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0
1
作者 陆慧杰 庄汝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3-695,共3页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骨科大手术患者212例,分为利伐沙班组102例(试验组)和依诺肝素组110例(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1,连续28 d。对照组术前12 ...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骨科大手术患者212例,分为利伐沙班组102例(试验组)和依诺肝素组110例(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d-1,连续28 d。对照组术前12 h及术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0.4 mL,qd,连续10 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次要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术后随访6个月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析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有无差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周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者3例(2.9%),对照组2例(1.8%),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输血8例,次要出血3例,伤口渗血2例,血肿4例,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输血11例,次要出血5例,伤口渗血3例,血肿5例,伤口感染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和广泛清理术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陆慧杰 顾晓民 +1 位作者 谢金兔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对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9月该院治疗的1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对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9月该院治疗的1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综合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显著减小(P<0.05),但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X线分级Ⅱ级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Ⅰ级、Ⅲ级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均有较好疗效,其中有限清理术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较短,X线分级Ⅱ级患者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骨关节炎 有限清理 广泛清理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华仲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894-589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效果、Harris评分、近期并发症及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结果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9.63%)明显低于观察组(92.59%,χ~2=14.503,P=0.002)。两组术后髋关节关节畸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696,P=0.244);关节活动、疼痛程度及功能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3,P=0.007;t=7.869,P=0.000;t=4.343,P=0.000)。两组术前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IL-1、TNF-α、5-HT、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297,P=0.000;t=21.423,P=0.000;t=36.400,P=0.000;t=37.671,P=0.000)。术后半年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观察组(5.56%,χ~2=6.271,P=0.012)。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兰俊 其昕 +1 位作者 翟晓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椎间隙的角度以及腰椎曲度。结果:(1) 椎间隙高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椎间隙角度以及腰椎曲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椎间隙的角度和腰椎曲度呈正相关, (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以及腰椎曲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形态 腰椎曲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功能充气式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在骨盆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章银灿 潘旭伟 +9 位作者 顾晓民 王卫民 娄国强 凌华英 楼秋英 张瑛 王荣 干文韬 严世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87-795,共9页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充气式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简称固定器)在骨盆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通过专业仪器对固定器进行压力测试和质量检验以评估其生物力学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骨盆骨折130例患...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充气式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简称固定器)在骨盆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通过专业仪器对固定器进行压力测试和质量检验以评估其生物力学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骨盆骨折130例患者的资料,男68例,女62例;年龄14-93岁,平均(45.5±17.2)岁。按Tile分型:A1型24例,A2型49例,A3型2例,B1型2例,B2型18例,B3型1例,C1型28例,C2型2例,C3型4例。根据是否按照损伤控制骨科理论使用固定器救治分为固定器组(61例)和对照组(6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术中输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和远期疗效(Cole评分)。结果压力测试显示该固定器对骨盆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质量检验显示其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盆骨折Tile分型及术前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固定器组死亡1例(1.6%),对照组死亡8例(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9,P=0.026)。两组存活病例均获得随访,同定器组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0个月;对照组18~30个月,平均21.9个月。固定器组中14例进行术中输血,输血量200~1500ml,平均628.6ml;对照组中14例进行术中输血,输血量200-4000ml,平均170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0,P=0.020)。固定器组和对照组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分别为10例(16.4%)和22例(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7,P=0.041)。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固定器组优31例、良19例,优良率82.0%;对照组优19例、良23例,优良率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7,P=0.008)。固定器组和对照组的远期疗效Cole评分分别为(27.2±4.0)分和(25.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15)。结论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固定器 急救
原文传递
椎体终板的凹陷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其昕 +1 位作者 李方财 楼才俊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7期396-399,共4页
目的 :研究下腰椎椎体终板的凹陷角以及它在腰椎间盘退变时的变化规律。方法 :12 9例研究对象依据椎间盘退变情况分成 3组 :对照组 2 7例 ,共 5 4个椎间盘 (L4,5、L5S1椎间盘各 2 7个 ) ;腰椎间盘退变 10 2例 ,共 15 8个椎间盘 (L4,5椎... 目的 :研究下腰椎椎体终板的凹陷角以及它在腰椎间盘退变时的变化规律。方法 :12 9例研究对象依据椎间盘退变情况分成 3组 :对照组 2 7例 ,共 5 4个椎间盘 (L4,5、L5S1椎间盘各 2 7个 ) ;腰椎间盘退变 10 2例 ,共 15 8个椎间盘 (L4,5椎间盘 84个 ,L5S1椎间盘 74个 ) ,按退变程度分为 2组 :腰椎间盘轻度退变组 ,共 99个椎间盘 (L4,5椎间盘 5 3个 ,L5S1椎间盘 4 6个 ) ;腰椎间盘重度退变组 ,共 5 9个椎间盘 (L4,5椎间盘 31个 ,L5S1椎间盘 2 8个 )。所有病例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检查 ,将X线片及MR图像输入计算机。在MRI正中矢状面T2加权像上测量终板凹陷角 ,并观察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 ;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相对前高、后高和矢状径。结果 :①终板凹陷角在男女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终板的凹陷角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增大 ,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退变椎间盘的上下位椎体的相对前高、后高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 ,而相对矢状径逐渐增大 ,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④椎间盘轻度、重度退变组的相邻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率分别为 2 4 %和 4 4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终板 凹陷角 腰椎间盘退变 相关性 诊断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1NP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华仲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42-1643,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腰椎骨折组(实验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腰椎骨折组(实验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BMD)、腰椎BMD和血清β-CTx、P1NP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髋部BMD和腰椎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β-CTx、P1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β-CTx阈值为467.68 pg/m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1NP阈值为29.34 ng/m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和P1NP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1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下载PDF
PCCP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金兔 李坚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2012年采用PCCP及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3例,PCCP组44例,DHS组4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大小、术...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2012年采用PCCP及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3例,PCCP组44例,DHS组4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大小、术后伤口疼痛情况,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有无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等髋部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48h疼痛VAS评分PCCP组均少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2组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均未见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等髋部并发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PCCP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的内固定方法,PCC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经皮加压钢板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的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其昕 +1 位作者 李方财 楼才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27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及MRI片输入计算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前高、后高及矢状...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27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及MRI片输入计算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前高、后高及矢状径,并计算椎体矩形指数及相对高度和矢状径,在MRI上观察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骨髓信号改变。结果:(1)对照组L4、L5椎体矩形指数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L4、L5椎体矩形指数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L4、L5椎体相对前高和后高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而相对矢状径逐渐增加,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区域主要位于外周终板的下方,重度退变组的信号改变率大于轻度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倾向扁平化,其扁平化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椎体结构 形态学 影像学检查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金兔 李坚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双柱骨折34例(外侧柱及后内侧柱24,外侧柱合...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双柱骨折34例(外侧柱及后内侧柱24,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10例),三柱骨折7例(外侧柱、内侧柱及后柱);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Ⅰ型、Ⅱ型均为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同时损伤),V型20例,Ⅵ型11例.对双柱骨折采用双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三柱骨折采用三切口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21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术后3~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明显膝内、外翻畸形,随访无骨折再移位及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后内侧切口出现2cm长切口裂开,细菌培养阴性,考虑为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情况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123.3°±7.5°,伸1.7°±0.8°,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5.1±4.9分. 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涉及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方法,能使骨折得到良好的暴露、复位及稳固的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切口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双钢板 三钢板
下载PDF
前路增高植骨后颈神经根管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顾晓民 谢金兔 +4 位作者 徐少文 俞毅君 顾基伟 任国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评估前路增高植骨后C3~ 4和C5~ 6神经根管形态改变。方法 取老年颈椎标本 10具。摄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 ,然后进行CT平扫 ,三维重建C3~ 4、C5~ 6神经根管。所有标本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取同标本胸椎椎体植骨 ,增... 目的 评估前路增高植骨后C3~ 4和C5~ 6神经根管形态改变。方法 取老年颈椎标本 10具。摄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 ,然后进行CT平扫 ,三维重建C3~ 4、C5~ 6神经根管。所有标本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取同标本胸椎椎体植骨 ,增高植骨 2 5mm。手术节段为C3~ 4和C5~ 6各 10个。术后在与术前同等条件下重建颈椎相关神经根管。实验统计数据包括 :颈椎椎间盘前方高度、后方高度 ;神经根管高度 ;神经根管内口、外口面积、周径。结果 手术后C3~ 4神经根管增高 11 2 % ,C5~ 6神经根管增高 7 8% ;C3~ 4神经根管内口面积增加 2 2 5 %、外口面积增加 2 3 3% ,C5~ 6神经根管内口面积增加 18 2 %、外口面积增加 2 5 % ;C3~ 4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 11%、外口增大 12 4 % ,C5~ 6神经根管周径内口增大 10 9% ,外口增大 17%。结论 在亚临床水平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并增高植骨 2 5mm ,有效地增加了双侧颈神经根管的高度以及内、外口的面积和周径 ,该术式能使相应神经根管得到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增高植骨 椎间盘切除术 骨移植 颈神经根管 神经根性颈椎病
下载PDF
微创切口与经典大切口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金兔 李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比较经三角肌微创切口与经典大切口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71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经典大切口组32例,微创切口组39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 目的 比较经三角肌微创切口与经典大切口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71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经典大切口组32例,微创切口组39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48 h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1年进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1(15.3 ±2.5)个月,微创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VAS评分均小于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大切口组1例骨折不愈合伴钢板断裂,其余骨折愈合良好,未见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并发症;微创切口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失败、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微创切口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典大切口相比,微创切口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肩骨折 外科学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方法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网袋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亚明 谢国盛 +1 位作者 林蒙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02-208,共7页
目的比较网袋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KP或网袋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59例,68椎)... 目的比较网袋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KP或网袋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59例,68椎)和网袋成形术组(55例,66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压缩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形态、骨水泥容积率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7±0.9)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P组:Z=-10.143,F=1768.418,P<0.05;网袋成形术组:Z=-10.027,F=2192.838,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ODI评分相较术后1 d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P组:Z=-5.708,F=204.339,P<0.05;网袋成形术组:Z=-5.691,F=147.729,P<0.05)。PKP组(27.9%)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网袋成形术组(13.6%,X^2=4.146,P<0.05)。PKP组骨水泥容积率[(22±5)%]低于网袋成形术组[(24±4)%,t=-2.659,P<0.05]。骨水泥形态PKP组主要为混合型(60.3%)及骨小梁型(39.7%),网袋成形术组主要为混合型(78.8%)及团块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71,P<0.05)。随访期间共发现4例椎体再骨折(PKP组1例,网袋成形术组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袋成形术治疗OVCFs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活动能力,恢复椎体高度,相比PKP,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骨填充网袋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 Ⅲ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亚明 林蒙 +1 位作者 谢国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Ⅲ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01—2016-01诊治10例合并WagstaffeⅢ型骨折的踝关节骨折。依据后踝骨折与否采用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WagstaffeⅢ型骨块...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Ⅲ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01—2016-01诊治10例合并WagstaffeⅢ型骨折的踝关节骨折。依据后踝骨折与否采用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WagstaffeⅢ型骨块后以空心钉固定或粗丝线缝合,采用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以空心钉固定,如WagstaffeⅢ型骨折块无法坚强内固定则加用石膏外固定4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X线片示踝关节均骨性愈合,关节间隙正常。愈合时间15~28周,平均16.7周。末次随访时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平均93.5(83~99)分;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 WagstaffeⅢ型骨折较为少见,容易漏诊,准确复位及个体化内、外固定结合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Wagstaffe Ⅲ型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脊柱三维运动对腰髓核摘除术后小关节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晓民 杨凤鹏 +2 位作者 潘振民 杨小红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观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小关节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取新鲜青壮年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在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分别贴横形和竖形微细应变片进行力学测试。首先在髓核摘除前测量各应变片在轴向加压、前屈、后伸、侧屈、... 目的观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小关节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取新鲜青壮年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在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分别贴横形和竖形微细应变片进行力学测试。首先在髓核摘除前测量各应变片在轴向加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的应变值;然后在所有标本上行单侧L5/S1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同样加载条件下测量应变值;最后在所有标本对侧行L5/S1开窗髓核摘除术形成双侧髓核摘除,重复加载测量应变值。结果轴向加压工况时3种实验力学状态应变量均无差异;前屈工况时L5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伸工况时L5上、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双侧髓核摘除状态与其它2种实验力学状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屈工况时3种实验力学状态应变量均无差异;旋转工况时L4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单侧髓核摘除相比、单侧髓核摘除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5下关节突横行片应变量双侧髓核摘除状态与其它2种实验力学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上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邻近关节突稳定性保存良好,但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下腰椎邻近节段关节突在前屈、后伸、旋转运动时与髓核摘除前比较应变量显著增高,稳定性下降,需要给予适当的稳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腰椎 生物力学 关节不稳定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旭伟 华仲森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8期77-78,共2页
3D打印技术又被称作快速成型技术,是以数字资料为基础,根据熔融沉积制造、光固化立体成型术等各种不同的成型方式,以光敏树脂、丝状塑料、粉末状金属等具有黏合性的原材料,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制备实物的新兴技术... 3D打印技术又被称作快速成型技术,是以数字资料为基础,根据熔融沉积制造、光固化立体成型术等各种不同的成型方式,以光敏树脂、丝状塑料、粉末状金属等具有黏合性的原材料,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制备实物的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可迅速、准确地将计算机中的数字资料转化为实物模型,具有精准打印、个性化制作、制作时间短等优点。现对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料 熔融沉积制造 创伤骨科 快速成型技术 光敏树脂 实物模型 成型方式 黏合性
下载PDF
维生素E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华仲森 俞雷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维生素E,总疗程6个月...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维生素E,总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22.73±25.65)μmol/L和(104.82±18.94)μ/ml]较对照组[(145.92±26.74)μmol/L和(122.68±19.84)u/ml]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积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积分,以及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积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积分及WOMAC总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75.21±10.85)分]较对照组增加[(66.48±10.44)分](P<0.05)。结论维生素E可以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骨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方入路胸腰椎骨折手术25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坚 谢金兔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结论 前方...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结论 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前方入路
下载PDF
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
19
作者 华仲森 +1 位作者 曾云记 连霄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A01期357-359,共3页
目的 对采用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行切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病例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9~84岁,平均6... 目的 对采用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行切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病例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9~84岁,平均61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1例为单纯大结节骨折,其余7例为肩关节前脱位伴大结节骨折;按照加拿大蒙特利尔提出的分型,其中撕脱型1例,劈裂型4例,压缩型3例。均采用肩关节三角肌外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所选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平均12个月(6~15个月)的随访,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大结节骨块的上移并发症发生,运用肩关节Neer评分,其中差2例,可6例。其中2例肩关节外展功能小于90°,疼痛明显,予以再次手术拆除螺钉,用铆钉固定,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使用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时,要注意术前仔细分析CT三维,了解骨折块的大小、厚薄、粉碎程度、位置,术中清晰的显露、准确复位、清晰的透视、选用合适的空心螺钉固定,必要时结合缝线、铆钉固定,才能避免术后大结节上移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空心螺钉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金兔 +4 位作者 顾晓民 谢国盛 胡大鹏 王荣 陆建民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终板撑开钳复位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终板撑开钳复位中央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爆裂患...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终板撑开钳复位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终板撑开钳复位中央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爆裂患者30例(32个椎体),男22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47岁。骨折节段:T111椎,T125椎,L114椎,L28椎,L32椎,L41椎,L51椎。按Denis分型:A型4椎,B型25椎,C型1椎,D型1椎,E型1椎。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8个月时椎体前缘相对高、椎体成角,了解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情况;通过CT测量术后椎体内空隙率,通过CT重建片了解术前中央终板骨折塌陷及术后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术前40.1%,术后98.2%,术后8个月97.8%,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术后8个月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伤椎椎体成角:术前18.3°,术后2.7°,术后8个月3.2°,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术后8个月与手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术后椎体内空隙率3.1%,中央终板骨折塌陷复位满意。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同时终板撑开钳对中央终板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