRA3B。FHIT基因的改变见于多种类型特别是上皮起源的人类恶性肿瘤,并与已知的致癌物质作用有关。本研究目的... 背景与目的: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为一种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横跨大多数人类基因组的共同脆性位点FRA3B。FHIT基因的改变见于多种类型特别是上皮起源的人类恶性肿瘤,并与已知的致癌物质作用有关。本研究目的为探讨乳腺癌中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基因蛋白Fhit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RP,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其中6例为导管内癌,6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癌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表达强度较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低者为38例(57.6%),其中22例为阴性(22.0%);较癌旁非癌乳腺组织高者为18例(27.3%);与癌旁非癌乳腺相等者为10例(15.2%)。伴局部或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Fhit蛋白表达低者阳性率为83.3%(20/24),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为50.0%(18/36),导管内癌为0/6。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83.3%(20/24)与未转移癌组42.9%(18/4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与未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Fhit表达可能与癌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FHIT蛋白 低表达 免疫组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肝细胞腺瘤6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梅 陈乐 李向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 (LCA)临床病理特点及需进行的鉴别诊断。方法 光镜下观察6例LCA的组织学形态。结果 本组 3例病人为女性 ,3例为男性 ,平均发病年龄为 32岁。 4例病人有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1例无症状 ,查... 目的 分析肝细胞腺瘤 (LCA)临床病理特点及需进行的鉴别诊断。方法 光镜下观察6例LCA的组织学形态。结果 本组 3例病人为女性 ,3例为男性 ,平均发病年龄为 32岁。 4例病人有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1例无症状 ,查体时偶然发现 ,1例合并肝紫斑病 ,肝破裂出血。本组 5例肿瘤位于右叶 ,1例位于左叶。肉眼上 ,肿瘤为质软、边界清楚的肿块 ,颜色略浅于周围肝组织 ,中心可见出血 ,肿瘤的最大径约为 3~ 15cm ,平均为 8cm。镜下肿瘤有如下特点 :1.多边形、境界清楚的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 ,只是瘤细胞体积略增大 ,胞浆稍淡染。 2 .瘤细胞核圆形 ,大小较一致 ,核分裂像少见。 3.瘤细胞呈梁索状排列 ,厚度一般为 1~ 3层细胞。 4 .瘤内富于薄壁血窦和血管 ,瘤体周围常见厚壁动脉。 5 .肿瘤内无中央静脉、汇管区、小胆管结构及血管浸润现象。 6 .肿瘤可以有或无包膜 ,瘤外肝组织常受压萎缩。本组 6例病人术后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 LCA作为肝脏结节性病变的一种 ,需要与非肿瘤性灶状结节状增生 (FNH)和高分化肝细胞癌 (HCC)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局灶结节性增生 肝细胞癌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卵巢原发性类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爱军 宫庭钰 +4 位作者 李亚里 宋晶莹 刘翠云 韦立新 陈乐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观察总结7例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86岁(29~54岁),以盆腔肿物或卵巢囊实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肿型2例,... 目的探讨卵巢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观察总结7例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86岁(29~54岁),以盆腔肿物或卵巢囊实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肿型2例,岛状型3例,梁索-岛状混合型2例。结论卵巢类癌是罕见的卵巢单胚层畸胎瘤,具有低度恶性。诊断中需注意与粒层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鉴别,并需除外转移性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类癌 病理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顾倬云 陈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15-318,T014,共5页
关键词 胰腺炎 死亡 解剖
原文传递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卫平 李亚里 +2 位作者 孟元光 陈乐 邹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2-543,共2页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和卵巢囊性腺纤维瘤(OCAF)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OAF和6例OCAF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盆腔检查、术后病理及手术方式。结果 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7例均为浆液性来源...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和卵巢囊性腺纤维瘤(OCAF)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OAF和6例OCAF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盆腔检查、术后病理及手术方式。结果 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7例均为浆液性来源。双侧发病者1例,单侧发病者6例。妇科检查均可触及单侧或双侧囊性包块。超声检查于卵巢旁或卵巢内见到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3例囊壁有乳头(其中2例囊壁或乳头内血流信号丰富),1例囊壁上血流信号丰富,3例囊壁既无乳头样突起,也无血流信号。病理结果:良性4例,交界性3例。手术方式为剥除、切除及其他辅助治疗等。结论 生育年龄妇女是此病的高发人群。该病在单侧卵巢者居多,双侧较少,来源以浆液性为主,性质多为良性,其次为交界性,恶性少见。超声检查可在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上给予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腺纤维瘤 囊性腺纤维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乐 李广太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7,共2页
子宫内膜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Ⅰ型(内膜样腺癌)和Ⅱ型[浆液性乳头状癌(浆乳癌)、透明细胞癌等]。其中,内膜样腺癌占内膜癌的80%以上,预后较好;浆乳癌与透明细胞癌均较少见,分别占5%~10%和3%~6%,预后较差。这两型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Ⅰ型(内膜样腺癌)和Ⅱ型[浆液性乳头状癌(浆乳癌)、透明细胞癌等]。其中,内膜样腺癌占内膜癌的80%以上,预后较好;浆乳癌与透明细胞癌均较少见,分别占5%~10%和3%~6%,预后较差。这两型癌的癌前病变各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和分子表达,现就其病理学特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病理学表现 癌前病变 浆液性乳头状癌 内膜样腺癌 透明细胞癌 病理学特点 病理类型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布静秋 庞劲凡 +1 位作者 钟梅 陈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7-449,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